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208章:各方博弈[2]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用之不竭,完全不用担心产量的问题。
    尤其是在明帝国的海上运力超过荷兰,跃居世界第一之后,配合世界第四的奥斯曼船队,运作从波斯湾到明帝国的航线毫无问题。
    明帝国分别在青岛与泉州各建成了一座商业造船基地,均拥有多大六十座船坞,其中四千吨级、七千吨级、一万吨级的船坞各二十座。
    范例是现成的,就是三级铁甲舰、四级铁甲舰、五级铁甲舰。
    由于不需要考虑作战事宜,钢材也不需要用最好的。
    故而不但成本很低,而且建造的速度也只有同吨位战舰的七成时间。
    这便意味着每三年,便可下水超过八十万吨的商船。
    虽然荷兰的商船总数有近六千艘,不过总吨位只有三百万吨左右,平均到每船不过五百吨而已。
    明帝国在一六七五年年底,商船的总吨位就超过了荷兰,坐上了商业海运的霸主宝座。
    哪怕荷兰造船业也非常发达,而且很善于建造木制商船。
    然而由于本国人口数量的限制,必须聘请大量外国水手。
    加上建设北美的新阿姆斯特丹以及消化英格兰东部地区需要大量资金,让荷兰对造船业不能全力以赴。
    明帝国面临同样的问题,要消化鲜卑利亚需要两三百年的时间,而修建横亘这个地区的铁路也要耗费巨资。
    不过明帝国有连个办法来降低这个项目的投资成本,一来是用大量奴隶矿工开采新发现的金矿,二来则是通过扩大出口金额来提高贸易顺差。
    对于此二者,明帝国都是很有经验的,故而丝毫不影响建设造船基地以及大量新建蒸汽式铁甲商船。
    这种商船的建造成本更高,但船体不会生蛆,抗风浪能力更佳,平均航速也更快,优点非常明显。
    没等开工建造,所有一百二十艘新式商船便被海商们抢购一空,一艘都没剩下,而且预订了一倍于此的数量。
    这就说明了新式商船已经在海运市场崭露头脚,被大家接受的同时,顺便开启了海运业的未来……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