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七十六章林花谢了太匆匆(十)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卫辉府,,为古代府,府治汲县。
    商纣时期为京畿牧野地,战国时称汲邑。
    西汉高祖二年开始设汲县,距今已有二千二百余年的历史。西晋泰始二年设郡,隋、唐、宋三代均为州治,元代为路治。
    在明初设立,明初期辖六县,明中期辖十一县。
    分别为:汲县、胙城、新乡、获嘉、淇县、辉县、延津、浚县、滑县、封丘、考城。
    在此时为:"南通十省,北拱神京"。
    和怀庆府相比,此地更加繁华,商店林立货物充足,财源茂盛。
    只是原本随着孙传庭带兵,进入了怀庆府之后,经济一度萧条,大量的商人和官吏出逃,也带走了大量的财富。
    然而后来看到孙传庭驻足怀庆府之后,又得了孔家的某些小道消息,不少已经出逃的人,也已经回到了原处。
    说是孙传庭迫于儒生们的压力,不敢向前进犯。
    可实际上也不过是放不下到手的利益,抱着侥幸心理而已。不算
    这一天,在孙传庭辞别张维国之后,就迅速的兵分十一路,指向是一个县城,决定暂时不等朝廷的公文了,先清理出来一片地方,再看后续的结果。
    在张维国的身上,没有找到自己想要的原因。
    那就只能自己付诸行动,才能够确定心中所想。
    或许衮州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么难对付,只要那些解散了的卫所士兵们不出来闹事,单凭那些书生们。
    不是他心里鄙视。
    完全可以不用在乎。
    孙传庭的迅速出击,仿若一块是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水中,声音不大,水花也不大,可晕开的涟漪,实在是太过广泛了。
    由于事发突然,这一次孙传庭的收获就大的多了。
    不算财富的多寡,单单那些物资,就足够他们减少后勤的许多压力,还有盈余。
    而且还可以向张维国输送不少的免费劳力。
    简直就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这些县城,没有多么难啃的地方,许多时候,都是军队到了城下城头上的人都还没有反应过来,被其轻松的拿下。
    内地的军备松弛,差不多就是个样子货。
    还不如那些当地的捕快战斗力强一点。
    “少将军,这也太简单了一些吧。”
    一直跟着他的计宏博是和建奴们大锅硬仗的,胳膊上的箭伤,也是那个时候留下的。
    托了军队中军医的福气,倒是没有伤口感染,留下了一命。
    由于作战勇猛,原本应该被调到锦州,代替粱甫的,可由于当时粱甫深入关外给自己挣了不少的军功,只能让计宏博继续跟着他。
    一口气拿下是一个县城。
    若是大明的县城大部分都是这个鬼样子,那么当年皇太极领兵攻下了京师的话。
    中原大地,就没有能够抵挡铁骑的践踏。
    “你是硬仗打多了才会觉得简单,这里是大明腹地,承平天下两百年,哪见过什么战争,被轻松的拿下,不是应该的吗?”
    孙传庭一点都不意外,他就是被皇上从地方上调到京师的。
    之前他领到过的军队,都是一个模样,和他现在手中的火枪兵,简直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若是这样的话,那少将军在怕什么?咱们一股脑的推进,不出一个月,整个衮州就全部清理干净了。”
    计宏博的语气中有着一丝急切。
    因为受伤,错过了捞取战功的大好机会,想要升官,就看这一次表现了。
    从来都是兵贵神速,可不能让其他地方有了防备。
    “你当是飞啊,就是不歇气的跑,一个月也跑不完整个衮州好不好,还有做事不要心急,要多看,多想。”
    计宏博是孙传庭发现的一个好苗子,只是运到不济,和粱甫之间的距离,拉开的太远了一些。
    此时的心急,他也看在眼中,不时的指点一二。
    领兵打仗,最重要的是要沉稳。
    可以不用计谋,但也要看准时机,不要上当。
    现在大势在他,在皇上,完全不用急切的暴露出自己的短处来。
    他也不希望在清理衮州的时候,用手中的火枪,杀伤大明的人,还记得出京师之前,皇上对他的嘱咐。
    ‘只需要做到少伤人,乃至于不伤人,就是大功一件。’
    可这些话不能轻易的说出去,万一被人抓住破绽,一定要要打一场的话,损失的也只有大明。
    计宏博挠了挠头皮,在他的印象当中,领兵打仗就应该速战速决。
    可他不知道的是,一旦掺和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了某种具体的情况当中,战术就得为了战略让路。
    而能够看穿战略意图的将军,才是一个合格的好将军。
    京城朝廷的公文还没有来。
    孙传庭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慢慢的等着,一点一点的啃下衮州。
    崇祯并不知道,孙传庭已经改变了战略意图。
    然而正是这种慢吞吞,又突然雷霆而下的战略方式,却让整个衮州的官场都是一阵胆寒。
