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980章:致远重现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没了给祖大寿送餐的压力之后,某太子的生活就轻松多了,但已经成为大明镇海侯的郑芝龙不能闲着。
    还滞留在京城的十四只藩王,连同一堆郡王,还得动用郑氏集团的船队送到封地去,婆罗洲有十只,苏拉威西岛有四只。
    每只藩王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都不想吐露出来,又想得到其他宗室的想法。
    总结起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看到报纸上与私信里,移藩北地的诸多藩王,日子过得有模有样,心生羡慕,也想自己尽快启程,到封地上大展拳脚。
    毕竟自己掌握生杀大权的感觉实在是超凡脱俗,是梦寐以求的事情,可是比窝在先前的封地,甚至在京城这边要强太多了。
    听说北地都是极寒之地,但从私信里发现藩王们都是吃穿不愁,只要天气晴朗,身体上佳,便可以带着人马天天打猎捕鱼,何其快哉啊!
    哪怕是生活在最北端的崇王,在自己的封地里也能种地,据其所述,当地的气温其实比辽东冷不到哪去。
    脚下都是火山灰覆盖的沃土,连人工肥都不用施,一年每亩收获一石土豆毫无问题。
    加上捕捞海鲜的那部分,每个百姓都能吃饱穿暖,甚至油光满面。
    崇王朱由樻通过贩卖硫磺,现在又办起了硫磺皂工厂,活得是有滋有味。
    连在堪察加半岛生活的崇王都是如此这般,其他藩王的日子就更不用多说了。
    有藩王甚至怀疑这是小太子的把戏,说不定那些藩王都死在半道了……
    但这也就是在脑子里想想而已,可是不敢轻易说出口。
    楚王朱华奎早已被贬为庶珉,那真是爽歪歪了!
    硫磺不能有假,毛皮更不能有假,没有北地的诸多藩国子珉开采狩猎,光凭郑氏船队的水手去上岸置办,都得被累个半死。
    另外一种想法,就是放弃移藩,留在京城。
    不去海外就藩倒是容易,只要太子点头应允即可。
    但是也要放弃相应的权力,在京城老老实实做王爷。
    家仆凡事,就得被送到顺天府衙受审,宗室亲属也是如此。
    这就跟移藩海外的情况截然相反了,啥特殊待遇都被一并取消了。
    至于好处,那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任何仿自仙界的新鲜事物,都可以尽快获得。
    只要兜里有钱,买得起,市面上还有卖的,譬如电话,那就毫无问题了。
    在封地也能用电话,但只能限于家里这点人,而且封地远不如京城繁华热闹。
    封地那边可是没有诸多总汇这种好去处,里面的娱乐表演乃是天下一绝。
    那边无非是碧海、蓝天、沙滩、椰子树,加上一群群无比丑陋的土著!
    太子也不是不近人情,允许藩王每年一次,回本土看看。
    但一来一回恐怕就要半年时间,工夫都得被耽误在茫茫大海之上。
    住在京城可享人间繁华,就藩封地能够无拘无束!
    这确实是个难以抉择的问题,但去北地的藩王当时没这个顾虑。
    大家想的都是尽快离开这个鬼地方,再也不想被小太子给算计了……
    等轮到启程去南地就藩的这十四只藩王的时候,情况又发生了些许变化。
    京城已经被太子治理的越来越好了,似乎真有了中兴的迹象。
    到处都在大兴土木,常住人口日益增多,各种项目纷纷上马,娱乐与美食都层出不穷。
    去就藩之后,面对一片荒芜之地,心里难免会产生巨大的落差,感到孤单寂寞。
    抽签之后得到封地位置比较好的人,譬如荆王朱慈烟,其封地就在婆罗洲东北部。
    距离吕宋群岛最近,前往琼州用不了一个月。
    由于拥有地段上的优越感,这只藩王就很乐意就藩。
    往后可以近水楼苔先得月,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做贸易赚钱。
    而像蜀王朱至澍这样的,自己本不愿意来京城,是硬被厂卫给押来的。
    看到算计自己的小太子就心里上火,眼不见心不烦,对就藩之事早已望眼欲穿了。
    肃王朱识鋐原来住在兰州,对老家还恋恋不舍。
    结果来到京城之后,听说柴时华反了,还联合了土默特骑兵蠢蠢欲动。
    后来李逆也带着手下跑到西北去了,万幸自己挪窝了,不然非得被这俩反贼逮到给凌迟不可。
    如此看来,这西北不是个好地方,起码不适合大明藩王居住,必须另择他地而栖。
    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去南边看看,莫说就藩,就算是旅游也是好的嘛。
    按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藩王不能四处游荡,朱识鋐可是早已憋坏了。
    游山玩水,打渔摸虾,这种闲云野鹤的日子,就是他一直盼望的结果。
    南边的封地真如太子所言,全年如夏,海边风景秀丽,那可是遂了自己的心愿。
    镇海侯郑芝龙已经把马尼拉及附近的风光拍成了相片,给诸多藩王们浏览过了。
    虽然相片是黑白的,只能端详出大概,不过看似的景色还是非常宜人的,算得上赏心悦目。
    唯一的问题是,到了那边都得白手起家,从零开始,连木屋都得自己盖,比较棘手。
    但想想北地那些不盖木屋就得被活活冻死的宗室,自己这封地起码不冷……
    嫌热的话,住在距离岸边不远的地方就行了,天天都能被海风吹到。
    搂着瘦马小妾,吃着美味的海鲜,再一起品鉴《关外秘史相册典藏版》,这日子貌似还真不错!
