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三十八章只是朱颜改(二)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出门去找道院的王承恩,对着站在门外的田守新使了一个眼神。
    聪明人之间不需要多少的肢体语言和声音的传递。
    只需一个小小的不同寻常的眼神足以。
    憔悴的,脚下打飘的田守新隔了出来。
    走到一处少人的走廊,王承恩低声道:“你们怎么现在才回来?”
    按照王承恩的想法,他们应该提前半个月到京城才对。
    田守新嘴巴蠕动了几下,叹息一声,眼神黯然的道:“出门走访乡里,把正事差点给忘了。”
    这种事情迟早会传出去,一路上跟随者那么多人,也不可能保密。
    所以田守新也就老老实实的交代了事情的经过。
    “哎,出门办事有时候就是由事不由人,好在皇上对这些小细节不是很在意。”
    王承恩安慰了一下田守新,接着又道:“皇上可以不在意,咱们这些做下人的可不能放松自己,你现在回去换洗一下,随后在去皇上身边候着。”
    (以前的太监是自称奴才的,被崇祯改了称呼,最多能自称下人。)
    曾经皇宫之中还有这魏忠贤,有着曹化淳。
    现在只剩下他们两人了,以前还当做竞争对手,后来的事态发展,他们完全不需要去竞争。
    “谢王公公了。”
    田守新万分感激,一身的疲累,也在王承恩的点拨下,去了一大半。
    其实他只是没有看明白崇祯的为人,总想着陪着张嫣皇后,差点误了周皇后生子的大事,这种罪过可是要严厉惩罚的。
    最近几天这种莫名的压力,压在心头,一刻都喘不过气来。
    “谢什么谢,以后多长点心眼,不过这件事情,对你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王承恩拍了拍田守新的肩膀。
    就冲田守新干活干到忘我的程度,崇祯都会重新考虑给他一个全新的工作安排。
    两人之间的互动,在走过了一处凉亭之后,分开了。
    徐光启他们回来的很快。
    刚好能够赶上皇后生子这样的大事件。
    此时的文渊阁中,等待皇子出生的可不单单的文臣,还有那些在外领兵的少将军们。
    孙传庭是回不来了,只能在山海关镇守。
    洪承畴和晁刚没有去他们军部的办公室,而是来到了文渊阁之中,就连道院的人也都在此聚集。
    王承恩找人的时候,也就方便了一些。
    “徐掌院,咱家又要麻烦你们道院了。”
    王承恩甩着拂尘迈步走进了文渊阁当中,文渊阁两旁的护卫,只是看了一眼王承恩手中的令牌就不再理会。
    “王公公好,不知皇后娘娘现在怎么样了?”
    李长庚是文渊阁的地主,只能由他率先发问,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想要知道最新的消息,一个个的都在等着王承恩的答案。
    “大夫和稳婆们都已经看过了,胎位很正,皇后的气色也很好,只等着瓜熟蒂落,诸位不要担心。”
    事实也确实是如此,崇祯为了周皇后能够顺利生产,把太医们一个个的都请过来进行了会诊。
    就连产后的护理,都按照最好的办法,重新布置了一番,确定要做到万无一失。
    就这皇上还是不放心,才有了让他出来找道院的人,商量着怎么才能锻造助产钳。
    王承恩是一头雾水,这玩意别说他听都没有听过,就是那些稳婆们也不知道助产钳长啥样。
    “那就好,那就好。”
    李长庚连连点头,女人生孩子的难处,古往今来能够被准确的判断胎位很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皇上让咱家来找道院,说是要打造一种可以让孕妇顺利生产的助产钳,不知道道院有没有什么办法?”
    自己不知道无所谓,反正有了一个方向,就可以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
    总会成功的不是?
    京城到现在还开着一家专门给孕妇接生的千金堂,请来宫中接生的稳婆,都是哪里手艺最好的人。
    要是真的做出了助产钳,还可以在千金堂实验一二。
    要是效果好的话,还可以在大明推广开。
    另外一点崇祯打算借着这个机会,暂停官办医馆的投入使用,全部改成千金堂,专门为了孕妇服务这样说闲话的人,应该会少许多。
    等着有机会了,大明的医术水平提高了,再开展这项免费的医疗服务。
    徐光启一呆,脑子嗡嗡的响,就不明白,女人生孩子,怎么还能和他们道院扯上关系。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可皇上给出的难题,自己又不可能不解决。
    “助产钳?没问题,就没有我们道院打造不出来的东西。”
    不管能不能打造,徐光启都要一口应承下,现在皇后正在生产,他不可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推辞。
    “徐掌院果真了得,咱家都没有听说过这个东西,你们都能个打造出来,不过皇上说了,你们可以和一些稳婆,大夫们好好的商量一下。”
    王承恩先是赞了徐光启一句,最后还是给出了一些关联性的东西。
    “应该的,为了全天下的母亲,这件事情本掌院也一定要全力以赴的做下去。”
    徐光启就差拍着胸膛,对天发誓了。
    “好,有了徐掌院的保障,咱家也就可以向皇上回话了,咱家还有事,你们忙啊,不用送了。”
    王承恩真的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宫里的事情,一抓一大把,真要在这个时候疏忽了,皇上能够原谅他,他都不会原谅自己。
    等到王承恩走后。
    文渊阁就是一静,每个人都在眼神诡异的看着徐光启。
    被看得不舒服的徐光启,恼羞成怒的站起来一拍桌子道:“看什么看?道院什么都能研究,什么都敢研究,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没有,我只是想着,你要是能够做出助产钳这种东西,能不能也送咱们一把?”
