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卷卜算子第十五章阅尽人间无数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翌日。
    许久得未曾商超的崇祯竟然奇迹的上朝了。
    而给在座的大臣们,也都换了一套全新的桌椅,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开国之初胡惟庸没有做宰相之前的规矩。
    “西汉汉宣帝刘询,甘露三年因匈奴归降大汉,忆往昔辅佐有功之臣而有麒麟阁,其画十一功臣画像以示荣耀。”
    “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助其统一天下,重振汉室,亦有云台阁,其画二十八将,对应二十八星宿,载于史册。”
    “唐朝贞观年十七年,唐太宗也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就连宋朝亦有昭勋阁二十四功臣被人供奉。”
    “元朝没有这些东西,可元朝短短几十年就亡了,不知大明为何也没有这些?是你们想不起来做这些事情,还是你们在等着大明也和元朝一样亡了?”
    崇祯还没有等黄爌进行奏疏,就立刻抛出了这个问题。
    想了一宿,更是查阅了不少的卷宗,他立刻就从其中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只要建有类似他心目中英雄殿之类的事物朝代。
    都一个个在军事上猛的不像话。
    尽管宋朝偏向软弱,可那也是文人的软弱,像武将可是从来不怂。
    而那些没有这些东西的朝代,似乎存在的年限都很短。
    他弄不明白是不是这种方式,能够延长一个国家的国运,还是能够激励出更多的强兵悍将。
    他是新科学的,如今也不得不信一波玄学。
    而从这种奇怪的玄学角度上,去推行这件事情,想来应该是最容易,也最有说服力的。
    “孔孟先贤你们记得,每段时间隔三差五的都爬去祭祀,为何流血牺牲之后,打下了锦绣河山的将士们,你们却偏偏就忘了?告诉朕,你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件事情崇祯也有些奇怪,有明一代,居然到了快要灭亡的时候,都没有人提出过这方面的设想。
    该说文人的势力太大,压制的武将没有任何的话语权。
    还是这些文人压根就不想要去建立这么一个祭祀的所在?
    可在明朝的后一个朝代,却又神奇的多了一个紫光阁,这就让他真的无语了。
    若不是后一个朝代的电视剧,电影,播放量比较多,以他宅男的属性,也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情。
    黄爌张口结舌,如今作为文人的表率,在然是要为文臣谋利益。
    即便是表现的公正不阿,可文武对立仿佛天然就会形成这种状况。
    他此时脑子里乱糟糟的,不断想着的也不是之前“火枪大学士”的事情,而是新皇对于军人定位的问题。
    若是这么搞下去,文人又怎么可能对着武将指手画脚?
    那可都是功勋和利益啊。
    整个辽东别看战场铺的很大,可其中若是没了巨大的利益,能打多久?
    要知道每年朝廷拨过去的粮饷,可都是朝廷差不多大半年的税收,在还有和关外的蒙古人,满人等做生意的收获。
    若是全部被武将拿去了,即便新皇在强势,中原大地一定会是四面楚歌。
    他是文人,最了解这些文人的节操。
    办好事不行,但要是拖后腿,那是拿手绝活。
    “说啊?怎么一个个的哑巴了?”
    崇祯一宿没睡,此时眼珠子都是布满血丝,大声问话的时候,仿佛要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只有排在另一边单独列出的孙传庭和卢象升一阵激动。
    原以为功名只在八股文章,进了军队也是没多少出人头地的机会,现在看这情形,功名真能达到马上取了。
    崇祯看了一眼黄爌,他是看过这位的生平,觉得还算公正才下诏找来做内阁首辅的。
    如今真的是屁股决定脑袋,让他一阵失望。
    “黄爱卿,统计伤残官兵的事情,你可以放手交给卢象升来处理,另外在统计一份从大明开国到现在的历史名将,做不做的到?”
