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157章:顶风冒雪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哈萨克汗国与准噶尔部的关系非但不好,而且是敌对状态。
    此前,巴图尔珲特吉(噶尔丹父亲)在发现哈萨克汗国与叶尔羌汗国结盟之后,便发动了西征,目标就是哈萨克汗国。
    扬吉尔汗率部抵抗,兵败后被俘,由于缴纳了不少的赎金,加上巴图尔珲特吉无意弄死扬吉尔汗,他也就被释放了。
    这还不算完,促成扬吉尔汗死亡的真正原因是,后来巴图尔珲特吉派兵护送扬吉尔汗的儿子头克返回哈萨克汗国。
    结果扬吉尔汗将这些准噶尔士兵都给宰了……
    面对巴图尔珲特吉的兴师问罪大军,扬吉尔汗还以为可以像之前那样,但是没成想直接挂了。
    扬吉尔汗死后,其子嗣开始互相攻笺,哈萨克汗国由此变成了四分五裂的状态。
    眼下分成了三个大汗国——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
    每个大汗国下面又分成多个小汗国,其实就是部落。
    大玉兹位于巴尔喀什湖以南,中玉兹在巴尔喀什湖西北,小玉兹则远在乌拉尔山以南,乌拉尔河以东的广袤地区。
    之前大玉兹迫不得已,貌合神离地依附于准噶尔部,等宗主快被敌人给灭了,大玉兹便立刻起兵了……
    问题在于宗主军队打不过的敌人,大玉兹的军队照样打不过,而且还给了清军继续西征的口实!
    由于更加靠近俄国,大玉兹军队里装备火枪的比例比准噶尔更高。
    但说到底,也仅仅是骑兵加火枪,哈萨克汗国倒是一直保留着步兵。
    不过武器与训练都不如骑兵,也只装备了弓、矛、斧、盾,并未列装火枪。
    哈萨克骑兵的战斗力不下准噶尔同行,马刀、长矛、战斧、骨朵、火枪皆有。
    防具根据自身条件而定,并非标配。
    贵族自然是板甲护身,富户为半身锁字甲,贫农只穿得起皮甲。
    这种军队对阵准噶尔人倒是问题不大,但要击败重装防具的清军骑兵,尤其是铁超渡部队,就完全不行了。
    在从楚库尔乌巴什口中得知了敌人的大致情况,又看过了西域地图之后。
    顺鸡便召开了最高会议,最终同意了睿亲王多尔衮的提议。
    放弃南下进攻大玉兹,直接经巴尔喀什湖北岸,攻取中玉兹。
    大玉兹南部就是叶尔羌汗国,若是对方真与后者结盟,大清王师还要进攻叶尔羌。
    首先要明确最重要的一点,西征的目的不是要占领西域。
    其次,大玉兹以西是一片沙漠,中玉兹境内则是平原、丘陵、山地。
    后者境内的地形条件显然比走沙漠要好得多,至少五百万军珉不会被活活渴死。
    唯一的问题是中玉兹与小玉兹的关系较好,背后还有罗刹人的支持。
    但开弓没有回头箭,事已至此,必须一往无前。
    否则等狗蛮子追上来,那就算是前功尽弃了……
    听楚库尔乌巴什与额林沁罗卜藏说,迁移到西方的土尔扈特汗国过得不错。
    顺鸡与多尔衮便都动了心思,并树立了一个小目标!
    最差要抵达里海东岸,最好可以去黑海东岸,并将大清的王道乐土建在两海之间!
    尽管还有数千里路要走,但比起通过檬古的时候好稍微好一些。
    当时大清上下可是天天担心蛮子狗皇帝派出大量骑兵前来掩杀,尤其是还有漠南檬古的加入,那他们可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多尔衮认为三个玉兹加起来也没有狗蛮子厉害,哪怕有罗刹人的支持,大清王师亦能战而胜之。
    实际上,在消灭准噶尔汗国的时候,清军已经与前来趁火打劫的大玉兹骑兵交锋过了,结果显而易见。
    对方的战斗力犹如金军灭辽时的宋军,看着倒是像那么回事,等真交锋就直接被王师给打崩了。
    清军虽然与明军作战,后期几乎没取胜过,可是也学到了大量的战法,并积累了不少经验。
    这就算是用大量人命来偷师学艺了,尽管学的不咋样,可是收拾只会玩月牙阵和十字阵的哈萨克人就不难了。
    大玉兹的军队虽然骑步兵皆有,但缺少火炮,更少重炮,这就决定了对方在阵地战时不可能击败清军。
    至于骑兵对决,那就要看哪边骑兵的防护能力更胜一筹了。
    大清王师的铁超渡就是仿照明军重骑兵和金军铁浮屠而诞生的,根本就不怕西域这边狐假虎威式的虚假冲锋。
    面对清军重骑兵,加之炮火掩护,大玉兹的军队纵使有不少火枪,可基本上还是一击即溃。
    打对攻时,小佛郎机的威力决计超过火枪,大玉兹骑兵就在这方面吃了大亏。
    看似清军都是骑兵,实则有不少炮手也是骑马的。
    战马上驮的是人,驮马上载的是火炮。
    不论是小佛郎机还是铁桶炮,都可以做到快速部署,快速转移。
    尤其是能够出敌不意,为己方骑兵提供相当可观的炮火支援。
    顺鸡十分珍惜队伍里的炮手和工匠,他们是最宝贵的财富之一。
    没了这两伙人的话,其实大清王师跟西域各部的土著没多大区别。
