《崇祯大明》第三百章天下英雄谁敌手(二)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要是这名贵族真的有胆子,向林丹汗问出这个问题的话。
    林丹汗还真的会回答他。
    建奴们一直都在变法,从女真人,到成立后金,再到满人建立大清,那一次不是在剧烈的变革当中,而且是越变越强。
    只有大明的体量大,一直都没有变法求强,也能撑得下来。
    可他们蒙古人就不行了。
    第一次和努尔哈赤一战失败之后,就必须逼迫着自己也跟着变法。
    只有自身强大了,蒙古才能够再现辉煌,不然就会被大清灭掉成为一个不大不小,再也无法崛起的部落。
    然而,贵族本身的利益,已经决定了他们不想改变。
    不是他们看不到,改变之后的蒙古,会更加强大,而是惧怕自己手中的利益不保。
    舍不得付出。
    自然又会对逼迫着他们付出的林丹汗,横竖看不顺眼。
    这一次要不是面临着蒙古的生死存亡,还真不一定能够组织起来这么多的士兵供他驱使。
    一位聪明的可汗,也有着强大抱负的可汗。
    眼看着蒙古贵族们,不断的拖后腿,却又无能为力,那种感觉真的是无处话凄凉。
    古文口。
    在马兰峪和居庸关的突出位置。
    许昌以前没有来过这里,对此处的了解,也都只限于书本和地图上的线条和描述。
    山岭巍峨,草木茂盛。
    沿着山腰的小径上,走到关卡处,所用的时间并不多,可在路上清理道路所花费的时间,才是真的多。
    在他来之前,很少有人前来这里作为防守的要地。
    似乎早就被人遗忘了一般。
    毕竟有着背后的密林,这里防守不防守,都是无所谓。
    刚刚的一场战斗,试试浅尝即止,他这边的火枪声响起之后,打到了冲在最前面的一排敌人,剩下的敌人就如同潮水一样的退下了。
    “看着是蒙古兵,还不知道要分散开躲避火枪的射击。”
    许昌判断着。
    由于天色已晚,看向远处总是模糊一片,他这里没有火炮,也没有信号弹之类的火器,全部要凭借着自己所学到的一切来判断战场上的所有变化。
    “而且敌人的进攻并不急切,显然只是在牵制他们这一支军队,没办法去支援别的地方。”
    “敌人的武器并不精良,几乎看不到有射手,显然不是主力队伍。”
    “进攻和后撤的速度不是很快,年纪应该已经很大了,腿脚并不利索,这些人也不适合作为攻城的士兵。”
    只是一次短暂的接触。
    许昌就立刻判断出了敌人的虚实。
    然而他还真的就没有丝毫办法,离开这里,转道别处。
    “看来咱们真的得在这个地方耗着了。”
    许昌叹息一声,吩咐一声传令兵,让各处的士兵们,注意敌人进攻的节奏。
    更远处,隐约的出来了四声雷声。
    “马兰峪也开战了?看来还真让京军给说中了,不过只要敌人敢分兵,就别想着攻破这一道长城。”
    一切都在将军和参谋们的估计之中。
    这就是知彼。
    而敌人还不知道如今大明的火器有多犀利,这就是不知己。
    他们的胜算还是很大的。
    古文口的战争,如同儿戏,进攻的有气无力,防守的也略显无聊。
    根本就像是平时在训练的时候,打移动靶子一样,最多消耗些弹药,连人员伤亡都不可能出现。
    除非是谁蠢得,脚下踩空了摔伤。
    **
    城墙之外。
    一片广阔的草原上,默默行走着一群黑压压的队伍。
    从夜空中明月高悬,走到了黑纱遮住天幕。
    凉爽的微风,渐渐成了呜呜的大风,吹得行路的人,仿佛多背了一件行李。
    “天象有变,这里离居庸关还有多远?”
    林丹汗看了看夜空,无月也无星。
    风声呼啸,很明显是要下雨的意思,看情形不大,可影响他们行军啊。
    “回可汗,大概还有五十多里的路程,再有差不多半个时辰就能够赶到目的地。”
    身边的亲卫回答道。
    “去找人问问,看这一场雨到底有多大,持续的时间有多久。”
    林丹汗头也不回的吩咐道。
    他的队伍当中,弓箭手有很多,在雨天根本就没有办法发挥出多大的威力。
    而据他所知,大明的火枪现在已经没有了不能见水的毛病。
    两相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
    较,在雨天进攻大明,吃亏的绝对是他们自己。
    山脚下的其后多变无常。
    每隔一段距离,就仿佛进入了另一片天地,很难捉摸的透彻。
    十万人的行动,在大雨之中,更是有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不大一会,亲卫就领着一位老人骑着马走了过来。
    “可汗。”
    老人坐在马上行礼道。
    “说说天象,对我蒙古可是有利?”
