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二百二十五章何处望神州(七)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南望神州。
    是出了大明之后,袁崇焕经常做的事情。
    自身的罪孽深重,已经让他没有办法可以回头了,只能给家族的多一点补偿,算是他最后的夙愿吧。
    据他所知,这么做的,还有何可纲。
    他的家里那几个望台,说是为了自身的安全才建设的,可真正的目的,也不过是因为站得高看得远,刚好能够穿过低矮的城墙,看到南边的京师。
    在内心的深处,若是能够和家人在一起的话,没有人愿意流浪天涯。
    接下来的几天,所有人仿佛都放下了对彼此的成见,对周围被渗透的村镇,进行了彻底的清理。
    这是在为了进一步扩大势力范围做准备。
    而他们的动静,很快就被藏身在黄海道的朝鲜国主李倧和跟着他的那些贵族们得知,此时的他们就特别想念以前的大明。
    能够给予他们何时的身份,更能够支援一些兵力。
    在必要的时候,还能够去望京师一趟,得到一点赏赐,小日子过的简直再不要太开心。
    可所有的美好,都被拿该死的建奴给打破了。
    皮岛的毛文龙还在的时候,他们也曾协助大明,对建奴进行了有效的牵制,只是由于当年倭寇来袭,耗费了不少的兵力。
    在阿敏带领着三万手下,攻打朝鲜的时候,根本就无力抵挡,而当时的大明处境也并不乐观。
    再后来,就是第二次被建奴打击。
    还签订了一份城下盟约。
    自此也才开始了和大明断裂的联系。
    意外总是来的很快,眼看着就要不行的大明,却忽然间打的建奴毫无还手之力,最后退缩在盛京,在也不敢出头。
    而他们当时和阿敏之间的结盟,仿佛就是一场笑话。
    这个笑话在还没来的及补救的时候,就被大明的军队给袭击,原本他们的想法就是,让出平襄,不用正面交战。
    反正他们的实力也不如大明,只等到大明的来人发泄完了心里的不满,最后退兵,接着他们继续向大明投诚。
    一封国书,换来朝鲜接下去的安宁。
    不管怎么算,都是最划算的一笔买卖。
    可在见到,大明的人,没有按照他们的设想撤退的时候,心中就明白了一件事情,这次来的大明士兵,是想要占据朝鲜,然后不走了。
    一个国家只有一个主人,既然大明的人来了,那么他们的人就要离开,可过惯了舒适生活的他们,又如何甘心让出自己手中的权利。
    “咱们去盛京搬救兵的人还没有回来,平襄的大明士兵,也已经开始清除咱们的人了,咱们还需不需要按照原计划进行下去?”
    金尚宪恭敬的向李倧行礼之后,低声问道。
    许多时候,朝鲜国主李倧的权利并没有多大,然而此次大明的军队占据了平襄之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任务,前去解决问题。
    于是李倧忽然觉得自己的手中权力,一下子膨胀了好几倍。
    虽然他不明白什么叫做以外力,凝聚内力,可也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可以收回朝鲜大权的好时机。
    然而,这样的好时节,却让他左右为难。
    不知道是先收回所有的权利为好,还是先把大明的军队赶出去为好。
    对于金尚宪的话,他坐在皇位上,也是无法立刻做出选择。
    “咱们朝鲜的勇士们,全部组织起来了吗?”
    以前李倧若是敢于召集这么多的士兵,立刻就会招致朝中贵族们的反对,现在为了打仗,为了驱逐在平襄的大明军队。
    这件事情,反而让跟着他一起逃出平襄的贵族们,一致认同。
    一开始还因为召集的速度太慢,让所有的贵族们使尽了手段。
    “除了距离太远的庆尚道,全罗道两个地方的人没有到齐,其他的也都差不多了。”
    “攻城器械和兵器都准备好了吗?”
    “咱们物资匮乏,只准备了不到两成。”
    “那么粮草呢?兵器不够,粮草总够吧,难不成让那些赶来给咱们打仗的勇士们饿肚子?”
    “大清派人连续抢了两次,现在收集起来得要一点时间。”
    不知不觉中,金尚宪就被问的连连擦拭额头上的汗珠。
    当前只想着召集人手,其他的事情,也都是手到擒来,然而事实却是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聚集的人越多,消耗的粮草也在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倍的上涨。
    就是这些人的生活都成了问题,不赶快开战消耗一点人口,下一步得连他们这些贵族们一起给吃了。
    “这也没有准备好,那也没有准备好,就这么急匆匆的开战,你到底是在想什么?”
