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祸害》第二卷名动京城文魁君第2224章百官

寒门祸害最新章节目录
   居庸关,取“徙居庸徒”之意。关城位于十八里的峡谷内,此处属于太行余脉军都山地,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地形极为险要。
    随着明朝迁都北京,作为西北门户的居庸关其军事战略意义大大地提升,成为抵御蒙古骑兵南下的第一要塞。
    关城几近修茸和扩建,而今关城的周长达到四千米,南北有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防御建筑,城内有衙署、庙宇、儒学等。
    身穿蟒袍的林晧然站在关城中央近十米的云台上,欣赏着峡谷中的初春景致,看着春意盎然的花草,听着山鸟争鸣,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
    在林晧然欣赏风景之时,站在后面的居庸关参将陶湖等人的眼睛绽放着光芒,却是充满敬意地注视着这位传奇人物的英姿。
    不说林晧然而今高不可攀的地位,单是他所取得的一份份傲人战绩,在场所有将领都不敢丝毫抗拒林晧然的命令。
    林晧然名起于通州南门大捷,而后山竹滩大捷令九边将士顶礼膜拜,到了山西大捷九边将士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正是如此,现在的九边的将士早已经没有什么杨系或山西帮的将领,有的都是拥护林晧然的迷弟。
    现在林晧然亲自前来主持居庸关的战事,他们的心里已经没有丝毫的畏惧,有的则是浓浓的战意。
    却是这时,一个信使匆匆跑上云台,当即打破了这里的寂静。
    林晧然听到信使的汇报后,这才将目光从山涧的溪流收回,接着便负手沿着汉白玉台阶而下,下面早已经有一辆高大的马车在此等候。
    “十九叔,都已经安排妥当了!”临上车前,林福轻声地汇报道。
    林晧然轻轻地点头,若有所思地扭头望了一眼北京城的方向,便是登上马车朝着八达岭的方向而去。
    居庸关参将陶湖的职守是驻守居庸关,却是不能伴随林晧然前往,只好让自己最精锐的亲卫护着林晧然前去八达岭。
    京城,这里的天空变幻莫测,似乎永远都是一副波诡云谲的景象。
    俺答十万铁骑进犯居庸关,这个军情致使整个京城都变得人心惶惶。毕竟居庸关离京城只有几十里,一旦鞑子冲突居庸关的防线,便会直接威胁到京城的存亡。
    好在傍晚时分,最新的军情传来:俺答此次是因北方受旱,兴兵前来是请求大明跟他们互市,从而帮蒙古度过此次灾情。
    “上天有好生之德,咱们跟蒙古互市未尝不可!”
    “人家这是拿刀子威胁咱们,如果咱们朝廷同意就是软蛋!”
    “话可不能这么说,鞑子历来好武,而今我们退一步既免战事又显我华夏的仁爱之心,何乐不为?”
    ……
    在得知俺答兵临居庸关的动机后,很多士子都是抱着一种包容的心态,却是支持大明跟俺答进行互市。
    终究而言,大明跟蒙古互市对他们并没有实质性损害,若是蒙古骑兵包围了北京城便让他们有性命之忧。
    当然,不少士子还是保持着理智和血性,却是知道现在向俺答妥协,既显明廷的无能,又让华夏背负一项耻辱。
    特别有鉴于宋朝的儒弱行径的后果,纵使现在能换到一时的太平,却是给整个华夏民族埋下一场祸患。
    只是事情突然变得雪上加霜,另一则消息随之传来:林阁老在前往八达岭的途中遭到了白莲教的行刺。
    “白莲当诛!”
    “如此吃里爬外,咱们绝不姑息!”
    “呵呵……此事怕是有人相助,不然岂能如此三番两次暗算于林阁老!”
    ……
    得知林晧然再度遇刺的消息,很多官员对白莲已然是痛恨至极,同时隐隐嗅到了阴谋的味道,却是将目光放到山西帮,甚至是放到了徐阶的身上。
    虽然白莲教的教众主要分布在塞外,只是这些年白莲教徒在山西那边最为活跃,跟着山西帮着的极深的关系。
    如今白莲教两次精准地暗害林阁老,此事无疑是跟山西帮有关,定然是山西帮给白莲教提供了便利。
    正是如此,得知林晧然再度遭到白莲教的暗算,很多人第一时间联想到跟白莲教关系甚密的山西帮,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徐阶的阴谋。
    偏偏地,徐党和山西帮的重要成员当晚齐聚于徐宅之中,已然是要一起密谋着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
    得知这个消息的官员除了愤慨,便是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奈,而今的朝堂罔顾礼法则罢,堂堂的内阁首辅竟然跟鞑子搅和到一起了。
    让他们感到隐隐心安的是,虽然林晧然在前往八达岭的途中遭到暗箭伏击,但所幸并没有伤及要害。
    次日清晨,早朝上。
    身穿龙袍的隆庆仍旧是一副哈欠连天的模样,虽然俺答已经带领十万将士屯兵八达岭,但隆庆昨晚所宠幸之人仍旧是满美人。
    身穿蟒袍的徐阶站在最前面,由于今日看不到那一个讨厌的身影,加上昨晚跟张守直等人相聚甚欢,嘴角不由得扬起一丝微笑。
    虽然他不明白林晧然为何会选择北上,为何会遭到白莲教的行刺,但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林晧然现在不在朝堂,林党和清流都将群龙无首,现在是他出手的绝好时机。
    随着陈洪喊话,百官便是拉开上疏的序幕,而礼部尚书张居正看到五位阁老没有动静,便是第一个站了出来。
    在诸多朝事中,接下来的殿试无疑是重中之重,而今日便是敲定了读卷官的人选,少师兼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徐阶为首席读卷官。
    虽然林晧然而今不在朝堂,礼部尚书张居正并不敢将林晧然排除在外,亦是将他的名字递交上去。
    隆庆对于殿试的兴致不高,那么士子对他而言都差不多,不论是谁被点为状元似乎都影响不大,亦是如同以往那般看着大家不强烈反对便是采纳张居正所请。
    很快地,尚书一级的官员疏事完毕。
    吏部左侍郎王本固扭头望了一眼徐阶,便是站出来请命道:“皇上,今顺义王因灾情而举兵南下,只是囤兵八达岭没有进犯之举,其意在求和而非求战。若是大明同意顺义王所请互市,既显我们大明的宽仁之心,又救蒙古几十万百姓于水火,更是避免两国交战,此可谓一举多得,臣恳请皇上准顺义王所请!”
