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206章:清军出击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对利奥波德来说,发现敌人的第二路援军并不是最糟糕的消息。
    七月二十四日,索别斯基向其告辞,必须尽快回师本土南部。
    原因几乎不可抗拒,并未有人觊觎他的王位,而是超过三十万清军大举入侵!
    顺鸡能与易卜拉欣一世握手言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水师几乎为零。
    由于自己的新地盘是环黑海的,所以只要双方还处于交战状态,那么奥军就能够凭借强大的舰队随心所欲地实施登陆作战,让自己的骑兵疲于奔命。
    清军的总兵力与奥军相比并不少,但绝对不可能只防御几处战略要地,反而奥军可以一直保证袭击的突然性。
    而易卜拉欣一世也不打算与神罗、波立、清军三个敌人同时开战,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歇兵休战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恶劣。
    对于萨拉托夫以北的蛮明军队,顺鸡根本就不打算去想,更不敢惦记,有人曾进言此事,立刻被多尔衮怒斥无知。
    与蛮明在西方再次开战,就一定能取胜?
    如若不然,岂不是大清上下都要被逼得跳海自尽?
    趁对方立足未稳,打几次伏击倒是可以,然后呢?
    等到那魔童把数十万大军运过来,大清又将以何处为新家呢?
    有人说这决计不可能,西方距离辽东有两万里之遥,那魔童焉有通天本事?
    多尔衮拿出一张世界地图,在上面画了一条路线,殿内便顿时鸦雀无声了。
    黑海连着地中海,地中海连着大洋,根本不需要走陆路。
    依靠海盗郑芝龙的船队,用不了一年时间,蛮明的军队便可以在黑海大规模登陆!
    为今之计便是与奥斯曼修好,力争使其明白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阻止蛮子经海路过来。
    然后也要为今后打算一番,若是黑海沿岸可守,便可以此地为大清新龙脉。
    否则,便要继续向西,进攻波立!
    完成春耕之后,也不需要继续让这么多兵力耕作了。
    在打听到奥斯曼与波立和神圣罗马帝国三方在布达佩斯进行决战后,多尔衮便进言希望出兵波立南部地区。
    现在波军主力被奥军牵制在布达佩斯,大清王师若能偷袭其后方,获胜几率较大。
    最重要的是,波立是诸方之中,实力最弱的,而且王师也不需要进行海战。
    若是有结盟之希望,也可以与奥斯曼联盟,联合起来对付神圣罗马帝国与波立。
    但在此之前,需要王师展示一下自身实力,让奥斯曼不能小觑大清……
    顺鸡便同意多尔衮的建议,并命令以四顺王的部队打头阵,发兵波立。
    在抵达西方之后,顺鸡便重赏麾下的文臣武将,将续顺公沈志祥擢升为续顺王,与其他三王并称为“四顺王”。
    勇顺王吴三桂倒是不在其列,听说带着所部人马与百姓北去了。
    顺鸡也就不再对其挂怀了,只要今后不与大清为敌即可。
    四顺王各出三个甲喇,汉军十六旗也照如此标准出兵,汉兵合计九万,皆为骑兵。
    檬古诸旗加上在西域归顺的诸部,合计出兵十四万。
    加上督战的九千两白旗与随行的上万哥萨克,总兵力近二十五万。
    全部都是骑兵,没有步兵与炮兵,目的就是利用骑兵的机动性,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在其回师之前,便完成大部分既定作战计划。
    节省己方粮草的同时,王师亦可就食于敌。
    余下各部皆要严守驻地,不得有误,尤其是要防止对方采取同样的战术。
    在侯赛因回师之后,克拉科夫自然被波军收复了。
    如果联军可以一举收复布达佩斯,将奥军赶到巴尔干去。
    那么克拉科夫便是高枕无忧的大后方了,完全不必担心被奥军再次攻占了。
    波兰南部的守军并未保持太高的警惕,被奔袭而来的清军打得无力招架。
    出了派人将战况禀报给在布达佩斯作战的索别斯基之外,已经别无他法了。
    东部重镇卢布林的守军见到城外的敌军兵力太过雄厚,根本就不敢出战。
    多尔衮也没打算攻城略地,此番作战的目的就是一个字——抢!
    只要是城外的东西,甚子都可以抢,包括牲畜和女人!
    大清王师驾临,便是天恩浩荡!
    不论何人,胆敢反抗,格杀勿论!