    李长庚厚着脸皮的问道,只是眼中的诡异,显得更浓烈了一些。
    “不错,我们都是快要成亲的人,要一点道院新出的东西,见识一番总可以的吧。”
    李定国也跟着说道。
    “那么你们到时候,会不会让我也去给你们接生?放心,那东西既然我们能够造的出来,就绝对会使用。”
    徐光启不怀好意的喊着李长庚和李定国两人。
    在他还想继续说下去的时候,洪承畴轻咳一声道:“我觉得现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趁着还有时间,赶快做出成品的东西最好。”
    徐光启总觉这些人的眼中,在他身上已经贴上了妇科圣手的头衔。
    此时却又因为东西要的太急,没工夫留下来扯皮。
    “哼!等到空闲下来,咱们在好好的闲聊一番。”
    等到徐光启出门之后,文渊阁再次沉静了下来。
    对许多人来说,天大地大,都没有皇帝有了第一个孩子大。
    “算算时间,李过他们的军队应该开始出发了吧。”
    粮草和军械,是从李长庚的手上走的,最后虽然落入了后勤部的手中,可对大致的走向,还是一清二楚。
    “快了,三方会战,还需要孙传庭从后面压阵,保证不能让建奴们发现了后方空虚。”
    洪承畴现在是冀州将军,管的范围很大,可有对着边军,只有支援的权利,没有办法随意的发兵攻打。
    在座的每个人都看得明白,大明不能只有一位能够打仗得到将军。
    必要的时候,还需要培养新人出来。
    不但能够平衡军队,更加可以给到一些新人上进的机会。
    “你们参谋部分析,把握到底有多大?”
    李定国玩弄着手上的一支钢笔,在纸上写写画画的问道。
    其实他是不想处理内政的,最想的也是拉着军队出去打仗,军功啊,谁不想要。
    也就趁着现在,皇上对武人的重视,不断地提升武人的地位,让不少还在衙门里干活干的好好的少年人,辞职不干了。
    都想着去当兵。
    “只是破坏建奴后方的设施,成功率很高,就是后撤的时候,需要注意别被包围就好。”
    具体的作战方案,只在军部封存,可不能拿出来在这里议论。
    崇祯规定的很细致,处理政务的可以议政,却不能议军,而军部的人,也不能插手地方上的管理。
    要是两者之间有了矛盾,可以向通政司反应,而通政司是原本就有的部门,只是改换了一个部门的职务。
    只做调节军部和政务部的矛盾。
    “你们还需要其他的后勤支援吗?譬如说:棉衣,棉裤什么的。”
    李长庚能够做到的,也只是保障后勤部往锦州运送战略物资时,不会被告知没有。
    “这两样,永远都不可能够用的,你就别拿大话消遣我了。”
    洪承畴知道这两大件现在是什么价位,若不是棉花的脱脂技术还不够成熟,浪费了不少的棉花。
    现在生产棉衣和棉裤的产量,还会提升。
    大部分都是手工业,想要提升速度,都很难,而且还不允许加班,那就更难了。
    按理说,非常时期,可以用非常办法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处理。
    可不知皇上怎么想的,就是不同意。
    宁愿慢一点,都不愿意加班,又不是不给工钱。
    毕竟崇祯怕的那些事情,在许多人的眼中,都是应该的,一旦开了这个口子,崇祯就不信某些人不会用非常时期的处理办法。
    很可能人家玩出花来,都不会有人找出其中的漏洞。
    “就是不知道道院有什么可以做鞋子的好材料。”
    李长庚嘴里嘟囔了一声,也不知是故意的,还是怎么,刚好被耳朵灵敏的晁刚他们听到了。
    晁刚和洪承畴暗中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商机。
    他们是崇祯手下的少将军,可也随着管制的提升需要花费很多的钱财。
    没办法贪赃枉法,却可以做正当生意开工厂啊,只要质量过关,价格合适,数量起来了一样是有着巨大的利润在里面。
    而对于军队训练,最容易磨损的就是鞋子。
    每个月送往军队的鞋子,都能堆成一座小山,可又不能不去购买,弄得现在整个市场上鞋子的价格是居高不下。
    不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