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百三十四章雕栏玉砌应犹在(八)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京城之外的农夫们,偶尔闲谈猜测。
    皇帝老儿家里干活,用的应该是金扁担,吃的馒头管够,喝的稀饭是大碗。
    李长庚他们以前听到这种笑谈,总是忍不住内心发笑。
    然而和崇祯接触的机会越多,越能够了解作为一个皇帝,似乎除了没有金扁担,其他的东西全被农夫们猜中了。
    中午的饭菜很简单。
    若是平时,一定是最少三菜一汤。
    今日崇祯懒得麻烦御厨,就要了一份周皇后的伙食。
    一碗熬得碎碎的稀粥,上面还飘着几粒还没有完全磨碎的花生米,粘稠的样子,其中似乎还放了一点藕粉。
    桌子上是一屉馒头片,蒸好的馒头切片晾干,然后制作成的那种有味道的馒头片。
    最近在外面的市场上,反响还不错,这是继土豆片,土豆条,薯条等等食物之外,最好卖的一种零食。
    不但能够让人吃饱肚子,味道也很好。
    据说许多不肯好好吃饭的小孩子,也喜欢上了这种食物。
    五个人围着桌子,小声的边吃边交谈着。
    “都说吃不言睡不语,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李长庚他们做认真听讲的样子,他们知道皇上又要境大道理了,以前的那种很有玄学意味的话,被皇上称之为“心灵鸡汤”。
    从哪之后,他们对于所谓的佛学思辨,就不忍直视了。
    只因听着这些所谓高僧的佛法,听到最后脑子里都会不自觉地闪过“心灵鸡汤”四个大字。
    “在古早的时候,人们总是食物不够用,所以就要在吃饭的时候,争取多吃一点,于是吃饭说话,就成了一种奢侈的事情,而睡觉也是一样,每天的劳累,都已经让他们疲惫不堪,不抓紧时间休息,第二天干活哪还有精神。”
    崇祯小口的喝着稀粥,偶尔用筷子夹上两三粒煮好的黄豆。
    经过了御厨的精心调制,味道绝对比市面上的那些吃食,好吃的多。
    为此崇祯还打算再新开一家工厂,专门生产这种下饭的成菜,做成他记忆中的老干妈的样子。
    想来来钱的速度应该会更快,也算是为了奖赏自己的御厨吧。
    “所以啊,吃不言睡不语,真正说的是要争,和自己的对手争,和老天爷争,一个是为了争取自己不饿有力气,一个是多一点休息的时间,而这也是为何许多人家都要讲这种规矩,因为他们知道,要想很好的生存可不容易,除了去争,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这种新奇的解释,让几人几遍已经习惯了崇祯的歪理学说,第一次听得时候,心里还是有所触动。
    “今天教你们过来,其实也是为了说这件事情。”
    崇祯见几人若有所思,就把他没有办法解决的两份公文拿了出来。
    公文的封皮上,一个写着“应对官办医馆惠民办法的意见”,另一个写着“关于工厂影响散户生存的调查报告。”
    通俗易懂的写作方式,是崇祯提倡的,也是他麾下不少许是水平不够,看不懂,理解不了官方文言文,不得不这么处理的办法。
    “官办医馆,朕承认是心急了一些,好心办了坏事,总想着免费了,百姓们的生活就会好很多,可忽略了一件事情,以前百姓们不去看病的原因就是因为没钱,而不是因为没病。
    现在免费了,各个医馆已经人满为患,大病小病都在往里面挤,就不说会影响别的私家医馆生意了,就是咱们自己的医馆,现在已经出现了药物短缺,大夫累倒的情况,他们也是在争,争整个大明向他们倾斜的一部分医疗资源,诸位都想一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么一个难题?”
    崇祯放下喝完稀饭的空碗,拿了一块干馍片‘咔嚓咔嚓’的啃着。
    偶尔还用筷子夹一粒花生米。
    王冲是个军人,他不懂这个,只顾着埋头干饭。
    骆养性的锦衣卫,可是最清楚这些事情要是不加以解决,最容易酿成大祸。
    朝廷好不容易重新树立起来的威信。
    很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而弄出一些事端。
    到时候受罪受苦的不但有百姓,还有他们这些官员和大夫。
    从而导致一些列的麻烦事,会拖延皇上清理衮州的计划。
    毕竟南京那些混蛋文人,可是一直在找皇上的痛处,一旦被他们抓住机会的话,他不敢深想下去。
    李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庚作为现在崇祯手下的内阁首辅,是脱不了干系的。
    而李定国是副手,也一样逃不脱这场风波。
    “咱们可以设置一个门槛,只有家里贫困的人,才有特权免费治疗,这个总没有问题吧?”
