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四十三章问君能有几多愁(五)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爆炸的威力来的太过意外。
    连始作俑者的李过都中招了,远处的爆炸还在继续,却已经比一开始小了许多。
    尘土飞扬,浓烟滚滚。
    没有见到烟花的盛放,只有起给的烟尘,向着四面八方滚动。
    慌乱的骑兵队伍,好一会才安静了下来。
    李过和粱甫一阵无语,这次的事件,他们都不知道回去之后,到底该怎么说。
    和萨哈廉的队伍打仗的时候,都没有多少人受伤,偏偏在最后一次烟花盛放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受伤了。
    狼狈的模样,比打了败仗还让人憋屈。
    人受伤了还有战马,可战马的膝盖也受伤了,那么想要完好无损的走出建奴的地盘,想来就要付出一点代价了。
    很快就有或火枪骑兵中的义务兵,展开了自己的业务。
    经过了简单的处理,耳鸣总算害了一些,可说话的时候,还是要大声才能让对方刚听到。
    “这就是你说的烟花?我看你是想要把咱们都葬送在这里。”
    粱甫铁青着脸,恨不得上去来一顿老拳。
    看烟花的美好心情,瞬间就化成了怒火,好好的一场大捷,都到了最后,去而被他们弄成了这幅惨样。
    士兵们受伤不说,就连着战马也跟着受伤了。
    自知理亏的李过,呐呐不言,此时说的越多,就错的越多。
    都怪他大意了,生怕炸不毁那门火炮,用的炸药确实多了一些。
    “算了,执行第十一套方案吧。”
    第十一套方案,是整支队伍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才会使用的方案。
    就是每走一步,都要安营扎寨,稳扎稳打,拖得就是时间,打的就是耐心。
    不过对于他们没有后勤的骑兵队伍,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别呀,咱们的骑兵都城这样了,我就不信同样都用的战马,建奴的骑兵会全部都好好的。”
    李过在军事上,还是很清醒的,这次是个意外,算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只要士兵们没有太多的伤亡,那么最后的述职报告,就能写得漂亮一些。
    大明的火枪骑兵,差不多废了一半,正在商量着从哪个方向回去。
    盛京脚下的萨哈廉队伍,也是损失惨重。
    士兵他们到是不怎么心疼,死了伤了,扔了回去重地还能有点用,而且重重新招募就行,很简单的,毕竟满人的牧民,也都是战士。
    就是战马许多已经没办法在用了。
    若说李过和粱甫手上的火枪骑兵,差不多废了一半的话。
    那么萨哈廉手下的骑兵,也是有近一半的骑兵,没办法再用了。
    一半对一半,明显是李过和粱甫占了大便宜。
    城门上的鲍承先仿佛喝醉酒一样的扶着城墙,摇摇晃晃的站起身向下看去。
    黑压压的一片倒在地上,还有的倒霉蛋正好被马肚子压在身上,虽不致死,可到底是废了。
    “下面的可是贝勒萨哈廉?您等着,奴才立刻就去通传皇上。”
    鲍承先可不敢善做主张,谁知道会来的队伍是勤王的,还是擒王的,多留一点心眼总是好的。
    巨大的爆炸声,不但外面的骑兵倒了一地,就连盛京许多年久失修的房屋,也跟着倒了不少。
    而还没有倒塌的,也都“簌簌”的落着粉尘。
    仿照着大明建立的御书房中,皇太极正坐在椅子上,面无表情的瞧着底下的臣子和贝勒们。
    忽然被耳中被巨响一惊。
    传到这里,爆炸的威力已经不大了,可还是让在场的所有人,不知所措。
    火炮的声音也很大,可到底没有这样的爆炸更加震撼人心。
    “外面到底怎么回事?是天崩了,还是地裂了?”
