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五代末》初入开封第七十九章不答

奋斗在五代末最新章节目录
   “两人...”冯吉低头抿了一口热茶,将茶碗轻轻放到身旁的桌上:“这可是你建议我改的题目。”
    考试的前一日,也就是昨日晚上,尹季通找上门来,坚决要修改考题,冯吉看在多年的交情上,同意了尹季通的要求。
    “原来的那道题,有些太过直白,我担心引起朝中非议。”尽管昨晚已经跟冯吉磨了很久的嘴皮,尹季通还是不厌其烦地解释着。
    冯吉之前出的那道考题,有讽刺当今皇帝之嫌,尹季通害怕国子监被郭荣降罪,故而更改了考题。
    冯吉放下茶杯,轻轻笑了一声:“现在这道题不也是半斤八两?”
    罢冯吉摇了摇头:“算了,随你,难点就难点吧。
    学斋中,李延庆完成了构思,正式开始作答。
    首先要回答的,就是站队问题,重文还是重武?
    李延庆的选择是不答。
    没必要将自己的政治倾向透露给他人。
    之后,要答的是如何解决当今面临的制度困局。
    李延庆的答案是:我不知道。
    开玩笑,我一个十六岁都未满的学生,怎么能解这种难题呢?
    李延庆深知,一切现有制度都是在层层博弈中产生的,拥有坚固的现实基础,也就是既得利益集团。
    譬如目前的节度使制度,每一位正任节度使都掌握着一州的司法权、财权、军权等各种权力。
    让文官取而代之,那无疑是杀人父母。
    若是朝廷今日宣布要收回地方节度使的大权,节度使们不当即造反,也会开始对朝廷阳奉阴违。
    地处边疆,靠近南唐、蜀国、北汉和契丹的节度使们,甚至会立刻向敌国派出使者,商量着带州加盟。
    所以要想改变武人掌握地方大权的现状,要么通过大规模的内战,要么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进行潜移默化的改革。
    历史上,北宋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先是在靠近开封的内地军州实行知州制度,在节度使卸任之后,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而距离开封较远,靠近敌国的军州,则继续让武官掌握地方军政大权,同时还要谨慎行事,对节度使们恩威并用,以防他们造反。
    即便如此,北宋也是历经太祖、太宗、真宗三帝,接近五十年的努力,在真宗朝才基本普及了知州制度,将地方的财权与军权彻底纳入了中央手郑
    又譬如国家垄断食盐贩卖,用高盐价搜刮百姓财富的问题。
    这是因为当今地方财权被节度使把持,大量的地方税负被节度使以“送使”的名义截留。
    朝廷为了供养这开封城里的十几万禁军,不得不另辟蹊径,垄断盐和酒等生活必需品。
    在解州和蒲州两大盐池,朝廷获取食盐的成本仅为一文每斤,越各地后,最低售价也是三十四文每斤。
    贩酒的利润虽然不及食盐,但利润率也不低,在十倍左右。
    朝廷就是靠着这两项商品带来的每年一千万贯以上的巨额收益,来供养开封城内的十几万禁军。
    而各地呈送的上供钱,每年仅有两百万贯上下,只够勉强给百官发放薪俸。
    朝廷一旦放松对盐酒的垄断,没有足够的经费维持这十几万精锐禁军,地方节度使们就会愈发地变本加厉,原本还算可观的上供钱,转瞬就会被节度使们吃干抹净。
    这两点都是当今朝廷的痼疾,难以医治,难以根除。
    李延庆两世为人,读过不少古今中外的史书,再加上在这个时代的见闻,倒也有一些不够成熟的个人见解。
    但李延庆目前所处的层次还不够,他自觉,自己的某些见解还略显稚嫩,尚需打磨,目前提出来,恐会贻笑大方,不提也罢。
    况且,为何要提出来呢?
    不在其位不谋其职,是李延庆一贯的主张。
    需要自己操心的事情已经够多了,自己仅为一介学生,又不是当朝宰相,目前无需为这些国家大事而忧心。
    所以,李延庆仅花了一个时辰,就完成了作答。
    虽然引用了大量的儒家经典,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四百多字,但总结起来,其实啥也没。
    “不过,交差应该也足够了吧?”
    早早完成了作答,李延庆当然要提早交卷。
    有在考场里发呆的时间,不如回去看看书、挥挥刀,或是与娇俏侍女们聊聊。
    待纸上的墨迹风干之后,李延庆将写满楷的四张纸叠好,举起了右手。
    这么快就答完了?尹拙心下一惊,这道题的难度他是清楚的。
    当时尹季通提议要修改考题,尹拙本来是不同意的。
    因为这场考试是为花间社挑选新成员,考校学生倒还在其次。
    但在看了考题后,尹拙觉得倒也不错,因为尹季通编写的考题,能将这两个目的都兼顾起来,除了难度略高之外。
    因此,尹拙将考试时间定为了四个时辰,从上午的巳时,一直到下午的申时,为的就是让考生们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与作答。
    尹拙转头望向李延庆,白色长须轻轻抖动,示意李延庆可以交卷。
    李延庆踮起脚走到尹拙案前,将试卷放到案上,稍稍收拾,就离开了考场。
    从李延庆那接过试卷后,尹拙倒也不着急看。
    等到李延庆退出学斋,屋内重归安静后,尹拙才展开考卷。
    “郎君,经常出没于毕罗脚店里的那个刺客头目,罗五,今日上午从后门进了凤鸣馆。”
    午时中,李延庆刚刚回府,方志和就带来了一条重磅情报。
    罗五?那不就是董三牙曾经雇佣过的刺客吗?李延庆闻言,面如平湖,心中却泛起了波澜。
    这秦蕊找刺客,是要杀人么?要杀的又是谁?
    李延庆低头沉思片刻,望向方志和:“除此之外,秦蕊还有什么举动?”
    方志和恭敬地答道:“自两日前得到郎君的吩咐后,开封办事处开始监视秦蕊,除了今日早晨她有出城扫墓外,这几日秦蕊都没有出过凤鸣馆。”
    “是么。”李延庆双眉轻皱,吩咐道:“继续监视秦蕊,同时再派一名精干人员去监视罗五。”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