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1086章:缅军夜袭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郑军,尤其是郑成功起家的部队,这些年没干别的事,就是跟着他们的世子连年伴驾北伐,只是最近两年才没过多参与其中。
    伴驾的时候别的本事没学到多少,苟且与龟缩战术已经练得炉火纯青了,几乎达到某新皇嫡系部队的水准。
    结阵、挖战壕、利用制高点来阻击敌骑突击等这些活计,完全不用再用郑成功来教,实战打过几次就驾轻就熟了。
    以前郑成功麾下的部队算是典型的攻强守弱,跟郑芝龙麾下各部大同小异,如今算是攻守均衡,准确的说是攻苟均衡……
    在狭义上,陆战队的使命浓缩起来就两项——抢滩登陆守住滩头!
    从广义上说,那任务就多了去了,跟陆军没啥区别。
    眼下三个陆战旅就是使出了看家本事,要是在滩头被缅甸土著给赶下海,这可真就是丢人现眼了。
    用某新皇的话说,连苟都苟不住,除了跪地乞降之外,你们还能干点啥???
    每个旅的班上以上的军官都在北都接受过正规化的训练,与相应军衔的军事知识学习。
    士兵想要成为士官,也要在北都接受训练,而且要参加过至少一次北伐行动才能得到晋升。
    能成为世子麾下的士兵,除了要审核福建原籍之外,还要调查爷孙三代是否有前科,非特殊条件,只有身份清白之人才能入伍。
    用一些新兵的话说,这简直就是乡试!
    不过待遇也不是一般的好,饷银标准可以跟东宫卫队大致相当。
    伙食上更是没的说,压缩饼干与方便面是最基本的,只要不是深入内陆作战,三个旅的将士都可以吃到可口的海鲜。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缅甸土著主动夜袭之际,郑成功的陆战旅就发挥出了应有的战斗力,尽管是用钱砸出来的。
    “都给老子顶住!谁敢后退一步,休怪老子翻脸无情!”
    作为第三陆战旅的旅长,刘国轩知道郑成功就在后面看着自己,而且主要是看自己这个旅的表现如何。
    万礼和甘辉都是世子的同门师兄弟,接受过昊菁皇帝的言传身教。
    别的不说,光看他俩带来的那两个营的士兵,气质面貌就不一般。
    若认为世子接受过皇帝的点拨,已经有过人本事的话。
    那么世子的两位师兄,能耐自然也不会太低。
    连刘国轩自己都认为,若是第一和第二陆战旅被缅甸蛮子打崩,那对方得多厉害啊?
    衡量各部战斗力的方式有两个,若是己方战败,就看哪部率先崩溃,折损兵马最多。
    若是己方获胜,就要看哪部的战损比最高。
    显然,打缅甸蛮子,而且是在全线防御的情况下,还能落败的话,那就得全体跳海喂鱼了。
    “旅长,您放心,蛮子根本就是来送死的,咱们旅没一个孬种!”
    刘国轩身边的一名亲兵倒是信心满满,大伙前些年连狗鞑子都打过,而且击毙了不少狗鞑子,眼下还会怕这些狗蛮子?
    尽管只跟缅军交锋了一次,但大家都不是初出茅庐的新兵,一打眼就能看出对方的实力究竟如何。
    退一步说,若是缅军真能打,放着白天不来,还用得着三更半夜玩偷鸡摸狗的把戏?
    除了警卫连这样的主力预备队之外,只要不是旅里的厨子和医师,连辎重部队在内,一律被刘国轩派上前线。
    他们这些非战斗单位作为第二梯队,一旦一线顶不住,随时都得准备冲上去,反正不能让世子在后面看笑话。
    开打不到十分钟,不容有失的刘国轩就到了火线,亲自查看阵地上的防御情况。
    由于云层较厚,月光微弱,明军各部只能不断地往天上打照明弹。
    只要在夜空中陡然爆开,便可以看到对面黑压压的一群“爬虫”。
    每一个黑点都是一只缅兵,数量多到难以统计的地步。
    但每个陆战旅的轻重火力都不弱,加之之前广挖土坑,这会儿可以起到不错的迟滞敌军推进的效果。
    刘国轩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但众多手下也没给这位上司丢脸,尤其不能表现得连缅甸蛮夷都打不过。
    迫击炮、佛郎机、手榴弹、短铳、步枪火力起开,连跷跷板抛射油桶都用上了。
    连续爆炸之后,阵地上的陆战队员就没人觉得夜间战场不够亮了。
    看见前方出现剧烈爆炸,缅兵就开始本能地往回跑。
    又被后方督战的军官赶了回去,如此往复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只要还滞留在战场上,没有逃到明军枪炮的射程之外,其实一冲一退都要挨打。
    “成功,想必今夜贵部的战果会相当丰硕啊!”
    黄廷此番只是负责收获矿工,连打下手都算不上,故而这会儿便跟同门师弟攀谈起来。
    他倒是很想率部上阵,也在觐见的时候请示过,不过被某新皇直接否决了。
    某新皇还对这只弟子语重心长地教导过,可别小看运输矿工,这里面的学问大了去了。
    如何抓获猎物,如何进行运输,如何确保所部不受当地疫病的袭扰,可以全身而退。
    而且不光要想着抓人,还要防着对方的伏击和偷袭,不是说矿工放在那让你去抓的。
    之前学的一身本事,不能就饭吃了,这会儿不用,那就算是白学这些年了。
    某新皇还对黄廷说过,这差事最辛苦,但同门师兄弟里,只有黄廷最适合做。
    为啥?
