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当老师》正文卷第402章命令,民兵全部集结(求月票)

从亮剑开始当老师最新章节目录
   过午了,下着大雨,王大深一脚浅一脚的刚从田里回来。
    种水稻刚插秧不久的时候,就要时刻注意天气情况,因为刚插下去没多久,将将一个月的时间,秧苗的根已经长出来了,但没有长太多。
    本来王大一家,来的就晚,幸好生产队互助行动帮他把秧苗给插进去了,但就算如此,这一季也种的有点晚了。
    如果是在两广地区,这个时候还插秧,那绝对是没有收成的了。
    但在这儿的话,因为气候的原因,还能种。
    就是影响产量了,这一点生产队长早就跟他说过,并且叮嘱,一定要注意天气。
    本来就种的有点晚,如果再因为大雨,让雨水把刚插进去没多久的秧苗的根系,在还虽然已经长出但还没发达的时候,让田里的水把秧苗给泡着时间长了的话,就很容易让水把秧苗给泡起来,也就是浮起来……
    虽然,等大水下去,再重新把倒的秧苗扶起来也能生长。
    但是,虽然秧苗依然能活,可到了收割季节的时候,就不要怪水稻不长米。
    因为如果被泡起来了,再重新扶起来让它长根的话,就过季了,彻底过季了。
    所以,像他这种,插完秧没多久就遇到大雨,一定要去给稻田放水,不能让雨水把田给泡起来。
    其实种水稻有很多学问的,种的时候不能早,也不能晚,但是这个是根据地域来的。
    种的早了,可能发芽慢,生长慢,并且有可能被寒霜和寒气给激到,长不高,到时候不会长稻穗和开花,稻子不开花就不长米,那就浪费了一季。
    稻田里不能没有水,但是水又不能太多。
    就跟人吃盐一样,人活着不能没有盐,但是盐太多也会死人,就算不死人也会生病。
    因为盐分摄入太多而导致的生病,这种案例太多了。
    所以昨天,临下雨之前,生产队长挨家挨户的通知,插秧插的晚的人一定要去到田里面挑排水沟,挖排水槽,把稻田里面的水排出去。
    插秧,插的早的人,就去帮助那些插秧插的晚的人干活。
    就比如说,王大这种,家里就自己一个劳动力,种着30亩水田,两个孩子还去上学了的,就是生产对互助行动帮扶的对象。
    但就算如此,亩水田有人帮助,光是挑排水槽,都用了他整整一天还有一个上午的时间。
    都快累出屁来了。
    但是,就算如此,人都快累出屁来了,他也得着急忙慌的回来,饿的。
    果然回来之后发现桌子上已经放有吃食,应该是老二媳妇儿给放这的。
    大白米饭,咸菜,没有鸡蛋,没有肉。
    开玩笑,要是在中原老家,光是大白米饭,就只有地主家才能吃到的东西!
    当然,就算地主家也不常吃到,因为他们那边常见的吃食是面。
    地主家也不能每顿都吃白面,可是自己来这差不多一个月,顿顿都有大白米饭。
    前半个月,他每吃一顿饭,就会想起自己饿死的媳妇和三妮儿。
    每次想起,就会想,如果当初控制中原大地的不是汤恩波,而是校长他老人家,自己家是不是就不会饿死人?
    很多人家里是不是就不会饿死人,不会有人逃难,不会背井离乡,他们到了这里,逢年过节老家那里可能连祖坟都没人去祭拜了吧!
    后半个月,他每吃一顿饭,都在感恩,他活了快30年了,从来就没有过能连续一个月吃饱饭的,而且是大白米饭。
    家具厂做的木碗通常很大,老二媳妇送过来的时候,装了满满一大碗白米饭,上面贴了几块去生产队赊回来的大头菜。
    是的,现在他们一无所有,几乎所有人都是这样,所以生产队可以给他们赊东西。
    等地里的粮食收割了,再拿粮食来扺就是了。
    这种大头菜盐分非常足,赊回来时,就是一个大的菜头,一个巴掌抓不下的那种。
    拿回家后把菜头切开,放到锅里烘烤一下,就算没有油,就这么烤软了,也特别香。
    不过,王大用筷子夹起一块大头菜舔了一口后,眼睛眯了起来。
    不对劲!
    这大头菜块居然用油煎过!
    老二家孩子多,生产队分下来的那几勺猪油,大部分已经让孩子们拿去学校拌饭了。
    而且,咸菜吸油,煎咸菜是绝对不可能放这么宝贵的猪油的。
    所以,这绝对不是老二家媳妇拿过来的饭和菜,是谁?
    这个时候,门外听到了人声。
    “王大哥,吃完饭了吗?我来收一下碗。”
    一个女人的声音从屋外传进来。
    哦……是她!
