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六十七章林花谢了太匆匆(一)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洪承畴没有送朝刚出门。
    从万历年间开始,朝堂上的结党营私,就没有断绝过,而因此对大明造成的创伤,到现在都还没有恢复。
    不是没有看的出其中的问题。
    完全都是被利益给熏瞎了眼睛,不想看到而已。
    晁刚走的时候,送给洪承畴的问心无愧,让他一阵动容。
    就连这个老实人,都看出了他身上的问题,他自己却还是一无所知,是身边的人买有提醒他。
    还是他已经把那些提醒过他的人,归类于不喜欢的类型?
    心中想着,却又不得不承认自己做的确实有问题。
    “少将军,我也得回去好好的约束住那些离了战功的士兵了,万一在京师因为自大弄出些事端来总是不好的。”
    一句问心无愧,让李过心底也是泛起了涟漪。
    身上有战功的士兵,总是有些飞扬跋扈,这一点要不得。
    战功不是自己可以随心所欲的理由,要是一开始约束不好的话,回来就不容易纠正了。
    正如面前这些旧臣们。
    即便是皇上给规定的再清楚,可一些毛病犯了出不来,是连自己都没办法发现的。
    现在还有人提点出来,往后还有没有人在他们身边提点一句?
    怕不是背后都有人在盯着看他们身上的破绽,好取而代之吧。
    “你去吧,注意别对不起老百姓。”
    洪承畴难得的说了一句,曾经皇上在他去剿灭反贼的时候,说的那一句话。
    此时再次咀嚼,这句话中所蕴含的味道,又有了不同。
    那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更是一种应该用一切去守护的道义。
    “知道了。”
    李过沉稳的行了一个军礼,向高杰招手,高杰想要对洪承畴说点什么,可话到嘴边还是没有表达出来。
    同样的行了一个军礼,沉默的跟着李过出去了。
    只剩下洪承畴一人的时候。
    只见他坐了良久,才喃喃自语道:“问心无愧,何其难也。”
    在一瞬间他仿佛就看到了无形的丝线在缠绕着他,让他整个人都快要喘不过气来。
    自己学过的许多学问,此刻是一点都用不到。
    手上捉着笔,在纸上一遍又一遍的写着“问心无愧”四个字,每写一遍,心底就平静一点,直到最后,才长叹一声。
    他已经要做出自己的决定了。
    这次私底下的串联,已经触碰到的皇上的底线,而以前的那种大明朝堂再也回不去了,虽然对于军人是一件好事。
    可对于做官人的约束,也在进一步的增强。
    出了门之后。
    高杰就被李过押着前去见了邢氏。
    那是一处独立的院子,在京师寸土寸金的地方,能够有这么一座院子,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够买到的。
    高杰花了不少的金元。
    若不是军队管吃住,他很可能就会因为身上没钱,而去和别人一样修路出卖苦力。
    很显然,他对自己的生活可以苛刻一点,可对邢氏这个他自认为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大方的很。
    院子里没有下人。
    邢氏每天的生活,就是缝制一些鞋底,卖给外面的鞋店。
    虽然来钱不多,身后没有债务,也能够在京师过上体面的生活。
    “院子不错,看起来你还是有点良心的。”
    沉默了一路,李过在看到院子规模上,肯定了高杰的付出。
    部队里,几乎所有人的饷银,都会被寄回家里,他们去当兵,也就是为了钱财,用皇上的话说:为了口吃的,做什么活都不寒碜。
    爱国教育崇祯也懂,目前的状况就是让人吃饱了,才有力气去爱国。
    不然一直嚷嚷着让人家奉献。
    那些士兵们就是想去奉献,体力也跟不上啊。
    “花了快三百金元呢,我所有的军饷和奖赏全部搭进去了。”
    高杰眉头一挑,得意的说着,能够在京师买的起房子,单凭他的俸禄肯定不够,若不是立功很多,战利品也没少分。
    那都是天方夜谭。
    李过也是知道京师物价的,他自己小心的算了一下,似乎以他的俸禄和分红,也只能堪堪买的起一间和这个差不多的房子。
    “既然你在京师有落脚的地方,看着院子也很大,不介意把李通、李来亨及贺珍、郝永忠他们都接过来一起住吧,顺便也照顾一下以前的老乡。”
    这四人,当时也是跟随在李自成的身边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只是当时李自成都是一个小将领,这些人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小兵。
    和当时的李过关系不错,却也不是李自成的亲信。
    而在原本的历史轨迹当中,这些人后来可都是赫赫有名的抗清将领,比原来的那些大明朝臣们可要强多了。
    高杰一阵为难,他是知道这些人的,可自己将来的媳妇和这些男人们待在一起,怎么可能让他放心。
