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大明》第一卷卜算子第二章偶作前堂客

崇祯大明最新章节目录
   九月为秋季的最后一月,故有季秋之称。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日在房,昏虚中,旦柳中。”
    朱由检来到大明已经快一个月了。
    计划好的暗示锻炼身体,也只坚持了三天时间,就都到了九霄云外。
    办置完光宗的丧事,就一个人经常待在书房之中,除了偶尔接见几位臣子,多数都是太监们在身边伺候着。
    此时他手中拿着的就是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起居录,身边的桌子上还有一本洪武年间所有大律法总汇。
    以前他经常听说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个穿越者,这个他是不信的,然而他自己也穿越了,还拿到了第一手未曾被后的那个朝代改写过得历史。
    才深刻的明白,朱元璋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
    而后世的子孙又是多么的不孝。
    若是真的都依存祖宗之法,不需改变,并且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大明只会越来越强,那会半死不活的被外人捡了便宜。
    犹记得在八月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
    鸿胪寺的官员们竟然茫然无措,因此仪式高的匆忙凌乱,礼部堂上官,侍班史官殿班御史一行人等,分东西两行皆乱成一团。
    若不是刚刚接手整个大明,权利还未曾稳固,那那么容易只说了一句“知道了”。
    虽然当时语调震肃严厉,却又多少有一半是色厉内茬。
    而后连续一个月的临朝,也只是坐在皇帝宝座上,听别人说些什么,而自己只需两句话:平身,退下。
    简单的让经历过九九六工作的人,浑身不适应。
    不过看着底下的大臣们一个攻奸一个,且没有人能够拿出一个治国的方案,心里就一阵腻歪。
    可也不是没有收获,对于执政经验近似于无的他来说,正是悄悄学习的时候。
    想要做事就得发出自己的声音。
    而怎么发出自己的声音,就很考验能力了。
    思来想去只能从简单的方面入手,比如说:早朝。
    早朝都是卯时上朝,简直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而要是迟到了后果还是很严重的,累计起来会打板子的,超过一定的次数,年面临的就是罪加一等,等着下狱吧。
    这些每天都会有太监,拿着小本本记载,那个大臣迟到了,失态了,哪怕打个喷嚏都有讲究。
    而好不容易散朝了,真正开始做事了,那才是一个不舒服的开始。
    没有亲自见到过,只从书上看得一些东西,很难想象,一群大臣们做事的时候,坐的竟然是小板凳,一种叫做杌的小板凳。
    这种小板凳是没有扶手和靠背的,而且非常矮小,若是小孩子坐着到也还可以。
    可是让一大群大老爷们坐着每天办公就有点不像话了。
    在大殿之上都坐这种小板凳的话,看起来画面也是十分滑稽,不管原来的意思是为了衬托皇权的高大,还是让这些臣子们更加的卑微,从而对皇权畏惧,这些都是需要朱由检改变的。
    不是真的为了让浙西额大臣们舒服。
    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能够更大一些。
    “我这是为了你好”这一句话曾经可不知道坑了多少人。
    一般“为了你好的”,通常都夹杂着一些其他的目的。
    “王承恩。”
    朱由检放下了书卷,揉着太阳穴道。
    “奴婢在。”
    王承恩不知道因为什么,突然就被朱由检从曹化淳的手下调到了身边当差,此时进门时竟然看到万岁在自己给自己按摩。
    背后就吓得除了一身冷汗,心中暗道:这些宫女,一个个的胆子肥了,连伺候人都伺候不好,得找个机会敲打一下。
    其实不怪王承恩这么想。
    朱由检在确定了魏忠贤真的可用之后,就吩咐魏忠贤加强东厂的建设,所有事务还是他全权负责。
    权柄没有减少,还有所加强,魏忠贤自然乐意。
    这说明他的位置稳了,不用被像以前那样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给解决掉,然而对于朱由检吩咐下去的大小事务,也都比以前更加尽心。
    就算是宫中流星的“对食”,也没了多少兴趣。
    因为皇上对他说了,可以识字,若是表现的好的话,也不是不可以青史留名。
    于是在第三天的时候,整个皇宫内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被要求学习识字,教人识字的先生,也是魏忠贤自己从东厂之中的读书人中找的。
    学习的人多了,伺候的下人就少了。
    可自己给自己按摩这种小事,朱由检不在意,王承恩却很在意。
    “去外面找和你亲近的大臣,说一件事情,大概意思就是早朝要重新改变,让他们找个机会提出来。”
    “是,皇上。”
    “还有,让客氏负责的宫女学习培训做的怎么样了?”
