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221章:追加吉野[2]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岁入增加不少,廷议自然也就同意了这笔数目不菲的贷款。
    在追加造舰计划里,将会建造四批吉野,总数八十艘,考虑到物价上涨等因素,预计耗资总额将在三亿五千万到三亿八千万银币之间。
    而在一七二零年之后,这八十艘吉野将被逐步淘汰掉。
    预计通过出售,能够套现六亿银币以上,等于整个服役期,朝廷都没为战舰花一个银币。
    掏的钱只是用来维持日常维修、补给和水兵的薪水而已。
    但在套现之后也能充抵全部支付金额了,看起来是无比划算的事情。
    没人在这个时候跳出来反对,因为现在最先服役的致远已经开始走上柜台了。
    吉野无非是晚四十年再走这个流程而已,眼下二手致远的外销就证明这个套路是成功且可以复制的。
    揭暄在上岁数之后,就不再率舰队进行远征了。
    现就任海军大臣兼军机大臣,官居正一品,每周按时参加朝会。
    有了这货,兵部就无需因为专业内容而与互补扯皮了。
    揭暄能帮助兵部尚书向户部尚书解释怎么造舰才能最划算的同时,还能尽快回本!
    与此前不同的是,大臣们多半喜欢吨位大,看起来无比雄壮的主力舰。
    巴不得建造数量更多的俾斯麦与定远,对吉野及以下的中小型铁甲舰并不那么上心。
    这主要得益于此前某位皇帝向臣子们灌输了“大舰巨炮才是王道”的教化内容……
    几乎每年、每季、每个月,昊菁皇帝都能看到有臣子在奏疏里提议追加建造主力舰的内容。
    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得知最高机密。
    相反,对户部岁入、造舰计划、造船厂进度、科学院研发水准都一清二楚之人,整个大明都不超过五个人。
    这不是菜市场卖白菜,看这个品种好,就直接给我来二十颗!
    追加吉野的原因很简单,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情况下,主力舰队不可能经常出动。
    往外跑一次,就会耗费至少几十万银币。
    进行远征的话,那就上百万银币起步了。
    留守本土的舰队每年的任务就是完成若干次演习,仅此而已。
    在大明舰队的重拳打击之下,现在连海盗都销声匿迹了。
    没有主要敌人的话,用吉野作为巡逻舰队的主力舰的成本上的好处就显现出来了。
    小国的舰队是打不过吉野带着几艘来远和致远的,大国都是大明的盟友,根本不敢主动找事。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