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四十八章问君能有几多愁(十)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吐鲁番盛产葡萄。
    路途太远,几乎没有任何的经济价值,占领了之后,还需要派兵镇守。
    完全是不划算,还不如用一点银子去购买。
    最后皆大欢喜,省钱还省事。
    这是整个中原对于吐鲁番的看法,至于丝绸之路什么的,那都是很遥远的记忆了,谁还能够清楚那条路到底该怎么走。
    可有了棉花,那就是真金白银啊。
    值得大明全力以赴的去占领。
    葡萄不好保存,哪怕是晒成葡萄干,也买不上多少价钱。
    亏本的生意没人做,杀头的买卖有人做。
    现在大明对于棉花的需求,已经快要赶上食盐和白糖了。
    即便是崇祯一时对吐鲁番没有用兵的想法,一直待在雍州的卢象升,也会找个借口像崇祯上奏疏。
    粱甫精神一振,对于刚刚心中琢磨着,是不是要养寇自重的想法,立刻给放弃了。
    有了更好的选择,他又不是疯了,会去做那种随时会被发现,拉去修路的事情。
    李过仿佛没有看到粱甫的不自在。
    其实他自己也没有好到哪去,良弓尽鸟兔藏,狐兔死走狗烹。
    这两句话,不知道在正片大地上流传了多久。
    作为将军,总要为自己某一条出路才行,现在恍然明白了,仗还有的打,那么自己的价值就一直都不会变。
    “别想的太多,就算吐鲁番没了还有蒙古人,听洪承畴少将军来信说,皇上还打算在大草原上专门畜牧呢,根据政事顾问们的推演,还很可行,而且每年产生的利益价值可是堪比茶叶。”
    李过索性把自己知道的东西,都说了出来。
    其实这些事情,也是崇祯偶尔私下说给洪承畴他们听的,说的时候只是提了一句,装作说漏了嘴。
    然后自有人去专门查找这方面的资料。
    崇祯相信,那些自己查找资料的人,会更加相信自己手上的那份数据。
    不能种地,毫无产出的大草原,在崇祯手下的那些高层眼中,已经是堪比土地一样的私有财产了。
    粱甫被说的一愣一愣,一咬牙道:“这次回去,我就上份奏疏,说要去京师述职,到时候和孙传庭少将军好好的谈谈。”
    想着同样都是少将军,为何洪承畴知道的事情,孙传庭却还是不知道。
    李过笑而不语。
    他知道还是洪承畴经常去京师述职,而且他的冀州将军的军衔,可是总领冀州之地的军务,总部就设在蓟州,也就是当年戚家军待过的地方。
    孙传庭还在山海关,那地方现在是军事要地,没有诏令很难回去一趟,自然消息就会有些滞后。
    “我觉得咱们还是给刘体仁一个烟花最好,免得咱们走出了关外,他却被陷在里面,总是不好像皇上交代。”
    李过眼看着前面不远处就是广宁城,只需休息一晚,第二天就能回到大凌河堡。
    到时候还可以拉出火炮,好好的给广宁听听声响。
    粱甫一拍额头,差点忘了自己还有一个战友正在等着他们的消息。
    “行,我这就去安排。”
    另一边的刘体仁总算是摆脱了后面的追兵。
    正在一处背风的位置安营扎寨。
    忽然被自己的亲兵叫了出来。
    “将军,你看天上的信号弹亮了。”
    夜空当中,无星无月,一个红点升到夜空,忽然爆散开来,瞬间点亮了天幕。
    连续两个光点,就像是两个小太阳。
    “去,把咱们的烟花,也放出去。”
    刘体仁知道这次出关的战事,已经到了尾声,明天早上开始,就可以撤退了。
    最近的这场追逐战,让他颇为疲惫,杀伤的敌人不算少,可敌人从来都没有想过退缩,而且对于地雷的了解,也越来越多。
    相信继续纠缠下去,地雷的作用应该也不会很大了。
    就像火枪一样。
    “传令下去,明天咱们绕一圈,就可以回去了。”
    刘体仁想着回去之后,怎么写战场报告,这个可要比述职报告容易一些。
    离着刘体仁的营地大概四十里地的地方。
    孔有德和尚可喜,也都站在外面仰着头看着夜空深处的那一抹明亮。
    “战事总算是要结束了。”
    孔有德不知道天上的烟花代表着什么意思,对于大明弄出来的这种信号传输,现在大清也在仿制,就是不清楚什么时候能够发到他们手上。
    要是这次追击战中,能够有烟花信号作为传递消息的手段。
    他还是有办法让刘体仁狼狈一番的。
    当然结局最后就是,他们的损失也会一样惨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过他觉得阿敏应该能够接受这样的损失,用手下的奴隶来换取一场对大清来说极为需要的胜利。
    想来是不亏的。
    “早就该结束了,我讨厌大明的火器,为何以前咱们在皮岛的时候,就没有这些装备?要不然哪会有铁山一战的失利。”
    只要一想到那一场战役,就能够想到他们各自亲人的惨样。
    尚可喜的心情也发的不爽。
    然而比较有意思的却是,对杀了他全家的人他没有不爽的意思,可对于保护了他们全家的大明,内心中却是有着愤恨。
    也不知道为何会有人产生这样的想法。
    难道没有火器的时候,仗就不打了?
