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270章:野望康鸡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此番参加世界峰会,荷兰执事威廉三世与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都是先乘船抵达波罗堡,也就是大明在波罗的海西岸所建立起来的最大据点。
    然后搭乘火车,沿着一万五千里长的北线铁路,一路向东,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便抵达了大明帝国的北都。
    这要比乘坐铁甲舰从海路走节省近一个月的时间,铁路的高效使两位贵宾都惊诧不已,远超了他们的预期。
    在火车夜间不拉汽笛的情况下,乘客只要适应了车轮通过铁轨接口缝隙的“哐当”声,那么火车便可以夜以继日地一路狂奔了。
    两位元首也真正体会到了铁路对战略投送的高效,用半个月的时间便可以将数万部队投送到地球的另一端。
    这在大航海时代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如今却被明帝国的皇帝给实现了,不可不说是一个巨大的奇迹。
    蒸汽船只虽然在投送规模上更胜一筹,但比较二者的速度,以及对内陆的影响力,毫无疑问,火车更胜一筹。
    科学院已经制造出了使用燃油的内燃机车,但在运营成本方面,蒸汽机车更为便宜,朱慈烺也就没让次世代车头正式量产。
    大明本土煤多油少,在延长与庆阳是最大的两个油田,克拉玛依距离关内实在太远,前期供应西域地区还差不多。
    关内的其他油田的产量都比较小,根本就满足不了工业化的需求,还不如直接从奥斯曼帝国购买成品油更为划算。
    跟油田一样,各地的煤矿也是吸收青壮劳动力的大项目,由于本土的原煤储量极其丰富,故而也得到了朝廷与各地府衙的大力扶持。
    为了避免出现矿难事故,所有煤矿都必须坚持露天开采,可以挖坑,不准挖洞,抓获一起违规行为,就定会从严惩处。
    陕西榆林、山西大同、辽东抚顺、黑水鸡西、北直隶开滦、河南平顶山、山东兖州、草原西南部的鄂尔多斯都是已经开采成规模的煤矿。
    在北方,几乎找不出哪个省没有大煤矿的。
    根据户部与工部的统计,整个大明本土依靠挖煤为活计的矿工超过一百万。
    因为是露天开采,矿难事故就降至非常低的水平了,偶尔发生的事故也是盗采的黑煤窑导致的,
    朱慈烺故意将煤价压低,原因便是挤压黑煤窑的生存空间,削减盗采行为。
    这根盗墓不一样,盗墓贼都是一群什么玩意?
    挖煤的都是老实本分的人,吃不了苦的人是不可能去煤矿工作的。
    如今煤矿也分成了官矿与私矿,前者归官府管理,后者为个人承包一次买断,永久产权。
    挖出来的是煤,那就完全归该矿股东所有,挖出来的是其他矿产,那就得跟朝廷半劈。
    都察院每年都会处理一堆挖煤的时候挖出来金银铜矿石,然后便企图勾结官府私吞的家伙。
    之所以能得到消息,就是因为某些矿工不打算继续辛辛苦苦地挖煤了……
    在大明帝国,举报奖励跟中五百万大奖一样,是穷苦百姓咸鱼翻身的快捷方式!
    根据被举报者的财产情况,在核实之后,举报者能够直接拿其家产的一成。
    煤老板身价五万银币的话,某位多嘴的矿工便能一次领取五千银币的奖励。
    这笔钱足够让普通人舒舒服服地过一辈子衣食无忧的生活了,故而很多矿工去挖煤其实都怀揣着中将的心愿……
    很多见到同行倒霉的煤老板都吸取了教训,尽量多用自己的同乡,然而只要行为不轨,仍然会被同乡们背后捅一刀。
    一次就能领取上千银币的奖励,谁能拒绝如此之大的诱惑呢?
    反正煤老板们是开不出来的,也不可能给每个矿工开出这种薪水待遇。
    朱慈烺在不御驾亲征之后,就将心思放在了查处蛀虫上面。
    对于一切举报信息都非常感兴趣,只要有人敢偷朝廷的税银,那矿场便如战场了!