    还有一个重要考虑,那就是抢地盘!
    虽然在出发之前早就定下了各自的封地位置,但是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有藩王不去就藩,光凭郡王出头,往后两个藩国有了土地方面的纷争,没有藩王就藩的藩国说话底气就不足了。
    现在的理念是人可以不去,但地盘不能不抢!
    自己可以不要封地,但宗室不能首先就明抢!
    周王来信说,周国的诸多郡王为了抢地盘爆发了连年的战争。
    尽管规模都比较小,最多也就是两三千人而已,但也让周王痛疼不已。
    往大了说,打起来的两边还是一家人呢!
    换成是藩国之间,那势必是水火不容了……
    于是就藩婆罗洲的十只藩王在出发之前,都签下了君子协定。
    那就是只要划定的地盘与实际无错,那就不得轻易抢夺其他藩国的土地。
    从地图上看,婆罗洲足有湖广、浙江、南直、江西、福建加起来这么大。
    在此基础上,某人还要抢夺其他宗室的地盘,是不是有些贪得无厌了?
    纵使婆罗洲是十只藩王的封地,也足以容纳十国子珉了。
    某太子估计在初期应该不会上演战国时代,因为船队的搭载数量并不高。
    一次弄过去十万人都顶天了,五万人比较正常,平均下来一只藩王也就有三四千手下。
    由于并非是密集登陆,一年半载都看不到对方的人马,更别说直接开战了。
    当面之敌是可能前来报复的西班牙人以及当地的土著,各个藩国反而应该团结起来,供同御敌。
    实际上没有本土,特别是朝廷的大力支援,这些南地的藩国根本就难以为继,很容易被反攻倒算的西班牙舰队与登陆部队给灭掉。
    某太子早已收到那个腓力二货国王的来信,信里言明他对明国的武器不感兴趣,更不相信飞艇能升空,这就是东方邪术!
    腓力二货国王还表示,菲律宾是西班牙帝国的属地,对于如何管理自己土地上的子珉,无须他人指手画脚!
    那个傻子还认为西班牙帝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拥有半个地球的土地,任何胆敢挑衅甚至威胁西班牙帝国的人或国度,都将被毁灭!
    这算啥?
    头口威胁还是最后通牒?
    在唐斯海战之后,你那无不无敌都两说的舰队还剩个芝麻了???
    这场大战的结果是西班牙舰队参战的七十七艘战舰被打掉四十三艘,当场完犊子六千人。
    对面的荷兰几乎毫发无损,就打光了事先准备好的纵火船而已。
    现在,西班牙海军开到东方水域的战舰还能凑够一百艘么?
    要是开来一堆武装商船,本宫还是非常欢迎的!
    吩咐镇海侯郑芝龙照单全收,一个都不能少!
    恐怕眼下西班牙海战打不过荷兰,陆战更不是法国的对手!
    法军已经拥有了飞艇,还能大量仿制出坦克、迫击炮、手榴弹等武器。
    像枪毙式攻击队形的打法已经完全过时了,取而代之的是步坦协同。
    飞艇高空侦察,迫击炮一顿狂轰,然后就是坦克掩护步兵上去收庄稼了。
    腓力二货国王懂这先进战术么?
    估计他就能懂个屁!
    这不是某太子闭门造车推测出来的,而是问过蒂雷纳子爵,并与其进行了棋盘推演。
    蒂雷纳子爵,现在应该称之为侯爵了,跟郑芝龙一个档次,算是本土的上司对其促成两国结为盟友的奖励。
    这只侯爵扮演西班牙军队,某太子则只会法军,数量只相当对方的一半。
    但等当面对阵,一万法军就把两万西军打得一败涂地,屁股尿流!
    在平原地区作战,有坦克掩护的步兵哪怕没有长矛,也完全不怕大股骑兵的突击。
    坦克配备的速射佛郎机,发射霰弹,就是最好的反骑兵武器!
    配合燧发枪与手榴弹,西班牙骑兵冲过来之后不会有几个人能活命。
    在本时代,飞艇配合步坦协同,辅以适量的骑兵,那就是天下无敌的打法。
    蒂雷纳侯爵是在欧陆打过仗的老手,通过反复分析论证,认为焕然一新的法军胜算极大。
    欧陆那边具体由谁来指挥法军主力去吊打二哈部队,某太子就管不着了。
    反正就算没啥战争天赋,只要能按部就班的指挥,也不会轻易落败。
    关于如何使用新式武器的战略战术,某太子已经写成册子送过去了。
    要是不听建议,固步自封,从而吃了败仗,那就与某太子毫无瓜葛了。
    大明这边的技术是在日新月异,不断升级完善的。
    第一艘铁甲舰,也就是“致远”号的复制品,已经铺设了龙骨,开工建造了。
    某太子计划用三年时间,建造全球第一艘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