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246章:炫耀国力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由于东方世界讲究财不外露,昊菁皇帝也就念在很多土豪都在照章纳税的份上,让报馆撤掉了第五期关于富豪的内容。
    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某些歹人看过这期之后,可能对一些土豪甚至其家眷下手。
    这期还是印出来了,但并未公开发售。
    不是下面人不听皇帝的命令,一意孤行,是那些土豪反而成为了唯一的买家!
    他们不想让外人知道自己的身价,却非常想知道别人的身价,这就是猎奇心理在作祟。
    既然是私下发售,内容还比较引人入胜,价钱就不可能是两个银币一本了。
    一百万!
    不还价!
    这就是昊菁皇帝的开价,也是最终报价!
    等于当期销售五十万本,那就算是对得起报馆编辑们的辛勤努力了。
    允许商贾们集资购买,不论是北都的还是南都的,钱塘的还是长洲的,一律可以入股。
    买杂志也能入股?
    皇帝应允,自然可以!
    有了电报以及各集团公司驻北都的办事处之后,募资速度那是相当之快。
    一周之内便凑齐了一百万,金额看似很多,但架不住土豪数量太多。
    参股的土豪家族不下五百家,平均每家也就出资两千银币而已,完全就是九牛一毛罢了。
    除了昊菁皇帝及皇室、内阁、军机处之外,其余衙门都没得到这本私下发售的杂志。
    总计印了五万本,均价二十银币一本,算是系列精装书籍的价格了。
    昊菁皇帝代皇室与群臣自留五百本,余下四万九千五百本可供股东们分配。
    根据出资的等级,每家股东都能分得五十本至一百五十本不等。
    用两千银币便知晓了整个大明帝国实力靠前的富豪家族的情况,当然是极为划算的事情。
    这就大大便于以后联姻与合作了,不论是商场还是战场,只有强强联手,才是最为便捷的成功方式。
    由于是私下发售版,应读者们的强烈要求,也变成了,这个规模的介绍才能满足他们的诉求。
    内容的暴增,导致杂志的厚度也是空前的,页码高达一千多页。
    即便如此,每只土豪也只能做两页纸的内容而已。
    在昊菁皇帝看来,这简直就是《土豪相亲指南》!
    但根据线人们的报告,那群不差钱的读者们看得却是津津有味。
    杂志介绍了土豪的背景、现状、资产、控股企业、行业地位、发展前景等方面,尽管是囫囵吞枣式的介绍,也算是让读者们大开眼界了。
    不过大明最有钱的还是朱、郑、沐这三家,在这里就不会列入其中了,在商言商,以纯粹的商人为主要介绍对象。
    像带头向昊菁皇帝效忠的粮商于松屹,得益于朝廷的订单,以及及时转型升级,其家族的总资产已经超过五千万银币,排名十二。
    马永亮马氏家族是大明本土最大的盐商,一家便占据了北都一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在榜单上排名第十五。
    茶商范巧智所在的范氏则是浙江最大的茶商,在大明也位居第二,第一则是控制着整个福建大红袍茶园的郑芝龙。
    榜单里当然有后起之秀,譬如苏州府的陈氏家族,依托上万部纺织机的工厂,以及当地的真丝原料,一举跃居排行榜的前三十。
    陈氏家族在长洲、常熟、昆山、太仓、嘉定都有工厂,是苏州府乃至南直隶第一私人纳税大户,也是大明帝国最大的纺织商。
    在南直隶地区,像陈氏家族这样,依托纺织业崛起的家族有很多,数量不下三十家,而且出口势头非常强劲。
    里的纺织大户,一半出自南直隶,余下则被浙江、四川、湖广、广东、北直隶这五省瓜分干净了。
    茶商排行方面,则完全被浙江、四川、湖广、福建、南直隶这五省给把持着,其他地方的茶商很难介入。
    垄断最彻底的行业则是造纸,来自辽东沈阳的王氏集团掌握有大明不下百分之七的纸制品市场份额。
    不光是书写与印刷用纸,生活用纸,譬如餐巾纸与手纸,也是极大的一块蛋糕。
    辽东,特别是沈阳本地的家族拥有这样的实力,昊菁皇帝当然不会放心。
    尽管顺鸡在北撤松花江之际,已经将全城的百姓,包括包衣奴才都给押走了。
    后来定居该城之人都是外来人口,即便如此,昊菁皇帝也让户部做了严格的审查。
    王氏家族更能有如此机会,就是因为其祖先当年在辽东经商,实则为厂卫的卧底。
    后来为了送出情报,在冰天雪地里走了五天五夜,最后见到接头对象的时候,人和马都不行了,没抢救过来。
    昊菁皇帝为了感谢如此忠勇之士,这才给了王氏后人一个机会和启动资金。
    能在沈阳城内出人头地之人,几乎多少都跟厂卫有些关系。
    昊菁皇帝这么做,就是让他们在吃喝玩乐的同时,还能互相监督。
    他们就是天天骑大洋马,昊菁皇帝也不会管,唯有两点,不准扰珉,更不准叛乱!
