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当老师》正文卷第419章牺牲的余小七

从亮剑开始当老师最新章节目录
   滇边州,雷达站。
    这一场战斗,关乎着生死存亡,一刻也不得松懈。
    所以雷达营的营长,马大志,时刻守在这自己的作战室里。
    “报告营长,英军的38架战斗机猛然间调头,朝我军正想绕到他们后面的战斗机迎面飞去,看距离应该还有5分钟就应该接触上了。”
    “什么?”
    马大志脸色大变,拿起手上的通讯话筒,开始呼叫战斗机大队的劳开来。
    “劳开来队长,雷达站紧急呼叫!”
    “劳开来队长,雷达站紧急呼叫!”
    “劳开来收到,请说!”
    “38架敌机已经调转机头正向你们飞来,大概还有4分半钟就与你们接触上了,请注意应对。”
    “什么,你再说一次!”
    “38架敌机,好像很清楚你们在哪里,已经调转机头正向你们飞来,根据你们的距离,大概还有4分钟就接触上了,请注意应对!”
    “收到,谢谢!”
    劳开来这个时候想起,自己学校里面弄来的那套雷达系统,还是从英国人那里拿到的。
    (毕竟陈潇拿到奖励的时候,说的就是从英国人藏起来的雷达站设备的洞里找出来的。。)
    他们能从英国人那里拿到雷达,就证明英国人那里也有雷达,所以,自己这是被英国人的雷达给盯上了吗?
    “弟兄们,我们这是被英国人的雷达给盯上了,所以我们三分钟后会跟敌机遭遇上。
    现在跑已经来不及了,敌机的速度比我们要快,而且数量是我方飞机的几乎多出一倍。
    所以弟兄们,现在拼命的时候到了!
    但是拼命不是盲目的拼命,我现在提出两个可能。
    第一,我们刚才既然能够伏击那6架飞机,那就证明英国人的雷达可能覆盖不到那6架飞机被伏击的位置去,否则早就给他们提醒了,我们也就不可能伏击成功。
    所以,我们可以一边拼命一边往那边飞,然后想办法摆脱敌机的追击。
    另外第二,上课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努力听讲,校长跟我们讲解的时候说过,日本人的隼式战斗机,跟英国人的喷火以及飓风都有过比较,各方面数据,都落后于英国人的飓风以及喷火战斗机。
    特别是在高空高速方面,跟英国人的飓风和喷火战斗机比起来,那就跟残疾人和正常人相比一样,根本就没办法比。
    因为我们的这个隼式战斗机,机体太过脆弱,就连俯冲攻击,都不敢超出既定的速度。
    所以,如果是按数据来对比的话,我们是在下风的。
    但这个隼式战斗机并不是一无是处,在小半径转弯,以及低空低速缠斗方面,比英国人的喷火和飓风要优秀太多了。
    校长说过,如果跟喷火战斗机以及飓风战斗机遭遇时,如果不能偷袭,或者在逃跑不顺利的情况下,那么就想办法将敌机拉入低空低速缠斗当中。
    在低空低速缠斗,转圈翻滚等作战动作时,英国人的喷火以及飓风都比不上日本人的隼式。
    我们座下的战机,都经过校长的亲手检查以及升级过机体结构,在俯冲攻击方面有所加强,在低空低速缠斗方面更有所加强。
    小半径转弯以及转圈翻滚方面,我们的战斗机简直是甩开英国人的喷火以及飓风好大一截。”
    是的,如果只看数据的话,英国人的喷火以及飓风都甩了日本人的隼式战斗机好大一截。
    不管是机体强度还是速度,都不是隼式战斗机可比的。
    (在原来的历史里,1943年10月以前,日本人的零式战斗机和隼式战斗机,在战场上占据了绝大的优势。
    特别是东南亚战场,更是如此,不管是英国人的飓风战斗机,还是美国人的水牛战斗机,又或者是p36战斗机,p40战斗机,对上日本人的零式战斗机和隼式战斗机在性能上都是没有占到优势的。
    只是单说性能。
    直到1943年10月以后,美国和英国投入了新型的装备以后,才开始慢慢的扳回了劣势。
    但是,不是说新型战斗机上来了就能打赢老式的战斗机。
    美国和英国在东南亚缅甸战场投入的喷火战斗机,战斗机,p51战斗机等新式战斗机在缅甸战场却频频翻车。
    特别是面对隼式这样的贫弱对手,他们在第一次对战时就损失了很大。
    首先是英国的“喷火”式。
    年11月22日,日军出动陆军第50、第33飞行战队的22架“隼”式战斗机,前往攻击吉大港机场,遭到英军67架战斗机的迎击,包括10架“喷火”和57架“飓风”。
    这是“喷火”式首次参加对日作战。
    论性能,喷火式那是绝对碾压了隼式,而且最主要是双方的数量悬殊太大。
    英军占据几乎三倍数量优势,而且还拥有雷达预警的有利条件,却没能击落一架日机,自己反而被击落一架“喷火”和一架“飓风”。
    对,就是这么夸张。
    在自身飞机占有优势性能的情况下,并且有雷达预警的情况下,依然是被日军的飞机给虐了。
    这就很离谱。