    李长庚的运到算不错,一辈子没有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只在西安府见到了百姓的惨样,才心有戚戚的想要做出一番事业。
    于是遇到了崇祯,两人的想法算是不谋而合。
    可对于最底层百姓的想法,许多时候,还是把握的不是很准确。
    “特权我觉得不应该广泛的出现,若是这么办下去,你信不信,免费看病的都是有钱人,而看不起病的也一定会是穷人。”
    作为从底层出来,最了解底层,和官僚特性的李定国,可不看好李长庚的说法。
    “不会吧?咱们的监察体系,可以让这些监守自盗,贪赃枉法的人无所遁形。”
    李长庚显示疑惑的疑问,接着想起崇祯弄出来的检查体系,那可是从各个方面去监察一位官员。
    要是这样还能出现问题,那么大明很可能就没了。
    “你别小看官僚的威力,检查体系我承认很有用,可咱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千万不要给任何官员可以行驶特权的权利,一旦这个口子开了,事情就不会再由着官员自己选择了。”
    李定国很讨厌特权,他最能明白,要是官员有了这个权利,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权利的弹性。
    而一旦权利有了弹性,就有了合理合法的贪赃枉法的缝隙。
    还是那种很难查出来的来钱门路,总不可能给每一位官吏,身边都安排一位监察官员吧。
    而这些监察官员,要是和官吏们勾结在一起怎么办?
    是不是继续要安插一个反监察的官员。
    照这么无限循环下去,全大明就都是官吏的,谁还去干活?
    国家的俸禄都应该发不起了吧。
    李长庚从来没有从这个方向思考过这个问题,总觉得官员有了监督,就不会在出错,可没想过的是,官员也是人,也有亲朋好友。
    只要一人把持不住,使用了权利的弹性,那么整个官场效仿的人就多了。
    “这还真是一个头痛的问题,要想解决的话,还真的麻烦。”
    李长庚立刻做出回应,他以前把这件事情想的简单了,公文送给皇上,只是例行安排,李定国也是一时没有意识到这个绝大的问题。
    能够放到崇祯桌子左上角,还是因为骆养性冲当中看到了一丝祸乱,才在上面加了一个等级。
    “要不这样,把医馆分成两个等级,一个看病正常收费,一个免费医疗,你们看如何?”
    对于李长庚的说法,除了李定国能够接上话茬,也就只有皇上了。
    其他两位对于内政可是一窍不通。
    “呵呵,你觉得百姓之间的矛盾还不够多是吗?要是这么办下去,就算是免费的医疗再好,也会有人觉得不如收费的,而收费的也就有钱人才去,你觉得他们要是做了比较之后,发现免费和收费都一样,还会不会花钱去做冤大头?那么问题又来了,收费的那一部分医资历量是不是就闲置了?”
    “······”李长庚闭上了嘴巴。
    他发现自己无论说什么,都会被李定国反驳。
    还不如听听他的说法。
    “你们忘了说另一个重要的问题,若是长此以往,很可能大夫最好的手艺,也就只有这一代人了,没有人去辛苦钻研,毕竟不能发家致富,只凭着道德自我实现价值,可不容易把医道发扬光大。”
    崇祯补充了一句,他想要的是,既要能够让百姓得到实惠,还要让大夫们名利双收,最后还能够推动医道的发展。
    可理想是好的,实现起来就是千差万别。
    此时李定国也闭上了嘴巴,听了皇上的话,他也立刻就想到了,若是医道停滞不前会引发多大的危险。
    若是有一天自己得了不治之病,又有谁能够给他解决病痛?
    难道真要求佛不成?
    那玩意在‘心灵鸡汤’的灌输之下,还能直视?
    “看来还得和太医署的太医们好好的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崇祯见一时讨论不出来一个所以然,也就不浪费时间,进行下一个议题。
    “关于小户作坊,现在已经没了生存的活路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你们有什么想要说的?”
    崇祯轻轻的放下,官办医馆的公文,代表着这一份公文,已经暂时收押,不能下发了。
    “优胜略汰,本就是世间的正理,实在不行皇上还可以把那些人都收进工厂,做一位专门指导工厂生产的指导员也是可以也。”
    这一次无论是李长庚还是李定国的意见都是走到一块了。
    之所以把这份公文放在了崇祯的案桌上,可不是骆养性能够干的出来的。
    原因很简单,就是周皇后-进了他的书房,然后刚好看到了这一份公文,奔着自己的小宝宝要出生了,积点阴的,才自作主张的来了这么一次。
    要不然崇祯还不一定能够很快的发现这个问题。
    “可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大明的许多手艺,就是这么消失的,他们不是做的不好,而是产量上不去,照这么下去,整个大明哪还有艺术可言?”
    在座的谁都没有想到,崇祯提起这件事情,是单纯的为了艺术。
    难道艺术不是文人该追求的东西吗?
    是不是皇上变了?
    一个个的都好奇的看向了崇祯。
    “都别看着我,往后你们就会发现,艺术这玩意,是真的能够赚钱的,还是赚大钱的那种。”
    崇祯不由的想到了他另个一个世界那些疯狂的人,为了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可真的是绞尽脑汁,就这还不够纯粹的艺术。
    而且他也明白许多看起来是艺术,是手艺人才能做到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