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二卷渔家傲第六十七章浊酒一杯家万里(一)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吴三桂死了,他的那些手下也死了。
    死的憋屈,死的毫无价值。
    或许也不对,毕竟皇太极因为他们而圆了入关的梦想,袁崇焕也因此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虽然连牺牲都算不上的一群人,却也有他们的用处。
    迅速的打扫战场之后。
    袁崇焕只在城门口站了一会,问了阿巴泰一句话,就再次出行了。
    开平县之中早就没了平民,所以也就少了无所谓的杀戮。
    京师的周围难得的陷入了一片死寂,只有飞扬的雪花,不甘寂寞的展示着自己的风采。
    每一支队伍都在马不停蹄地赶路。
    袁崇焕想要出关,就得趁着崇祯还没有回来传递圣旨的时候抓紧时间。
    秦良玉的队伍是来勤王的,由于距离太远,接到消息之后,其实远在蓟州和通化的战斗已经快要结束了。
    等到她散尽家财,紧赶慢赶的召集人手,到了京师范围之内的时候,连战斗的尾声都没有抓到。
    当然现在的她还不清楚京师是怎么样的一个结果。
    而崇祯带领的队伍,早就偏离了初衷。
    或许他就不适合带领队伍,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倒是没什么,可落到实处,就真的抓瞎了。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领导才能的。
    也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位英勇善战的将军。
    崇祯能做的也就是根据自己知道的一些历史事件,做到未卜先知,提前做好一些防范准备。
    并且用处一点超越时代见识的只是,一次来坚固自己的英明。
    “我是给那些穿越者丢脸了。”
    在无人的时候,崇祯一人坐在狭小的帐篷里,用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自言自语的说着内心无力的话。
    别人在战天斗地,风光无限,他自己却是一直在为了口粮奔波,现在更是拿到了银子,还买不了粮食。
    自己的队伍也都是临时建立起来的,虽然战斗了还算不错,可那又什么振臂一呼,为国为民的那种模样。
    好不容易控制一个雍州都已经很吃力了,现在多了一个冀州更是头痛。
    还不知回到惊世之后,那些被淘汰的官员,要拿谁去顶替。
    他就弄不明白了,前车之鉴还在,银子真就那么可爱,随手就能去拿,还不会受到任何惩罚?
    当然这些还不是眼下最急迫的。
    目前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在他的“英明领导”之下,他的那些士兵,现在已经又一次变成了渔夫,樵夫和猎人了。
    寒冷的天气,飘扬的雪花,冻的坚固的河水。
    一万人的士兵,跟随他吃喝拉撒,堪堪走到河间府,就不得不让人开始收集吃食,还美其名曰编造了一个让人挑不出毛病的话:一支队伍,训练的还坏,就看它能不能吃苦,现在开始捕鱼,狩猎,伐木,一样都不能少。
    人多好办事,虽然收获少的可怜,却也能减少粮食的大量支出。
    坚持到他在地图上画出来的终点,应该没一点问题。
    而现在更加忙碌的就是李定国了。
    崇祯只是两个嘴皮子动一下,跑断腿的就是他这本真正办事的人。
    说实在的,若不是李定国跟着一起,这么一摊子的事情,肯定没有多少人能够轻易的拿下。
    “皇上,今天中午咱们是吃鱼汤,还是吃烤野猪?”
    王承恩也被跑出去忙碌了,此时刚好到了吃饭的时间点,过来问话。
    “有没有打到野鸡?没有的话兔子也行。”
    从来都没有吃过野猪的崇祯,忽然在一个没有动物保护的时代,美美的吃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想了。
    肉质并不如他想象中的肥美,而且还不如家猪好吃。
    他简直想不通,在有动物保护的那个年代,为何会有那么多人想要品尝一口,这种嚼起来仿佛在啃木头一样的野味。
    “周围的猎物已经被打的差不多了,今天只有鱼收获挺多的。”
    王承恩的声音隔着小帐篷传了进来。
    “那就吃鱼吧。”
    城镇纠结了一下,还是点了鱼汤,当然还有一条烤鱼。
    外面的环境,和皇宫里根本没法相比,身边没有下人伺候,只有一个太监。
    好在崇祯还没有堕落道,自己没法动手的地步,只有验毒这一块是王承恩亲自把关。
    从原来的人身验毒,道现在已经进化到了前一条狗试毒。
    “科技还是不够,每次感觉都是在吃狗的残羹生菜。”
    崇祯再次嘟囔了一声。
    离他很近的京师之中,两位皇后也在吃鱼。
    不过人家的生活,绝毒比崇祯好了不知多少倍。
    “快到年关了,讨个好兆头,就让厨房做了一桌全鱼宴,你尝尝滋味。”
    张嫣招呼着赶紧趁热吃。
    “不知道皇上在外面过得怎么样了,也不知道你写封信来安慰一下。”
    周皇后愁容满面,京师如今看起来风平浪静,只不过是建奴刚刚退去,大部分人都还在惊慌之中。
    王冲的守卫很不错,算是暂时接管了许多维护治安的工作。
    可私底下的暗流,就必须崇祯回来处理了。
    说好的最近就会回到京师,可到现在也还没有见到人,那还吃的下饭菜。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可是皇上经常说的话,你应该感到心安才对。”
    张嫣镇定的瞧了周皇后一眼,放心的品尝着美味佳肴。
    “你现在更应该关心的是,袁崇焕离开了京师,他的部队去了哪里,城内那些滞留许久的商人和儒生,都在向外传递着那些不利于皇上的消息。”
    “这些事情,都有外中线和骆养性去处理,治安问题也都交给了王冲,哎,谁能知道在大明风雨飘摇的时候,能够靠得住的居然是士兵和太监。”
    周皇后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最近几天整个京师战况缓和之后,自己的父亲,又开始怂恿自己重视那些文臣,赶快把朝廷给支棱起来,免得误了国事。
    她只想说,你老到底是收了多少两银子,敢在这个节骨眼上,看不清形势的卖力讨好儒家?