    随后我们来讲一下这个p-51。
    在原来的历史里,1943年11月25日,美军出动第530战斗轰炸飞行队的p-51a“野马”战斗机掩护b-24轰炸机空袭仰光,这是p-51首次在亚洲参战。
    结果,p-51a在占据高度和数量优势的情况下,被紧急起飞几架“隼”式痛击,包括第530飞行队指挥官米尔顿中校在内的两架p-51a当场被击落,日军仅损失一架“隼”式。
    随后在11月27日发生了大规模空战,美军出动80余架战斗机和轰炸机(b-24约50架,p-38h和p-51a约30架)再次空袭仰光,日本陆军第64战队起飞了8架战斗机迎战(7架一式“隼”、1架二式“钟馗”)。
    这是p-38“闪电”战斗机首次在缅甸参战,这款战斗机此前一直活跃在南太平洋战场。
    然而,美军战斗机再次遭到大败。日机仅损失一架“隼式”和一架“钟馗”,美机却被击落10架之多。
    十比二的战损比,就更离谱。
    其中p-51a就有4架(第530战斗轰炸飞行队的布里格斯中尉、威尔玛中尉、格雷中尉、霍根中尉)、p-38h被击落2架(第459战斗飞行队奥迈耶上尉、哈兰中尉),还有3架b-24轰炸机被击落。
    美方战斗机均为最新型号,战斗结果却是日方一边倒的胜利。
    最重要的是战后统计,综合战后双方资料的统计,从1943年7月到1944年7月,盟军各种战斗机在滇缅印战场与日本“隼”式空战的结果是:
    “飓风”击落“隼”3架,被击落24架;“喷火”击落16架,被击落18架;p-51(包括型)击落12架,被击落15架;p-38击落13架,被击落8架。甚至最后才登场的p-47也被“隼”式击落一架,而战果是零。谷
    这个数据,还是他们后来找到了隼式的弱点之后针对性的训练才有了这样的战绩。
    否则他们居然被一架低速的战机所碾压,说出去都丢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数据?
    滇缅印战场的盟军飞行员曾有一句名言:“绝对不要和日本战斗机低速兜圈子。”
    这可谓是血的教训,而且也是至理名言。
    然而,在1944年以前的滇缅印战场,只有p-40的飞行员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因为p40的战斗机本身性能就比日本人的差,所以他们对自身的认知比较充分,不会骄傲自大,完全贯彻了飞机作战时,就犹如刺客一样,一击即走,绝不停留,也不纠缠。
    所以在滇缅印上空的战场上,的战绩比其他新型战机要强太多了。
    其他的无论是p-51、p-38还是“喷火”的飞行员,却常常试图在挑战这句话的权威性。
    以“喷火”式为例,这款“英国最好的战斗机”由于翼载较低,水平机动性强,与德军垂直机动性强的me-109和fw-190在欧洲战场形成了各自优势。
    但到了亚洲战场,“喷火”式却遇到了比自己翼载更低、水平机动性更强的“隼”和零式。
    英军飞行员在欧洲战场习惯了兜圈子,结果自己的强项却被日本战斗机全面克制。
    这也是导致在原来的历史历里,滇缅印上空的战场上,喷火战斗机经常被日本落后的战斗机虐的原因)
    这些数据以及事例,陈潇是不会明明白白的告诉学员们,毕竟那只是原来的历史数据。
    但是他清晰的剖析了两种战斗机的优劣,性能方面的对比。
    毕竟英国人和日本人都是对手,所以在训练的时候,以这两个国家的飞机作为假想敌进行训练过好多次。
    此时。
    西南医学院航空营战斗机大队,全体成员在听到队长劳开来的命令后,都知道了队长的打算,全体应了一声是,然后大家都做好了低空低速绕圈圈的准备。
    这个时候的战斗机空中作战,完全是用机枪和机炮作为武器,一般来说,作战距离通常在200米以内,再远的话子弹就飘了。
    所以这个时间段,战斗机空中作战通常会被叫做空中拼刺刀。
    当然,能够控制距离在200米以内才开炮的话,基本上很少,所以二战时期的飞行员空中作战时,通常距离都在400米500米以内。
    这个时候,在飞机没有代差的情况下,决定空战结果的,除了数量以外还有飞行员的战斗水平以及战术。
    两三分钟的时间,眨眼就过了,再加上双方是互冲,相遇的时间更早。
    彼此都是有准备的,西南医学院航空营的24架隼式战斗机,对上英军的38架喷火战斗机,此刻正在对冲。
    “来吧!”劳开来大声吼着,对着敌机就这么冲过去。
    当然真要这么冲的话,他以及他的队员们死的都很惨!
    因为很明显对方的飞机比他们多,而且喷火战斗机装的是20毫米的机炮,而自己的飞机装的却是12.7毫米的机枪。
    拼命不是这么拼,这个时候考验的就是飞行员掌控飞机的水平,以及飞机本身的性能。
    在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