    皇太极没法再保持镇定,习惯鬼神他的他们,包括哪些蒙古八旗们都差一点要不顾礼仪的跪在地上磕头,以此向神明赎罪了。
    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所有人都没有准备,茫然的你看着我,我看着你。
    “皇上,应该是火药厂爆炸引起的震动。”
    一直以来,几乎被忽略掉的马国柱,推金山倒玉柱的跪倒在地上,朗声说着自己的猜测。
    马国柱辽阳人,隶汉军正白旗。
    在原来的历史轨迹当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中是清初重要大臣。生年不详,早年对皇太极完善清朝制度方面贡献颇多,是当时重要的汉臣之一。他在清兵入关后奉旨担任江南江西河南总督,他也是清朝占领两江地区后的首任总督。康熙三年(1664年)二月病逝。
    此时跟在宁完我的身后,也算是皇太极手上的得力干将。
    皇太极虽然不知道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话,可做出来的安排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人八旗互相牵制。
    虽然在现在的大清之中,权势滔天,很多职位都是汉八旗的人在做。
    可由于内斗的特性,根本就拧不起一股绳,翻不了天。
    “这一定是大明做的,围困盛京是假,毁掉咱们满人崛起的希望是真,皇上,咱们可不能犹豫了,一定要把这支深入关外的大明军队给灭了才好。”
    马柱国的话,仿佛在深水中扔了一块石头,瞬间就炸醒了在场的所有人。
    骑兵攻城,没有攻城器械就是个笑话。
    火枪骑兵是很厉害,可做多只能放两声枪响,只要躲在安全地带,敌人根本就无可奈何。
    而且这种军队,对于后勤补给,要求可是很高的。
    只有深入的了解过,还尝试着去做了,才能够更加明白其中的难处。
    代善恍然想到,此时的盛京,就像以前的大明京师,当年入关直至想着抢一把就走,谁能知道最后回事败退。
    差点动摇了蒙古八旗对满八旗的信任。
    而到了大凌河堡继续战败的消息传来,刚刚成立的大清,内部更是波涛汹涌,别看现在风平浪静,那是因为外面还有他们的共同敌人--大明。
    现在有机会拿下一场胜利,哪怕是惨胜,也好过找不到强大自身的办法,而茫然无措的等着远方硕讬的消息。
    或许拖上一两个月,等到渤海解冻,航运畅通,袁崇焕或许会给他们一个惊喜也说不准。
    可那也是以后啊。
    一两个月的时间,看起来很短,可也是能够发生许多事情的。
    蒙古八旗的人就等着开春之后,回到大草原上放牧,可朝堂上的所有人都清楚,人家这是不想再给大清流血了。
    大凌河堡一场战役,大部分死的可都是蒙古八旗的人。
    借口回去放牧,刚好能够躲开和大明的血拼。
    到时候刚刚成立的大清,是谁座到皇位上,还是两说。
    皇太极心中一动,对于代善的想法,他心里更加清楚,汉八旗不需要顾忌,就是这些蒙古八旗才要更加小心。
    为了更多的好处,当年能够从大明的手中拿到物资,然后转手卖给他们,谋取私利,现在也能够在背后捅他们大清的刀子。
    “准了,莽古尔泰还在广宁,阿敏也在西平,这支队伍就由你带领,务必全部歼灭敌人。”
    心头的想法思绪万千,其实只有一刹那的晃神,皇太极在蒙古八旗还没有人站出来说话的时候,就做出了决定。
    对于满人来说,一场胜利是必须的,而跪在地上的汉八旗中的大臣们,则是觉得皇太极的决定英明神武。
    他们的秉性,让他们瞬间就嗅到的阴谋的气息,而这刚好是他们所需要看到的。
    蒙古八旗早就已经堕落了,不再是曾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蒙元时代的队伍了,这种朝堂之上的决定,牵扯到谋略方面,更是迟钝的没有想到,自己将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范文程,你去外面安慰一下咱们带出来的那些奴才们,被让这些人起了二心在盛京捣乱。”
    他喜欢恭敬温顺的人,不但听话,还不懂得反抗,自己说什么,就是什么。
    就算做不到,也会努力的去做,从不问为什么。
    心中闪过一个念头,或许在大清推广儒学,似乎是一件很不错的事情。
    随即目光又看向了蒙古八旗的那一片聚集地。
    这些人就没有范文程他们听话了,不但拿着最多的好处,还不懂得恭敬和感恩,这次不让他们经历切肤之痛,看来还会有三心两意。
    前些年,大明的边军和他们后金不相上下的时候,就是他们两头吃拿卡要,为了好处卖了大明。
    可也给了他们后金发展壮大的机会。
    这次他皇太极可不是王化贞,也不是朱由校,绝对不会给这些人反叛的机会。
    面对复杂的局势,皇太极总能从其中找出一条对大清有用的决策。
    不一会,从城头上下来的鲍承先,就来到了皇宫之外。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皇宫的外面,黄立极他们伸着脖子看向宫内,很明确的诠释了翘首以盼这个词语的正确用法。
    鲍承先看了这些人一眼,来到门口向里面递了一块牌子。
    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走了进去。
    “此人是鲍承先,宁完我推荐给皇上的。”
    傅木魁眼神复杂,自认为论学识和本事,他都要比过鲍承先,奈何人家的资历比他还要老。。
    表现出来的忠心,自然不是他能比的上的。
    “若是宪斗(范文程)肯推荐我的话,我也一样能够做的比他还要好。”
    周延儒话语不忿的说道,正如许多的网络写手一样,手上没有写出好东西,却总想着人家的推荐平台。
    认为自己只要上了推荐,肯定能够成神。
    事实上,完全是自己想多了。
    “在场的哪一位不比你强?真要推荐大臣,那轮得到你?”
    温体仁不甘示弱的顶了一句,自己啥都没有捞到,却先开始窝里斗了,仿佛这种老传统,无论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都能够斗得热火朝天。
    一场闹剧,让看守宫门的那些护卫们瞧得津津有味。
    宫外的吵闹,迟早会传到皇太极的耳中。
    在鲍承先带着紧要军情,来到皇太极的御书房时,皇太极刚好布置完军令。
    “皇上吉祥,城外的萨哈廉贝勒已经带兵,到了盛京正门,奴才特来请示,要奴才怎么做。”
    鲍承先左一个奴才,右一个奴才,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