    “皇上仁慈,她们通说学的好,可以加钱,一个个跟卖力的不行,就是,就是······”
    “就是什么?说出来听听。”
    “就是內库银子的消耗太快,要是没有进账,这么下去迟早要亏空。”
    “这些话不是你想问的吧?你去忙你的事,把曹化淳给我叫过来,朕有话要问他。”
    朱由检已经很快习惯了自己的身份,毕竟是由俭入奢,很容易就能办到的事情。
    而也正是坐在了大明的最高位置上,却能轻易地发现低下人的小心思,这不算是什么神奇的技能。
    没了游戏,抖音,手机电脑,有了大把时间去琢磨人,以往发现不了的问题,都是尽收眼底。
    “奴婢告退,陛下万岁。”
    一开始听在朱由检的耳中,总是轻声问自己,真能“万岁吗”?
    可时间久了,也就只若平常,真的就不在意了。
    **
    曹化淳本在南京,却因为一诏诏书召回宫中任职。
    他是和王承恩一起来的,见了皇上之后,就被安排的一些在他看起来并不重要的任务。
    教授宫中大小太监识字。
    没有魏忠贤的权柄,也没有王承恩一步登天的近侍恩宠。
    只能通过自己的手下,王承恩来达到表达他的想法。
    不能千里迢迢跑来,却做着鸡毛蒜皮的小事,他是太监,但也同样是人,同样对自己有着更高的追求。
    太监们读书的地方,是在浣衣坊旁边打扫出来的小院子。
    听着朗朗的读书声,曹化淳忽然有些而迷茫,他不知道皇上到底要做什么,但绝对不能够让外面的大臣们知道这件事情。
    读过书的他,可不是魏忠贤大字不识几个的人。
    他看问题的角度实际上已经和大多数读书人一致了,只是身体残缺,背了一个太监的名声,即便是他的德行再好,也并不被读书人所待见。
    王承恩从御书房脚步匆匆的走了过来。
    “曹公公,皇上有请。”
    王承恩底下身段,弯腰一礼,手中的拂尘唰的一甩。
    曹化淳眼观六路,早就看到了王承恩的到来,立刻相迎。
    “不知皇上找咱家所谓何事?”
    尖细的声音,哪怕压得再低,也失去了男人的豪迈。
    “奴婢不知,只是说了请公公过去一趟。”
    曹化淳不动声色的从衣袖中拿出一叠银票,却被王承恩一把按住,低声凑在耳边叮嘱道:“曹公公,以咱们两人的关系,听咱家一句劝,收受贿赂这件事情,往后能少做,就少做,最好不做。”
    曹化淳一怔,装作毫不在意的从新收起,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他来的时间太短,还是远离朱由检,对于当今皇上的一些习性,还是了解的不够透彻。
    “多谢王公公提点。”
    曹化淳还是应承下了这份人情。
    “咱家还有事,就不陪着曹公公了,你拿着这块令牌,直接去御书房外等着就行。”
    王承恩说着递上了一块令牌,出门找人说一些早朝的事情去了。
    曹化淳不敢多耽搁,安排了一人继续帮他盯着这些太监们识字,自个儿就前往御书房的方向。
    御书房外。
    曹化淳来到之后,外面已经等着了两位大臣,其中一人太还认识,正是大学士施凤来。
    “见过大学士,施大人。”
    施凤来低头看了曹化淳一眼,确定自己的记忆中似乎有这么一个人,却想不起来名字,只是轻声“哼”了一下。
    御书房内。
    朱由检瞧着跪在地上的京营总统领王冲,他确信在他的记忆中绝对没有这个人,历史上也没有其名字留下来。
    但此时此人就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
    “回皇上,京营分为三大营,其中包括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
    “五军营又分为中军,左右掖和左右哨。”
    “还有三千营······”
    朱由检听着这个时代的人给他科普着这个时代的军队体系。
    心中琢磨着是不是把先把京营给改成自己熟悉的,要不然这么麻烦的名称,全国各地不知道有多少。
    记不清楚以后就算是想要调兵遣将,也不知道那个是那个。
    “我知道你们京营有吃空饷的猫腻,这次我叫你来,就是要告诉你一件事情,给你半个月的时间,把兵员补齐,到时候我去查看,记得不要的怕得罪人,你得罪了别人,别人最多在背后骂你几句,可比你要是差事办差了,就是得罪了我,到那时候,可是要杀头抄家灭族的。”
    朱由检也不想说这么多的话,可对付这些兵油子,不说的清楚一些,严重一些,可不会好好的替他办事。
    王冲心里惶恐至极,他刚刚当上总统领,还从未听说过,坐在紫禁城里的皇帝居然还会关心大头兵的事情。
    此刻他花了快三千两银子才得到这个位置的烂账,也顾不得算了,只想着立刻回去把兵营的事情处理好。
    可一想到其中的亏空,自己就是砸锅卖铁,也是没办法办到。
    朱由检在话说完之后,也是突然发觉,就这么办事很可能要出大篓子。
    想了想又道:“给你三天时间,那京营里贪污受贿的名单给我拟出来,记得别打草惊蛇,若是这件事办好了,你吃空饷的问题,我暂时可以不去追究。”
    王冲脸色变幻不定,心中明白新皇上位是要查贪腐了,而且是从军中查起,可他难道不知道这背后盘根错节的势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