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223章:庞然大物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图尔维尔之前听说了荷兰用海外属地换购三级铁甲舰的事情,他还认为明帝国不会轻易向荷兰一次交付超过四艘三级铁甲舰。
    然而事实比他的臆想更为夸张,明帝国居然直接拿出了十艘三级铁甲舰,而且还是全新的,这就让他在惊诧之余,被大大地刺激到了。
    这不但说明明帝国的造船实力非同小可,双方肯定蓄谋已久,针对的目标就是法国,借此机会扶持荷兰海军,从而抑制法国海军的发展。
    柯尔贝对图尔维尔的猜测也比较认同,可他对此也一筹莫展,明帝国的实力与地位在世界上是超然般的存在,绝不是眼下法国可以撼动得了的。
    或许是因为孔代亲王在北美的大肆扩张,尤其是派遣部队不断西进,将部分隶属于明帝国的附属国的土地收入囊中,引起了明帝国的不满。
    这才导致了出现这种比较极端的情况,如果是情况属实的话,那就说明这位皇帝对法国在北美的大肆扩张的不满已经不是近期的事情了。
    明帝国海军仍然在使用地中海西部的马洛卡岛,也对北美的战局没有太过干涉,这并不意味着对方可以容忍事态继续发展下去。
    柯尔贝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如果世界第二的法国一再侵占世界霸主的利益,旷日持续下去,恐怕最后不会得到一个很理想的结果……
    与其说一次向荷兰支付十艘三级铁甲舰是笔大交易,不如将这笔交易视为对法国的变相警告!
    己方在与荷兰和明帝国分别结盟之后,就不能轻易再撕毁协议,向荷兰宣战了。
    国王陛下的野心就算再大,也是有自知之明的,这时候向明帝国宣战,恐怕就等于向半个世界宣战了。
    不光是国王陛下,任何一个有理智的法国人,也不敢这么做,连孔代亲王都让所部打着追击敌人的旗号,才敢不断西进的。
    没人敢宣称明帝国就是法国的敌人,否则说出这句话的人肯定将会被大部分法国人视为公敌!
    贵族、将领、富商每年都从明法贸易里获益非常,两国开战之后,这笔钱就等于直接被掐断了。
    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这种事情发生,那最好的结果就是根本不要发生!
    哪怕明帝国的军队真的与法军在北美战场上打起来,最终也只能定性为误会,连军事摩擦都算不上!
    想到这里,柯尔贝越发觉得国王陛下的野心与实力不成正比……
    起码默许孔代在北美瞎折腾,这种不断损害盟友利益的行为,的确是个不理智的决定。
    根据驻明帝国大使的回忆,其皇帝从未在报纸上发表过关于不满法国在北美损害己方利益的文章。
    只有傻子才会认为这位皇帝对这件事根本不知道,正相反,对方一直不表态,可能就是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
    不论怎样,都最好在己方消化三级铁甲舰的建造技术之后,否则一切努力都将付之东流。
    图尔维尔很想看到明帝国无法向荷兰交付十艘三级铁甲舰,那可能导致明帝国的信用危机。
    然而事实让他大失所望,根据驻天津参赞发来的电报,对方已经悉数交付了。
    心里非常难受的图尔维尔只能借酒消愁,因为法国海军与荷兰同行的实力差距,一下子被拉开了二十年以上!
    法国或许能在十年之内建造出六艘三级铁甲舰,加上已经购买的四艘,从而追上荷兰人的脚步。
    也只能先实现了这个小目标,之后才能凭借自行建造三级铁甲舰的技术优势,真正实现反超荷兰人的初衷。
    这这一切还要建立在一个特殊前提条件之上,那就是十年之内,明帝国不会向荷兰人提供四级铁甲舰!
    不然己方也只有干瞪眼的份,这个大胆的猜想也并非不可能实现。
    荷兰现在得到的十艘三级铁甲舰可是一个银币都没花!
    之前的十年,加上之后的十年,合计二十年。
    每年积攒一百万银币,便是两千万银币了。
    翻一倍的话,就是四千万银币,应该能给一艘四级铁甲舰支付首付款的了。
    图尔维尔甚至想到,届时荷兰人还要卖地购舰的话,对法国海军的打击就太大了……
    听说荷兰人在南亚次大陆还有两块地皮,想想都让图尔维尔感到头疼。
    万幸法国也在该地区有不错的地皮,或许可以来个后发制人。
    图尔维尔不想把军火采购变成房地产交易,但己方没钱,又有什么办法呢?
    假设一艘三级铁甲舰的现价是四千万银币,那么一艘四级铁甲舰标价七八千万是绝对不算贵的。
    往后铁甲舰会随着排水量的增加而越来越贵,届时法国海军再想购买就难上加难了!
