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二卷渔家傲第一百零一章将军白发征夫泪(五)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在晁刚急速和队伍长途跋涉的时候。
    远在盛京的皇太极却是在宴请自己的几个兄弟。
    权谋很重要,可现在不是时候,皇太极醒悟的很及时,现在在对付大明的时候,还需要齐心协力。
    若是为了自己的某些小心思,从而损兵折将,那么刚刚建立的大清,不但要面临着大明的威胁,还要看蒙古人的脸色,身后的朝鲜也一定不会再老实。
    毕竟相比于现在的大清,很明显若是能够占据中原之后的大清,肯定是后者更加风光。
    说是宴会,不如说是恢复了传统。
    弄出来的篝火会谈。
    辽东的夜晚,虽然已经八月份了,还是很凉爽。
    夜空的星光闪耀,半月高悬。
    盛京相比于大明来说,还很简陋的皇宫之中,一片花园中央。
    篝火架起。
    一只烤全羊正在上面不断地翻动着,不时的撒上一些香料,炙烤出来的油滴,落在篝火上‘滋滋’的冒着青烟,最后‘轰’的一下燃烧已尽。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很久,烤全羊已经被烤的金黄一块。
    烧烤人的手艺,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各种火候,都拿捏的恰到好处。
    “皇上的手艺,依然高明。”
    代善瞧着皇太极,小心翼翼的用一把弯刀,割下最肥美的一块肉,放在盘子里。
    “今晚这里没有皇上,只有兄弟。”
    皇太极放下弯刀,立刻就有人过来把盘子端走,分肉是一门技术活,也是权利的象征。
    最早的天子之祭,用太牢,太牢——牛羊猪各一,用鼎煮熟,整头上祭。
    祭祀完成,天子分祚,于宗族、大臣、诸侯,意为散福,分到肉的人,需要当天就与家人分而食之。
    分祚,在周王朝分封制下还有特殊含义,诸侯得到天子赐祚,代表着诸侯国的合法性,是华夷之辨的开端,得到赐祚的诸侯就是周王朝合法的诸侯,是诸夏,得不到的不是蛮夷就是不臣。
    虽然皇太极已经放下了架子,做起了兄弟,可随意做出的举动,都是暗合权利象征的一种习惯。
    皇太极这么说,无论是代善,莽古尔泰还是阿巴泰都是面色一缓,尽管报面上真的像似兄弟们的聚会。
    可内里早就没有办法作为兄弟了。
    权利这种东西,本就没办法和旁人分享,而且以满人的个性,也不可能分享出去。
    “只可惜二哥阿敏,现在还在外面带兵。”
    皇太极自顾自的说着,手上也没有停,很快就分好了肉。
    “还记得在几十年前,咱们随着父皇出征海西女真乌拉部,连克六城。完成了女真的统一,并且帮助他父亲努尔哈赤建立了新的后金国家。
    若不是褚英不懂事,惹得父亲发怒,想来皇储还轮不到我的头上。”
    皇太极说起此事就是一阵唏嘘,当时可是他联络了在座的几位兄弟,向父亲报的信。
    那时他才十九岁,可就是这个年龄,已经领悟到了某些权谋之计,合纵连横。
    而后来也不出他所料,两年之后褚英就被努尔哈赤处死,让他无形中少了一个大敌。
    “是啊,一晃就是几十年,我还记得大哥去了之后,时间不长,父皇就整合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并加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式完成了军政合一的八旗制。而八弟你则被任命为管正白旗的贝勒。”
    代善的年纪比皇太极都大,可在权谋方面真的没有办法和这个弟弟相比,
    在皇太极已经混的风生水起的时候,他也只能拼命的累积军功,做出了一番事业,才拿到了差不多的权利。
    几人都说了一些当年的事情,却都默契的没有提起“四贝勒共议后金的制度”。
    “八弟的兵法,三哥是极为佩服的,记得当年父皇问计,八弟就说‘抚顺是我出入之处,必先取之,还建议利用明朝守城游击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开马市的机会,派遣五十人扮作马商,分成五伙,入城为市,带领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里应外合,两面夹攻。’最后也是一战而下,多少人都佩服的不得了。”
    莽古尔泰是个武夫,对于兵法也很精通,可他在皇太极那个年纪的时候,可是真的只会无头无脑的莽过去。
    那会懂得用什么计谋。
    事实证明,许多时候计谋真的很有用。
    “要我说,还是萨尔浒大战的时候,咱们几位兄弟联合出击,才是人生之中,最畅快的时候。”
    皇太极那个会后,只是紧跟紧跟代善、阿敏、莽古尔泰之后,拿到战功的。
    当时他在正白旗之中,可没有多少手下。
    最多只有给他父亲一点建议权,最后他父亲给他多少兵马,他才能拥有多少兵马。
    萨哈廉很少说话,却是和皇太极关系最亲密的几人之一,当时拥立皇太极登基的人只有代善和他的长子,以及萨哈廉。
    只可惜上一次入关之后,岳托居然战死在了大明。
    当然此时这种气氛,就算这些人都能想到也是不会提起的。
    “这次五哥将要攻打锦州,不知对大凌河堡有什么对策?”