    有了这到命令,又不需要完成难度最大的攻城任务,清军士兵作战时就变得无比亢奋了。
    活物归各旗旗主与酋长们分配,其他战利品,则需上交一半,余下自行分配。
    波立人没见识过清军的破坏力,等他们见识到了,一切都晚了。
    经历过此前欧陆战争的老人,对这种场面似曾相识。
    清军的所作所为,几乎与华伦斯坦麾下的那支蝗虫大军别无二致,甚至在某些方面更甚。
    农夫被杀死,农妇被劫掠,牲畜被吃掉,村庄和庄稼都被烧毁。
    凡是有浓烟的地方,就预示着那里已经被清军破坏殆尽了。
    从踏入波立的地盘,到出现在卢布林外围,清军只用了三天时间。
    而随后在华沙周边大肆劫掠,不过是一天之后的事情。
    这并非是清军骑兵都可以日行千里,而是多尔衮让多铎带着一半的人马过去洗劫。
    然后两部人马在罗兹外围汇合,届时视具体情况再做下一步的打算。
    由于此前波军要给克拉科夫解围,已经与奥军血战一场了,现在主力又被索别斯基带到了匈牙利,后方便的非常空虚。
    华沙周边只有一万左右的守军,面对咄咄逼人的清军,只能选择收缩兵力,凭城据守。
    多铎倒是很想攻陷华沙城,进入大肆洗劫一番,但考虑到此番没有携带炮兵,也只能作罢了。
    但在周边的庄园里的收获也不少,尤其是华沙城附近的庄园都归贵族或将领所有,里面的油水加起来并不比攻占一些城市的收获小。
    等与兄长多尔衮汇合,发现距离出兵,时间只过去了十二天,接下来有两个选择。
    其一,趁对方的救兵未到,继续在波兰腹地大肆劫掠,但副作用便是班师回朝的时间要推迟。
    等汛期一道,维斯瓦河恐怕就没有浅滩可走了,要从上游,走波兰南部的西喀尔巴千山这条路,返回本土。
    其二,自然是立刻收兵撤退,现在还能走东边的原路,再晚的话就来不及了。
    考虑到波立并非蛮明,本来其国土面积就很有限,此番王师又仅仅洗劫了其大概两成的地盘而已。
    各部虽皆有斩获,但普遍反映远未捞够本,连旗主和酋长吃不到半饱便回师,那是肯定不行的。
    故而多尔衮决定继续留在波立的腹地作战,不过各部必须紧密合作,协同作战。
    时间过了这么久,在匈牙利作战的波军主力应该早就接到军情,此时或许已经回来了。
    王师上下要随时做好与十万波军交锋的准备,不能将此番视为单纯的洗劫行动。
    波立各地倒是都有不少的驻军,但兵力就无法与集体行动的清军相比了。
    一旦主动出击,立刻就会被绝对优势兵力的清军一口吃掉。
    清军不攻城,双方便只能打野战,清军的兵力又极度占优,还没有任何一支波军取胜过。
    虽有零星的战斗能够偷袭得手,可根本不影响多尔衮所部的战斗力。
    多尔衮在出兵之前,仔细研究过奥斯曼提供的波立地图。
    于是在这次行动中便可以避开了水网密布的北部地区以及沼泽较多的东部地区,选择维斯瓦河以西的地方下手。
    还严令各部,决计不允许进攻波立的大城市,避免产生不必要的伤亡。
    这趟出来,其实就是打算用波立的粮食和牲畜,来饲养这二十五万大军的!
    留在本土的话,那肯定是要吃家里的粮食的。
    与其那样,莫不如把人马牵出来,还能削弱波立的实力。
    若是可以,多尔衮都打算待秋后再班师回朝,把敌国地盘上能吃的都吃光才好!
    留在本土的王师是负责看家的,不计后果的话,那就都可以牵出来溜溜了……
    等索别斯基急匆匆地率部从布达佩斯返回到华沙之后,发现对方早就走人了。
    又不得不率军去救中部的罗兹以及西南部的弗罗茨瓦夫,得到的结果都是一样。
    等索别斯基的部队抵达弗罗茨瓦夫时,多尔衮已经率军过了波兰南部的卡托维兹。
    全军一路向南,准备翻越西喀尔巴千山……
    此番战果虽然不大,但损失同样也不大,死亡士兵不到一千。
    用一千人换近二十五万吃饱喝足,还有女人可以玩,这买卖,多尔衮认为是非常划算的。
    鉴于己部皆为骑兵,机动力极强,可进可退,而南边的双方仍在决战。
    多尔衮便萌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去布达佩斯看看!
    对于清军的不请自来,利奥波德与绍姆贝格都没有任何准备。
    后者仍率部在多瑙河东岸与侯赛因的主力对峙,双方谁也不肯先发制人。
    对岸的利奥波德在索别斯基撤退之后,一边还惦记着吃掉此前重创己部的贾马尔所部,同时还要兼顾围困布达城堡,兵力开始捉襟见肘,已经是左右为难了。
    但随着第二路奥军援兵出现,缺少了翼骑兵作为战场突击力量,利奥波德就只能将兵力收缩在布达城堡外围了,准备来个围城打援。
    多尔衮其实也是来看热闹的,只不过看热闹的动机不像贾马尔那么单纯罢了。
    后者与联军血战两场的原因,完全是由于自己跑得慢了,为了保命,被迫迎战……
    对于如此之多的清军出现在战场附近,双方主帅都大为惊诧。
    不过侯赛因首先清醒过来,旋即派心腹过去送去了自己的亲笔信。
    只要清军能够帮助己方取胜,不但战后可以奉送多尔衮十万银币与一万匹战马,除了敌军主帅和将领之外,其余战利品可以随便拿,全拿走都可以!
    在不要求清军正面进攻敌军,可以选择下手的时机的情况下,这条件不可谓不丰厚。
    付出的代价很大,侯赛因依旧认为成本不值一提。
    己方在不依靠清军帮助的情况下,还是有取胜的机会的。
    可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