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天之世》天下动荡第七百零二章:随云入渊

黄天之世最新章节目录
   成都东城墙南段。
    这里曾经是益州军占据的地盘,但是如今已经被黄巾军所占领。
    任宪一开始瞒过了城中的益州军,但是他能够隐瞒一时,却没有办法隐瞒一世。
    益州军骑兵出城所引发的动静太大了,城中的益州军已经发现了端倪。
    他们听到了马蹄声,他们发现,后方没有命令再度传来,仅有的几名高级将校也只不过是到军司马一级。
    东城墙上的益州军他们所能看到的远比城中在做困兽之斗的袍泽要多的多,他们看到了那些逃出城中,打着火把的益州军骑军,他们很快便反应了过来,他们被抛弃了!
    他们曾经在黄昏时分,依靠着城墙上的防御设施,塔楼等建筑,坚持抵抗到了黄巾军收兵,守住了成都的东城墙。
    但是现在却在黄巾军武卒的突击之下节节败退。
    诚然这其中有许安当时只是下达了试探性攻击的原因在内,但是更多的却是当时益州军确实顽强的抵抗了黄巾军的进攻。
    不过现在,他们的主将逃走,却是让他们彻底丧失了斗志。
    任宪逃走了,便证明着这一场战,他们是绝对赢不了的,一时间所有的益州军军卒所想的事只有一个字——“逃”。
    他们都想要逃出益州城,他们不想在益州城坐以待毙。
    但是一切都已经晚了,黄巾军其实早就可以击败他们,但是许安为了收降城中东州兵,所以放弃了趁势掩杀。
    而且许安内心也有了定计,至今为止,任宪的所有想法和行动都在他的算计之中,沿着许安的计划在行动。
    在夜晚作战黄巾军更具备优势,黄巾军可以用最小的伤亡,换取最大的利益。
    黄巾军在昨天黄昏的时候,暂时放缓了攻势,没有趁势掩杀,便是因为这一原因,而并非是因为益州军强悍。
    许安站在城墙上的塔楼顶上,眺望着着成都东城的原野。
    此时成都东城外的原野之上星火璀璨,汇聚在一起的火海,犹如浩瀚的星海一般。
    如今文丑麾下足有上万名步卒封锁道路,有近一千五百余名骑军供其驱策。
    许安的身旁一名骑兵都没有留下,所有的腾骧卫都被他调到了文丑的麾下,为的就是让文丑能够拦住这些想要逃离成都的益州军骑军。
    益州军有一支骑军的事情并非是秘密,收集的信息,还有此前看到了殿后骑军让许安确定了大致的数量,因而也定下了这一拦截的方案。
    城外两军对峙,一场激战已是再所难免。
    而城内,失去了指挥,得知了他们的主将已经抛弃了他们的益州军军卒士气很快便已经是跌落至谷底。
    他们茫然无措,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的主将抛弃了大军,也向众人说明着一点——他们注定战败。
    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的主将任宪不想和他们一起葬生成都,带着麾下的骑军逃出了东城。
    距离东城城门最近的益州军反应过来之后,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逃走。
    他们没有去想他们没有携带食物,他们没有战马如何逃离之类的事情,他们只是遵从心中的第一想法——逃!
    逃离成都,逃离东城,逃离黄巾军的包围网。
    似乎只要逃离这处城区,便可以保全性命,便可以继续苟活下去。
    成都东城,城门的甬道处挤满了想要逃离成都的益州军军卒。
    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恐惧,他们拥挤着,怒骂着,呵斥着,向着城外疯狂的涌去。
    原本宽阔的城门甬道在如今看来,却是狭窄的可怕。
    终于,一声惨嚎传出。
    鲜血的味道转瞬间便传遍了整个甬道。
    不知道是谁先向着自己的袍泽第一个挥起了屠刀。
    没有人在意,也没有去找寻,因为根本没有办法找到。
    越来越多的人向着身旁的袍泽举起了屠刀,他们想要逃走,但是城门的甬道处实在是太过于拥挤,阻拦着他们前进的道路。
    而就在他们为了争抢出城向着自己的袍泽挥舞屠刀之际,吕布已经是带领着麾下的军将控制了出东城的城楼,东城城门的控制权已经落在了他的手上。
    原本负责镇守东城城楼的是任燮麾下的亲卫,但是任燮此时早已经是不知所终,想来应该是跟着任宪逃出了成都。
    吕布只是遭受了些许的阻碍之后,益州军便因为任宪的逃走而陷入了崩溃,随后便是一路坦途。
    益州军只顾着争抢城门的甬道想要逃出城去,根本没有人去管城墙之上的黄巾军,而且他们就是想管,又如何是吕布的对手?
    吕布俯瞰着城门处那些自相残杀的益州军军将,脸上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这些人,简直是愚不可及。
    为了一个逃出城的名额,便将屠刀对准自己人。
    没有战马,没有粮草,逃出去又能如何?不过死路一条。
    “关门!”
