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九十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十四)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一番谈话结束。
    代善就让孔有德和尚可喜两人在偏房候着,自己带着宁完我和范文程去了皇太极的御书房。
    自从听说了大明的崇祯喜欢在御书房办公。
    皇太极也就很少开朝会了,这一点得到了满朝贝勒们的赞同。
    谁也不想起的比鸡早睡得比狗迟,而且他们的早朝,还不是那种经过了崇祯改良过的早朝。
    深更半夜就得起床,烦都要烦死了。
    御书房的皇太极,早就不看《三国演义》了,就连原本爱不释手的,从蓟通两地搜刮出来的兵法。
    如今也都扔在了一边。
    到不是他看不懂,而是他目前免得的危机,是任何一种兵法都解决不了的。
    大明的堂堂大势,就仿佛大明开国之初,打遍天下无敌手一样,曾经强大的大元,强大的蒙古人,也被压制在草原上死活不能往中原一步。
    皇太极认为,他们女真人的人口,还没有蒙古人多,除了和大明和解之外,债不出任何一种能够保全自己的办法。
    除非是退回白山黑水之中,去过那种朝不保夕的苦日子。
    又或者是硕讬完成了他的千里之行,找到了可以对他们援助的势力。
    思索间,被外面的太监一声唱和给打断。
    转身就看到了进门的代善。
    “应该是没有问出来一点有用的东西吧。”
    皇太极随意的指了指一旁的椅子,示意坐下说话。
    “还真如皇上所料,没有一旦可供参考的谋略。”
    代善只道自己是心急了,大清水底下的暗流,他不能不急躁,眼看着天气转暖,已经有蒙古八旗的人脱离了盛京,说是要去放牧。
    估计再过段时间走的人会更多。
    若没有强大的威慑,成立还没有两年的大清就要没了。
    就连他们自己内部的声音,都多了一些打不过就散伙的情绪,像极了他最近看过的一本《西游记》。
    里面那个肥头大耳朵的猪八戒,就是这么干的。
    “你啊,还不如把精力都用在大凌河堡的好,袁崇焕你就不要再管了,人家可是个聪明人,在你算计他的时候,人家很可能已经离开了皮岛。”
    皇太极对于袁崇焕的看法,一直在改变。
    从最开始的头痛无比,怎么都啃不下的一块硬骨头,到最后能够打的有来有往,那时她还以为自己变得强大了。
    实际上是人家不太想打了。
    到最后他们能够突破宁锦防线,自己的心态立刻就发生了转变,暗中想着自己原来这么厉害的吗?
    眼看着后金几代人都没有达成的梦想,将要在自己的手中完成。
    却忽然遇到了当头一棒。
    入关之后在京师脚下的遭遇,瞬间打蒙了他的脑袋,即便是带着所有人从马兰峪撤退,他不认为是自己给失败了。
    想着以后总有卷土重来的一天。
    然而这一天就成了遥遥无期,就成了永远。
    大明的强大他也只是见识到了辽东的一角,谁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玩意。
    不由的有些怀念,当时的八大晋商。
    那些人才是他们的眼睛,才是他们的耳朵,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虽然要价却是高了一些。
    只可惜被崇祯一举给灭了。
    那也是崇祯第一次大开杀戒,估计也会是最后一次杀人。
    “袁崇焕离开了皮岛,又没了大明内部的支援,他能够逃向那里去?”
    代善思索着脑子里的地图,往上走就是他们的控制范围,在苦寒的宽敞地带,没有哪一只军队是他们骑兵的对手。
    剩下的也就只有进兵朝鲜了。
    而且此时的朝鲜兵马并没有多少,被阿敏连续折腾了两次,袁崇焕想要打下来,似乎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据阿敏报来的消息,袁崇焕在离开宁锦的时候,带着的人口可不再少数。
    就连工匠也没有放过。
    “不错,就是你想到的朝鲜。”
    皇太极瞧着代善恍然的神色,就知道他心中所想。
    “朝鲜咱们占据不了,可袁崇焕可以,以后咱们再想要向朝鲜进兵,要求上贡已经不可能了。”
    不得不承认,袁崇焕走了一步妙棋。
    朝鲜是个好地方,奈何和他们的骑兵相冲突,一个游牧民族,想要建设好一个农耕为主力的国家。
    谈何容易。
    没有那个国家大多数人的配合,还不如抢上一次走人划算的多。
    “这么说咱们又要多出一个敌人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成?为此还要少一个能够持续提供粮草的钱袋子?”