    凡是各地申报的私营煤矿申请,必须经工部审批,以杜绝当地府衙中饱私囊的行为。
    另一方面,煤矿的开采效率取决于机械化程度的高低。
    大多数官办煤矿都是由朝廷一并采购机械设备,比舍不得花钱的私营矿主要好得多。
    朱慈烺与七只勋贵合伙经营的开滦煤矿是个特例,由于有北都这个大市场,股东们自然愿意采购设备用来提高挖煤效率。
    可以说开滦煤矿是当今全球机械化程度最高的煤矿,全矿实现了机械化运输。
    无非是由于挖掘机没有造出来,只能用装载机也就是铲车,来往卡车上装煤。
    畿辅地区的一些石灰矿也用上了卡车,原因更让人哭笑不得。
    买家看到自己所购买的商品里居然有牲畜的粪便,便不愿意再次采购了。
    矿主们无奈之下,只能给自己置办了卡车,以提高自身在行业里的竞争力……
    凡是进入医部采购名单的石灰供应商,都是用卡车取代马车甚至驴车的家伙。
    医部采购石灰是为了消毒,里面一旦掺杂了牲畜粪便,这本身就是在滋生蚊虫。
    此举反过来又促进了卡车的热销,涉及矿石运输的商人基本都是卡车厂的忠实客户。
    得益于此,北都卡车厂的产量从最开始的日产一百辆卡车,已经攀升到如今的一千辆之多,也就是年产三十六万五千辆卡车。
    南都卡车厂的产量有北都的一半,两个厂子加起来产量超过五十万辆。
    不过这个产量依然是供不应求,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庞大需求。
    需求指的是全球买家,若是只供应大明本土,那就已经实现供需平衡了。
    新印加皇帝波洛这次来,又订购了五十万辆装载量最大的重型卡车。
    帝国的铜矿和硝石矿都非常需要重卡来运输矿石,一辆卡车的效率是马车的三倍。
    新印加帝国的马匹比较少,战马主要供给军队的骑兵部队使用。
    驮马还要给山地部队运输武器装备,抽调牲畜用来运输矿石显然并非明智之举。
    用矿石来换购卡车,那就是互利互惠、各取所需的好办法了。
    朱慈烺也告诉波洛,卡车越多的国家,工业化的速度也就越快。
    工业化的好处,波洛当然早就明白了,因为都已经看见了。
    天上飞的战机,海里游的铁甲舰,陆地上驰骋的坦克,全都是工业化的产物。
    只有实现了工业化,自己的帝国才不会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远东不说,英国与西班牙跑到了北美,结果依然被明帝国从世界的另一端发兵给灭国了!
    波洛实在不理解,当初这两个国家的君主为什么会主动招惹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
    与神赐之国做朋友,而不是为敌,不是可以获得天大的好处么?
    自己的帝国现在每年岁入高达上亿银币,不就是这样得来的么?
    这个世界上,只有傻子和瞎子才会与明帝国为敌!
    那个瞎子也多半是个傻子!
    如果说法国与荷兰是除明帝国之外,工业化速度最快的两个国家的话,那么自己的帝国就可以排名第三了。
    在采矿、冶金、畜牧、水产这四个方面,新印加帝国更是仅次于明帝国,排名世界第二。
    波洛在明帝国的支持下,便实现了在自己坐稳皇位的同时,让国家变得富强,让百姓们丰衣足食的小目标。
    “富强”是个对比词,新印加帝国虽然不如明帝国富裕而又强大。
    但只要持续维系与明帝国友好的同盟关系,最终与法国并驾齐驱,是非常有可能的事情。
    朱慈烺在私下告诉波洛,他的帝国其实可以成为享受好处最多的国家。
    法国虽然家底殷实,可其本土在战火纷飞的欧陆。
    荷兰善于航海贸易,本土纵深却极为有限。
    奥斯曼已经卷入了欧洲战事,军费开支巨大。
    瑞典偏居北欧,人口较少且气候寒冷,难以维持经济高速发展。
    其他几个国家那就完全没法与这几个相提并论了,都相当于一部电影里的边角废料。
    瑞典倒是可以实现经济腾飞,前提是把北海里的石油采出来,否则只能老老实实当肥宅。
    大明在波罗的海有一个波罗堡当出海口就行了,卡尔十一世可以随意去中欧抢地皮。
    卷入第二次欧战的规模越大,瑞典就越难以从战争泥潭里拔出来。
    朱慈烺的三个门徒——万礼、张煌言、曾英在返程时,都对尊师不命王师南下进攻辫子很是不满。
    给自己建功立业是一方面,这还是次要的事情。
    关键是鞑子与大明是世仇,岂能坐视其到了欧洲便善罢甘休?
    对此,某尊师的解释很简单,站的高才能看得远。
    不理解自己的用意,那就说明对欧洲全局还不了解。
    王师出兵欧洲,抢占波立的地盘,打击神圣罗马帝国,绝对会引起半个欧洲的不满。
    换成由顺鸡的辫子军出面呢?
    对了,顺鸡已经挂了,现在已经进入康鸡的时代了!
    总的来说,不出意外的话,在军事方面,康鸡比顺鸡的能力还稍微高一些。
    顺鸡与多尔衮兄弟相继挂了之后,搅和欧洲的任务就落到了康鸡的头上。
    某尊师不菲一兵一卒,就能搅和地欧洲鸡犬不宁,这好事上哪找去呀?
    朕能明说不让路易十四等人有安生日子过么?
    当然不能!
    但朕可以让康鸡在那边兴风作浪嘛!
    从古至今,看热闹违法么?
    嘿嘿~!
    尔等先打着,咱去挖库尔斯克铁矿,何其快哉呀!
    上次欧战由于朱慈烺输出高科技武器的间接干涉,少打了几年。
    这次起码得凑足三十年,让波立灭亡、让神圣罗马帝国元气大伤、让法国出点血才行!
    康鸡的辫子军如同某皇帝眼里的一条疯狗,只要不咬自己,去咬谁都行!
    反过来,这条疯狗真敢咬自己,那下场就只有一个了……
    朱慈烺对欧洲西部没什么兴趣,资源贫瘠的地方完全不值得占领。
    现在是进入工业文明的门槛阶段,买过去才算实现了初步工业化。
    你要是连矿都没有,光有地的话,昊菁皇帝就没心情跟你扯犊子了!
    朱慈烺对于目前位于欧洲东部地区的大明边境线基本表示满意,暂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