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三十五章雕栏玉砌应犹在(九)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一场会议,只解决了一个问题。
    算是行政效率很高了,虽然离着落实习去还要一段时间,可已经想出了一个应该有效的方法。
    只等着以后实施下去,看看效果如何。
    大明总要有大明的特色才好,要是都用工厂出来的东西,那还有人去追求所为的奢侈品。
    而没有了奢侈品。
    又怎么可能让富人多掏钱出来?
    经济的运行就是这么讲道理,只有花出去了,流转开来,才能够盘活所有人的钱袋子。
    毕竟有人弄够用一些不值钱的钻石,吹捧成价值连城的首饰。
    崇祯认为,大明的人才和手艺人这么多,难道就不能出几个享誉全球的知名品牌?
    奢侈品,其实就是一个鄙视链。
    只要这个鄙视链形成了环路,那么只要当中不出现重大问题,应该会永远的流转下去。
    除非那些搞奢侈品的后人们,不思进取,拿不出好产品,从而丢掉了自己的手艺和饭碗。
    当然那个就和他无关了。
    “现在还有最后一个议题,就是关于道院掌院徐光启想要造铁船的事情,你们怎么看?”
    建造铁甲战船,崇祯是有需求的,可不是现在就去打造,而是要等到一个合适的机会。
    最起码你的动力要过关吧。
    虽然上面设计图做的最多的就是关于动力这一方面的,他可以拍板怎么去做,却还是要看看朝堂之上,到底有没有有识之士存在。
    只有眼光放得长远了,才能够跟的上他的某些想法,要不然每下一个政令,都要和一些人解释老半天。
    他可是不愿意的。
    加班是不可能加的,他不能开了这个坏头。
    所以只能辛苦底下的那些大臣们了。
    反正看样子,那些人也喜欢去做事,还生怕做的事情少了,完全体现不出来他们的权利。
    崇祯对这样的臣子不放心,实际上任何一个皇帝,只要脑子还没有进水,就都不会放心。
    曾经他不管是看书,还是看某些其他的作品。
    心底都会有一个疑问,难道信任一个人真的很难吗?
    在你还一无所有的时候,相信一个人真的很容易,因为你本就什么都没有,也就无所谓失去。
    可在你有了瓶瓶罐罐这些家当,乃至于坐上了九五之尊的位置。
    那么想要信任一个人就难了。
    或许从坐上这个位置开始,就已经没有可以相信的人了。
    还记的刚刚醒来的那一会,看到魏忠贤说了一句“我可以相信你吗?”
    可后来?
    即便是相信,该杀的时候,也一样会杀。
    好从来都不带犹豫的。
    崇祯面对李长庚他们的时候,就只能用更加巧妙的办法,来平衡权利,一时就有了李定国。
    可这样就放心了吗?
    依然没有。
    于是就有了骆养性,被一分为二的锦衣卫和东厂,进行了打散从组,虽然要内耗不少的力量,短时间内也不见得能够发挥多少实力。
    可这些都是必须的。
    如此种种,一环套一环,看起来整个变法之后的朝堂之上,一派风平浪静,风轻云淡的模样,可事实上真是如此?
    没有哪位大臣会天真的以为,变法之后的朝堂,就真的么了所谓的党争,正如皇上刚刚说的吃不言睡不语一样,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在争,只是用的手段不同,争的东西不一样而已。
    话题扯得有些远了。
    崇祯看得分明,心里也知道自己到底有几把刷子。
    他的这些稚嫩手段,不一定能够笼络住所有的大臣和将军们,可只要大明没了造反的土壤,即便是有人煽动,也不会酿成多大的祸端出来。
    “臣觉得,造铁甲船可以先缓一缓,楼船现在也还够用,只要能够给楼船装上火炮,在大海上也不会有多少人敢于挑衅。”
    造铁甲船,听起来不错,可需要的财力也是不容小觑,别看现在变法之后的大明财政还不错的样子。
    可花钱的地方也很多啊。
    要是军队的军费,皇上放手给了国库,这就又是一个花大钱的地方。
    崇祯点了点头,知道李长庚还是看的出来铁甲战舰的好处的,只是暂缓执行也是老成之举。
    而且大明内患还没有清理干净,外患的建奴也在虎视眈眈,就是不知道那些已经被皇太
    (本章未完,请翻页)
    极收拾了一般的蒙古人,是不是会借着这个机会偷袭建奴。
    或者偷袭大明。
    两者都是蒙古人的世仇,就看谁的仇恨值更大了。
    “臣也觉得需要缓缓,天津卫的造船厂还需要更多的积累造船经验,而且现在沿海地区,到处都缺捕鱼的民用船只,他们可以先造民用的,同时也可以造一些楼船作为海船的补充。”
    李定国挠了挠头,不缺定的接着说道:“另外还可以在陆地上先弄出驱动船只的动力,想来海上能行,换成陆地上也应该能行,到时候架上马车可就要省下一批牛马了。”
    骆养性弄不懂这些东西,一天到晚的分析情报,都占据了他太多的时间。
    正想着是不是从内部提拔一批人手,也组建一个类似于参谋部的组织,以此来查漏补缺,节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
    崇祯眼前一亮,心中暗道:古人不是不聪明,以前只是见识少了一些,若是开阔了眼界,自己还真的没有东西,可以拿出来相比较。
    然而接下里王冲更是给了他一个大惊喜。
    “要是这种动力真能成的话,用在战事上面,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决定胜利的火器。”
    王冲敏感的意识到,周围若是能够用铁皮包裹起来,只留下一点小孔作为火枪的射击孔洞,那么冲锋起来,根本就不再惧怕战马的冲击了。
    这种想法的兴起,还是他在城墙之上,见到了晁刚是如何用马车运送沙袋作为掩体的。
    沙袋的搬运很麻烦。
    可要是换成不会受惊,更不用吃粮草的机械呢?