    至于国事,最近他也发现,似乎没了朝廷,冉家也运行的挺好的,没见那个地方出现大的纰漏啊。
    “我算是明白了,皇上给了你最大的信任,就是想要让你知道怎么才能给他帮上忙。”
    张嫣的话中有些吃味,她做皇后的时候,都没有这个待遇,如今已经高升为太皇太后了,更加是没有一点指望。
    “你是说,我需要站出去?”
    周皇后歪着脑袋,仔细的想了想又道:“用皇上的话说,安抚人心?”
    “是的,不需要银子,只需带上御厨,去给那些守城的士兵们做一顿饭,比任何的金银财宝都更能笼络人心。”
    张皇后终于摆出一副孺子可教也的神情,她最怕的就是周皇后不开窍,好在人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皇上会不会怪罪?”
    周皇后迟疑着,心里却又跃跃欲试,暗道:我果然是不喜欢一直待在宫里。
    “你想多了,皇上是不会在意这些的,要知道,他到现在为止,可是只有你一个皇后,连妃子可都没有。”
    张嫣实在没有多少话语去评价崇祯,说他好吧,却总是一个人在外,把自己的女人扔在最危险的地方。
    说他不好吧,且有对人有着莫名的信任。
    “那咱们两个一起?”
    张嫣眼神一亮,她也早就想要出门了,可就是一直没有找到机会。
    “视察完军队,咱们再去大牢里看看那些大臣?”
    张嫣又给她们加了一个任务。
    与此同时。
    一直跟在后面,收拢流民的瞒过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追击前面的皇太极了。
    他的士兵太少,做不到取得多大的战果。
    可勉强跟在后面,看着建奴出关,也能安慰一下他受伤的心灵。
    关内是对他有恩的王之臣在管理,虽然已经战死了,可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一个问题。
    蓟辽之地的治理,真的很成问题。
    高台堡被打破,他能显得明白,因为那是和袁崇焕之间的缓冲地带。
    说来真的有趣,和皇太极他们战斗的地方,可没有缓冲地带的说法,可在大明的内部产生了这个玩意。
    不得不说党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若不是新皇崇祯,换了一批朝臣,现在的朝堂应该已经打起来了吧。
    满桂甩掉脑子里不合时宜的想法,继续催促着骑兵队伍,迅速的占领马兰峪这一代入口处。
    时间在悄悄的过去。
    漫天的飞雪也已经停止了飞扬。
    在一月份,漫长而寒冷的干燥似乎才刚刚开始。
    秦良玉的队伍实在是不习惯这种寒冷的天气,在整个蓟州和通化都大面积取少粮食的时候,来到了京师脚下。
    队伍中的士兵不不多,满打满算只有三千人最有,大部分还是推着车子的农夫,可带来的粮食却是很多。
    若是仔细点使用的话,能够让蓟通两地的百姓,勉强坚持到夏收的时节。
    秦良玉来的时候,周皇后和张嫣正在城墙上慰问士兵。
    这样的事情,做过一次之后,两人就像上瘾了一样,隔三差五的就准备好吃食,出宫一趟。
    相应所收获的士兵的忠诚,刷刷刷的往上涨。
    “皇后,太皇太后,城下有自称石柱宣慰使的女将军,秦良玉求见。”
    王冲很年轻,年轻道并不知道秦良玉三个字代表着什么。
    可不意味着周皇后她们不清楚。
    作为女性的代表,这个名字可是不少待字闺中,可望而不可求的名号。
    “快请,算了,还是我们前去看看吧。”
    城门早就开放了,可天寒地冻的没有多少人愿意出门。
    外面讨生活的,也因为斩乱没有几个。
    不过砍柴,买柴的倒是多了不少。
    一身戎装,坚毅的面孔,让周皇后和张嫣,一眼就能认出来人。
    “你就是秦良玉。”
    周皇后虽是在疑问,却说的很肯定,没有顾忌一旁田守新忧心她安危的神情,上前一把手拉着已经下马,正要下跪行礼的秦良玉道:“当真是闻名不如见面,见面更胜闻名。”
    说着不等秦良玉开口接着道:“将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