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二卷渔家傲第八十章燕然未勒归无计(三)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在皇太极入关吃亏之后,回来之后立刻就着手安排建制的时候。
    远在京师的崇祯,则还在发愁着,如何建立自己的班子。
    牢房之内已经全部空了出来,而修路的队伍则是大大的壮大了一截。
    崇祯回到惊世之后,从来都没有去牢房里见一见韩爌他们。
    本来是给了这些大臣们机会的,却偏偏管不住自己的手,那就没办法了,崇祯只能让给他们一辈子双手闲不下来。
    这次修路的方向就是京师到天津卫这一段距离。
    朱常洵肥胖的身姿,在整个修路队伍中都是最大的那一个,在这里没有人把他当做福王,只是认为一个胡言乱语的疯子。
    而那些夹杂在其中的大臣们,虽然认识,却也只能当做不认识。
    他们只是因为贪污被弄来修路,可不能在披着一层造反的皮,那可是要诛九族的。
    从来没有出过苦头的朱常洵,现在真的是遭罪了,累了一天之后,躺在草棚子里第一件事就是后悔。
    后悔为何要来京师,为何念念不忘的想要那把龙椅。
    在洛阳做一位富贵王爷不好吗?
    另外就恨崇祯小儿不讲情面,不管怎么说他都是朱家的人,还是一位王爷,却偏偏睁着眼睛说瞎话,他是个假的。
    却从未曾想过,他是来京师争夺皇位的。
    没一刀把他“咔嚓”了,都算是崇祯仁慈了。
    史可法一直就在京师。
    第一次朝堂上大换血,他躲过了一劫,只是因为自己毫无功名,掺和的程度不是很深,在最后闹腾起来逼宫的时候。
    黄立极他们也跟就没有通知他。
    而第二次朝堂之上的大臣们再次被关进了大狱之中,依然和他毫无关系。
    只因第一次之后,他就对崇祯失望了,也对大明的朝堂失望了。
    每一个在他心目中敬仰有加的大臣们,做出来的事情何其可笑。
    再后来建奴入关,他着急,想要为民请命,写出来的东西全部泥牛入海,消失的悄无声息。
    到后来的王冲领兵守城,他也低调的前去帮忙。
    没有几个人知道,一天到晚的给送水的人,其中一个会是他。
    当时在知道外面还在打仗,城里官员们却一个个想要夺权,心里就是气愤不已,可他能如何?
    什么也做不了。
    此次的换皇帝举动,更是让他失望透顶。
    福王朱常洵他又不是不知道,荒淫无道,暴虐成性,根本就不是一个做皇帝的好人选,却偏偏被推到了前台。
    南京那些文臣们,估计也只有这点水准了。
    “听说了没,布告上说皇上要进行科举了,文武并举。”
    “什么时候的事?我刚刚从布告栏下面走过,可是没发现有新的布告啊。”
    “说一说老兄,消息要灵通,我小舅子的女儿可是在宫里当差的,宫里传出来的消息能错?”
    “哎呦,我大表哥也在宫里当差,羽林卫啊,皇帝亲军啊,他也说了这件事情,当时还以为是酒后乱言呢,现在看来确有其事。”
    在一处廉价的酒馆喝闷酒的史可法,正看朦胧的眼睛,向着说话的那群人看了一眼嘟囔了一声,晃了晃脑袋趴在了桌子上。
    也不知过了多久,从外面又进来了一位面色憔悴的书生气质的人。
    进了酒馆看了一圈,只有一张桌子还有空位,只是趴着一个醉鬼。
    来人也不嫌弃,上前要了一壶酒和一叠花生米坐了下来。
    “起来,我今天请你喝酒。”
    来人曲起食指,在桌上敲了几下,本就醉意朦胧,做着好梦的史可法,抬头看了过去。
    “是兵部尚书啊,你来这种破酒馆干嘛?”
    “京城居,大不易,我早就辞了官职,现在断了朝廷的俸禄,也只能来这种地方过过酒瘾了,怎么你认识我?”
    陈新甲最近过的也并不愉快。
    若不是他做事还算谨慎,也可以说是被崇祯给吓怕了的话,现在也绝对是在外面修建京津公路。
    京津公路是崇祯的说法,也就是从京城道天津卫,而天津卫现在也已近改名为天津了,据说是要把一个卫所,升级成县城。
    “你觉得一位兵部尚书,认识你的人会少吗?”
    史可法年轻的脸上,苍白的带着一丝嘲讽。
    “喂!喂!史可法,过了啊,要不是看在你恩师左光斗的面子上,信不信我现在就敢给你几个大嘴巴子。”
    陈新甲倒不是因为史可法的嘲讽,而是他观察这个年轻人已经很久了,每天不是在买醉,就是在买醉的路上。
    在这么下去,好好的一个人才,真的就要废了。
    “喏!看到外面街道上的巡逻队伍了吗?你只要敢扇出这一巴掌,修路的队伍中就必须待够十五天,只要你愿意,我随时可以把脸伸出来。”
    史可法眉头一挑,挑衅似得看了陈新甲一眼。
    对于陈新甲,史可法也有过了解,不过都很片面,只知道这一次是逃过了崇祯的清算,真的赋闲在家。
    “呵呵!我以为你是个大孝子,是个有本事的人,怎么才进了酒馆几天,就学了一堆无赖的把戏。”
    陈新甲险些气笑了,对于史可法的认知,完全和他记忆中的那个人,搭不上任何关系。
    “大孝子?哈哈哈!”