    没有谁愿意留在原地,除非是那些能够洁身自好的官员。
    根本就不怕被人查处。
    鲁王寿鋐府邸,门庭若市,只是没有人能够进去说上几句话。
    只有孔家的宅院,还在大开方便之门,迎来送往的安慰着各路大臣们。
    孔胤植有些苦恼,刚刚说出去不久的话,就立刻被孙传庭打脸了。
    说是军队不敢继续进犯。
    现在已经不是进犯了,而是在等着机会把所有人一网打尽呢。
    这段时间,收到的银两和地契很多,多到他都不敢想的地步,从一开始的满心喜悦,到现在的满心惶恐。
    也不过经历了三天的时间。
    财富这种东西,一点多到了连自己都会害怕的地步,那就是意味着自己的权势快要失控了。
    可是想要拒绝,倒不是没有勇气。
    而是纯粹的舍不得。
    “老爷,登州商行的船只已经准备妥了,阮大人让小的给您带句话,就说这次的红利,得等到货物交接之后,才能发下来。”
    一名孔家自己培养的下人,蹑手蹑脚的走了进来。
    “嗯,知道了,渤海早就已经解冻了,现在才想着起航,简直就不是做生意的人。”
    孔胤植心烦意乱的一挥手说道。
    下人不敢打扰明显在气头上的孔胤植,又悄悄的走了出去。
    摸了摸自己衣袖中的银票,打算趁着现在还能够兑换银两,最好换成现银。
    这张银票,就是阮大铖打赏给他的跑路钱。
    最近的许多钱庄都出现了各种问题,而这种风波,一个是因为孙传庭倜然进军,另一个就是皇家开办的明庭宝行引起的。
    许多聪明人已经看出了,经营钱庄往后就是一个亏本的买卖。
    都在把钱庄中的一些股份套现撤离,只留下一些还不知道风声的百姓们承受损失。
    **
    皮岛的袁崇焕眺望着登州的方向。
    现在已经四月份了,林花都已经谢了,渤海也已经解冻了,可到现在为止,就没有见到一条船前来。
    两地之间的消息,仿佛因为一个冬天的冻结,还没有开始融化。
    “是不是南京有变?”
    祖大寿关心的问道,已经一个冬天了,皮岛的所有准备已经做好了,就连镇江的建奴,也已经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货物。
    现在就等着商船的到来,解决燃眉之急。
    皮岛上的粮食,只够一个月使用,这还是他们从海里捞鱼,解决了许多吃饭难的问题。
    “我怕的不是南京有变,而是衮州有变,你也知道,登州就在衮州境内。”
    南京有变,只是南京的朝臣们,觉得利润太少,想要抬价还价弄出的戏码,他在辽东的时候,也经常见到这种商人的本事。
    然而要是衮州有变,那就是皇上想要拿下衮州。
    即便是南京的大臣们再不乐意,也得捏着鼻子忍了。
    造-反?
    只要不是刀架在脖子上,那些大臣们是不会醒悟的,也没有勇气面对崇祯战无不胜的火枪兵。
    除非是已经有了可以相持的把握。
    袁崇焕猜的不错。
    天津卫的水军没有多少,当地的造船厂,打造最多的也就是大型的捕鱼船。
    那种楼船,还要架设火炮。
    目前为止也只有四艘可用,巨大的船身,一左一右两排最新款式的火炮,放弃了原本的点火装置。
    用的炮弹也已经很接近崇祯记忆中的那种现代化炮弹了。
    使用方便,瞄准也方便。
    只是楼船上的水兵,都很稚嫩的很,其中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见过大海是什么模样。
    也第一见到这么大的楼船,是作什么用途的。
    而船上的所有人都是新人。
    新的战船,新的水兵,一切都是从新开始。
    一点点的从浅水处,走到了深水处,摸索,记录,还有试着开炮射击。
    当然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使命,就是查看一段
    (本章未完,请翻页)
    登州到皮岛的海路上是不是有商船来往。
    若是有的话,就上去交涉,然后押解回天津卫进行看押。
    至于他们的商船和货物,那就是意外的缴获了,可以按照战利品的方式被大明估算价值,分给他们做奖励。
    当然只是价值的十分之一。
    可那也是很多了。
    一艘船二百人,平均分下来,也不算少了。
    “最近几天都打起精神来,其它的战船最少已经开张了两次了,就咱们天津乙号一次也没有遇到,就问你们眼不眼红?”
    每一艘楼船的船长,都是尉长的官职。
    天津乙号的船长叫做刘世勋,一个很年轻的少年人。
    要是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他则是在崇祯十年登上武进士,兼通诗史。历任楼子营镇守备,山西行都司佥书,山海左翼都司、游击。
    也不知怎么地,就被招进了军队,最后还被送到了大海上。
    他还记得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船只,心里是何等的汹涌澎湃,可连续在船上待了差不多半个月。
    就死活都不想上船了。
    若不是崇祯定下的军法严明,他还真的会当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