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五十二章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新式的作战方法,运用的是经济。
    然而调动的则是人心。
    不管是大明士兵的,追求名利之心,还是建奴们的想要更多财富的心思。
    既然大明的边关已经不好打了。
    那么旁边不设防,没有城墙掩护,更没有强大武力的蒙古人,是不是就是一群能够直立行走的金元?
    李长庚不敢去想。
    原本还想坚持自己心中的道义,可在能够不需要花费一兵一卒,就能够打到甚至是瓦解敌人。
    有再多的理由,都不如让自己人减少牺牲来的更显得道义。
    洪承畴的想法就复杂多了。
    皇上的这个办法,不但能够用在辽东,似乎也能够用现在西边的吐鲁番。
    那么这么一来,军队可就是可有可无了。
    “你们这些个少将军可要自己注意一些,别让我知道,你们在用军队做生意。”
    崇祯一句话就断绝了,军队可以插手地方经济的可能。
    “军队必须纯粹,若是一旦腐化开来,那么也就是大明开始要亡了的时候。
    不过你们捕捉奴隶,这个暂时没有问题。”
    为了保持战斗力,崇祯也不得不对军队打开一个口子。
    “据说,这次出关之后,李过他们还带回了二百三十一名工匠,不知皇上对这些人有什么安排?”
    徐光启坐在一旁忽然问道,他最怕的是皇上把这些工匠当成敌人给送出去修路,现在他手上的各个工厂,继续手艺人。
    可不能随意的全部被挥霍掉。
    “当然是进工厂了,这个还用问?”
    崇祯有些好奇的看着徐光启,不知道自己的这位道院掌院有什么额外的准备。
    “送工厂就好,不过里面若是有厉害人物的话,臣也希望道院能够接纳。”
    徐光启在许多官办的学校里,物色了不少的学生,可见识的多了,才知道某些特殊的人才,根本就不是能够轻易培养出来的。
    那玩意真的需要天赋。
    所有人都在讨论者这一次边军的作战结果,是一次可以大书特书的大捷。
    可绕来绕去这些事情都可以最后解决。
    现在所有人关心的就是,皇子到底是被命为太子,还是册立太子的事情,会往后拖延。
    从龙之功每一个人都想要。
    尽管现在那个皇子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婴孩。
    可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身份和地位,早就注定了他的不凡。
    “我知道你们来的这么齐整到底是为了什么,册立太子的事情,等到太子十六岁的时候,我自然会去做,现在你们要做的就是把大明复兴起来,别让我的儿子接手的时候,是个烂摊子。”
    崇祯也想吃了睡,睡了吃,然后娶上三宫六院七十二妃。
    可他接手的大明,暂时还不允许他这么挥霍国力。
    自己吃了苦头,总不能让后来者也跟着吃苦头不是。
    崇祯说的随意,然而底下的大臣和少将军们则是一阵尴尬,所任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
    当然他们不是不想着大明更加强盛。
    而是在权利之中有一些迷失。
    “朕还很年轻,不管怎么说,再活三十年总是有可能的,所以三十年之中,朕不知道还看不看得到诸位都不一定呢。
    当然想想的长远一些不是错,可错的是什么?
    错的是你们到现在虽然感受到大明已经变了,可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崇祯说完有些疲惫,许多时候,并不一定做出了结果,这些人也都看到了过程,就能明白其中的原理。
    找不到其中的为什么会这样。
    也就只是一出拿来主义,最后还会因为想要走捷径,而放弃脚下的正途。
    “要是有时间的话,你们也下去走两步,好好的看看民间是个什么样子,别总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当然。”
    其实崇祯也需要下去好好的看一看了。
    这几天总能听到张嫣给他说出的许多,他在公文上看不到的事情。
    报喜不报忧从来都是官僚们的拿手绝技,可不会因为他把朝廷的所有官员,全部换了一遍而会消失。
    “皇上,现在工程队张维国手下的人数,已经是大明军队的好几倍了,不知该如何去拆分?”
    场面一时很安静,李东国又拿出了自己的脸皮厚精神。
    暂时打破了被崇祯一阵训斥的冷场面。
    “哦,工程队啊,现在是张维国负责?”
    这次轮到崇祯尴尬的了,工程队是他弄起来的,然而关心工程队的人却不是他,一度都被他扔在了脑后。
    毕竟干活
    (本章未完,请翻页)
    拿钱,在他的记忆中没什么不对的地方。
    他却是忘了此时是大明。
    时代的不同,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就会不同。
    大量的人员聚集,最容易被有心人煽-动起来闹事,而且通讯不发达,许多消息也不能立刻传递出来。
    等到接到最新消息的时候,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失控了。
    “那就这么办,修桥的分做一队,修路的分做一队,修建建筑的成立一队,暂时成立一个新部门,就叫做建设部怎么样?”
