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二百九十五章坐断东南战未休(十七)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在见到皇太极的主力部队真的是开往马兰峪的时候。
    满桂就对洪承畴的安排彻底信服了。
    民间高手过招,只要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此刻满桂明白,在兵法上,他是不如洪承畴的,别看他在看辽东打仗的机会很多,可有的本事真的要看天赋。
    “洪承畴已经这么厉害了,那么和洪承畴齐名的几位将军,是不是也一样厉害?”
    满桂在带队往回走的时候,心中闪过了这个念头。
    草木向后。
    风声呼啸耳边,满桂的带领的火枪骑兵在烈日下的奔跑,仿佛乘风破浪一般的划过碧绿色的海浪。
    马兰峪的城墙内外,都是一片郁郁葱葱。
    外面是草原,内里就是山林树木。
    依山而建的关卡上,人来人往,在一些隐秘的地方,还藏着不会轻易被人发现的士兵。
    高杰站在长城上,眺望远方。
    他的军功就来自那个方向,只要再有一次大战,他立刻就能够赶上李过,成为一名将军。
    虽然这种将军,比不上洪承畴他们这种少将军,可也相差不远了。
    重要的就是,辽边将军不可能有两个,他被调回京师的可能更大。
    至于能不能够守住马兰峪,他认为没有一点问题。
    现在的火器已经比刚开始的性能好上了一倍不止,这一点是皇太极他们还不知道的,毕竟自从在大凌河堡和锦州之间,战斗了一场之后。
    双方也就在盛京附近短暂的交手了一下,在就没有像样的战斗。
    而随着道院的研究,兵工厂技术的不断优化,不但造价在进一步的下降,制造成品的四度,也在进一步的提升。
    如今的大明士兵,要是手上没有一支火枪,就不好意思给人说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军人。
    其中性能提升最快的就是狙击枪了,射程更远,射速更快,命中目标更加容易。
    就是需要的纸弹比较特殊,想要用好的枪手,简直就是千里挑一,稀少的不行,不过潜伏在远处,打击敌人的将官,是最好的战斗方法。
    据高杰了解,如今大明最好的狙击枪手,就在王冲的卫武军中,牛刀小试的时候,是在京城周围的一个叫做四郎村的地方。
    敌人没有踏出过阁楼一步。
    只要露头,就是一击致命,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也是那一次,他们才真的开始重视狙击枪的配置。
    毕竟能够无损救下人质。
    还能够歼灭敌人,古往今来就没有多少神射手能够做得到。
    “起风了。”
    高杰伸出右手,五指伸展,仿佛托着什么。
    “报,前面发现满桂手下的一名骑兵,正在迅速的接近。”
    远处一个高高的瞭望塔上面,挥动着各色旗帜,下面就有人根据旗语破解出相应的意思。
    “知道了,继续查看敌情。”
    转身下了城墙,他需要准备迎接敌人的到来了,满桂的骑兵已经到了,就说明皇太极或者林丹汗的队伍也就近了。
    而按照他们一开始看到的战场,和来到这里的路程,时间上面也就最近一两天的事情。
    “高尉长,我们在十里外的地方发现了建奴的人,他们正在向喜峰口的位置行去。”
    快马进入了城内,骑兵就立刻找上的高杰说着自己见到的一切。
    “大概有多少人马?”
    “一万。”
    “才一万人?那肯定就是为了遮掩真是的进攻目标。”
    “一万人已经不少了。”
    来人没有经历过以少打多的经历,当年在辽东战场上的时候,也是比建奴更多的兵力才勉强维持不败。
    听到高杰说一万人不多的时候。
    他就觉得是在开玩笑。
    以少胜多的例子有很多,那也只是在历史当中的某一个经典战役。
    “喜峰口有差不多一千多火枪手,想要拦住一万建奴,没有一点问题。”
    高杰不为所动。
    满桂是经历过和一万建奴厮杀的,所以才觉得一万人马是有多么恐怖,可高杰也是面对过更多敌人的。
    在火枪兵的攻击下,考验的都是后勤工作,而不是人多人少的问题。
    要是人多,就能够赢得胜利,那么大明现在有五千万人,比建奴多了不知道多少倍,为何之前就很少胜利过?
    不大一会,又有旗语兵传来消息,说后面还有一位满桂的骑兵正快马加鞭的奔驰而来。
    “看来你们尉长不放心,还派了两拨人,走咱们听听哪一位怎么说。”
    高杰心中有些好笑。
    原以为这名老将,经历的过的饿战
    (本章未完,请翻页)
    役多了,早就没了生死惧怕,现在看来,是对自己手中的火枪不自信啊。
    将要面临大战了,这样可不行。
    很快就在城门口等到了这名传信的骑兵。
    只见来人翻身下马的动作熟练至极,就知道这些老兵们的骑术不容小觑。
    “你是来告诉我,敌人都向喜峰口去了吗?”