    崇祯转头看向卢象升,雷厉风行的问道,此时的朝堂几乎成了崇祯的一言堂,根本就没有那些文臣说话的地方。
    “臣卢象升领旨,最迟半个月的时间就能做好。”
    卢象升出列躬身大声回答道。
    “徐光启召集手下的工匠,立刻拿出一份建设英雄殿的建筑图纸,就在离天坛不远的位置给朕建起来,需要多少两银子,也尽快拿出一个预算。”
    和天坛不远,天坛是为了祭天,而英雄殿和天坛相提并论,那可是很高的荣耀了。
    若是真的实行下去,那么许多读不好书的儒生,绝对不介意去当兵。
    而这对于文科举昌盛,武科举衰落的现象,就会出现一波剧烈的波动。
    “臣,徐光启领旨。”
    徐光启没啥好说的,道院都能弄出来,手下的匠人也能称大学士,这可是从未曾有过的国家变革。
    能在剧烈的变革中占据首位,即便是最后变革失败,自己想来也会青史留名。
    文臣队伍中的工部尚书想要上前说上两句,然而脚下的双腿却是不听使唤的站着不动。
    虽然六部尚书之中,至盛端明而没有再重新设立。
    可在崇祯大换血朝堂的时候,又重新启用了起来。
    现在京城之外那一大批修路的前大臣们,都是在他的掌控之下干活的,而同行的还有朝廷专门配置的捕快们。
    当然工部尚书的只能范围还是很广的。
    掌管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工部尚书的职位相当于主管工业与信息化部、农业部、水利部、建设部、交通部等的国务院副总理。
    崇祯自己也知道,这样一个实权部门,不把他拆分了,自己很难改革其中的东西。
    所以目前为止,方逢年是近年来第一位接任者。
    只是历史上,原本是礼部尚书的人,却换了个职位。
    “今日就这么多事情,诸位爱卿,还有人什么要说的?没了就散朝了。”
    底下的大臣们还敢说什么,就崇祯刚刚抛出来的那些东西,若是以往的朝堂,肯定是乱糟糟的,仿佛进了菜市场。
    那就不是为了讨论问题,而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根本就不会去深刻的思考,到底这项提议对整个大明,有什么好处。
    于是朝堂的氛围就这么莫名巧妙的好了起来。
    做实事的人多了,崇祯很明显的察觉到,自己身边的那些宫廷护卫们,也都收了心思,老实了起来。
    当然他亲自处理过几个害群之马后,也明显有了一些精气神。
    退朝之后,崇祯就去了乾清宫。
    紧随而至的还有徐光启。
    “皇上,你说的香水和肥皂已经能够制作出来了,香皂还需要一点时间。”
    说着就让人把自己试着做出来的成品呈献了上去。
    已经快要半年了,投入的精力和人力,物力不计其数,却也没有好运的像傅通一样立刻能够拿出成果。
    “哦,我看看。”
    一个小瓷瓶,被崇祯打开,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
    而这些小瓷瓶一共有十三个之多,每一个瓶子上面都画着不同的花卉,还有这不同的名字,想来是以此来区分每一种香水的气味。
    只有肥皂是巴掌大的一块长方形,黄颜色的砖块。
    “产量如何?”
    崇祯看罢之后,总算是有底气面对最近对他抱怨不休的周皇后了。
    相信只要是女人,面对这些东西,都会把所有的不快,都忘到九霄云外。
    “产量还算不错,而起制作的工序也都已经简单化了,只需要找人培训一下,就能立刻生产出来。”
    徐光启此时对皇上是敬佩不已,记得他拿回家实验的拿一瓶,如今被夫人宝贝的不行。
    可见这东西对于女人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那就好,你手下还有人没有,选一个好位置,立刻建一个大工厂,所有的花费都从内帑出银子。”
    崇祯对于功力的皇后们,也总算要有个交代了,也可以为功力的那些侍女们,找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好活来干。
    不但可以凝聚宫里人的信心,相信自身的安全也能有更大的保障。
    他还打算以此为基点,轮番的培养女性识字的人群。
    最后在让那些太监组建一支运输队,这样实业和物流就都有了,还可以在其中安排一些谍报人员。
    反正就是一举多得好事情。
    不是他多么聪明,而是这些都是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得出的结论。
    自己只是捡人家剩下的,接着继续用而已。
    “对了火枪的生产如今则呢么样了?”
    “已经按您的要求,建立了一所火枪生产工厂,如今每天只要钢铁足够,可以造出三把出来,目前已经试射达到标准要求的有一千三百五十八杆火枪。
    另外生产火药的厂房也生产出了八千柄手榴弹,三百个轰天雷和六千斤火药,火药也已经用油纸进行了包裹,昨天下雨的时候还进行了试射,效果和晴天相差不大。”
    徐光启如今已经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了,了解的越多,也是直到他的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到现在知道这个消息的卢象升和孙传庭已经快要踩断他家门槛了。
    只因试射的时候,抽调的就是他们两人的队伍,如今都想要把新一代的傅通火枪装备到自己的队伍中去。
    当然这件事情,可轮不到他做主。
    “下放一千支火枪给孙传庭,他将要去遵化,有可能需要镇压叛乱,也可以先试一试火枪的威力在真实对战中,还有那些毛病,顺便让孙传庭把其中的优缺点全部记录下来,拿给你们道院作参考。”
    崇祯想了想,还是拟旨下发稳当。
    **
    于此同时,关外的清庭也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
    天聪二年(明崇祯元年,1628年)二月,皇太极首先带领两个幼弟多尔衮及多铎统大军亲征察哈尔所属的多罗特部,进至敖木伦地方,俘获一万一千二百人。因敖木伦大捷,多尔衮被赐号墨尔根戴青,多铎赐号额尔克楚虎尔。
    而这些消息,远在京城的崇祯还没有收到。
    此时满人的四面孤立的形式好转。
    依仗着胜利的威望,对整个满人的权利进行了收拢和重新划分。
    一个重要的标志因此而起。
    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