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亮剑开始当老师》正文卷第394章生意

从亮剑开始当老师最新章节目录
   虞啸卿愕然抬头,阴沉着脸看向眼前的柳玉娥:“人口买卖,我虞啸卿岂会做这等缺阴德的事儿。”
    柳玉娥敲了敲桌子:“虞师座,看仔细了。
    我们校长要求的,是灾民,是难民,但凡你们有一个是拉来的壮丁,或者是抓来的老弱妇孺。
    并不是灾民或者难民,我方有权终止交易。
    你们虞家,在军政两届也算是盘根错节,消息来源之广众所周知,相信不会没有听说中原大地饿死人的消息。
    人吃人都不算什么新鲜事!
    我们要求的就是这种难民,如果你们想做交易,马上想方设法运粮食过去,接济那些难民。
    让他们先不用死,不用易子而食,不用去啃木头,不用去吃观音土。
    不用你们给他们吃多饱,只需要你们让他们活着,这个成本并不高。
    然后将他们送上汽车或者火车运过来,送到我们手上,只要还能保证他们健康的活着。
    我们就付给你们军械,相信都是中华儿女,难道非得眼睁睁看着中华大地饿殍遍野而无动于衷?
    对于这么悲惨的事无动于衷,我们校长做不到,我们这些当学生的也做不到,就是不知道虞师座,能不能做到?”
    虞啸卿当然看到了那句话,他的内心在犹豫当中。
    中原大地的饥荒,华中,华北大旱,人都要靠吃树叶,吃草根,吃土,甚至有的地方吃人……
    他虽然远在西南边陲,但是虞家,就像眼前的这个女营长口中所说,虞家势力在军政两界盘根错节,触角也是非常之广了,消息当然能了解到。
    眼前这位柳营长的话,很在理,都是中华儿女,怎么忍心?
    他绝对不是看在那些美式装备的份上,绝对不是。
    更不是因为他这个师,只有六千余人,但是还做不到人手一枪,子弹也不富裕的原因。
    在原剧情里,龙文章那个川军团之所以能保留下来,最主要是虞啸卿这个师,需要够三个团才能算一个师。
    而在那个原剧情里,后期时,虞啸卿曾经跟龙文章说过,让他去主力团当团长,因为爱惜他的军事才能,不想他泡在炮灰团这个烂泥潭里。
    劝龙文章时曾说,他这个师刚开始时,步枪不到两千条,机枪不到100挺,冲锋枪,火炮重机枪都没有。
    但是现在都有了,是他慢慢攒起来的。
    现在原剧情已经被改动。
    此时的虞啸卿,他的师,已经有了四个步兵团,还有一个炮团,五六千人左右。
    但是人数是够了,枪支弹药在已经被切断了滇缅公路的情况下,严重不足。
    就算驼峰航线运过来的枪支弹药,也首先补给给那些正面战场的抗战军队。
    所以他这五六千人的师,人是上了一定规模,但是武器并没有。
    能有两千条步枪就很不错了。
    至于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山炮,榴弹炮,这些通通没有。
    但是,面前这张清单里有,加兰德步枪,而且还是半自动步枪,不用打一发拉一下枪栓的,可以压下去八发子弹,连续扣扳机就能连续击发,跟手枪一样,如果这种步枪到了自己手里,这个火力一下就上来了。
    还有勃朗宁机枪,60迫击炮,山炮……
    每一样,他都很眼馋。
    但是他知道自己吃不下,因为上面注明了,这些灾民去了,要核实身份,防止他们抓良冒充,抓壮丁冒充。
    这就必须要从各地开始收集逃难的人群,甚至要深入到闹灾的中原大地去找那些快要饿死的灾民和难民。
    不说中原大地的那些难民,光是现在已经逃难到桂黔川的人,他虞啸卿都没有资格去搜寻,接济过来。
    不说别的,就说已经入滇的,那也不全是他虞家的势力范围。
    所以,这需要跟人合作。
    这个席面太大,他一个人吃不下,只能是在思考,眼前这张纸上面给的价码,自己跟人合作之后还能挣多少?
    至于说,为了这60个团的武器装备,就想去攻打滇边州,这个想法他从来没有过。
    他也不敢有。
    因为只要那位陈院长的想法被老头子知道,他估计老头子甚至可以为那60个团的武器装备搬空整个受灾的中原。
    既可以把受灾的灾民给扔给陈院长处理,又可以得到60个团的武器装备,何乐而不为?
    他也想过,要不要把这个交易报上去,但如果报上去了,那么他的虞师就什么也捞不着了。
    如果仅仅是与底下的人前往中原之地和所有的势力接洽合作,那他还可以分一杯羹。
    个团的武器装备,不说多的,他要是能拿下1/6的武器装备,就能成一个军。
    一个军呐!
    虞家现在也不过只有一个军而已,他的老父亲,手底下的人也不充裕啊!
