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970章:王师北伐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崇祯十六年元宵节,西历一六四三年三月五日,全军将士每人就着开水吃下一碗炸元宵,正式开拔。
    本来某太子还想等到春分,但是估计祖大寿是等不了了,再等下去,不是饿死在城内,就是吃饱在沈阳了……
    在此之前,天津水师已经先行出发,在锦州外海游弋,同时响炮二十声,发射信号弹,提醒祖大寿。
    侦骑探得的情报是辫子仍旧派重兵围困锦州城,说明祖大寿仍未投降。
    除骑兵之外,步兵、炮兵、坦克兵连同全部装备,悉数搭乘各种舰船,沿运河先抵通州,后至天津,经卫河出海。
    一周之内抵达山海关,十天内抵达既定战场,这已经是运输步兵和装甲部队最为快捷的途径了。
    再往前半个月,辽东湾北部的海冰未化,想从海陆运输兵马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于皇太鸡是死是活,到了战场上就知道了。
    目前收到的情报,安插在沈阳城内的特工仍旧报告辫子大王还且活着呢……
    这是第一次北伐,后面还有二三四五六等多次。
    也不只能指望在锦州外围就把所有辫子兵给团灭掉,或者逼得人家抹脖子。
    解围之后,给城内的祖大寿所部运输必要的给养,大军便会撤退。
    深入内陆作战,甚至平推到沈阳城下,那是明后年的事情。
    对付辫子,必须有条不紊,按步骤行事,绝对不能一蹴而就。
    此番给锦州解围,算上水师陆战旅,合计出兵近四十四万。
    若是将舰船上的水手都算上的话,总兵力将达到约五十万!
    与成祖小大爷北伐时的出兵规模近似,不过今时不同往昔,王师的攻防实力都远胜于之前。
    各部汇总起来的约三万三千骑兵,通过团练已经在各条河流搭建起来的浮桥,直奔山海关。
    辽西总督王在晋出兵三万,全部为骑兵,两部合起来的兵力超过六万,极大的增强了王师野战突击与反突击的能力。
    山海关剩余的兵力都会原地固守,状态良好的马匹皆已被当作可以野战的机动兵力,驰援王师主力。
    所有骑兵先行在山海关待命,等见到出现在海面的大明舰队之后,由舰队提供火力掩护,沿岸边北上直抵。
    为避免登陆部队还得过河,此番登陆地点还是小凌河北岸。
    但是有个问题,若是小凌河水浅,舰船无法逆流而上。
    反之,则骑兵无法与王师主力汇合,只能留在南岸,或由舰船慢慢转移。
    某太子管不了那么多,先到地方再说,不然祖大寿这个鱼饵就会失去作用了。
    大明与辫子都在利用锦州城做鱼饵,吸引对方上钩。
    这下好了,看谁先把谁给钓进自己嘴里……
    关于京城内的辫子细作会将明军大规模出兵的情报送出关外的事情,某太子全然不在乎。
    这次就是光明正大跟皇太鸡决一死战,你有本事就赶在明军登陆之前,把锦州城打下来。
    挖那么多壕沟,不就是为了围城打援么?
    现在援军来啦~!
    这次行动的战略意义非同凡响,大明水师及郑氏集团都是全力以赴,还征调了大量的珉船,大到商船,小到渔船,只要愿意来赚钱,通通欢迎。
    除渔船之外的舰船总数便超过了七千艘,向北行进时,场面浩浩荡荡,蔚为壮观,绵延上百里之遥,远超曹丞相时期的水军。
    水陆并进的策略让对面的辫子毫无办法,明知道山海关的人马是驰援锦州的,奈何海面上的舰船多如过江之鲫,完全无法力敌。
    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量明军骑兵从山海关出来,跟着舰队一路北上,抵达小凌河南岸。
    就算明军骑兵抵达目的地,在岸边扎营,辫子仍旧无法动手。
    清军炮队再厉害,面对上千艘战舰,其火力也不值一提。
    双方若是发生大规模对射,大清炮队很快就会连人带炮都被轰上天!
    “报~!殿下,东虏在距岸边十里处外设壕沟,宽一丈,深一丈,向北五里又发现一条!”
    “哼哼!好!再探!”
    挖壕沟阻止大明王师推进,皇太鸡又不是头一次这么干,早在某太子的意料之中。
    你有铁锹!
    咱有推土机!
    没错!
    你以为某太子这两天在京城,光听意呆利歌剧《小拜年》来的么?