    皇太极不是很放心的问了一句。
    这次他没有用上权谋,而是真正的关心,莽古尔泰手中的兵权很大,人马很足,在上次入关之后,不但没有损失多少,还带回来了更多的战利品。
    所以这次进攻大明,别的旗主都是有些畏惧不前。
    只有他的正蓝旗,人人争先,生怕他答应的晚了,这种好事被别人抢了去。
    “大明四处建设堡垒,看似在进一步压缩咱们的活动空间,可众所周知,建城总是会耗费极大的物资和精力,而且那些堡垒都是死物,只要找到规律,就能用快马绕过,速度要是快到话,不会有多大的危险。”
    莽古尔泰说着自己对大凌河堡的认识。
    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大凌河堡也不全是一无是处。
    “咱们以前能够来去如风,是因为袁崇焕在,不要真当大明的堡垒什么都不是。”
    皇太极听到这里,不轻不重的点拨了一下。
    曾经他们能够不引起任何人的注意,深入到最里面,那都是有准确的消息,和有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养寇自重。
    可不是他们真的有神出鬼没的本事。
    若是不认清这一点,迟早是要吃大亏的。
    莽古尔泰一怔,他也不是听不进去话的人,刚刚说的,也不过是为了安皇太极的心,让别人觉得他有信心拿下胜利。
    可不是真的蠢得,会当自己无敌。
    “我记下了,会注意这些的,不知皇上还有什么吩咐?”
    皇太极张了张嘴,良久才叹息一声道:“注意安全,我看着你完好无损出去,也要看着你完好无损的回来,哪怕打不下锦州,也不要想着硬拼,咱们人少,耗是耗不过的,只能找机会扩大战果,才能继续下去。”
    满人很少,原本流传在队伍中的“满人不过万,过万无人敌”的神话,也全部都丢在了关内了。
    大明的火枪,犀利的让多少满人都没办法突破防线。
    当时是因为孤立无援,事态紧急,根本就没有办法立刻找到有效的防御办法。
    就算是想要制作盾牌,以他们满人的军队,杀人放火倒是一点问题都没有,可制作东西,凭手艺吃饭立刻就不行了。
    只有最后回到了盛京,才召集了不少的工匠,开始制作盾牌。
    也只有盾牌似乎能够克制火枪。
    “我会活着回来的,必定不让皇上失望。”
    一开始还是八弟,五哥的,莽古尔泰在这一个真的感受到了皇太极的真诚,也是真的在这一刻放下了心中的成见,和对权利的野望。
    似乎现在这种格局,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地方。
    **
    时间一晃就是三天。
    三天的时间,足够袁崇焕从锦州出发,一路越过右屯,沿着海岸线,一直走到三岔河的娘娘宫。
    而三天时间,也足够让晁刚带着队伍,一路不停歇的走到大凌河堡。
    到了锦州才能发现确实人迹稀少,除了百姓,只有不多的几十人,在勉强维持着整个县城的运转。
    “队伍一分为二,我守着大凌河堡,你就守着右屯,我估计大凌河堡应该还有守军,右屯估计已经空了。”
    晁刚不用想,就能知道,袁崇焕带着大批的队伍出行,绝对要带够补给,他没有新军的后勤部,也没有那种全新的方便携带的军粮。
    只能召集大量的人手转运。
    百姓的效率,总是比不上军队的,而且要是有了战斗,那些押送物资的士兵,也不容易被冲散,还能立刻投入到战斗中去。
    一举两得,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办法了。
    毕竟自从皇上理清了冀州之后,袁崇焕无论是想要粮饷和兵员,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没人了更好,我就怕这些人,连火炮都给搬走了。”
    张存孟无奈的说道,特已经准备好了,接收一个空城,可也要有能提供防御,并且有价值的军事物资才行。
    若是从后方调集物资,可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别废话,立刻行动起来,咱们只要等到洪承畴的队伍,立刻就能转守为攻了。”
    晁刚是见识过,洪承畴手下的那些火枪骑兵的,若是能够到前线来,只凭借着机动能力,瞬间就能改写战争的方向。
    深入敌后,只要不被围困,用皇上的话说: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不需要多久,皇太极自己就能疯掉。
    据统计,建奴的人口并不多,只要有效的杀上有生力量,断绝战争潜力,打到最后皇太极手下没人了。
    那么辽东迟早都是大明的。
    那还需要修建什么堡垒,劳民伤财不说,屁用不顶,还要派出大量的士兵防守,简直是亏本。
    而此时洪承畴也是刚刚接到晁刚过出去的消息。
    本来蓟通两地,在地图上算是幽州。
    可崇祯不知道看得是那一张地图,上面并没有幽州这个大洲,而管辖的地方就是冀州。
    一开始洪承畴还以为自己是拿错地图了,又或者是自己记错了。
    后来看了皇上的地图才明白,两人的地图分部九州,是不一样的划分方式。
    只看地图,冀州很大,连辽东都算是冀州的,可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