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五代末》金戈铁马第二十一章逢秋悲寂寥

奋斗在五代末最新章节目录
   见郭荣的脸色骤然难看起来,王朴换了口吻:“不过陛下也不必过于担心,赵匡胤若是识趣,就只会做做样子,陛下不必理会他。”
    赵匡胤毕竟是一介武夫,大部分势力都根植于军中。
    如今刑统得到了皇帝郭荣的支持,实乃大势所趋,缺乏文官支持的武将势力自是孤掌难鸣。
    在王朴看来,赵匡胤不过是借着反对刑统的名头树立威信罢了,不足为惧。
    郭荣一听,顿觉在理。
    可一想到门外的韩重赟与王审琦,郭荣又觉如鲠在喉。
    “文伯,你说的这些朕不是不明白,可赵匡胤他怎敢忤逆朕?他是朕的幕府旧臣,他的一切都是朕给予的,没有朕的提携,他岂能有今日之高位?他哪来的胆子!”
    此时此刻的郭荣,就像一个丢了心爱玩具的小孩,愤怒而无助。
    王朴很能理解郭荣的感受,叹道:“陛下,这禁军是不能指望一名或者几名所谓忠臣就能完全掌控的,赵匡胤不过是做了李重进、张永德他们曾经做过的事情。”
    去年,郭荣提拔窦仪为西京留守,还在淮南指挥战事的李重进与张永德立刻携手抗议。
    这促使郭荣下定了免除二人军权的决心。
    可赵匡胤这才刚刚上位,却又重蹈覆辙。
    这令郭荣无比的失望与痛心。
    郭荣怔怔道:“这种事...难道就不能避免吗?”
    “赵匡胤已然是京中武将之魁首,他若想服众,就势必会与陛下对立。”王朴顿了顿,问道:“还是说,陛下宁愿禁军成为一盘散沙?”
    郭荣沉默了。
    这个道理郭荣不是不明白。
    禁军的主将与地方节镇武将一样,也是三四年就要换一茬。
    这些被换掉的禁军主将大多都成了外放的节度使,一如李重进与张永德。
    这个不成文的规矩形成于前前前朝后唐时期。
    如今担任封疆大吏、在地方呼风唤雨的符彦卿、王景之流,当年也是禁军中响当当的虎将。
    这个规矩的设立,就是为了防止禁军武将长时间统领禁军威胁到皇权。
    禁军中多是桀骜不驯且贪婪无度之辈,禁军主将为统御下属,就必然会与文官集团乃至皇权争权夺利。
    历朝历代的皇帝用尽各种手段都无法避免此事。
    前朝时,后汉隐帝就与禁军主将史弘肇因为人事问题爆发过剧烈矛盾,最终以隐帝诛杀史弘肇而收场,这也逼反了领军在外的枢密使郭威,间接造成了后汉的灭亡。
    郭荣初登基时,也借由高平之战除掉了侍卫亲军司的两名主官,换上了自己的亲信李继勋与韩令坤。
    这些都是郭荣亲身经历过的事迹,他很清楚皇权与禁军存在天然的矛盾。
    郭荣也没指望赵匡胤身居高位后还能对他言听计从,韩通、袁彦都是他用来制衡赵匡胤的棋子。
    可令郭荣想不通的是:赵匡胤执掌殿前司才几个月,他还是自己亲信中的亲信,他怎能转变得如此之快?
    他怎么能?
    郭荣就像是被渣男渣了一般,心中既愤怒又凄凉。
    “陛下,赵匡胤的发难恰到时机,他入主殿前司不过半年,此时骤然换帅只会令整个殿前司陷入混乱,而且陛下也并无合适人选顶替此人。”
    相比郭荣的失望痛心,王朴心中却毫无波澜。
    他对赵匡胤的“背叛”并不感到丝毫意外。
    早在六年前的澶州,王朴就对样貌黑胖憨直的赵匡胤抱有戒心。
    这份戒心还得从赵匡胤已逝的父亲赵弘殷说起。
    王朴为人忠正,宁愿带着状元的身份归隐家乡,也不愿轻易投身官场。
    他最厌恶的,就是在乱世中屡次改换门庭的投机之辈。
    若不能寻得可以一生效忠的明主,王朴甘愿终老于乡梓。
    而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就是个多次改换门庭,在禁军中愈混愈好的投机倒把之辈。
    赵匡胤靠着父亲与先帝郭威的交情,得以投到郭荣帐下,这立刻就引来了王朴的反感与戒备。
    在王朴看来,憨直是赵匡胤的伪装,为的是骗过同僚与郭荣。
    而今,赵匡胤终于身居一人之下的高位,此人恋栈权位的本性终于暴露无遗。
    “你说的不错...”郭荣骤然苍老了十岁,沙哑着说道:“就算殿外那两人真是出于赵二的指示,朕现在也不能拿他怎么样。”
    王朴起身来到郭荣面前,柔声道:“陛下,为了这等狼心狗肺之徒而悲痛,不值当。”
    郭荣往椅背上一靠,仰头道:“朕并非为他而悲痛,是为无人可用而悲痛,
    帝王注定孤独这话王朴藏在了心里,他说道:“陛下,往好了想,这只是赵匡胤树立威望的手段,于大局并无影响,陛下倒也不妨成全他,将来南征北讨还需此人效命,此人虽非忠义之辈,却也好过李重进、张永德之流,由他掌控禁军,两三年之内当无忧虑,时机到了再换掉便是。”
    “呵,你就不必安慰我了。”郭荣心中舒服不少,勉强微笑道:“文伯,还好有你在,不然这皇位我真不知道该如何坐下去。”
    王朴轻声道:“为陛下分忧,是臣之荣幸,还望陛下切莫消沉,所谓船到桥头自然直,一切问题终究都有解决之道。”
    这时,御座后的暗门传来了内侍张守恩略带尖锐的嗓音:“陛下,该用药了。”
    郭荣现在还是“抱病之躯”,为维持患病的假象,每日两次用药必不可少。
    王朴拱手道:“陛下,臣先行告退,外边这两人,臣会带去枢密院仔细盘问,不论如何,该有的敲打不能少。”
    虽然不能撤赵匡胤的职,但王朴还是决定好生敲到这厮一番,顺便再裁撤几个赵匡胤的亲信,至少不能让这厮毫发无伤。
    王朴退下后,张守恩领着一名端药的小内侍进到了殿中。
    张守恩先是吩咐小内侍去给火炉添炭,接着亲自将药端到郭荣案前。
    装病归装病,这药乃是进补的滋养品,秋冬之际喝一点倒也并无坏处。
    郭荣端起药碗,问道:“大名府那边可有什么消息?”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