    林丹汗铁北不待见此人,作为一名老人,不但不为蒙古的强大而尽一份力量,反而不断的否定他的决策。
    “今晚有雨,雨过夜半,甚急。”
    老人同样是不想和林丹汗说话,要不是这次攻打大明的利益太大的话,他还不会亲自领兵走出插汉部。
    “也就是说,今晚不可能进攻大明了?”
    林丹汗一边问话,一边心中思索着,皇太极应该已经对马兰峪发起了进攻,他要是迟了的话,会不会影响到入关的计划?
    “若是不适用弓箭的话,进攻还是可以的,最多多牺牲一些族人。”
    老人叫宰赛蒙古内喀尔喀五部领主。
    孛儿只斤氏。部众万余,拥兵5000。占据福余卫故地,驻牧于辽河中游一带。其盛时势力所及,西起札鲁特,东跨辽河两岸,北控科尔沁南部,南临明辽东。
    曾经和大明通商。
    和大清之间可以说是世仇,然而再大的世仇,也没有办法比得上大明的强大威胁。
    林丹汗若有所思。
    “通知全军,今晚就在此地安营扎寨,明日一早再攻打居庸关。”
    他不想走了,既然失去了攻打大明的最好的武器--弓箭。
    那就不要想着牺牲就能够通过大明的火枪封锁,远在广宁的莽古尔泰是这么想的,可被一次打的半身不遂。
    就再也没了这种想法。
    于是就在天气不利的情况下。
    居庸关的王冲,又多了一夜的准备时间。
    而此地的天象,并没有影响到马兰峪的战斗。
    在皇太极决定趁夜出击之后。
    所有的士兵们都知道,这一仗在所难免,是吃肉还是一命呜呼,就看他们最后能不能打下这一座并不雄伟的关卡。
    夜光下。
    人影晃动,被触碰到的草木也跟着一晃一晃的,等到路过的人多了,就不可避免的被踩到了泥土之中。
    然后就显现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后方的帐篷之中。
    皇太极语气幽幽的道:“朕倒要看看,天下到底谁是敌手。”
    内心中他其实是不服气的,这一点,他掩饰的很好。
    想着自从接手了父亲的皇位之后,一路顺风顺水,在之前还跟着父皇南征北战,大小战役从无败绩。
    却在大明,折在了一个刚刚登基。
    还没有到多少拿得出手的战绩的小孩子手中,虽然大家都是皇帝,可皇帝和皇帝之间,也该有着高下之分。
    “砰!砰!砰······”
    一连窜的枪声,此起彼伏的传到了帐篷之中。
    此地是听不到有人惨呼的。
    在马兰峪的城墙下。
    黑暗中的人影,借着月关个只能勉强看清,打出去的纸弹,也都是随缘枪法,没有一点的准确度可言。
    只有在更近的一些距离之内,才能够准确的命中。
    然而建奴们早有准备。
    有盾牌的坑着盾牌,没有盾牌的就背着尸体,反正总要在好到一个可以遮挡的东西,挡在身前。
    在出发之前,都被告知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火枪的纸弹,是可以被挡住的,而且只要不致命,就一定能够活下去。
    前一句是真话,只有后一句才是骗人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
    有谁的命能够大的挺过伤口发炎,溃脓?
    而且皇太极还没有像大明一样,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医疗队,来专门救治伤兵。
    被说这种方法,看起来简单,还是真的有效。
    在敌人进攻的时间段当中,受伤的人很多,真正死亡的却没有几个。
    随缘枪法,真的是要靠运气。
    “夜晚咱们的火枪命中,并不理想。”
    满桂不放心,窝在城头上,透过女墙的墙垛,观察着城下的状况。
    “不理想才是常态,我在辽边,晚上好莽古尔泰干仗,也是这种情况,现在就看下面埋着的地雷了,只要在这个奏效,一样能够大范围的杀伤敌人。”
    高杰心中早就料到了回事这样的结果。
    (本章未完,请翻页)
    火枪不是刀剑。
    威力是很大,可也要能够命中敌人才行,不过看其阿里问题并不大,下面一段路程还有埋着的地雷。
    而趟过了地雷区,还会有手榴弹,炸药包。
    随便哪一样,都是能够让敌人一死一大片的厉害火器。
    反正高杰不觉得,有多少人能够经过了这三样组合,还不出现战损的。
    “来了,他们已经快走到了雷区。”
    满桂提心吊胆的瞅着,只是一片隐约的影子,得多好的视力,才能够看清敌人。
    “莫慌,看着就是了。”
    高杰无语的安慰道。
    这在辽东,对付建奴们就是常规操作,可落在了满桂的眼中,却神奇的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轰!”
    一声巨响,震耳欲聋的爆响,在山谷中回响。
    瞬间惨叫声,只喊出了一半,就没了声息,而在地雷爆炸的那一刻,闪动的火花,也给火枪手们指引了目标。
    被巨响,震得不知所措,呆立当场的人,就成了最好的靶子。
    一个人的身上,最少就有五六发纸弹。
    简直是惨的不要太惨。
    而在爆炸范围之外的的一些人,却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