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从芯开始》正文卷第788章丢掉幻想

1991从芯开始最新章节目录
   由于“兹事体大”,因此执行董事会并没有如往常一样大家坐在楼顶花园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谈笑中就顶下十亿百亿资产的流动和方向。而是回到了会议室内,以及其正式的方式开始了会议。
    的候选人是上个月决定的,而在决定之初,苏远山和陈静便要求所有执行董事都准备预案,制定对策。
    执行董事会所有大佬悉数在场,包括周小慧也从棒国赶了回来,并且她身边还坐着文晓倩和安思莹,前者是苏远山的专职秘书,后者是远芯董事长助理,人力行政副总裁,执行董事会办公室主任。
    她们三个秘书出身的,负责对整场会议进行记录。
    因为执行董事会成员之间没有高低之分,所以她们三人就坐在了陈静的右手位,岔开了职位尊卑。
    ……
    “我先来起个头吧。”
    苏远山见众人一副都不愿做出头鸟的模样,卡特这家伙更是眼观鼻鼻观心——但苏远山知道卡特的心情,因为这家伙一直都是MZD的支持者,对XBS和GHD非常不感冒……甚至卡特还认为,根据民意调查,XBS其实是落后的。
    但苏远山的态度却很坚定,他认为,随着大陆日益的开放和发展,特别是在经济领域持续七年的超过10%的领跑,再加上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在去年提出的一份关于世界各区的报告明确指出:“20世纪RBDG,21世纪ZG。”这种潜在的威胁理论其实早就已经成为了XXX精英层中的谈资——非共识,但起码是谈资。
    “作为理工科出身的一员,其实我很不喜欢在阐述观点之前引经据典,毕竟我肚子里也没几滴墨水。但我还是觉得,孟子的那句话,是极为适合现在的远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远芯在过去八年中,诞生于改革开放的浪潮,崛起于全球化进程,发展壮大于国际关系的友好与合作——毋庸置疑,这是从大环境下而言的事实。”
    “如果没有过去的开放与合作,那就算我们再努力,也无法取得如今的成绩。”
    “所以,当目前的主要关系,即将有可能从合作转为竞争时……我们要面临的挑战就会激烈起来——如果大家不清楚,可以参考霓国的半导体。”
    “当然,我们现在还远没有到霓国半导体当年的规模和份额。”
    苏远山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望向众人。
    “但有一说一,我对我们——无论是远芯,还是我们脚下的这个国度的未来,是怀着信心的。”
    所有人都微笑了起来。
    如果说科技界里,还有谁更能看“多”大陆,那苏远山自称第二,无人敢说第一。他从八年前就一直是个坚定的“崛起”分子,并坚持至今,从没动摇。
    “过去的八年中,我们已经在通往未来的关键节点上布下了先手,无论是能源也好,还是移动芯片也好,还是液晶面板也好,亦或者是通讯技术也好,移动系统也好……如果说,在过去几年,还有人等着看我们的笑话,那么随着今年我们3G在汉城和HK这两个试点城市的不断推进,以及各种应用和设备的跟进,稍稍有点技术觉悟的人,都应该明白,我们走的路,就是通往未来的路。”
    “因此,我们不能把胜利的期望寄托在希望竞争对手的愚蠢上。当XXX的策略从合作转为竞争时,我们理应想到,我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所以,丢掉幻想。”
    一口气说完,苏远山靠在了椅子背上。
    纵然来自未来,他也不敢赌是否还有一场XXXX来让XX转移视线,而根据历史,就算灯塔照向了中东,老东家HW也是在06,07年左右开始被遏制——或许,如果采用了HW的设备,那会阻碍“棱镜”的部署吧。
    而随后,XX对XX的渗透更是无所不用其极……
    也就是说,就算9XX如约发生,让XX转移视线,也不过只是解一时之困。
    这一世,远芯的体量远不是当年的老东家所能比的,那意味着,面临的针对,也必定是前所未有的。
    如果再屏蔽,我就全部换成XX……大家脑补。
    “我也说两句吧。”
    见众人依旧没说话,张汝金轻轻咳了一声,含笑望着众人:“我在德州仪器工作了二十年,可能有点经验。”
    “五年前,我决定回国的时候,我的上司文森蒂先生告诉我,说我所掌握的技术,都属于德州仪器,都属于XX,因此,他不接受我的辞职——即便我和文森蒂先生都有共识——技术应该服务于全人类。”
    “后来在多方的斡旋下,德远总算成立了,德仪也终于答应了我的请辞。但在制程技术上,却一直卡着我们,直到山总出面——据说是翻脸了?”为了缓和一下气氛,张汝金呵呵地开了个小玩笑。
    苏远山也笑了起来:“差一点,还没翻。”
    “嗯,后面的事大家就知道了,德远在远芯整个体系的支持下,如今已经成为专业代工厂的翘楚,在先进的制程领域,我们已经追上了不说,更形成和掌握了我们独有的know-how。”
