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三十七章只是朱颜改(一)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一封突如其来的奏章。
    几乎打乱了崇祯对衮州的布局。
    衮州的蛀虫只是内患,而建奴才是他的心头大患。
    只是手上的军队没有办法一口气,消灭掉皇太极他们,只能通过封锁经济,慢慢地让建奴们软弱下去。
    看来皇太极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砸锅卖铁的进行火器研究了。
    “建奴又铁骑就好,研究火炮就过了。”
    崇祯已经表达了他的态度,剩下的就看诸位将军们的表演了。
    不需要大规模的步兵,调动他手上所有的骑兵进行一次突袭,只要打掉建造火炮的设施,崇祯就不信皇太极还有第二个备用设施。
    这个时代的人,讲究狡兔三穴。
    那是为了自身的安全着想,可不会把精力放在工匠身上。
    “对了,你给洪承畴说一声,这件事情,他们看着办,这段时间,朕要好好的陪着皇后。”
    一直在训练士兵的晁刚瞬间就懂了,皇后娘娘肯定是要生了,这可是一件大喜事。
    在以前因为皇后没有子嗣,可是闹腾了好久的。
    现在对于大明来说,无论是边关打仗,还是皇帝有了太子,都是重要无比。
    “臣,恭喜皇上了。”
    晁刚只是显得刚正了一些,却不是迂腐,心中想到了自己猜测的答案,立刻就笑着上去恭贺了一番。
    “就你聪明,还不快去干活。”
    崇祯笑骂道,自己手下的这些将军,真的快要被他惯坏了,许多事情是一点都不见外。
    晁刚笑嘻嘻的拿着公文批复走了,心中想着怎么才能够让李过他们把这件事情,办的漂亮些。
    皇子出世,要是能有一场大捷的话,那就更完美了。
    只是崇祯在转身离开的一瞬间,就想到了回到蜀中的秦良玉他们,到现在都没有消息传来,不知道哪里的地震到底严不严重。
    可惜的就是他的通讯不方便,路途也太过遥远。
    就是想要知道具体的消息,也不容易。
    周皇后的脾气很温和,没有崇祯想象中怀孕之后乱发脾气的情况。
    云房是崇祯专门布置出来,让皇后-进行分娩的房间。
    窗户上的玻璃一尘不染,整个室内,都是用酒精喷洒之后消了毒的。
    就是里面的每一个简单饰品都被挪了出去,生怕其中有隐藏的细菌,影响到孕妇和小孩子的健康。
    就连接生的稳婆,都是选的京城最有经验的那几位。
    身上的衣服都是新的,而且也经过了消毒处理。
    就在旁边的小房间里等着产子的那一刻。
    崇祯已经在这里等了三天时间了,每一天都是煎熬,女人生孩子这件事情,他两世为人还是第一次见到。
    只能说他的前一世活的实在悲催了一点。
    王承恩跟在身后,也是很焦急的样子,而且看起来比崇祯还要焦急。
    仿佛在屋内的那个将要出生的孩子,是他的一样。
    崇祯心中闪过一句话:皇帝不急太监急。
    瞬间心情舒缓了许多,可接着又被这个时代的那些生子传闻给吓到了,每一个生孩子的女人都是在过鬼门关。
    暂时还没有办法,能够降低难度系数的。
    在他的记忆当中,也就只有在没有别的办法的时候进行剖腹产,当然也听说过有一种助产钳,能够大幅度的增加婴儿和孕妇的存活率。
    可他不知道怎么打造啊。
    “踏马的,书到用时方恨少。”
    崇祯心情郁闷的快要吐血了,明明自己知道答案,就是做不出来。
    剖腹产不要想了,消毒不过关,器具现在的道院也能打造出来,可没有人会这种东西啊。
    就算是这个时代最顶尖的外科大夫,也没有做过给人开膛破肚的手术。
    跟在后面的王承恩心里有些不解,女人生孩子,和读不读书有什么关系?
    思索了一下暗道:难道书读多了,生孩子就会容易些?