    柯尔贝不同于图尔维尔,后者只需要负责海军事务就行了。
    这次来到明帝国,除了购买三级铁甲舰和相应的技术之外。
    带来的三千五百万银币还剩两千万没花出去,柯尔贝也不打算再带回去了。
    尤其是在看过飞机与机枪的表演之后,柯尔贝更是百感交易。
    明帝国的军事技术发展,已经到了让他瞠目结舌的地步。
    潜伏在神圣罗马帝国的间谍便向巴黎提交了类似于机枪这种武器的情报,如今自己亲眼所见,的确名副其实。
    这种武器的出现,就意味着以后骑兵将彻底沦为辅助兵种。
    将机枪安装到坦克上,配合坦克炮发动攻击,骑兵真是一点机会都不会有。
    用步兵集群发动徒步进攻,在没有坦克掩护的情况下,就等于是自寻死路。
    布达佩斯与维也纳这两场战役最终都打成了堑壕战,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利奥波德的军队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创,多半也与机枪的出现有莫大的关系。
    等一问价钱,一挺机枪售价高达五千银币,一百挺就是五十万银币!
    法国陆军引进膨胀到接近五十万,按照每百人配备一挺机枪的标准,起码要装备五千挺。
    总额就是两千五百万银币,比柯尔贝兜里的钱还多……
    想来也只能希望明帝国能够转让制造技术,实现国产化,以降低采购成本。
    由于机枪是新问世的武器,技术转让价格自然不容小觑,高达五千万银币,等于一艘三级铁甲舰的价钱。
    柯尔贝便退而求其次,购买了一百挺机枪,先带回去给陆军试用,效果好的话,再考虑增购事宜。
    即便是五千银币的单价,也等于采购两百支燧发枪的价钱了。
    但武器采购者都不是目光短浅之辈,如果从压缩成本的角度出发,给海军装备木制战舰多便宜啊?
    一艘铁甲舰动辄上千万,多浪费国王陛下的钱啊!
    哪怕国王陛下不能给自己的军队全面换装左轮步枪或者弹匣式步枪,用少量机枪装点门面总该是可以的吧?
    技术含量越高的武器,价格就越高,这是相辅相成的,机枪的造价不可能比捡石头砸人的成本还低。
    至于飞机……
    现在跟四级铁甲舰一样,暂时还买不到,解锁时间要等到一七零零年。
    除非柯尔贝能撑到那个时候,否则是看不到法国空军装备战机的那一天了。谷
    潜伏在明帝国的间谍说,他们只知道飞机这种东西是烧油的,其他情报暂时就打探不到了。
    在看过飞行表演之后,柯尔贝当然也能猜出飞机是烧油的。
    长眼睛的人就知道这玩意不冒蒸汽,那必定跟飞艇一样,使用燃油!
    柯尔贝忽然觉得这群间谍就是来东方世界吃喝玩乐的一群蠢货!
    由于对方对飞机严格保密,外人别说触及,连看到的机会都很少,柯尔贝也就原谅了这群蠢货!
    自己有幸能看看到飞机的真面目,说明没白来,至少了解到了明帝国的军事工业的发展水准。
    明帝国的皇帝对此安慰这位财务大臣说,大多数人的人生就是一场充满遗憾的旅行!
    你爱的人,或许不爱你!
    你想买的东西,有钱甚至也买不到!
    有些美食,别说品尝,甚至你这辈子都没听说过!
    你把自己的孩子养大之后,发现这孩子是隔壁老王的……
    但那又怎样呢?
    既然走上了人生路,就得一直走下去!
    半途而废的,这会儿都已经灰飞烟灭了!
    走路的姿势不见得有多好看,在自身有能力的情况下,至少要走完,不管是否顺利!
    柯尔贝从翻译口中闻言之后,感慨良多,觉得这位皇帝是拥有超凡智慧之人。
    被明人奉为仙人,按照西方的标准,就是半神之人。
    或将明帝国的所有变化,都归结为所谓的仙力也不为过。
    相比之下,路易十四作为一位凡人国王,能有称霸欧洲的作为,已经算是相当了得了。
    对两国未来的发展,这位皇帝表示,法国是明帝国在欧洲的重要合作伙伴,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明帝国都致力于发展与法国的友好关系……
    见多识广的柯尔贝认为,这位皇帝安抚自己的话是肺腑之言。
    之后的话,那就算是敷衍了事了,属于例行发言,听听就得了。
    通过一番试探,柯尔贝觉得在近期内,两国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比较低。
    时间长了,譬如二十年之后,那就说不好了。
    但届时自己早就去世了,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明帝国的国力是法国的五倍以上,几乎等于整个欧洲力量之和。
    其军事实力凭借其顶尖的科技,恐怕超过全欧洲的军事力量。
    一百万武装精良的明军的战斗力,就相当于五百万欧洲联军。
    凡是业内人士,没人会承认这个尴尬的事实,但也不会有人轻易否认。
    在欧洲范围内,瑞典与荷兰都跟明帝国缔结了军事同盟关系。
    威尼斯与罗马都是明帝国的合作伙伴,算上奥斯曼的话,就等于半个欧洲都与明帝国保持了良好关系。
    随着俄国几乎被明帝国给灭掉,明军已经攻占了莫斯科,等同于一路平推到了欧洲的门口。
    柯尔贝还不知道明帝国下一步对欧洲的战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该帝国对欧洲的影响力又会大幅度的增加!
    想要尽快消除对方的这种影响力,那就等于是在白日做梦。
    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如何趁此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