    这个问题不是就解决了?
    以道院的神奇,王冲不认为既然已经提出了设想,就解决的了这种难题。
    “那么就是说,铁甲船可以一步一步来,先弄出动力,在说其他是不是?”
    崇祯环视一眼的问道。
    本质上,他是希望道院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要想短时间之内,拿出成品肯定不是很理想。
    这里面涉及到的学科太多了。
    只要有一方面卡主,就很难再进行下去。
    “皇上圣明。”
    几人齐刷刷的来了一句,仿佛所有人就在等着他说出这一句话。
    崇祯眨巴眨巴眼睛,似乎,好像,这个公文放到他手上,就是为了让他说出这一句话。
    他是被套路了?
    很显然是这样,让崇祯还想着拿这份公文,看看自己大臣们的长远眼光的计划,瞬间破产。
    心中再次嘀咕道:原来自己才是被考验的那个人,这些人是看到我对道院的重视,才这样做的吧。
    李长庚面色严肃,恭敬的一礼,坐回了原位,心里也在暗中感叹:皇上不亏是皇上,没有真的对道院无条件的信任,只是不知为何心里却有些空落落的?
    或许是既对皇上提防着道院的欣喜,也有着自己原来不被信任的失落吧。
    李定国在官场上磨炼的时间太短,面上的不自然,还是出卖了他的内心。
    仿佛带着一点羞愧,又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复杂心情。
    骆养性目不斜视的看着皇上,目光中的忠贞,无论是谁都不能忽视,然而内心之中,却孩子想着刚刚场景。
    这样的场景他以前并不少见。
    那些大臣们,对皇上一次次的试探,就是这么找到底线的。
    在这之前他没有发现朝堂上还有这何种苗头,可在刚刚他瞬间就做出了应该做出的反应。
    随波逐流,好要表现的对皇上忠诚。
    那都是需要琢磨,需要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成。
    王冲是不懂这些的,只要听到有人说皇上圣明,也绝对会跟着一起喊,这是他老爹说给他必须要注意的事情。
    不过由于崇祯提拔他与微末,心中的忠心,还是很真实的。
    “饭也吃了,政事也商量完了,那就各回各家吧,记得下午把公文的批复下发下去”。
    一场临时的,高质量的会议就结束了。
    剩下的就是如何用更好的措词来把事情说明白一些。
    **
    崇祯四年的一月份。
    本来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这一月初八日,后金铸造红衣大炮,炮身上镌曰:天祐助威大将军。并有铸造年月,督造官员及铸匠、铁匠的姓名。
    后金原无火器,铸炮自此开始。
    事件被提前,也就没有展示在明处,崇祯现在还不知道,毕竟和皇太极的战争刚刚结束,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手上的情报部门也都进行了重组。
    还没有探查到这个消息。
    由于崇祯剿灭反贼的速度很快,也很彻底。
    应该延绵了许久的延绥一带连年灾荒,人民流亡、造反不断,现在早就看不出战争经过的痕迹。
    所以在这一个月,原本应该焦头烂额的崇祯,现在过得过得还算很舒坦。
    虽然还没有解决关于官办医馆的问题。
    可对于散户作坊的另类扶持,已经出现在了各个布告栏中。
    至于造船的事情,只是内部下发了一份内参,做了一点解释说明。
    “看吧,我就知道这个铁甲战舰根本就不可能通过。”
    范景文拿着一张内参报纸,专门找上门去,指给朱继祚看。
    “可皇上也没有否认不能早铁甲战舰,只是时间往后推迟了一点而已,急什么?”
    朱继祚也是有一份这样的报纸的,上面的一段消息,他也看到了。
    “还铁甲舰呢,没看到上面说的是,要弄成战争兵器吗,对付骑兵的,能是海上用的大船?”
    范景文一副没见识的鄙视样,瞧了朱继祚一眼,满足的,不等人家反驳,自己转身把手背在身后,晃悠晃悠的出去了。
    留下愤愤不平的朱继祚,大眼瞪小眼,完全忘了自己应该做什么。
    “这个老匹夫,早晚要他好看。”
    恨恨的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