    在汉朝的时候,汉人又是怎么一汉当五胡的?
    人家可也没有火器啊。
    “大明的火器,也是最近一两年才有了起色,只管砸门命不好,没有赶上大明的盛世,就要作为敌人出现在战场上了。”
    孔有德内心绞痛,此时他看的越是分明,就越觉得当时的选择有多么的不经大脑。
    用流传到西平的崇祯的原话说,“脑子真的进水了,才回想着划船去投降。”
    或许当时待在皮岛,真的是水喝多了。
    才会做出这样的蠢事。
    “咱们明天还追不追了?”
    自从换了一个方法进行追击,那些一直监视他们两兄弟的人,才真的对他们有了好感。
    由此得出了一个让人惊掉下巴的猜测。
    阿敏的这些手下,别看一个个凶残的可怕,可到底是怕死的,只要没有多少人死去,对他们来说,就是他们两兄弟领队有方。
    至于能够追杀掉多少敌人。
    想想就成,别真的而信以为真。
    “装个样子吧,对了,把那几个千夫长都叫上,商量一下战功,就说这次咱们追杀敌人,伤亡惨重,大明的军队也是被他们狠狠的咬了一口,伤亡暂时还计算不清。”
    孔有德眼珠子一转,立刻就用上了毛文龙曾经用过的手段。
    而这种常用的手段,没道理换了一个国家,他就不适用了。
    “好主意,这可能就是咱们最近的一次进身之阶了。”
    尚可喜一愣之后,心中就是狂喜,把坏事变成好事,还有什么可说的。
    辽东的夜深沉。
    除了刚刚划过夜幕的烟花之外,干净的就像是蒙上了一层黑布。
    此时的京师却是另一个样子。
    在崇祯的治理之下,京师早就没有了宵禁这种政令。
    于是大街小巷上,都是灯火通明,为此每一个夜晚所产生的税收,都足够让很多反对宵禁的人闭嘴。
    为此在冀州和雍州两地,也没了宵禁这种传承久远的政令。
    当然为此付出的安全隐患。
    各个县城也都做了最详实的报告,多出了一班夜间巡逻的捕快。
    反正各个地方都需要建筑工人,还不如给出一个可以放肆的机会,从而充实修路队伍。
    可几次三番之后,夜间居然比白天还要安全的多。
    没有人想要去白出力气,还吃不好,睡不好,被人见到了戳脊梁骨。
    娶了媳妇的男人在村子里抬不起头,没娶媳妇的,可就不容易说到亲事了。
    京师最明亮的地方,就是紫禁城。
    而紫禁城最明亮的地方不是御书房,也不是文渊阁,而是一个临时的产房,云房。
    折腾了许多天的周皇后,这一次被诊断出来,确实快要生产了。
    没有因为“狼来了”的捕风捉影,而放松警惕。
    云房之中立刻就忙碌了起来。
    明亮的蜡烛,让整个屋子任何一个死角都被照亮了。
    可崇祯还是有些不满意。
    蜡烛的光亮,烛火晃动的时候,并不能保证光源的确定。
    “我也是真够笨的,玻璃都生产出来了,玻璃宫灯也有了,就不知道弄一个玻璃护罩。”
    崇祯心绪起伏,想着回头立刻弄出一些煤油灯出来,不但使用方便,还很实用,估计又是一项来钱的财源。
    “皇上还笨,那世间就没有聪明人了。”
    张嫣接话道,这次她换了一身纯白色的长裙,描边粉红色,拖在地上就仿佛一朵盛开的白莲花。
    崇祯干笑一声,昨天的事情他办的确实粗狂了一些。
    不过他还是要对自己的行为点赞,不出格一点,有怎么会知道,出格之后的好处。
    张嫣还想再刺激一下崇祯,忽然听到云房内,一声撕心裂肺的叫喊声。
    稳婆们则是一个个的喊着“用力”,“快生了”之类的话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让张嫣一下子就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小小的产房之中。
    而崇祯则是揪心的,踮起脚,仿佛这个样子,能够看清楚房内的场景。
    度日如年在这一刻,不但周皇后觉得是这样,就是站在外面等着的人也都觉得是这样。
    周玉凤觉得自己这一辈子所受到的苦楚,就数今天最大。
    额头上的汗珠,口中嚼着的木块,双手抓着的床沿,努力的让肚子里的孩子,顺利的生出来。
    此时的她脑子里已经几乎没有了别的念头,只有使劲,用尽全身的力气,传递给她肚子里的小生命。
    许多时候,她都以为自己要死了。
    只是一股力量支撑着她,不让自己昏睡过去。
    也不知过去了多久,浑身上下一松,脸上,额头上的汗珠,沿着下巴湿透了白色的床单。
    接着就听到一声嘹亮的哭声。
    和稳婆们一声声的恭喜,知道意识沉沉的睡去。
    在最后一刻,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