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七十九章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三)[2]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情。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句诗怎么样?能不能配得上他礼部侍郎的身份?”
    崇祯语气和缓的慢吟出一首诗来。
    魏晨不为所动,他是护卫,也没有多少才学,根本不知道其中所代表的是什么。
    杨爱却是眼前一亮,小女孩这个年纪,真是有追求,有梦想的时间点。
    而且她的文学素养也确实不错,很轻易的就理解了皇上说的而是什么意思。
    只有李长庚有些诧异,他是知道皇上不喜欢作诗,而且似乎也做不了诗,最多就是念一段前人的诗词,助助兴,免得冷场了。
    可在此刻,却是眼睁睁的看着,皇上口中蹦出了一首诗来。
    虽然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是不会一手好诗。
    可他能瞬间想到其中的一个关键点,就是流传的广度,一定是最广泛的。
    “好诗,要是这份事迹,配上这首诗,就能成为大明报刊中的头版头条了。”
    李长庚心中默记,决定等到皇上走了之后,就立刻去找张鹤鸣,都是张家本家,帮点小忙应该没问题吧?
    况且还是正经事。
    “哦,你还想登报啊?就这份和稀泥的本事,你要是登报出去丢人的就不是你一人了,你给我说这件事情的根本原因解决了吗?”
    崇祯忽然问出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那就是这道墙该不该让?
    邻居家占据的那一份根基是不是合法?
    若是其中的关系不理清楚,那么以后两家还会因此而闹矛盾,除非是其中一家,已经因为某些原因在很短的时间内消亡了。
    而且推而广之。
    大明的天下,这样的事情简直多如牛毛。
    要是大家都有这份觉悟的话,那么一开始就不会有人去占根基修房。
    而没有这份觉悟的时候,又该依靠什么?
    李长庚被崇祯这么已提醒,已经意识到这件事情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只是从道德上给了人的一个安慰,仅此而已。
    这就像是现在的建奴和大明对立,中间让出一点地方,从此你不犯我,我不犯你,这可能吗?
    理想中的东西,若是没有相应的律法和相应的手段。
    冲突只是延后而已。
    “你立刻起草一份公文,询问冀州和雍州两地,这样的事事情多不多,当地都是怎么处理的,汇总之后拿过来,咱们一起讨论解决,记得关于老百姓的事情,就没有小事。”
    崇祯少有的严肃的说道。
    杨爱听的是一阵恍惚,在她的眼中原本一份满意的解决邻里纠纷的做法,忽然就成了和稀泥一样的烂办法。
    此时的人,还没有意识到何为道德绑架。
    总是在怕麻烦之中,寻求道德上的解决。
    要都这么办,要法律干嘛?
    要争斗干嘛?
    别人要了,自己给了就行了,何必去一争长短呢?
    没道理不是?
    (本章完)
    乐文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