    史可法仿佛听到了世间最好笑的笑话。
    大笑的声音惹得酒馆内喝酒的那些人,都看了过来,平时很注意自己形象的史可法,是一点都不在意了。
    忽然笑声一敛,喷着酒气说道:“现在大明的皇帝,还之大什么叫做孝道吗?还有儒家的仁义吗?都没有了,人家要的只有各种手艺人。”
    陈新甲怔怔的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喟然长叹一声的道:“你就是这么肤浅的看法?难道你的老师左光斗,没有教过你,什么是真正的学问?”
    恍然之中,陈新甲仿佛在史可法的身上,看到了他年轻是的影子,一样的愤世嫉俗,一样的觉得世上所有的不顺心事情都不公正。
    只有经历过才能明白,是自己太过想当然了。
    “那你就给我说说什么是真正的学问。”
    史可法也是一怔,他学了这么多年的儒家精义,现在居然还有人说他没有学问。
    若不是面前此人是曾经的兵部尚书,他绝对来连一句多余的话都不会讲。
    “学问啊,就是踏踏实实的修一段路,就是在敌人来的奋不顾身的杀敌,就是让许多人老有所依。”
    陈新甲一开始也看不明白这个问题,可在韩爌他们玩的越来越大的时候,他退出之后,有了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总结,才返现。
    真正的学问就是踏踏实实的做事。
    做官看起来很难,可也不是一定更需要他们这些儒生不可。
    在雍州的许多地方,可都是一些平时做事踏实的老农们在做官,现在整个冀州只要皇上能够控制的住的地方,也在实行这样的罪官选人的方法。
    最近看来似乎效果还真的不错。
    这就给了他一个警醒,儒生朝廷也不是必须要有的。
    大道理谁都会说,谁也都知道。
    史可法还会说:为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呢。
    可有用吗?
    没用。
    没人用就是一文不值。
    “这次将要出布告,皇上重新开科,我希望你能够参加。”
    陈新甲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人家考得可是九章算术,我学的是四书五经,就算考了也局对考不上,何必上去丢人呢。”
    史可法喷着酒气,自嘲道。
    “你不会去学?四书五经都能得的会,没道理不会九章算术吧?”
    陈新甲挥手拨开史可法从他碟子里捏花生米下酒的手,没好气的说道。
    **
    崇祯开科举的事情,传播的很快。
    却应声着寥寥无几。
    二月份也就在修路之中度过了,其中福王朱常洵带兵勤王的事情,在大明没有泛起一点的涟漪。
    就连洛阳的福王府,也默认了这件事情。
    似乎失踪了一位王爷,根本就无伤大雅,而崇祯也没有下任何圣旨册立小福王。
    南京的那些朝臣们,也都仿佛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一般,默认了崇祯对福王朱常洵的处理方法。
    毕竟一个人都没有死,只是去修路了,对于造反的人来说,保住性命就是最大的安慰。
    只是背地里哀声叹气的人多了许多。
    眼看着崇祯还是要一意孤行下去,他们却没有任何的办法。
    只因他们居然没有一个是干净的,可以站在崇祯面前理直气壮的说,你这个不对,需要立刻改正。
    此时要真的有人前去京师质问,很可能一家人就会成为修路大军中的一员。
    贪污啊。
    大明有哪一个官员不贪的,就是那些吏员,也都恨不得把朝廷的银子,都搬进自己家里去。
    只是以前没有人下这么大的力度去反腐而已。
    暮春三月。
    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也是开始养蚕的季节。
    生机勃勃,天气也在进一步转暖。
    在八日的这一天,一直在西安府主持工作的立场共,终于来到了京师。
    随行而来的还有道院的大多数人。
    “水利锻造研究成功了吗?”
    崇祯见到徐光启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实在是这个东西,现阶段对他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成功了,还有你说的高炉,也在雍州的石嘴山发现了一个大型的铁矿,只要建立起来现阶段最好的高炉,一年钢铁产量绝对可以达到二十万吨。”
    徐光启说着就谈开了手里的地图,为了建设石嘴山的铁矿高炉,他还专门申请了三千人的火枪兵随行。
    前前后后一共去了大概有一万人左右。
    算得上是一个大手笔。
    若不是许多地方都在传说西安府的人从来都不缺吃穿,千里迢迢的干了过来,打算混口饭吃,他还真没有办法,弄出这么多的人来。
    而水利锻造的开法,也加快了火枪的锻造。
    现在简直就是一个熟练工,一天就能生产出来一杆火枪,到目前为止已经积攒了差不多八千支火枪了。
    除了临时组织起来的三千火枪兵之外,剩下的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