    虽然猜中了,但错的太远。
    两个人对于书的概念,都不在一个维度上。
    **
    一辆马车行走在笔直干净的官道上。
    十二名护卫若即若离的守卫在两侧,最前面的一位,骑在马上,面色焦急的瞧着天空,是在算计着时辰。
    还有一人神色狼狈,却还在努力的让自己挺直腰板,正好跟在马车的左侧。
    (本章未完,请翻页)
    此时天色早已大亮,远处还有淡淡的薄雾笼罩。
    由于道路的畅通,这条主干道上的车辆从来都没有停歇过。
    即便是夜晚,也还有人赶路。
    魏晨的车队,已经连续走了三天三夜了,就算是休息,也最多一个时辰就继续上路。
    连日来的疲惫不但让他自己憔悴的根本就不像个年轻人,那些护卫们也能够只要倒地,就能立刻进入梦乡。
    算着时间,周皇后的生子日期也快到了。
    一直在外忙的昏头转向的张嫣,若不是看到了乡下妇人有孩子出生,她自己都快忘了还有这么一件大事。
    时间紧迫,路程遥远。
    若不是崇祯下了大力气修路,她的马车根本不可能从西安府一路只用了差不多十天时间,就赶到了房山附近。
    只需再走一早上,就能顺利的回到皇宫之中。
    “皇后娘娘,咱们可以休息一下了,过了房山,不远就是京师。”
    跟着周皇后一起行走在各个县城,见多了生老病死,人间离别,魏晨稚嫩的脸上也渐渐开始成熟起来。
    万卷书要读,千里路也要走。
    只有见识的多了,才能够明白皇上到底对雍州和冀州做了什么,才更加清楚皇后亲自下去走访,建立养济院和慈幼局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好在这两个地方很平静。
    并没有说书先生口中的劫匪,和一些演义之中的绿林好汉。
    只因那些人都在建设工地上,没日没夜的干活呢。
    “那就原地休息一下。”
    马车内传来一个憔悴的声音,无论是谁只要长时间赶路,都会精神不振,说话都没有力气。
    马车旁的田守新田公公立刻下马,小心翼翼的打开车帘,扶着张嫣走了出来。
    旅途的劳累,让一直伺候着的田守新看在眼中。
    “娘娘莫急,都是老臣的错。”
    一路上的自责,让田守新说话的声音都多了一点沙哑,根本听不出是一位公公尖锐的嗓音。
    他们深入到了乡下,看到了比史书上记载的还要让人心惊的场面。
    流传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孝经,最多只在县城之内,让人们顾忌一二,小点的镇子上似乎就没有办法贯彻下去。
    倒不是这些家人都是铁石心肠。
    实在是连年轻人都很难活的好,更别说老人了。
    老人一旦干不了活,最好的下场,就是等死,最后还能得到一口薄棺材。
    更惨的则是被自己的家人们背上山,放在一个僻静无人的地方,等着饿死,最后再被野兽吞噬干净。
    这种原始,古老的作法,对当地人来说,没有任何可以挑的出来的错处。
    然而正是这种挑不出来的错处,才让知道真相的张皇后,心里发凉。
    若不是皇上发往各个县城的公文之中规定,只要到了年龄六十岁,就可以领到一份很高的薪酬。
    不用估计就能知道,他走过的那些地方,绝对不会有多少老人存活。
    而正是这些触目心惊的场面,一度让他们一群人,完全忘了外界的纷纷扰扰,只做着自己的事情。
    “忘了日期,是咱们都给忘了,只希望能够赶的及时吧。”
    张皇后瞧了一眼京师的方向,有心向旁人迁怒都没啥精神。
    跟着她的这些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随着京师的临近,心头的火气也就渐渐地消了。
    田守新眼圈发黑,面色惶恐,伴君如伴虎他是知道的,陪着皇后其实也一样。
    怪只怪他心肠软了一次,再次见到了人间疾苦。
    崇祯最后一次见到张嫣张皇后的时候。
    那时张皇后就像雨后的水仙,亭亭玉立,不时发出清香,显得格外高雅,香味扑来使人精神特别舒畅,鲜嫩的可爱。
    而再次见面,早就没了原来的样子。
    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憔悴的仿佛在太阳底下,晒蔫了的野草。
    虽然还能看到一点翠绿,可到底是没了精神。
    衣衫上还带着没有换下的风尘,头发也似乎许久都没有洗过,一块块的黏在了一起。
    比张皇后更加狼狈的就数田守新了。
    手中时常拿着的拂尘,早就不知道丢在了哪里,走起路来都像似身体只有四两肉,双脚在打着飘。
    “你瘦了。”
    千言万语,崇祯只想到了这一句话,此时屋内的女人正要给他生孩子,他却开始关心屋外的女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心中飞快的闪过了这样的想法。
    崇祯抓着张嫣的手,语气莫名的说道。
    在回来的路上,张嫣一直惦记的就是周皇后,可进了皇宫,看到的崇祯,不由得为自己想法感到吃惊。
    她此时最想看到的就是崇祯,最想听到的也是崇祯对她的关心。
    张嫣不自然的抽回了被抓着的双手,眼睛瞟了一眼周皇后生产的房间。
    “妹妹还在里面辛苦呢。”
    多余的话她没有说,崇祯听闻一怔,随即苦笑,心中则是暗道:自己果然是一个容易见异思迁的男人。
    这个时间点,也不容他多说什么。
    “产婆估计时间还久,你可以洗漱一下,换一身干净的衣服再来。”
    听着崇祯的建议,张嫣点了点头,进来的时候,她已经看到了崇祯让太医署弄出来的消毒条例,像她这样一身臭汗的,能够走到此处,也算是周围的侍卫们有眼色了。
    “好吧,我等一回来。”
    “我送送你。”
    崇祯随口说道,张嫣突地回头,眼睛直勾勾的瞧着崇祯,让崇祯一阵莫名其妙。
    “不用了,我自己去,你就在这里守着,别让妹妹出什么意外才好。”
    张嫣在回头的一刻,心里忽然有了一丝矛盾,既渴望崇祯真的送她出去,又不想崇祯贪恋他的美色。
    然而看到崇祯干净的眼神,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