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190章:佯装攻城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对万礼来说,罗刹人的进攻战术,跟当年东虏没多少区别,其他变化或许还不如虏酋皇太鸡或多尔衮呢!
    中路平推加两翼齐飞,这是最稳健的套路,换言之也是最为平庸的策略,自古以来便被用过千百回了。
    跟下象棋一样,不会玩就直接当头炮,然后把马跳……
    以罗刹人的脑子,除了让哥萨克四处劫掠打游击之外,或许就会这么玩了。
    一路打下来,万礼对当面之敌的反应已经见怪不怪了,基本翻不出来甚子大花样。
    手下也早就懂得如何在战场上保命的同时,最大限度的杀伤罗刹兵了,然后高高兴兴地摸尸!
    一万俄军骑兵顶着异常猛烈的炮火往上冲,场面无比壮观又无比惨烈。
    一枚打进骑兵集群里的重炮弹,便能贯穿至少七八个首尾相邻的俄军骑兵。
    佛郎机的炮弹威力虽然比较小,但胜在是霰弹,而且射速非常高。
    在近距离,几门炮的火力便能形成一面预示着死亡的血腥弹幕。
    由于敌军已经拼命了,位于高地上的明军重炮营以每分钟两发的极限射度在开火。
    步兵后方的迫击炮也早已发射了四五次齐射,尽管是曲射型火炮,但只要富有多年经验的炮手们算好提前量,还是可以大面积命中目标的。
    而明军骑兵跟檬古骑兵一样,未得将领,都不会贸然发动礼尚往来般的反冲锋。
    要么跟步兵一样原地开火,要么在开弓放箭,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万一冲上去被己方的猛烈炮火误伤了,轻则缺胳膊断腿,重则直接让家眷领取抚恤金!
    由于是讨伐当年反叛金帐汗国的罗刹人,加之方向与当年成吉思汗西征一致。
    对此,檬古骑兵们也是很有自豪感,且还能打捞一笔还能吃到不错的军需食品,故而打仗都很是拼命。
    武器装备也与此前的一身破烂货截然不同了,浑身上下,除了手里的那张弓之外,其他都已经更换了。
    铠甲与头盔是防箭的板甲与鸡头盔,箭矢也是关内大规模制造的,本来是用于发给移珉用于打猎与自卫的。
    但由于西征的需要,便给每个出征的檬古骑兵拨发了两百支,箭是用蒸汽锻压机锻造的钢针破甲箭。
    还装备了五颗手榴弹,结构比较复杂的火枪不会用不要紧,手榴弹这玩意点着扔出去就完事了。
    可以说,在武器装备方面,这些檬古骑兵已经远超当年西征的前辈们。
    明军骑兵由于列装了左轮步枪与弹匣式步枪,故而在战斗力上自然更胜一筹。
    两伙骑兵都是每人双马,一骑一驮,交替使用,以节省宝贵的马力。
    若是加上今天对面那些主动冲过来“送马”的家伙,之前的马匹损失便能一次性弥补上了。
    “呜啦……”
    高举马刀的哥萨克起初喊杀声震天,在乌拉尔山以西的地区,他们连奥斯曼人都不怕,更别说对面的黄皮猴子了。
    在哥萨克们的设想里,那些可笑而又矮小的黄皮猴子,很快便会被他们风卷残云般的砍杀与踩踏而死!
    然而事实情况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对方的火力简直可以用疾风暴雨一般来形容,这是他们前所未见的。
    战场上不断有同伴死于炮火之下,后面的更是连片的被绊倒,这肯定比奥斯曼人的炮火还要猛烈数倍不止。
    不到一英里的冲锋距离感觉比寻常三四英里跑起来还要漫长,每分每秒似乎都在失去身边的同伴。
    等清晰可见黄皮猴子的步兵横队时,从对面射过来一片弹雨,将冲在对前面的骑兵扫落一排。
    更可怕的是,对方步兵居然并不更换位置,而至在向自己持续开火!
    大概开火五次以上,前后步兵才会换位,这让哥萨克们不禁大惊失色。
    “啪啪啪啪……”
    为了确保火力密度,万礼命令每个作战单位都至少要在最前方保持三排士兵在同时开火。
    也就是说,有趴着的,有蹲着的,有站着的,还有站在或者趴在坦克车顶的步兵。
    总之不管采取何种方法,对付敌军骑兵集群突击的时候,火力密度已经要大。
    手下骑着别人的脖子开火,还是抱在一起玩耍,万礼都不管,能撂倒猎物就行了。
    在两百步之外,万礼命令装备左轮步枪的士兵随便打。
    进入两百步的死亡距离之后,那就得用上弹匣式步枪了。
    敌骑跑过两百步是非常快的,故而就不能让弹容量比较小的左轮步枪兵继续杀敌了。
    这段距离就是弹匣式步枪兵与敌骑的决战时刻!
    你能在我打完十五发子弹之前冲过来,那就算是成功了一半。
    否则,别想冲过来一骑!
    被替换下来的左轮步枪兵也不是无事可做,最后的距离就是他们的投弹表演时刻。
    三人一组,两人负责点火,一人负责弹头。
    平均每两秒便可扔出去一颗手榴弹,全军半分钟之内能飞出至少三万颗手榴弹!