    沈阳不但是大明最大的造纸、板材、家具制造中心,而且是东北土特产的集散地,兼顾冶炼从本溪运来的铁矿石。
    纸木制品、物流、钢铁,有了这三大业务,当地的明人也就完全不愁生计了。
    在里,造纸大亨有七位,其中有三位出自沈阳,而有幸承担着贡品任务的王氏家族跻身前二十。
    为啥粮商于氏仅排名第十二?
    因为有苏尼特部腾机思与其弟腾机特兄弟这样的躺赢的好榜样!
    苏尼特部持有奥尤陶勒盖矿与塔旺陶勒盖矿的两成股份,前者是富含金银铜等贵金属,折价上百亿银币。
    后者蕴藏有煤,较于前者属于贫矿,好在煤有六十亿吨……
    腾机思、腾机特兄弟凭借此二矿,便瞬间变成了人生赢家。
    苏尼特部落的其他贵族以及所有族人占据两矿的一成股份,腾机思兄弟二人及家族占据另外一成股份。
    腾机思与腾机特等于各持股半成,保守估计,每人的身价也在十亿银币以上!
    目前苏尼特部落上下,每年可得矿业分红高达数百万银币。
    等于根据每家人口的多寡,一年至少能分得上百银币,多得可以分到几千银币。
    直接导致族人们连牛羊都懒得放了,早已雇佣大量黑奴替他们放牧。
    族人们则天天唱歌跳舞,吃着烤肉,把酒言欢,过着醉生梦死的日子……
    对于苏尼特部落的人来说,有人买了汽车,这一点都不稀奇。
    年入一千银币以下的家族,几乎都算是穷人了!
    连平时穿的长袍,都已经从灰布变成了漂亮的缎子的了,收入高的家庭直接穿丝绸的。
    要是了解到了这点,便会对苏州府的工厂制造草原那边的丝绸长袍一点都不稀奇了。
    不光是苏尼特部落,其他大大小小的十几个部落都有分红,无非是多寡而已。
    由于苏霍洛伊金矿的开采,那边的部落也开始分红了,而且势头直追苏尼特部落。
    没等机枪问世,草原儿女们就变得能歌善舞起来了,这未免让昊菁皇帝心里有点小失望……
    于氏前面的十一个家族所从事的行业,全部都是采矿与投资!
    腾机思、腾机特家族,身价二十亿银币!
    让关内的众多家族只能望矿兴叹!
    一些缺少周转资金的商贾也希望找不差钱的草原酋长们借钱,后者却不懂借贷。
    昊菁皇帝不得不当了中介人兼讲解员,也好让酋长们用钱生钱,从而不至于坐吃山空。
    吃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吃空,至少能吃上百年,不过能转型做投资,也能让他们声名鹊起。
    现在北都一半以上的投资公司,幕后老板居然都是草原来的酋长。
    自从苏尼特部落开始向商贾借贷,并赚了第一桶金之后,其他部落的酋长们便以请客之名,向其取经。
    一来二去,大家也都学会了,便开始利用手里的的闲钱对外放贷。
    朝廷规定年息不得超过两成,那就刚好卡死两成,光是利息就够潇洒好几次的了。
    为了保证安全,贷款方必须出自北方银行给予的资产证明,并有等值的抵押物才行。
    这是昊菁皇帝的规定,以免出现大量的财务纠纷,到时候皇帝也难断三角甚至多角债。
    时至今日,名气最大的投资公司当然是苏尼特腾飞,现在已经变成了投资集团。
    不光对外借贷,还有股权投资、天使投资、私募上市、资产重组、兼并收购等诸多方面。
    酋长们当然不懂具体行事,但只要出钱雇佣大学毕业的高材生,那就能玩得转。
    一些敢于吃螃蟹的酋长,甚至会涉足娱乐圈,力推一些自己喜欢的女明星……
    对于这些事情,昊菁皇帝一概不管,不违法且照章纳税就行了。
    威廉三世在看过这本杂志之后,脑子“嗡嗡”的!
    挖矿居然如此赚钱,这是他此前完全没想过的事情。
    于是决定乘火车去矿区看一看,同时瑞典国王卡尔十一世也打算过去看看。
    瑞典北部有一座铁矿,而且是按照含铁量的标准属于富矿。
    卡尔十一世有意建设一条矿区通往海边港口的铁路,同时还要大量引进重型卡车,让矿区实现机械化运输。
    漠南金山甲矿就是奥尤陶勒盖矿,也是该集团旗下最大的矿区,属于官方运作、多方监督、科学管理、市场化经营的典范之作。
    现有人员三百五十余万人,其中奴隶矿工数量超过三百万人,现有装载机六百余辆、推土机上千辆、重型卡车超过两万四千辆。
    除了刮暴风雪的日子,哪怕是下雨,矿区也是一片热闹朝天的忙碌景象,卡车队伍往来穿梭,奴隶矿工不计其数。
    威廉三世与卡尔十一世在昊菁皇帝的陪同下,来到作业区附近的一处高地上,可以俯瞰眼前的全貌。
    卡尔十一世认为这才是自己心中理想的矿区,比本国的作坊式的开采要强太多了。
    此时的重型卡车还不是后世的翻斗式,要想将矿石倾倒进火车的车厢里,还需要一个装置。
    司机会将卡车开到一个位于高坡顶部的大型缓苔上,这个缓苔是蒸汽动力的,原理跟火车头类似。
    工人会将缓苔四向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