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五十六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六)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李长庚知道皇上担心的是什么。
    本来的计划就是,那衮州放在后面去处理,只是任何计划,都赶不上变化快。
    “其实,只要能够安稳的拿下衮州的话,相信其他的地方,清理起来会很容易许多。”
    先易后难是一个办法,先难后易也不是不可以。
    只看手上的兵力是不是足够。
    当然也要看敌人是不是有破釜沉舟的疯狂劲。
    “难啊,咱们手上,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那些人才,现在一下子全都没有了。”
    只要一想到,手上没人可用,就是一阵头痛,只希望衮州的各个青楼,能够给他补充一点人才。
    他就无语了。
    大明各个地方的书院,培养出来的人才,还不如那些青楼女子好用。
    到底哪个地方才是传播知识的摇篮,许多时候就连他自己都会弄混。
    现在就连官办的教坊司,崇祯都已经下令给撤了。
    其中的那些识字懂数算的女子,都一个个的忙的不可开交。
    “走了,别羡慕人家孙传庭有个授权仪式,你们身上挂着的大印,和他的那柄衮州剑没啥两样。”
    崇祯回头看着这些人眼中放着的光芒,就知道心中想的是什么。
    当值剑器铸造好了之后,给洪承畴和卢象升各送了一柄,孰能想到,今日的仪式会这么盛大。
    悄悄的总没有孙传庭这个,来的让人信服。
    洪承畴是到场的唯一一位冀州将军,现在他的权力才是真的大了许多,山海关,宁锦防线,大凌河堡,全部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当年袁崇焕的权势地位。
    在以前总觉得官职越高越好,可现在洪承畴已经不这么想了。
    毕竟如今的大明,可是和以前的大明不一样了。
    权利是不小,相应的责任也更加多。
    “多了,我记得满桂是不是在马兰峪?来个人把他给我替换下来,这么长时间了,也不见来京师,他是想要干嘛?”
    翻看过满桂的履历,崇祯对此人还是蛮好奇的。
    之前他一直以为是个蒙古人,最后才发现人家就是姓满,不服都不行。
    而且重要的就是,此人还能够洁身自好,没有同流合污,也不知道当时王之贞是怎么看上此人的。
    要是当时这人是山海关的总兵的话,皇太极也绝对入不了关。
    洪承畴知道这人,用兵有一手,而且不贪赃,至于枉法有没有,就不是他知道的了。
    或许在辽东待过的将领,没有哪一位身上是干净的。
    “是,皇上。”
    “还有,多培养几个人才出来,别想着人家后起之秀会把你们这些老家伙给挤下去,大明以后有的是仗要你们打。”
    崇祯瞟了一眼洪承畴,原本他是属意洪承畴奔赴衮州的,孙传庭镇守冀州。
    后来还是看到洪承畴的私心有些重,不得不临时换了下来。
    这一点相信洪承畴如今也能够感受到。
    洪承畴是感受到了。
    而且感受很深,崇祯改制出来的军队方式,已经从根本上杜绝了封疆大吏,一家独大的情况。
    可有给了他们便宜行事的特权。
    也就是“临机决断”的权利。
    别看刚刚走出去的军队唱的是“戚家军”的凯歌,可从今往后,已经不会有谁家军的军队了。
    全部都是大明的军队。
    任何一名少将军,都是一名职业的军人。
    就算是父传子都没有问题,前提是子孙后代有这个能力。
    “你们想要办工厂,我没有意见,就是不要违反大明的律法,许多时候,赚不赚钱都是一件小事情,可给人做了坏榜样,那可是从根子上会烂一大片的。”
    崇祯也不管别人听不听得进去,反正他都要说。
    先礼后兵,免得以后出了问题,自己难办,还要弄出一个嫉妒贤良的坏名声。
    文人的笔杆子,他可不敢去领教。
    而且他在这个时代得罪的文人,想来是最多的,也肯定不会有人给他些好听的话。
    周围所有的文臣武将,在崇祯亲自提起这件事情之后,都松了一口气。
    他们最怕的就是皇上不允许臣子们去经商。
    现在看来担心完全都是多余的,只要遵守律法就行,到现在谁不知道,做谁的生意最赚钱。
    在往回走的途中,李定国的脸皮厚厚的凑了上去。
    “皇上,你看臣已经年纪大了,需要成亲,这个花费也有点多,不知道皇上能不能够指点一二发财的路子。”
    如今大明所有人都有一个共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是皇上若是不做皇帝了,也一定能够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商人。
    看看人家的厂子,在看看人家开办的道院,还有修路。
    哪一样不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需要耍弄什么手段,就能够聚集巨大的财富,说一声财神转世,那都是最正确不过的一件事情。
    据说现在崇祯在民间又多了一个身份,就是财神。
    要是以后的助产钳研究了出来,或许还会多一个送子的神职。
    “哦,哪家的女娃眼瞎了,看上你这么个惫懒的货色?”