    原因很简单,某新皇托仙界军师刘伯温算过,一门八人,黄廷的命最硬!
    听到这里,黄廷真是感激不尽,这说明自己会比其他师兄弟多活好些年。
    于是再也不敢发牢骚了,老老实实伴驾来到缅甸,做起了二道贩子的差事。
    “呵呵,那便借四师兄之吉言了!”
    郑成功旋即回了一句,但端着望远镜没放下,因为夜间的战场情况十分的复杂。
    在修筑防线的时候,郑成功便让舰炮测距过,定好仰角与射程之后,便可守株待兔了。
    这样对岸上的陆战队实施火力支援,只要己方不主动出击,就不用担心被误伤。
    战舰或者武装商船上的炮手们根本就不用测距,一切准备工作早就做完了,眼下就是装填弹药与点火而已。
    至于能否打到敌人,那不是他们该关心的事情,在夜战时不误伤友军就算是万幸了。
    为了确保舰炮不会误伤手下人马,郑成功也做了一百步左右的冗余距离差。
    哪怕炮弹落点近了一百步,也不会伤及麾下士兵。
    由于郑军舰队反应时间的原因,缅军前锋完全没遭到舰炮的袭击。
    反而是跟上来的近半主力被雨点般飞来的炮弹,给劈头盖脸一顿削。
    一枚炮弹落地就能砸出一个坑,在舰队全速施射之后,弹着区域就跟下雨一般壮观。
    电光火石之间缅军骑兵与步兵便被轰得人仰马翻,将万余人硬生生打成了四处乱窜的没头苍蝇。
    没遭到舰炮活力覆盖的先头部队也没得好,看着亮如白昼的头顶,一个个都是感到极大的惊慌与彷徨。
    说好是夜袭,这算啥夜袭?
    眼里好的人是可以看见对面明军士兵的身影的,但这有啥用?又不能活活瞪死对方!
    只要直腰往前冲,随时都可能被对方的炮火给撂倒。
    若是选择趴在地上的话,炮弹又随时可能落下来,那就跟等死没啥区别。
    一个是找死,一个是等死,所有人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眼下纵使己方人多也不灵啊,根本无法形成大规模的冲锋!
    之前的进攻队形完全被明军给活活轰散了、打乱了,加上遍地是坑,再没几个人觉得是役可以轻松获胜了。
    对方火力实在太过凶猛,枪声持续不断,比爆豆还密集,倒在地上断气的同伴都可以证明这一点。
    不是说下雨可以削弱明军的火力么?
    这也没看出来弱了多少啊?
    己方因此而死的人可是一点没少啊!
    难不成明军的火器已经先进到可以防雨?
    第一次进攻在诸多缅军将校脑子处于懵圈状态下,只能跟着败兵灰溜溜地跑路。
    躺在沙滩上的尸体不下五六千人,可在不得命令的情况下,没一个陆战队员出去摸尸。
    夜间被己方炮火所误伤是最倒霉的事情,只要自己不中弹,摸尸的机会自然有的是。
    尤其是要防范缅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双方炮火无眼,因为出去摸尸被打死,那就算是自食恶果了。
    “宋纪,郑森那里打得甚是激烈,是否需要驰援之?”
    由于天气炎热,加之感冒又没法吃冰激凌,崇祯根本就没心思睡觉,正好赶上对方发动夜袭。
    在见到郑成功那边早已开打,而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见到宋纪还按兵不动,崇祯不免有心担心起来。
    郑家虽为那逆子效力颇多,可说到底还是大明的忠臣,起码为大明先后打败过荷兰人与西班牙人,还收复了东番。
    不能因为郑成功所部不是朝廷所辖兵马,而在其遭到敌军围攻时见死不救。
    否则让郑成功寒心的话,往后征缅没了来自郑家的海上支援,那就将会变得很是艰难了。
    “请陛下安心,之前臣派亲信过去查看情况,郑成功回复营盘无恙,亲系亲眼所见亦是如此。臣前些日还亲自去查看过一番,只见所部防线稳固,士气旺盛,加之有舰队火力支援,若是坚守不出,眼下不会有大碍。”
    宋纪就怕皇帝一意孤行,让自己派兵过去帮倒忙,这才好好解释了一番。
    这黑灯瞎火的猛然过去一大群人,万一被当成敌军,造成误伤就坏事了。
    “爱卿所言有利,朕亦认为如此!”
    崇祯听罢也觉得是自己多虑了,镇海公之子跟着那逆子前前后后学了近二十年之久,还随军北伐过多次。
    说是进取不足的话,防御的本事总该是有的,那逆子当年不就是靠龟缩防御,打赢了皇太鸡的铁骑么?
    郑森手下光陆战队就高达一万五千人,还有数百艘战舰进行炮火支援,想来也应该可以击退来犯之敌。
    由于“成功”二字源自某逆子的赐名,故而崇祯一直避讳此二字,只是称呼对方的本名。
    不过当初赐名“成功”二字的寓意是很好的,为朝廷成大事,为大明建功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