    “这封信留下,我先考虑考虑。”
    听到虞啸卿的话,柳玉娥也很干脆,站起来敬了个礼:“行,那干脆这样吧!给你个频道和密码本。
    你和我联系就行,我现在要接人回滇边州,没空等消息。
    到时候成不成你说句话,我们再找别人。”
    就是这么干脆,确实,有60个团的武器装备,而且还是美械装备,不愁没有人合作。
    要不是老头子吃相一向难看,都直接联系老头子叫他送人来。
    毕竟联系老头子还是有风险的,因为滇边州目前为止有战斗力的不过是七千余人。
    老头子如果不想交易,只叫你把东西交出来,到时候一声令下,大兵压境,你是打还是不打?
    打吧!亲者痛,仇者快。
    不打吧!大好的局面就失去了。
    这就是为什么陈潇要跟虞啸卿谈合作,谈交易的原因。
    前期先把人补充上,慢慢的发展势力,等发展到一定时间段了,自己的势力雄厚。
    老头子到时就算想大兵压境,也发现压不过去了,那个时候就可以,或者说才有资格跟老头子谈交易。
    所以要徐徐图之。
    虞啸卿现在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果然,他并没有让柳玉娥失望。
    因为虞啸卿有唐基唐副师长,这可是一个老狐狸。
    别人是一步算三步,他是一步算五六步,只不过自私了点,依然是那种军阀的心态,而不是杀敌报国的心态。
    得到了唐基的分析,虞啸卿并没有冒冒然的就往中原大地去寻找灾民,而是开始了拿出粮食设立粥棚,把禅达以及周边的县镇上所有的难民和灾民全部聚集起来,竟然也让他聚集到了两千多人。
    这些收拢起来的女人,孩子和面黄肌瘦的男人,没有老人,很少有老人。
    基本上,逃难的老人都在路上饿死了,或者病死了。
    在逃难的路上,一般来说能活下来的,通常都是男人。
    但是很多家里的男人通常都在老人死后就轮到他们了,因为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传统,男人就是家里面的顶梁柱,就算饿死,有东西也是妻儿先吃。
    但如果没了男人的女人,基本上很难活着,苦难的生活很残酷,残酷到想活着都是奢望。
    突然听说有粥喝,王二赶紧背起自己最小那个娃,左手拉二女,妻子拉着大女一人一个碗,往粥棚赶去。
    这个时候可不敢跑,因为没力气了。
    他们现在走路都在费劲的喘,如果再跑,可能就要死人了,所以现在还能走动,还能背着最小的孩子走动,就是听说前面有粥喝,有大善人施粥,莫名涌出的一股力气撑着。
    在这里说一个常识,一个救命的常识。
    在大荒之年,逃难的时候,什么都可以扔,但唯独就是不能扔自己吃饭的碗。
    哪怕你没有了,你去找个木头,拿石头把那截木头给掏空,做出个木碗来也可以。
    但就是一定要有个碗。
    这个常识是救命的。
    因为如果遇到有人施粥,你连个碗都没有,你连粥都喝不上,那是会死人的。
    所以不管是做乞丐,还是逃难,逃荒,你可以什么都没有,但最起码要有个碗。
    有个瓷碗,有个陶碗,最起码你抓到老鼠的时候,还可以放到碗里面去炖。
    只要是有过经验的人都知道,越是饿的厉害,越是虚弱,越是不能吃生肉,生水。
    也是会死人的。
    但是说有老鼠肉,就有点夸张了,因为肉太难得,哪怕是老鼠肉。
    就说最简单的喝水,有时候有人倒在那了,可能是妻子,可能是儿女,也有可能是父母,这个时候也许给他舀了一碗水就能活着,可是你没有碗。
    所以逃难的人有一个碗是很重要的。
    王二此时带着妻子儿女在排队,就连被背在背上的小儿子也下来站着排队,每个人手里都拿着个碗。
    粥棚发放的粥水很稀,每一个人都有一勺粥水,舀粥水的时候,那个人还特意的搅拌了一下。
    但是无论掌勺的怎么搅拌,粥水里面的米粒,少就是少,舀到他们碗里面,每个碗有十几粒米就不错了。
    但是,别看只有十几粒米一勺的粥水,却能活人命。
    是的,这样的粥水跟水没有多大区别,区别就在于里面有些米汤,但这已经能活人命了。
    没有人敢没皮没脸的喝完了再重新去排队,没有人敢。
    只要能活着活到这里,活到现在的灾民,都有一个很好的求活的经验。
    就是不能在那些军爷面前犯浑,除非你跟他认识,有交情,可以祈求他对你照顾点。
    否则你当他们手里的枪不敢杀人?
    “喝了粥水的来这边,登记!”
    是的,每一个喝了粥的,都被人指引到一旁去登记。
    王二带着妻儿,小心的一小口,一小口的喝的碗里面的粥水。
    他的大女二女三儿,特别是三儿,别看那么小,也就四五岁,但已经懂得了,粥水要慢慢的喝。
    哪怕这个粥水其实并不多。
    因为,他们亲眼看过有人突然运气好找到粮食,饿极了的人甚至连煮都没煮熟就吃进去了,直接把自己给弄死了。
    因为已经饿狠了,里面的肠胃变得非常薄,非常薄,这个时候只要有点东西,硬点的东西,就能扎穿那已经变得非常薄的肠胃。
    稍微吃硬一点的东西就会死人。
    所以后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