    实际情况也如顺鸡预料的那般,炮队确实不负圣恩,为大清王师在西域取得大捷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在路上遗弃了不少重炮,时至今日,王师还保留着上百门红衣大炮,小佛郎机高达五百门之多。
    由于此前没打仗,火药消耗倒是不大,更何况哈萨克汗国使用火器,击败了这个对手,便可缴获不少火药了。
    商议完毕之后,顺鸡便命令十万清军长驱直入,攻进中玉兹境内,尽快将其灭掉,然后直取小玉兹。
    楚库尔乌巴什说哈萨克汗国在尚未分成三个玉兹国之前,虽有百万子珉,但与准噶尔作战时,出动的兵力从未超过十万。
    顺鸡有所顿悟,说明其动员能力并不强,甚至还不如大清“十人养一兵”来得高效。
    如今大清虽然在西征,子珉高达五百万左右,可依然能够出动超过五十万大军。
    收拾准噶尔只用了不到十五万,因为并不需要投入更多的兵马。
    多余就是浪费宝贵的粮草了,好不容易获得了准噶尔部的粮草,还要留着西征时使用。
    现在进攻中玉兹,之前的俘虏和归顺的就都能用上了。
    多尔衮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辉特,以及额林沁罗卜藏的手下,全都派上前线。
    林林总总加起来不下七八万,若是胆敢迟滞不前,那就没必要养着这些废柴了……
    既然大清的国策之一是“满檬一家”,当下一并御敌,更要携手奋战了!
    顺鸡也不会只压榨这些部落,还是会给些甜头,譬如他们抢来的财物人畜,参战部落可分得一半。
    大清王师抢来的归自己,其他各部抢来的得一半,还不需要消耗太多王师兵马,何乐而不为呢?
    哈萨克汗国的宗主是金帐汗国,后来脱离,但在关系上与卫拉特等部还是比较近的。
    只不过由于实际利益分割的问题,譬如草场,大家基本只用兵器进行沟通……
    实质上清军属于外来人,可不论当年还是现在,蒙元及其后裔只拜服强者!
    草原上历来如此!
    谁厉害,谁上位,谁就是可汗,其他人都得认这个理!
    文臣们倒是建议过,若是情况允许,大清皇帝可以兼任草原可汗。
    顺鸡对此倒是不太上心,眼下当务之急是立刻打通去往里海,甚至黑海的通道。
    身后吊着数十万随时可能扑上来撕咬自己的狗蛮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穷凶极恶的狗蛮子已经成为了顺鸡的心病,最好离他们越远越好。
    能带着百万军珉,顺顺利利地与土尔扈特部汇合,顺鸡便认为自己可以对祖宗有所交代了。
    狗蛮子再厉害,也不可能追到黑海那边去,虽说自己用的还是狗蛮子所绘制的世界地图……
    顺鸡在看过这幅地图之前,没想到世界是如此之大,真是让其惊骇万分。
    可也正是得益于此,危如累卵的大清才不会被蛮明所灭!
    入秋时分,多尔衮便命令王师兵分多路攻入中玉兹。
    每路皆有一旗八旗兵压阵,负责监视一部之前归附的西域仆从军。
    多尔衮给各旗旗主的命令便是,让仆从军打头阵,待遇到顽敌,自己再行率部出战。
    如此便可将王师的折损规模控制在最低的数额上,尽可能多的保存嫡系兵马。
    面对一个全新的敌人所采取的秋季攻势,本来就是一团散沙的中玉兹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而且清军投入兵力与方向相对集中,每每都是以多打少,比中玉兹在战区的守军要多出十倍不止。
    战事进行了一个月,在刚下过第一场雪时,经过清军的连续重拳出击,中玉兹军队便发生了雪崩式的溃败。
    起初还敢较量一番,等连连吃会之后,见到清军便会望风而逃,连与宿敌准噶尔部厮杀的勇气都丧失掉了。
    大清王师的仆从军甚至也狐假虎威起来,摇身一变,打出了清军的旗号,方便给哈萨克人来个落井下石!
    顺鸡希望在除夕之前结束战斗,可由于中玉兹的面积不下半个西域,而且还能得到罗刹与小玉兹的支援,这似乎不大可能实现。
    灭国是其次,主要是通过中玉兹,进入小玉兹境内。
    如此一来,距离抵达里海东岸这个小目标便为期不远了。
    顶风冒雪进行冬季迁徙虽然无比艰难,可比起被狗蛮子追上,还是要好一些。
    大清上下也早已习惯了寒冬在户外活动,只要每天晚上能够生火取暖,加上有俘虏的营帐可用,存活倒是不成问题。
    顺鸡更是盼望着狗蛮子能像己部经过檬古时一般,并不对己方进行追击。
    大清王师可以完全不要中玉兹等地,将整个西域都留给蛮子占领。
    顺鸡也知道这是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可那魔童若是真有意出兵西域,妄图吞并这片土地的话,说不定会让所部放弃对大清王师的追击。
    可能不是没有,只不过比较小而已,万一梦想成真了,自己麾下的数百万军珉便可顺利抵达里海东岸了。
    顺鸡命令各部百姓,除非下暴风雪,否则再困难,每天也须至少向西走十五至二十里,能走三四十里再好不过,积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