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122章:头前带路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西历一六六六年十月二十八日,郑州英所部在大量战舰提供的火力支援下,攻入了巴伦西亚城。
    城内守军被毙伤五百余人,被俘超过三百,余下在郑军破城之际便望风而逃,打算向西先行突围,而后带着家属与平珉向内陆撤退。
    可是郑军在城外挖设的壕沟起到了关键作用,令西班牙人叫苦不迭。
    面对壕沟,想过人就必定过不去马,反之遭遇大量陷马坑,就要弃马徒步。
    郑州英利用对方突围速度减缓的机会,调派兵力来堵住缺口。
    尽管骑兵不多,只有五百,但在三个方向上,郑州英都部署了一百辆蒸汽坦克。
    这些看似笨拙的家伙在阵地战时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一辆坦克的战斗力足以充抵五十个骑兵。
    每辆坦克身后都至少有一个排左右的步兵,每个步兵营均装备了编有一个混成炮兵连,包括四门铜炮、八门小佛郎机、八门迫击炮。
    而一般的千人规模的西班牙方阵,才会有同样水准的重火力。
    比较起来,郑军的火力比西军高出一筹,射速上更是远超对方。
    哪怕西军也仿制了大量迫击炮,但在突围的时候,炮火掩护的作用就降到最低了。
    铜炮是射速、射程、重量三者的完美结合产物,比西军笨重且射度很慢的加农炮好太多了。
    突围的西军刚出城不到半英里,就遭到了来自郑军炮火的极大杀伤,而后还有密集的弹雨。
    郑军上下载列装左轮步枪之后,等于在列编士兵不动的情况下,战斗力直接翻了五六倍之多。
    燧发枪装填一粒子弹的时间,要超过给左轮步枪装填六粒子弹的时间,而且有了左轮步枪之后,士兵面对敌人骑兵的信心就更足了。
    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施射,再也不用担心就打两个批次,便要进行白刃战了,故而战斗力翻五六倍还是往少了说。
    这种武器一旦齐射,给西军的感觉就是对方难道不需要装填弹药么?
    自己有没有看错?
    这到底什么东方魔法啊?
    那群黄皮猴子就是一直在向自己这边开火,打得西军士兵根本抬不起头。
    本土的西军最多只能参加过洗劫明帝国江南地区的战斗,根本没有与大量装备左轮步枪的明军北方部队交过手。
    这次算是他们头一次品尝到这种先进武器给他们带来的“美妙滋味”,用痛不欲生来形容毫不过分。
    中弹者不下千人,在猛烈火力的打击下,本就忐忑不安的队伍顿时乱作一团,开始向三个方向逃跑。
    他们本来可以选择在半夜时突围,尤其是多云的时候能见度最低,对跑路十分有利。
    可万万没想到郑军舰炮火力竟然如此凶猛,能在半个月之内便直接轰塌了城墙。
    等于说这次突围是郑军促成的,导致城内军珉准备不足,所有人都只能碰运气,希望可以逃出升天。
    负责西侧阻击任务的郑军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自然不能让即将到手的猎物大摇大摆地离开狩猎区域。
    对方宁可突围也不愿意成为自己的战利品,那就刚好成全你们好了!
    说好听是阻击,说不好听那就是打靶,打的还是活靶子!
    在突围的时候,没几个西军会站在原地瞄准对方再开火。
    更何况燧发枪装填速度实在太慢,一边跑一边装填,跑一百步都不一定能重新开火。
    所以反击就是象征性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依靠血肉之躯来强行冲破封锁线。
    西军士兵倒是有胸甲,不过没有额外盾牌保护的话,依然抵挡不住郑军的子弹。
    大部分平珉则连个木头盾都没有,脑子灵活的人还能将一两口锅挡在身前。
    他们以为军方足以击退那些可恶的黄皮猴子,让大家顺利逃出去。
    没想到连己方的士兵都被逐一射杀了,这些平珉顿时都傻眼了。
    在众人开始四散奔逃之后,阻击的区域与其说是战场,不如说是菜市场。
    “呜呼呀!这是打仗还是抓猪啊?”
    “差不多嘛!抓的就是白皮猪啦!”
    “哈哈哈哈……是极!是极!”