    虽然听起来是在相互照顾。
    他自己是怎么把邢氏弄上手的,心里可是一清二楚,又怎么会给别人接近自己媳妇的机会。
    正要找一个借口,谁知刚刚走到门口,将要抬手敲门的时候,却听到了里面传出一阵男人说话的声音。
    李过一怔,面色异样的瞧着高杰。
    而此时的高杰,脸上也是涨红一片,就连脖子上都是青筋直冒,抬起的右手,紧紧地攥着,左手更是捏的骨节咯嘣作响。
    鼻腔里的粗气,也急促了许多。
    院子里的欢笑声,仿佛是对他最大的讽刺,这次他突然回来只是一个意外,还没来得及和邢氏见面。
    然而······
    院子里。
    打扮的很朴实的邢氏,盛着米饭走了出来。
    她是知道自己的又多漂亮的,不然在当年的那种乱糟糟的环境,可不容易活下来。
    生在乱世,越是漂亮的女人,其实活的越是惨烈。
    只是她的命好,遇到了当时已经是个小头目的李自成,再加上自己会一点调度上的本事,才没有人敢于小看她。
    再后来就是一群反贼被剿灭,她运气颇好的依旧活了下来。
    而被她看好的那个少年高杰,也不死一个没良心的人,于是在来到京师之后,生活的还很不错。
    为了不让自己招蜂引蝶的体质,给自己找麻烦,她也从来都不打扮自己。
    即便如此,也有不少人想要上门提亲。
    聪明的洁身自好的女人,总是会得到优秀男人的忠贞,而高杰就是她认定了的那个男人。
    连续几天,她都是在家中等着高杰回来的。
    对于外界的许多传闻,她停在耳中,也在琢磨着高杰的行程,做了那么大的一番功绩,回到京师第一件事情肯定是要被皇上接见。
    回来的确定时间她还不知道。
    可只要等下去,就一定会等到,这一点她很坚信。
    然而就在今日,她没有等到高杰的回来,却等来了原本在李自成手下的几名小兵。
    曾经都是在壶芦山没饭吃的时候,做了反贼,因为当时平息战-乱很快,他们才没有做出多少对大明危害的事情。
    本着不引起百姓们更大的怨恨,当时的做法都是,只要情节不严重,就放了出去做工赎罪。
    也就是后来的劳改。
    现在已经刑满释放了,刚好路过京师,顺便过来看看。
    当然在这之前,邢氏只是和高桂英,也就是曾经的“闯王”高迎祥的女儿有过联系。
    两人书信来往,一个问的是李过的近况,另一个也是为了有个说话的人。
    可就在今日,却见到真人了。
    “别吃得太急,厨房还有呢。”
    邢氏看着被大白米饭噎的直翻白眼的几兄弟,连忙进了厨房又端出来了一盆海带汤。
    有了天津卫的渔船不断的在海中打捞海产品,特别是一些能够存储更长时间的海鲜,已经能够走上普通百姓家的餐桌了。
    海带就是其中之一。
    切上几片,煮上一锅得水,可要比单纯的喝菜汤好多了。
    “还是嫂子这里的饭菜好吃,修路队伍中的饭只能是让人吃饱,可吃不好。”
    李通边吃边说着自己在修路队伍中的见闻,像那个县城的知县,那个地方的员外郎,都是吃不了苦,干不够公分饿的晚上睡不着觉。
    另一边也在埋头干饭的李来亨偶尔补充几句,那个地方欺男霸女的恶霸,还有某条街的地痞流氓。
    全部被弄去修路,若是偷懒不干活,看守他们的捕快,有的是办法让他们服帖。
    只有贺珍和郝永忠两人的年龄最小,只顾着吃饭,那有时间却说话。
    旁边坐着的高桂英吃了一碗米饭,喝了一碗海带汤才道明了来此的目的。
    “咱们米脂那个地方是在是太穷困了,男人都出门干活去了,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回来,女人在家,一点薄田,加上天时不好,收成欠佳,虽然皇上免了那个地方的田税,可也很难养活一大家子。”
    反贼剿灭了,田地也分到了农户的手中。
    可都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靠老天爷吃饭的一群人,老天爷不赏脸,他们就是在土地上再努力,也种不出金子来。
    而天时是崇祯也没有办法的。
    水利设施一直在修建,根本就没有停过。
    也就最近一年土豆和红薯的推广,才解了某些地方的饥饿。
    要不然陕西一带,还是会闹腾起来。
    邢氏也是穷苦人出身,也明白这些人的难处,可她一介女流,那有本事解决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没有办法解决的了的事情。
    邢氏坐在一旁听着,高桂英继续说着家乡的事情。
    都是生活有多么苦,那地方的人有多么的不容易。
    可这天底下,容易的地方也没有几个,大部分人家,谁家里不苦?
    也就是皇上励精图治,在冀州和雍州两地的百姓,才过的好了许多。
    “我就想着,工厂在那个地方都能办,无外乎就是缺人吗,要不你找找门路,在咱们米脂也办几个工厂试试?”
    高桂英说完了难处,就说起了自己的想法。
    在没有来京师的时候,她也是听说了皇后张嫣正带着人去往榆林一带,考察建设慈幼局和养济院的事项。
    本来还等着皇后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