    “同时,国产的光刻机和工件台,也逐渐形成了竞争力——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这也是因为咱们远芯的支持才有的成果。”
    张汝金笑着望向众人:“按理说,我们应该有点资格加入西方俱乐部了?对吧?但实际上呢……包括宏芯,我们每年都在申请加入EUV联盟,结果每年都被拒之门外。而最新的消息是,三星或许会被纳入EUV联盟体系。”
    “所以,诸位,灯塔对我们的防备,不是一天两天的,是从来如此的。我们要做的,只有不断自强,用技术说话,才能摆脱制约。”
    这时李明柳点头附和道:“张博士说得没错,按我说啊……XX就是看不惯我们爬起来,就是希望我们接下他们那些低端制造业,同时成为他们豢养下的消费市场。”
    席小丁接着道:“但技术的进步不是以哪一群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只要踏进了技术高地,除非他们拿出更先进的技术,否则休想把我们赶下去。”
    “但问题就在于,技术他们拿不出,但可以拿出政策来。”
    说话的是段勇平。
    作为负责整个远芯体系下具体业务的CEO,段勇平是远芯里最了解全局业务的那个人。他深深地知道,远芯在过去数年中,与国际巨头竞争时,所面临的拉偏架的情况。
    特别是通讯设备。
    远芯的通讯设备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已经足以比肩那些曾经的巨头们,甚至在成本上还能控制得更优秀。但西方国家推动的时候,还是阻力重重。
    除了西方世界的普遍傲慢之外,还有便是行政上的阻力。
    陈静敲了敲笔,望向段勇平,认真地问道:“会有哪些政策,要如何应对?”
    段勇平环视着众人,平静地道:“现在不能知道政策有哪些,但我相信,我们是不可能如霓国半导体那样签下城下之盟的。同样的,应对的方法也只有一条,就是打败竞争对手。”
    “无论是靠技术领先,还是靠成本控制,我们只要消灭掉竞争对手,那世界就是我们的了。”
    “因此,我建议。”
    段勇平说着翻开笔记本,看了一眼后望向一直在低头做着笔记的霍建宁:“在每个地区的市场上,我们都至少要用最快的时间拿下并扶持起一家合作商——哪怕只有极小的份额,我们也要全力以赴地帮他们成为第一。”
    “譬如,就可以是我们的榜样。”
    霍建宁闻言抬头,正好看到,段勇平,陈静,苏远山等大佬都齐齐朝着他望来。
    片刻后,霍建宁缓缓点头。
    “如果我们能够舍得投入上百亿美元,并建立起堪比YX专卖店的服务体系,并且提供软硬件以及领先的增值内容的一站式服务,那么……我们就应该能够打败竞争对手。”
    陈静闻言,迅速在纸上记了几笔。
    “会议继续,我点名了。”
    ……
    ……
    这场执行董事会开了足足两天。
    每个负责具体业务和企业的执行董事都提出了自己部门的具体情况,以及更深的挑战。
    看着这些发言,坦白说,苏远山是不满意的。
    因为就算是最激进的李明柳,也无法想象到对面会“不要脸”到何种程度。
    但苏远山也能理解——因为现在看来,对面确实还是要脸的。毕竟,全球化进程是灯塔国在推动的,全球贸易准则也是对方制定的。
    在对面要脸的情况下,最大的可能就是,对方会扶持国内的高科技产业,然后为远芯的扩张制造障碍,最后再利用贸易手段对远芯进行各种打压……。
    “你们想象力还是不够啊。”和席小丁并肩走在通道中,苏远山微微叹息。
    “什么想象力不够?”
    “譬如,你们就没考虑过,老美会以各种借口对我们进行针对?同时还拉拢盟友对我们进行针对……譬如,以网络安全问题之类……”
    席小丁微微一怔:“网络安全?这有点无理取闹吧……我们造的是通讯设备,又不是监听设施,我们的代码都是可循的。”
    “呵呵,那就无理取闹你要怎么办?”
    “……凉拌。”
    “所以,老段和老霍说得没错,我们要舍得下血本,先扶持一两家起来。”苏远山眯着眼,轻轻的呼了口气:“现在3G业务确实是个转折点……只要能够给人竖立起跟着远芯有肉吃的信心,然后再干掉竞争对手,那世界就是我们的了。”
    席小丁深以为然地点头:“欧洲有,北美呢?”
    苏远山沉默几秒后问道:“你觉得,星海怎么样?”
    *
    *
    一周后,卡莉携团抵达省城。
    作为星海的董事长兼CEO,给卡莉的接待规格自然是远芯定格的——由陈静和苏远山亲自到机场迎接。
    商务车并没有直接进入科技园,而是先走科技新城那边逛了一圈,让卡莉好好地参观了一眼省城乃至整个大陆科技界的牌面。
    “我大概已经有三年没有来了。”卡莉最近越发的瘦了,但人更显得精神了许多,她看着窗外的车水马龙和高楼大厦,破有些感慨。
    “不止吧?有四年了吧?”苏远山笑着问陈静:“陈总,是不是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