    这……
    林燫等官员虽然早知道徐党会今日早朝必有所行动,但没有想到真的会如此的无耻,竟然跟着鞑子如此的“里应外合”。
    “皇上,臣反对!俺答狼子野心不足以谋,我大明当提防前宋割地和亲之鉴!今俺答汗兴兵而来,便是撕毁我们去年的和议,既然他们要跟我们大明一战,我们大明何惧之?臣恳请发缴文征讨逆贼俺答,以扬大明国威!”郭朴一改往日沉默的性子,当即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道。
    徐阶的眉头微微蹙起,显得警惕地扭头望了一眼郭朴。
    本以为是汪柏或马森跳出来,却是没有想到郭朴会第一时间跳出来,致使事情一下子便撞出了火花。
    李春芳扭头望向旁边的郭朴,亦是没有想到郭朴不仅第一时间扛起林党的大旗,更是如此旗帜鲜明地唱起对台戏,心知今天的早朝定然要上演龙争虎斗。
    隆庆感受到郭朴的强烈态度,只是心里却有着小九九,便是对着徐阶温和地询问道:“徐阁老在历来老诚谋国,却不知你有什么高见呢?”
    咦?
    殿中的官员都知道现在的徐阶和隆庆越走越近,现在看到隆庆如此抬举徐阶,隐隐间感到事态已然朝着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向演变。
    “皇上,老臣以为王侍郎所言有理!今蒙古受灾严重,人畜伤亡无数,实属人之不忍见。顺义王举兵前来虽是不妥,但亦算是情有可原,当以和为贵。此番若是同意跟蒙古互市,既显我宗主国的仁慈,亦彰显皇上贤名,更有助于九边的商贸兴盛,可谓是一举多得!”徐阶早已经准备好说辞,当即便是表态道。
    隆庆却是想到满达日娃昨晚的枕边风,而今听到徐阶如此表态支持互市,当即便要采纳徐阶的意见。
    只是话音刚落,吏部尚书朱衡当即站出来并指责道:“徐阁老,林阁老为大明奔赴前线几近险死,我等如何能如此贪生怕死!”
    “皇上,俺答狼子野心可见,我等今日退而互市,他日是否要割地和亲,步前宋后尘乎?”兵部右侍郎吴桂芳的脸上浮起怒容,亦是站出来朝着隆庆拱手道。
    礼部右侍郎林燫抬头望向隆庆,却是带着几分威胁道:“皇上,若是如此委屈求和,老夫今日便一头撞死金銮殿上,以求太祖英灵显示责皇上不肖!”
    “皇上,臣恳请发缴文征讨逆贼俺答,以扬大明国威!”
    “皇上,臣恳请发缴文征讨逆贼俺答,以扬大明国威!”
    “皇上,臣恳请发缴文征讨逆贼俺答,以扬大明国威!”
    ……
    户部尚书马森等数百名官员纷纷站出来表态,似乎是早已经商量好一般,却是纷纷出列附和郭朴请战。
    在经历了立储风波后,他们深知这个朝堂需要拨乱反正,更是抱成一团方能阻止奸相误国。特别是得知林晧然遇刺的消息,致使他们对徐党更是同仇敌忾,甚至不将当今皇上放在眼里。
    这……
    张居正原本想要站出来支持和议互市的提案,只是看到群情激愤的百官纷纷出列,却是不由得暗暗地咽了咽吐沫,亦是不敢逆大流而行。
    远远超过半数的官员和武勋站出来反对议和互市,而是力求发缴文征讨逆贼俺答,这个朝堂呈现着少有的团结一致。
    反观以徐阶为首的徐党显得形单影只,一些徐党中人看到旁边的同僚如此请战,却是不敢站出来声援徐阶和王本固。
    站在红漆圆柱旁边的陈洪见状,虽然知道隆庆的初心是想要互市,只是看到百官如此大的阵仗,眼睛复杂地扭头望向隆庆。
    隆庆看到百官如此架势,先是将早前想要采纳徐阶和议话咽了回去,更是被林燫死谏的话直接吓到。
    在经历了潘晟殴打徐阶以及朝堂鲜有的大斗殴后,他知道这些官员真的是一帮流氓,却是没有什么他们做不出的事情。
    隆庆已经不敢再顾及满达日娃的枕边风,只好进行改口道:“此事便如郭阁老所请,发檄文征讨俺答,御敌之事由林阁老全权主持!”
    “皇上坚明!”郭朴并不是得理不饶人的性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