    若不远处是个西夷女子,郑军士兵就不会直接开枪将其撂倒,而是冲上去抓活的。
    对方漂亮的话,往后自己就有福可享了,反之,玩过就卖钱好了。
    要是目标是个西夷士兵,还不愿意投降,两条腿仍旧不停地倒腾。
    那就休怪自己不客气了,一个人先开枪,打不着的话,大伙就轮流打靶子了。
    更多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开枪,因为抓到一个活的西夷,至少能换五个银币。
    要是中了枪伤,或者直接死了,那就连个芝麻都换不着了。
    这年头中枪之后,除非迅速得到救治,否则十有九九会直接咽气。
    在昊菁皇帝的严令之下,大明王师自始至终都是重装防护。
    这就是战场保命最简单的办法,不过由于是板甲,比棉甲的透气性要好很多。
    自从新式盔甲列装部队以来,几乎很少有人的躯干受创,绝大部分都是四肢。
    这样的话,即使某个倒霉蛋受伤,也就落得残废而已。
    再说昊菁皇帝对待伤残士兵极好,钱粮都会按时发放,这些倒霉蛋完全不用为生计发愁。
    这也是这些年来,大明王师的人马直接战斗减员很少的根本所在。
    加上良好的野战抢救能力,在北伐的时候,几乎每消灭五十以上的东虏披甲兵,己方才会损失一人。
    在伊比利亚战场,郑军也秉承了这个优良传统,尤其是当地气候很适合披甲作战,不会感到闷热。
    西夷士兵给郑军造成的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四肢受伤在战场上属于非致命伤,除非伤到大腿的大动脉,否则多半都不会有恙。
    反而西军一旦被子弹击中,尤其是击穿了盔甲,打进皮肉里,那就只能自求多福了。
    在战场上根本无需管非己方的伤员,郑军士兵都在抓跑得快的活目标。
    只要对方跑得快,那就说明没受伤,抓到之后可以换钱。
    不值钱的老头与小孩就算了,关键就是那些二十到四十岁之间的人。
    这些人是挖矿的主力军,抓到一个就够回家之后大吃大喝一顿的了。
    只不过三千郑军除了要固守防线,还要过去抓猪,这任务未免有些力有不殆……
    逃出城的西夷至少有七八万,眼下散落地到处都是,让飞艇上飞行员看得目瞪口呆。
    他们也没办法下去抓人,就只能看到那边的西夷更多,好给地面人员指示目标。
    之前发现西夷从西侧突围也是飞艇报告的,不然郑州英的反应不会如此迅速。
    五百骑兵的出现至少拦住了上万西夷的去路,即使逃难队伍里有人开枪,也无济于事。
    开枪只能造成更大的混乱,使得自己人在乱跑的时候遭到被同伴踩踏的后果。
    郑军骑兵在阻截这些西夷的时候倒是没杀几个人,反而是他们自己踩死踩伤了上千人。
    这就是报应,想当初江南百姓便是遭到了如此对待,现在他们就是罪有应得了。
    “军爷莫要放铳,在下乃是明人啊!”
    “啊???”
    “军爷饶命啊!在下乃是被西夷从江南劫掠至此的啊!”
    “那还不速速过来!”
    “是!是!是!”
    有住在城里为西夷当仆人的明人在混乱之际自报家门,这才保住了一条狗命。
    若是不喊话,刀枪无眼,打死打伤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在混战的时候跟对方讲理?
    那不是天生智障就是后天犯傻了!
    尽管这明人是西夷的衣着与发型,但相貌与口音是决计错不了的。
    即使少量西夷会说明语,发音水准也达不到本土百姓的程度。
    “你姓氏名谁?老家何处啊?”
    “在下姓陈,名远,老家江苏镇江!”
    “呵呵,这下倒是跑得甚远啊!都跑到西夷老家来了!”
    “军爷有所不知,在下当年是被西夷强行劫掠至此的,绝非在下所愿。早知王师发兵西夷老家,在下定当作为内应!”
    “好了!莫说漂亮话了!你可知城内情况?”
    “略知一二!”
    “上马!随我去见我家将爷!”
    “甚好!”
    很快,郑州英便见到了这个叫做陈远的家伙,在搜身之后,便请到了大帐之内。
    “在下陈远,见过将爷!”
    “免了!难得在此地见到我大明人,算是你之福气,亦算是缘分也!”
    “将爷所言极是,在下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你可知有家人在城内?”
    “回将爷,在下家人当年在飘洋过海时便被西夷折磨而死了,现在下孤身一人,作为西夷奴仆,若不是将爷率王师前来,在下恐怕有生之年便要客死他乡了。”
    “嗯,那算是你造化大了,命不该绝于此地。你可知城内情况?”
    “略知一二,将爷,城内及周边地带约有三千守军,在王师舰队出现之后,便龟缩于城内了,之前欲向西突围,被将爷所部及时阻截。”
    “你可会说西夷之语言?就是那西班牙话?”
    “在下倒是学了些许,日常听说倒是无碍!”
    “你那西夷主人待你如何啊?”
    “倒是提供食宿,只是少不了打骂,但在下只能戒急用忍。”
    “城内可有与你遭遇类似的明人?”
    “据在下所知,应该有数十人,只是在适才突围时都跑散了,在下就不知其所踪了!”
    “嗯!若是能找到的话,本将自会让你与其相见,也好作伴,待王师灭掉西夷,便会送尔等回家。”
    “在下多谢将爷救命之恩!在下愿作为向导,为将爷所部天兵带路!”
    “如此甚好,来人,拿二十枚银币、一袋饼干、一袋饮水!”
    “将爷,这万万不可,在下……”
    “这便是你之酬劳,先行赏与你,干不好差事可不行!”
    “既然如此,在下遵命,莫敢不从!”
    此人虽然暂时无法查清来历,但总比那些假惺惺投降的西夷要妥当一些。
    若是能寻来十数个被西夷劫掠到此地定居的明人的话,搜查该城就容易许多了。
    按照本土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