    李倧借着这个机会,大发雷霆。
    当年就是这个混蛋和洪翼汉,非要逼着他跟女真人开战。
    结果到好,输得一塌糊涂,最后还要赔款。
    而自己的势力也跟着一落千丈,反而是那些跟在身后摇旗呐喊的贵族们,一个个的吃的肥头大耳。
    国战打输了,贵族们却富了。
    国主手中的权利也小了。
    这一次绝对不要在犯以前的老毛病,
    “国主,这次不同往昔,咱们在准备,可大明的那些将官们已经不想再等下去了。”
    这次出列的是金瑬,他是坚定的主和派,若是可以的话,他绝对会劝着国主李倧向大明重新投诚。
    国主李倧面色一缓。
    对于主和派的官员,他还是很看重,每一次能够让朝鲜因为战争输了之后的损失降到最小,这些人功不可没。
    虽然许多时候会让他头痛,连转身,都会被人牵着线。
    “这次连你也不看好主和了吗?”
    李倧叹息一声问道。
    在他的心里,还有这最后的一点期盼,能够再次投入到大明的怀抱。
    “大明这次来的将官们,可没想着让咱们投诚啊。”
    这不是金瑬一个人的看法,而是在此地的所有人的看法,要不然也不会这么急切的想要夺回平襄了。
    就是想要向大明亮一亮獠牙,让大明的人都觉得朝鲜不好惹,然后才会接收他们的国书啊。
    国主李倧,心中想要对这些贵族门下下手的心思,也在此时偏向了打一仗。
    因为他自己心中清楚,若是大明真的占据了朝鲜,朝中的大臣们或许会活下来,而他这个国主,一定会被斩首示众。
    “那就打吧,狠狠的打。”
    李倧闭上了眼睛,不想在看底下贵族们的嘴脸。
    看到这些人他心里不舒服,可整个朝鲜国又不能没有这些人去治理。
    **
    朝鲜上空的天气,一如既往。
    而平襄周围的气氛却是一日三变,那种风雨欲来的感觉,即便是周围村镇最迟钝的当地百姓,都能够感受得到。
    “祖兄,咸镜道方向可就要靠你了,这一次一旦能够快速的挫败李倧组织起来的军队,整个朝鲜也就没有人能够阻止咱们前进的步伐了。”
    祖大寿带着手下,布防在了咸镜道的后面,刚好能够隔开黄海道于江原道。
    他的位置就在三者的交汇处,地势不是很显要,却是可以照顾道三个方向。
    这是他们开始发起总攻之后,袁崇焕给他安排的最佳位置。
    “大哥,咱们一家,能挡住三个方向的来敌吗?”
    “你认为咱们分到的任务不够好?”
    “我只是觉得,这次还是以保存实力为要。”
    “呵呵,这话要是被袁崇焕听到的话,他绝对会乐意和咱们换一个位置。”
    “为何?”
    “攻打黄海道,才会遇到朝鲜的主力,若是你觉得自己军功不够,我也可以做主,让你带一路人马前去支援。”
    另一边,旌旗招展。
    前面走着两列队伍,分别是何可纲和袁崇焕的。
    此时两人骑在马上,带着士兵们浩浩荡荡的前往黄海道,他们的作战意图,并不是如祖大寿所想的攻破黄海道。
    而是在有可能的情况之下,一口气推到忠清道的位置。
    到时候大半的朝鲜国土,就在他们的手上,李倧又能拿什么和他们周旋。
    更何况在黄海道这个位置,覆灭了他们渡部分的实力,更难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祖大寿这次居然没有和我争功。”
    何可纲不知是自嘲,还是觉得军功没人和他挣了,心里不是很舒坦。
    “他是知道咱们两人已经暗中结盟了,不得不谨慎而已。”
    袁崇焕也是无语,本来他们之间的小联盟,已经快要维持不住了,祖家的小子们却是推手了一把。
    反而促成了他和何可纲之间的联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不然还不知道,他们两人之间的想法,居然惊人的相似。
    也就祖家人想的是占据朝鲜,自己当国主,真当他们都是活菩萨,没好处的事情,在很多年前,他们就已经不做了。
    “报,总督,前面一发现敌人正在列队。”
    一名斥候飞快的骑马过来,还在马上的时候,就已经说出了李倧他们的布局。
    “看到没有,朝鲜国本就是小国,无论是战法,还是兵法,都还简陋的让人无法看得下去。”
    袁崇焕一声调侃的一起,让他周围的护卫,也跟着放松了下来。
    每临大战,士兵的士气很重要。
    袁崇焕深谙这个道理,而贬低对手,也是提升士气的一种。
    “是啊,列队攻击,那还是春秋战国时候的战法,也怪他们没有多少战马,根本就不知道马步协同作战。”
    何可纲轻松的说道。
    用到的新词汇,也是他们在宁锦的时候,从京师传来的崇祯的话。
    其实在之前,也有人这么总结过,却都没有这么深刻,而用的最多的就是战马奔腾,根本就没有多加考虑步兵协调的作用,
    实在是步兵的行进速度实在是太慢了一些,跟不上战马的奔腾。
    可在有了火枪兵之后,这样的战术方案,就立刻成行了。
    远距离射击,可以更高的提升步兵的杀伤力,虽然杀敌的速度慢了一点,可层层推进,局对会让敌人没有一点生存的空间。
    这一点,在京师脚下,晁刚对战杜度的时候用过。
    而在大凌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