    崇祯起名字总是很随意。
    完了还要问一句,怎么样。
    能怎么样?
    皇上开了金口,叫什么名字都一样,关键是其中的职权怎么划分。
    现在他们也看出来了,这里面的每一个工程都是有着丰厚的利益在里面,而且皇上开开放了奴隶政策。
    以后若是用一批只需要管饭的奴隶去施工的话。
    那么进账可就不是一个小数目能比得上的。
    比什么工厂都能赚钱。
    而且是能够一眼看到的利益,足够不少人打破脑袋的进去抢。
    崇祯反正都是怎么叫起来舒服,就起什么样的名字,虽然没有大明这个时代的特色。
    可他最为皇帝,总不能迁就别人,弄一些自己都只知道名字,而不知道干嘛的官职吧,到时候别说查账了,就是他自己光看名字,就能把自己绕晕。
    “这个建设部的攻城,能不能承包出去?”
    李定国厚着脸皮的问道,其实这也是整个朝堂上所有官员们都很关心的问题。
    只要允许,不用多想。
    各个路段,都会涌现出大把的人员来干这事。
    而且还是有组织去做,官府只需要下一纸命令即可,省心省事,自己还能从中拿到好处。
    “大明的疆土太大了,总有些地方需要人手。”
    崇祯组织了一下语言,他知道一旦开口允许,不用想其中的腐败,绝对能够成为他的噩梦。
    “这么说吧,等到大明全部的蛀虫清理一遍之后,朕会开放工程承包的政令,现在都给我好好的想想,怎么才能拿下衮州,还不会出现别的反抗。”
    崇祯的拿下,就是要清理这些年贪污受贿的所有官员和富家翁。
    做官的时候可以人走茶凉,可贪污受贿则是要伴随一生的。
    最多因为多少的问题,而出发的力度轻重不一而已。
    而别的反抗,就是别让有的人,给造反成功了,那时候可是会死去不少人的。
    得了皇上似四而非的话,他们都明白,暂时不要在这上面动脑筋。
    可只要想到衮州,就有几个难题是不容易跨过的。
    几个藩王,就能让他们很头痛了,还有一个千年世家的孔家,更是没办法处理的棘手难题。
    晋王求桂,藩太原,万历卅九年袭。子审烜袭爵,李自成入晋,降。
    后来崇祯起了西安府,也没有见到此人,最后还想着求见崇祯一面,被拒之门外,现在正在某个工地上干活领工钱呢。
    崇祯当时还亲自下过诏书。
    说:凡事大明藩王,都要做事才能有回报,如若不然就等着饿死吧。
    当然也解开了藩王可以科举,可以做官有上升的仕途,也可以经商,但都必须符合大明的律例才行。
    本就富贵的藩王们一阵哀嚎,大骂着崇祯不经亲戚情义。
    而那些已经被生活折磨的,毫无出头之日的朱家子孙却是欣喜若狂,不少人已经汇总到了自己吃饭的饭碗。
    总之只要是朱家的人,到也不会被人欺负。
    前提是正正经经的干活。
    要不然人家可是能够上京师,告御状的,就问你怕不怕。
    总之不但解决了大明积弊下来的一些顽疾,还因此收获了一些铁杆的支持者。
    更重要的是地方上有了这些朱家子孙们的监督,居然也有着免费的督查作用,一些崇祯还没有伸出去手的地方,官场风气为之一清,也是一个异数。
    当然现在鲁王寿鋐,藩兖州,万历廿九年袭,子以派、以海。
    据锦衣卫所言,可是和孔家人走的很近。
    另外也得到了南京的一些人的默许和支持,身后也建立起了一直军队,就是暂时不知道战斗力如何。
    随着崇祯的备战。
    大明的局势再次紧张了起来。
    原本其他地方,见到崇祯道已经快一年多时间没有动手,还以为可以继续的稳定下去。
    此时看来已经成了奢望。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三月。
    农历三月三,亦称“上巳节”,也有“轩辕生”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说法。
    《论语》中所记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兰亭序》中“曲水流觞”都与上巳节相关。
    上巳节自先秦至唐十分繁盛。从宋元时代开始,渐渐不显,笔记史料和文学作品中都表现了一种追古慕古的情怀。与此同时,寒食、清明、上巳三节呈现合并混同的趋向,最终寒食“并”入清明,上巳“躲”进清明。
    崇祯却在故纸堆中重新把这个重大的节日翻了出来。
    轩辕诞生,可是华夏文明的盛光。
    怎么能够以为某些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根呢?
    传统文化,传承的就是一种精气神,但是很神奇的就是这种精气神往往传承不下来,那些玩弄人心的东西,却能够坚定不移的传下来。
    不知是著述的人,忘了在书中记载,还是有的人根本就不想要轩辕的诞辰。
    他们宁可去庙里烧香,求神拜佛,也不愿意多回忆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