    看着城门处一众丑态毕露的益州军,吕布淡淡的下达了关门的命令。
    成廉和魏越两人依照吕布的军令带领着武卒阻塞住了登上城墙的马道之上,一张又一张的弩机被那些身穿着重甲的武卒举起,闪耀着幽暗光芒的箭头对准了城下那些益州军的军将。
    城楼里,七八名黄巾军的武卒依令转动绞盘。
    成都城的大门,就在绞盘转动之间,发出了难听的声音,缓缓的闭合了起来。
    城门的甬道之中,一众正在哄抢出门的益州军的军将也发现了城门正在闭合。
    “城门要关了!”
    “快走!”
    城门的甬道内,一众益州军的军将彻底的慌了心神,他们也顾不得互相残杀,一起向着城外涌去。
    人潮汹汹,所有的人都想要往外挤,想要逃出成都城。
    但是城门的甬道并不大,根本容不得那么多的人的同时出门。
    城门即将关闭,大量的益州军军卒涌出了成都城,但是更多的人却是被留在了城门之中。
    而城门却是因为拥挤的人潮没有办法关上,城楼之上那些推动绞盘的黄巾军武卒涨红了脸,但是绞盘竟然都在倒转。
    吕布没有丝毫的犹豫,断然下达了放箭的命令。
    城墙之上,上百张弩机几乎在同一时间激发,大量的弩箭如同蝗般向着下方攒射而去,一瞬间无数道惨叫声从城墙下传来,数十人已经是倒在了城墙之下。
    城墙上的弩机一发结束却并没有停顿,第一排的武卒完成了射击之后,迅速转身向后走去,退到队伍的后方,第二排的武卒立即举起了早已经装填好的弩机向着城下瞄准了敌人,而后激发了弩机。
    黄巾军的武卒长期接受的训练,此时在城墙之上射击的黄巾军武卒排列成六排,不断的交替,每射出一箭,便会离开自己所在的方位,向着后方走去,以保证箭矢几乎不间断的向着下方倾泻而去,压制城下的敌军。
    黄巾军的武卒片刻之间,便将上万支羽箭倾泄了出去,上万支的羽箭将东城城门一带几乎变成了生命的禁区。
    城门处的区域横七竖八的倒伏着益州军军卒的尸首,很多尸体的身上都插着十数支箭矢。
    没有人再敢靠近东城的城门一步,也没有敢于去冲击北门
    挤在城门甬道中的益州军军卒很多都已经跑出了城外,吕布并没有去管这些军卒,这些人的下场早已经注定。
    吕布又填了数人去推动控制着城门绞盘,东城的大门也在此时最终合上。
    四城城们皆已闭合,益州城中残存的数万益州军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瓮中之鳖,再无翻身的余地。
    城外的原野之上,数条火龙已经缠绕在一起,还有火龙在向着其他的方向飞驰,但是很快,便有伺机观测的火龙跟随上去,拦住了那些逃离火龙的去路。
    黄巾军的骑军已经和益州军的骑军发起了冲突。
    此时的许安也已经收到了吕布传来的消息,他得知了东城门已经被关上的消息。
    益州军如今已经掀不起什么风浪了。
    大局已定。
    “传令城中各军,稳住现有防线,守住坊市与街道,将那些益州军全部都困在东城区即可,不需要再推进了。”
    许安没有下令继续进剿。
    此时的益州军失去了指挥,也失去了建制,他们的士气已经跌倒了谷底要将其消灭根本就是易如反掌。
    但是最好的选择,并非是消灭。
    如今益州城中剩余的益州军应当在三四万人左右,这些军卒多是来自巴郡、健为郡、越嶲郡三郡之地。
    益州的土地、矿山、森林基本都由本地的世家豪强所占据,所控制,世家豪强掌握相当规模的私人武装,因此益州的百姓为了生存不得不的依附着这些世家豪强。
    益州军的组成,底层的军卒基本上都是那些依附着世家豪强的百姓。
    而各家的私兵基本都被安排成了低级军官,或者单独编连成军,而各世家豪强之中的重要族人基本上都是中高级的将校。
    其实益州军的普通军卒也是属于可以争取的行列之中,他们和豪强世家的利益其实也是处于对立面。
    只是要化解益州人和东州人之间的仇恨是一大难题。
    但是问题再难也能解决,也必须要解决。
    益州有数百万的益州人,但是却只有十数万东州人。
    以后治理益州,要维持益州的稳定,那么成都城中这三四万益州兵便不可以轻易擅杀。
    这也是为什么许安当时不趁势一鼓作气击溃益州军,还要给任宪留下喘息机会的主要原因。
    任宪逃走自然是最好,他便可以慢慢的去招降这些益州军。
    当初许安攻占关中,入主长安之时,皇甫嵩等人撤离匆忙,很多的文书被保留了下来,这其中便有关于益州人口的记录。
    从光和二年(179年)算起到中平五年188年,这九年的时间里,蜀郡、广汉郡、犍为郡、巴郡等郡国遭受两次大规模破坏力极广的战乱。
    桓帝时就有板楯蛮夷多次叛乱,到汉灵帝时期的光和二年,巴郡爆发叛乱,叛军一路打到蜀郡、广汉郡、犍为郡和汉中郡。
    光和二年十月汉灵帝以御史中丞萧瑗都督益州兵力讨伐,结果连年不能平定,以至于州郡连年苦之,最后靠怀柔政策,一直到光和五年叛乱才渐渐平息下来。
    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