    这声音的主人王大认识,赶紧起来往出迎了迎。
    因为房子都是泥砖砌的,所以屋檐一般都会挺出的,首先得保证大风大雨的时候,雨水不会被风吹着,飘到泥砖墙上。
    泥砖砌墙的房子,一般都会冬暖夏凉,只要不是常年被雨水泡着,地基也没有问题的话,基本上都能传好几百年,上千年都可以。
    所以,这些安置中原灾民的安置房都是石头脚,泥砖墙,瓦片顶。
    只要不漏雨,像原来历史上,到了21世纪,农村里面老的泥砖房还有不少没有倒的,那种没有人住,但是倒了的泥砖房子,基本上是没有人检修,漏雨了,被雨水淋坏的。
    正因为是泥砖墙,这种房子的特点通常都是屋檐特别出,就是防止风雨洒下去,洒到泥砖墙上。
    所以他迎到外面的时候,就看到一个女人站在门口处的屋檐底下,穿着蓑衣,笑脸盈盈。
    但是,别看这个只是穿着蓑衣笑脸盈盈的女人,她背后可是背着枪的。
    没错,这个女人也是第31生产队民兵队的民兵。
    “刘家妹子,原来这饭菜是你送过来的呀!
    让你破费了!”
    王大还以为自己老二弟媳妇送过来的,二话没说就吃了个干净,要早知道,是刘家妹子送过来的,他……也是吃个干净吧!
    人家都给你送过来了,你总不能还回去吧!
    刘家妹子,原名刘麦子,二十四五左右,有一个男孩,十岁了,现在在学校上学,每七天才回来两天。
    男人姓宋,死了,听说是烂赌,被人剁了。
    日本人来了后反正老家也待不住,再加上赌债催的紧,甚至还说过还不起钱,就把她拉去卖了。
    刘家妹子只好带着孩子逃离家乡,湘江人,性格坚韧,敢做敢为,说走就走。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才让她带着孩子,依然还能活着。
    要是软弱一点的,不是孩子死了,就是她死了吧!
    毕竟在逃难的路上,饿死的男人不在少数,更何况一个带着孩子的女人,但是她就凭借着一身倔强的性格,和胆大心细的谨慎果敢,硬生生带着个几岁的孩子在逃难途中坚持了两年。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在孩子去学校上学之后,她凭着自己的表现加入了民兵队,第31生产队的民兵队,枪法还不错。
    “说这个干啥?以后都是一家人,还分什么你的我的。”
    刘家妹子笑着说,说的很直接,也很直白。
    没错!
    他们就快成一家人了,生产队的人找王大谈过话,他现在没媳妇了,是单身,所以必须要再娶一个媳妇。
    生产队里面只要他说看上了谁,队里负责去探探口风,只要对方愿意,队里马上给他们办理手续!
    谁知道王大还真是个情种,心里还想着饿死的媳妇呢!
    然后就说谁也没看上,最后没办法了,张组长来了句,没看上不行,必须要有看得上的。
    还担心王大身体不行,马上叫来医生到生产队里,给王大检查了一遍身体,医生说一切正常,这个人是健康的。
    那既然是健康的,就必须得结婚!
    既然王大不主动,那么张组长决定把主动权交给女方,然后把生产队里面所有单身女人,全部叫来开了个会。
    开会的意思很简单,就是生产队里面新来了七八个单身男的,问她们谁有意向?
    当时这位已经进入民兵队的刘麦子站起来就说对这个拖着两个女儿的王大感兴趣。
    她就说了一句:“我对那些妻儿老小都死光了,自己一个人还能活着的男人没兴趣。
    但是,王大的事我听说了,他的妻子和三妮死的时候,他在外面掏老鼠洞。
    等掏到了,一口没吃,全部带回来,却没想回来晚了,这个不赖他。
    最后千里迢迢逃难,他还能带着两个女儿一路到这儿,这样的男人如果信不过,这世上就没有能信得过的人。
    所以我挑他,别人,我看不上!”
    没错!
    正因为如此,那些孤身一人独活的男人,通常选不进民兵队。
    有家庭,并且履行了一家之主职责的男人,还有坚强优秀的女人,才有资格进民兵队。
    王大的评选,为优,所以他也进入了民兵队。
    一个生产队,普遍20条枪,但是他们这个生产队居然有三十多条枪。
    因为他们这个生产队足够优秀,这个优秀,除了品行上的优秀评比,还有比武,民兵的军事素质比武。
    晚上上夜校文化课的时候,生产队长,还有负责培训的工作人员跟他们说过,一辈子孤单下去,是不允许的。
    要组成家庭,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只有组成家庭了,才会有责任感,对家庭有责任,对国家才会有责任。
    连自己的小家都扛不起来,又怎么扛得起对国家的责任这个重担。
    组成家庭,生儿育女,这是每一个人的义务。
    既然都说到这份上了,刘麦子作为一个能带着八岁孩子逃难两年的湘江女人,她当然愿意挑选的是有责任心的男人。
    所以,她直接在动员会上就说了,她选的就是王大。
    于是,负责这个事儿的张组长就找到王大,开始聊这个事儿。
    王大一开始是反对的,自己媳妇儿尸骨未寒,却要另外娶亲,这不行。
    但是没想到刘麦子反而更中意这个男人,于是张组长动员王二,还有王二媳妇一起来给王大做工作。
    最后,王大还是没松口,张组长气的直接下命令:“女人是一定要娶一个的,在挑选女人这个选择性问题上不强迫你,但是在娶不娶女人这个非选择问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