    崇祯一开口,让李定国的脸都绿了,皇上埋汰人可真的是有凭有据的。
    “就是一次偷懒被抓了一个现行吗,至于这么一直记得。”
    李定国嘟囔着,实际上,还是跟李长庚学的,自从业务熟练了之后,上班划水就成了常态。
    崇祯没有管过,反正只要出了成果,不误事。
    那就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决策者吗。
    谁能指望一天到晚的倒在文渊阁办公。
    被李定国一打岔,崇祯刚刚训斥过后的严肃,也立刻欢快了起来。
    李长庚投来了一个干得好的眼神,就连洪承畴也是笑着给了一个“好小子,有你的”的眼神。
    “不过赚钱的门路是有的,就是那家的姑娘你得给我说清楚,不然你就等着朝廷每个月的俸禄,讨生活吧。”
    崇祯挤眉弄眼的逗弄着李定国,在外人眼中从来严肃的皇上,居然也会有这一面。
    毫无来由的,所有臣子们都感到了一阵亲切。
    就连古板的晁刚,也不由的脸上多了一点笑容。
    “我说了皇上可不要笑话我。”
    李定国忽然心中有了一些忐忑,他喜欢的人,皇上可不一定能够接受。
    “行,不笑你就是,只要别弄一个小孩子就成,不过养成也是可以的。”
    崇祯知道这个时代的男人一些臭毛病,十二三岁的女娃,他们就能下得去手,也不知道心里都是怎么想的。
    他决定,最迟等到把大明清理一遍之后,就规定女孩子最好也得十六岁才能成亲。
    不然就得给他老老实实的修路。
    李定国心中一突。
    小孩子?
    他喜欢的那个人,似乎也可以算是一个小孩子了。
    只不过比旁人可爱一点而已。
    还有养成是什么意思?
    “养成就是,把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女孩,养到适合成亲的年龄。”
    崇祯似乎看出了李定国心中的疑惑,所以解释了一句。
    “还好,还好,我喜欢的那个人,今年也才十二岁,还能够养成。”
    李定国拍着胸口,心有余悸的搞怪道。
    “还真是一个小女娃?行啊,这个月的俸禄,你就不要领了,我觉得还是替你捐到慈幼局最好。”
    崇祯心中无语,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自己多大的人,难道自己不知道?
    难道叔叔片小孩看金鱼的故事,在大明也是普遍存在的?
    “不要啊,臣现在连买一瓶香水的钱都不够了,你是不知道,需要成家到底是有多难啊。”
    李长庚他们憋着笑。
    一朝的臣子,难得聚在一起,开一些玩笑。
    “说说看,你看上的是谁?哪里人?”
    崇祯停下脚步,不怀好意的道,他决定下午的时候,就让自己的妃子,带着礼物上门去看看。
    若是合适的话,李长庚也不介意多一个义女。
    到时候,李定国还不得乖乖的叫李长庚一声岳父大人,只要想到这个,他就很期待那个画面。
    “顾媚,又名眉,字眉生,别字后生,南直隶上元人。”
    李定国如数家珍的说着。
    “呦,还有字啊,是个读书人,不错,有出息了。”
    崇祯还没有意识到,这个叫做顾媚的热,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顾恒博。
    只是年岁还小,不但没有那么大的名气,还没有走到她一生的巅峰。
    “说吧,一个南京人你是怎么认识的?”
    忽然崇祯意识到了什么,不由的问道,随即眼睛看向了一旁的骆养性。
    骆养性多机灵的一个人,立刻就向远处打了一个手势,不一会就一人来到他的身边,耳语了一阵久走了。
    “她是从金陵来的,说是来此找她的家人,陪同的也只有她的一个丫鬟。”
    可怜的李定国也只知道,这么一点消息。
    当时两人之间的偶
    (本章未完,请翻页)
    遇,还真的饿有些话本中,书生遇到美人的桥段。
    两人相向,相互撞在了一起,很狗血。
    但只要男的英俊有前途,女的漂亮知书达理,这就是一段佳话。
    从来最俗套的故事,也最能打动人心。
    听到金陵,崇祯就知道不简单,他估计李定国也知道其中有什么不对。
    可男人遇到自己喜欢的女人,从来都是降智商的。
    锦衣卫的办事效率就是高,只一会骆养性就拿到了关于顾媚的所有消息。
    骆养性眼神怪异的看了李定国一眼,来到崇祯的身边,把拿到的消息给崇祯看。
    “金陵的人不老实啊,手伸的这么长,这是想要拉我儿的臣子下水,还是怎么的?”
    崇祯对这种糖衣炮弹一点都不陌生。
    “你自己看看,若是还喜欢的话,就交给骆养性去处理,保证没有首尾,不过其中的花费,可就要从你的俸禄里面扣除了,最好做好这几个月喝稀饭的准备。”
    说着把手中的纸张,就给了李定国。
    “现在别轻易的做决定,回去想好了再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