    高杰劈头盖脸的一句问话,往此人一愣,一口气还没有喘匀,愣是不知道如何回答。
    然而,好没有等到此人说话的时候。
    旗语兵就告知,出去巡逻的满桂骑兵队伍,已经将要回来了。
    一阵风刮过,没有尘土飞扬,只有远处的草屑缓缓落下。
    跑在最前面的就是满桂的战马。
    一声战马长嘶,稳稳的停在了城墙的不远处,满桂利落的下马,快步走了过来。
    “愧杀我也,差点误了洪将军的布置。”
    老远满桂就一脸羞愧的喊道。
    作为征战沙场的老将,判断错误敌人主力的攻击位置,本就不应该,还被一万人的兵力吓住了,就更是不该有。
    “此话怎讲?”
    高杰莫名其妙的问道。
    马兰峪的防守布置很好呀,也而没有出现那个地方的漏洞,难道是这个方位还有一条隐秘的行进路线,之前不知道。
    现在才发现?
    要是这样的话,现在重新布置也不算迟啊。
    “我以为建奴一万人马攻击喜峰口,那个方向才是主力,后来又有斥候来报,说是前来马兰峪的建奴又五万往上的兵力。”
    随着满桂的解释,高杰心中了解。
    不就是判断错误了吗。
    很正常,想当年他跟着高迎祥他们在陕甘宁一带四处乱窜,也经常判断错误大明兵力的虚实。
    看起来人少,实力确实做凶猛的。
    那是还是火枪兵第一次成建制的上战场,只两轮齐射,就打崩了几万人的流寇。
    他能够活下来,还真的是运气使然。
    说来也是奇怪。
    如今的许多军中将领,大部分居然都是曾经的反贼出身。
    当然。
    这些想法,也只能在心中想一想,可不敢真的说出口。
    万有传出去,让皇上心里不爽了,到时候砸的可就是所有兄弟们手中的金饭碗。
    “没事,打过几次胜仗,自信上来了,到时候娟算是千军万马,自己只有一千人,也敢当在前面,你信不信?”
    高杰拍了拍满桂的肩膀,明明满桂的年纪要比高杰大。
    可在此时,所有人都忽略了年龄的差距,在军队当中,只有能力大小,毕竟能力大的将官才能够带领着自己的手下,拿到更多的军功。
    也能够让自己的手下,避免更多的伤亡。
    而避免更多的伤亡,也是算在军功中,做综合考量的。
    为的就是,让一些想军功想疯了的将官,不体恤自己的手下,而这一条例,还是孙传庭带着队伍进入衮州之后,发生的一些列事件。
    才单独编写的军事条例。
    虽然卫薄厚已经死了,可到底是留下了一点东西。
    往后只要学过军法的将官们,就没有办法忽略过这一条例。
    也算是间接的名垂青史了。
    “现在的战争,我已经看不明白了。”
    满桂沉默了一下,无奈的说道。
    他之前在接到皇上的召见,还给了一个尉长的身份,自以为凭借着自己的兵法和能力,是能够在军队中博的一席之地的。
    如今看来有些想多了。
    皇上看中他的也只是忠心,至于兵法那些东西,还是要靠大明现在的那些年轻人才是。
    把心里话说出来之后,满桂看着高杰的眼睛继续道:“这次马兰峪的战役,就靠你了,我听指挥就是。”
    自知者智。
    这一点很让高杰佩服,他倒是没有小看老兵的意思,毕竟他的头上他还有一个运用兵法狡猾如狐的洪承畴。
    小看谁,也不能够小看这些年纪大的。
    或许这些人有其他的不足之处,可某些经验,真的是他们这些年轻人比得上的。
    “严重了,你我平级,想要做好马兰峪的防守战,深入合作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高杰不想在这上面纠缠。
    免得被人说是鸠占鹊巢,他是想要军功,可也不需要排挤被人不是。
    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
    以后有的是打仗的机会。
    满桂内心叹息一声,暗道:现在的年轻人难缠啊,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他年轻的时候,这么懂分寸的话,那还与袁崇焕他们什么事情,辽东总督早就是他的了。
    “你我就不用客气了,我的都是骑兵,在防守的时候,可没有办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两人一边互相吹捧者,一边走进了关内。
    而跟随来的那些手下们,则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弄不懂,咱们家的尉长什么时候和别人家的尉长,关系这么好了?
    **
    一晃神。
    夕阳将落未落。
    天边只剩下了最后一丝红晕,有风压过高草,皇太极领着的队伍,也来到了马兰峪关外。
    有目力极好的人,站在马背上眺望着那一段城墙。
    城墙上影影绰绰的人,不慌不忙的来回走动着,并不是很多,没有一点战争将要来临的慌张模样。
    这一点,在他们攻打大明的历史上,很少见到。
    “通知下去,全军休息,不要生火,吃的就是用之前准备好的熟肉。”
    阿济格被袁崇焕放回去之后,养好了身上的伤势,这一次也跟着皇太极来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