    这种玩法是哥萨克们完全没见过的,对历经千难万险才冲动阵前的俄军骑兵来说,等于挨了当头一棒。
    面对几乎遍地开花般的手榴弹雨的密集爆炸,差不多都是连人带马都被炸翻在地。
    很多人在断气之前,终于明白了黄皮猴子的强大火力和基本玩法,但为时已晚!
    近千冲到明军阵前的俄军骑兵,纷纷自行跌倒,因为遭遇了环状的陷马坑。
    这是大明王师对付敌骑的传家宝,一辈子都不能忘。
    围绕防御位置挖了整整一圈,有三丈宽,密度到一尺一坑的地步。
    除了留下十几条用来给己方骑兵出击的通道之外,其余都被陷马坑给隔绝了。
    面对前来给自己磕头的罗刹骑兵,大明王师上下喜收人头!
    在明军的猛烈阻击下,一万骑兵最终也只跑回去不到三千,剩下的基本都倒在了冲锋和逃跑的过程中了。
    对方的步兵倒是没冲过来,因为一是距离比较远,二是已经被战术导弹给打残了。
    最终,舍因不得不带着残兵败将退入喀山城,同时派出亲信迅速去莫斯科求援……
    对面的黄皮猴子的火力绝对是他这五万人所完全不能抵挡的,必须让沙皇陛下再派至少十万人过来,方可扭转战局。
    这算是西征以来,规模最大,王师取得战果最多的一场胜利了。
    但万礼也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因为喀山城依旧被罗刹人占据。
    己部若是暂时不渡河的话,那就一定得找个过冬的地方。
    后退的话,自然是不太可能,也没那个必要的,莫不如直接将喀山城给打下来更为合适。
    于是万礼命令所部徐徐进兵,包围该城,用重炮直接轰击城墙。
    罗刹主力胆敢出城迎战,那就刚好将其一锅炖了!
    否则,就等着被活活轰死吧……
    对舍因来说,现在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如果选择固守,很明显,对方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恐怕在寒冬之前就能轰塌城墙,强行攻入城内。
    喀山城并非是一座棱堡,该城也达不到准棱堡的防御强度。
    当初金帐汗国覆灭之后,从该地崛起的喀山汗国也是一个大型游牧部落。
    莫斯科公国在攻占此地后,由于周边敌人并不强大,自然也就不会耗费巨资修筑棱堡了。
    喀山城堡的城墙是石头为主,夯土为辅,比原来的木质城墙的防御力自然高出不少。
    但依旧无法与棱堡相提并论,无非是内城里的俄式建筑比较好看而已。
    在城外敌人的猛烈的炮火下,城墙的石头都被崩飞到几十英尺开外的地方。
    固守在城头的俄军士兵也想用重炮进行反击,可是由于射速太慢,很快就被打得哑火了。
    几乎每处较为宽敞的缺口位置,之前都应该部署有一门重炮。
    但是在双方对射之后,很多炮位里,连人带炮就基本都不见踪影了……
    守军每开火一次,明军炮兵就能开火十次,甚至更多。
    哪怕先较射三四次,也能从容不迫地在对方第二次开火之前,将其打成一坨废铁!
    半小时之后,守军便失去了大部分重炮,也就意味着以后只能被动挨打了。
    更重要的是,俄军骑兵已经向西北方先行跑路了,留下步兵困守城内。
    万一守不住的话,就只能向伏尔加河方向进行突围。
    就算能跑到河边,面对冰凉的河水,全军顺利横渡也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等十二月伏尔加河结冰之后,从封冻的河面直接走过去。
    但是现在才十月初,凭借并不坚固的喀山城,如何坚持两个多月的时间啊?
    现在看来,比起喀山这个死地,或许驻屯伏尔加河西岸的下诺夫哥罗德更好。
    后悔药是没地方买的,舍因只得命令各部坚守城头,并且做好白刃战的准备。
    如果万不得已,也只能连夜向对岸进行突围了,不能让黄皮猴子将己部步兵主力悉数歼灭在喀山城内。
    眼下坚守在城内的兵力接近三万,虽然包括了不少伤兵,但尚有一战之力。
    凭借城墙优势,是可以抵挡至少五万黄皮猴子的进攻的。
    在不方便渡河的情况下,舍因也希望凭借俄军历来的悍勇与无畏,通过近战将来犯之敌重创,迫使其向东撤退。
    万礼从俘虏的口中得知了敌军的兵力和指挥官的情况,这下算是知己知彼了。
    对于攻占喀山,鉴于敌我态势对比,万礼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若是不进行大规模白刃战,倒是比较费事,否则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伤亡代价了。
    反之,那就要采取围城打援之策,用城内的敌军作为鱼饵,引对方援兵上钩。
    不过前提是必须要在城外大规模修建木屋,否则己部将士根本熬不过长达五个月的冬季。
    “报~!司令!发现本地一样宝贝!”
    “哦?呈上来!”
    万礼接过来了一看,是一块深色的石头,不过不是别的,正是煤块!
    “此物在何处所得?总量有多少?”
    “城外约三十里的位置,覆盖方圆二里地,总量应该不少!”
    属下也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实在不好估算数量,生怕谎报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