    代善内心有些着急了。
    恨不得现在就让阿敏再次发兵讨伐朝鲜,就算占领不了,也局对不会留给袁崇焕。
    “事情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你也可以看成是大明多了一个敌人,还是他们鞭长莫及的敌人,随时可以从海上威胁到大明。”
    大明内部的简略地图,皇太极也是有的。
    他叫不上来的那个地方的名字,其实就是衮州范围内,靠近登州的威海。
    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
    若是这么看待问题的话,似乎就回到了三国时期。
    势力最弱小的袁崇焕,一朝海阔凭鱼跃,也成了下棋的人。
    两个主子之间的交谈,宁完我和范文程都只有听着的份,除非是皇太极或者代善问起才会作答。
    对于皇太极刚刚的分析,他们也是认同的。
    接下来就要看朝鲜能够消耗多少袁崇焕实力,而大明又对这件事持什么样的态度。
    “好了,多余的话我也就不多说了,我估计大明想要在辽东开市,也就在最近这段时间,你要随时做好准备,看能够从大明换取多少好处。”
    都不会道多长时间,没有和大明交易了,积攒下来的皮货和人参,堆积如山的都快要发霉了。
    那些从蓟通两地掠夺过来的金银财宝,古画,古董和书籍,想必能够换到一点好东西吧。
    皇太极也有点不太确定。
    中原的一些消息,多数还是从袁崇焕的口中听说的,如今整个大明最常用的财物,已经不是银两而是金元,铜元之类的货币了。
    两者之间的兑换。
    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皇太极的猜测很准。
    事实上,在袁崇焕发出登州事变的消息之后,就在准备着撤离皮岛。
    行军路线也是早就想好的。
    从宣州开始登陆,奇袭平襄,被阿敏在最短的时间内打趴下了两次,其军事实力已经不足以对他的军队产生威胁了。
    而且历史上,朝鲜也是被中原占领过的。
    若是认真算起来,那里的所有人,和汉人本无二致。
    最多就是发展出来的语言大不相同,可文化属性还是差不多的。
    “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还能够去攻打一个国家,最后还要做一次开国大臣。”
    祖大寿满脸唏嘘,看着自己的手下,拆下许多木料做着最简易的攻城器具。
    “人这一生,其实都是随波逐流,要不是被逼迫的没有地方去了,谁愿意背井离乡跑到这种地方来。”
    何可纲南望中原,这一去,就再也不复返了。
    神奇的是越是离着大明远了,心中就越是惆怅,仿佛他小时候离开家乡上京赶考一样。
    只是那个时候,知道自己随时都能够回到家乡。
    可这一次只能是死在外面了。
    只希望自己的一些家人不要被受到牵连才好。
    良久之后收回目光,看了一眼身旁的祖大寿,心中有些羡慕,还是这人聪明,总能在某些危险的时候,带着家人逃跑。
    这也是本事啊。
    袁崇焕有些意气风发,将要覆灭一个国家,无论是谁心头都会激动的不能自己。
    从宁锦离开的时候是狼狈不堪,路上还被阿敏威胁,从而让他的脸面掉落了不少。
    到了皮岛他就开始高强度的练兵,也是那个时候他看明白了一件事情,无论用什么手段搞到的银子再多,都没有士兵能够给他安全感。
    也是那个时候他才对崇祯佩服的五体投地。
    到底要多聪明,才会想到跳出京师,拉起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出来。
    他难道就不怕玩砸了?
    出了京城回不去的皇帝,历史上可是很多的。
    不过崇祯成功了,他自己这一次攻打朝鲜,应该也能够成功,也必须成功。
    因为他已经没有退路了。
    若是早知道今日,当年说什么他也不会伸手拿一钱不属于他的银子。
    现在冀州将军的位置,也绝对是他在坐着。
    其实每一个人都想要做自己的忠臣,也都想要名留青史,还要说一句“让后人评说”的范儿。
    可许多时候。
    总是自己错过了最好的时机,也走错了路子。
    而一旦走错了路,就没有办法再回头了。
    “再见了,大明。”
    千言万语,袁崇焕更咽着只能说出这一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话来。
    随即在从戴承恩的手上接过一坛酒,倾倒在水中,也把自己对大明的最后一点思念,倒进了水中。
    戴承恩也有样学样的到了一碗酒,洒在了海水中。
    酒香四溢,整齐的队伍从摆上擦肩而过。
    除了身上的衣服破旧了一些,手中的刀剑长枪却也齐整,后面还有一队火枪兵,这些火枪兵可不是大明的那种火枪兵。
    连一些弓箭手都不如。
    只是本着往后改良的心思,暂时用着。
    “走了,咱们的目标是平襄,是朝鲜的王,封疆裂土只在今朝。”
    袁崇焕豪气干云的一声大喝,鼓舞士气的办法,他用的很是熟练。
    既然没法回头,就一条路走到黑。
    总会有一块属于他们自己的土地。
    地图上的距离很近,走起来却是很远,这一点领兵经验丰富的袁崇焕最是清楚。
    沿途的大军进发,并没有遮掩自己的意图。
    对于路上的许多小村子是秋毫无犯,他们以后要统治这个地方,不能像建奴们一样烧杀抢劫。
    还得需要经营。
    这方面他们很有经验。
    只有那些看上去是哨卫的据点,才会被一拥而上迅速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