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二百一十九章何处望神州(一)[2]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有任何的动静,不知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孔家越是平静,崇祯就越是不敢大意。
    洪武大帝那么厉害的人,也只是把孟子的塑像给推到了,他自己现在除了手上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其实啥也不是。
    就算张鹤鸣使劲的鼓吹他的政策,他的变法。
    除了在雍州和冀州这两地之外,没有那个地方的人会给他说好话。
    毕竟他砸的可是所有读书人的饭碗啊。
    从大明开国时候起,读书人一旦有了功名就是能够不纳税,现在到了崇祯的手上就不成了,不但要交税,还把商税,矿藏资源税提升的更多。
    若不是商业和矿藏来钱很快。
    许多人还真的吃消不起。
    然而,在冀州和雍州之外,这两样的税收,却都没有给京师上缴。
    典型的就是,收税的时候,你的政令是对的,至于免徭役,查贪腐的问题,那就是不对,可以不听。
    双向标准,玩的溜得很。
    崇祯经常听骆养性说过这件事情,却因为所有的公文下达下去,没有人会多看一眼,不经都是针对他们自己的,谁愿意执行?
    也就在金陵小朝廷上,需要争权夺利的时候,拿出来用用。
    不过是为了清除异己,掩人耳目罢了。
    还不敢扩大规模的那种。
    “孔家的事情,应该是全天下读书人的事情,事实上我觉得,应该是孔家在看金陵的读书人怎么办,而全天下的读书然又在看孔家该怎么办,两者都是在互相猜测,互相等待着结果。”
    李长庚说的这些,让崇祯耳目一新。
    对于政治技巧,他是只懂得一点皮毛,若是没有人给他点拨透彻,他真的而是不明白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
    “也就是说,两两相望,而事实上都在等着朕做出最后的决策?”
    崇祯顺着这个思路想下去。
    若是自己真的用现在的大明律来对待孔家的话,那么孔家绝对会被送去修路,而且是一辈子,乃至于几代人都别想翻身的那种。
    其他的读书人则会更加惊惧。
    从而导致许多地方上不在稳定,毕竟此时可没有出国一说,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造反。
    而且是必须成功的那种。
    生灵涂炭这些人可不看在眼中,人家想要的就是读书人的特权和荣耀。
    要是自己松手了,对孔家轻拿轻放的话。
    那么自己好不容易变法出现的一点成果,立刻就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而且反噬的会更加彻底。
    毕竟没有人想要他再来一次对朝堂大换血的举动。
    首先军权不会让他触摸了,在接下来,一句不要“与民争利”,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各种工厂,也会悄悄的转移到某些官员的手中。
    道院就更不要说了。
    再次高举“奇技淫巧”的大旗。
    从今往后,也就不要想着有科学这种事物出现。
    至于已经出现的火枪,没看已经把建奴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了吗?
    既然这样是不是就需要讲点仁德,资助建奴一点好处之类的?
    (本章完)
    乐文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