    蒸汽坦克车头装上推土铲,这不就是装甲推土机么?
    不管你事先挖了多少条壕沟,我都给你推平了!
    某太子这次带来上百辆专业推土机,哪怕只有十辆可以出动,其作业能力也超过上千苦力。
    新出厂的坦克车头都可以安装推土铲,随时可以改装成推土机。
    一边推土,一边推进,何其妙哉啊~!
    三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四十余万明军相继抵达小凌河北岸。
    在舰船卸载了步兵与装甲兵之后,南岸的骑兵也正在被转移到北岸。
    某太子的计划就是在三月末,平推到锦州城下。
    天晴了,雨停了,皇太鸡觉得自己又行了,那就过来干一下子!
    王师西边是小凌河,北边是壕沟,辫子大军只能从东北方向过来。
    但皇太鸡或多尔衮绝对不傻,没有十足把握就贸然杀过来,只能过来送人头。
    上次多尔衮吃了坦克的大亏,这次一定会吸取教训,顺便找到破解坦克大阵的办法。
    “报~!启禀皇上,蛮明出动大量战车,车头装有类似铁铲之物,可推出大量泥土,正迅速填满壕沟!”
    “哦?嗯~!再探!”
    “嗻~!”
    皇太鸡是正月二十五抵达的锦州前线,之前此地的兵马均由多尔衮指挥。
    不过多尔衮将发现大量舰船经海陆向北进发的消息报告之后,皇太鸡便再也坐不住了。
    很明显,锦州都被围困三年之久了,祖大寿所部的粮食应该吃的差不多了。
    蛮明再向上次一样虚晃一枪便撤退,那便等于将锦州城内的守军弃之不顾了。
    不过蛮明想要给祖大寿解围,往城内送粮也绝非易事。
    大清王师早已今非昔比,早已恢复元气,可以与蛮明决一死战了。
    滿州十旗早已达到满编的七万五千人,檬古八旗与外藩三旗有六万六千人。
    汉军十二旗亦有九万人,三王一公的人马有六万人。
    刨去守城的兵马不算,光是能够野战之兵,便已然近三十万。
    能够迅速完成扩军,都归功于鲍承先在北部平原开荒得力。
    这两年都算上的话,大清已经得六百万亩良田,朝廷的每亩粮税收成尽管只有九十至一百斤左右,收成里还以地瓜与土豆等抗旱作物为主。
    但这也足以让皇太鸡大为欣喜了,光是军粮,户部便已获得三百万石以上,刨去百姓消耗部分,足以供养三十万大军所需。
    能够编练出三十万完全脱产的大军,这就是皇太鸡的初级目标。
    随着开荒面积在逐步扩大,往后每年扩军十万都不成问题。
    等大清有了五十万虎狼之师,蛮明焉能继续苟延残喘!
    但那魔童如今主动来找死,就休怪自己下手无情了!
    除去宁远守军之外,皇太鸡几乎将所能带来的野战人马都带到了锦州一带。
    由于那魔童选择在小凌河北岸登陆,故而小凌河以南的松山、塔山、杏山早已失去了陷阱的作用。
    十四弟多尔衮也不是全然没有防备,吸取了之前的经验教训,早已遣大量包衣在三条绕城壕沟的基础上。
    在海边以北十里、十五里、二十里,分别又挖设了三条壕沟,以迟滞蛮明人马的推进。
    多尔衮不认为那魔童有能力迅速填平三道壕沟,让其人马尽快抵达锦州外围。
    然而世事难料,对于新出现的这些推土怪物,大清高层皆感到无比错愕。
    若是探马没眼花看错的话,那便是魔童此番有备而来了。
    用推土怪物将壕沟填平,岂不是己方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么?
    “诸位爱卿,是役王师目标非常明确,那便是阻止蛮明人马抵近锦州,切断其与城内守军之联系。现王师兵力高达三十万,可谓兵强马壮,各型炮火已达上万门,铁甲战车亦有数千辆,又装备三十艘飞艇。今天上有大清的天兵天将,地面有大清的铁骑战车,已然无惧蛮明所制之诸多怪异武器!”
    皇太鸡还是要给群臣打打气,不能听说那魔童来了,心里就犯了嘀咕。
    一群成人,被一个孩童,现在就算是半大小子给打怕了,颜面何存啊?
    “皇阿玛所言极是,蛮明有之兵器,我大清已然皆有,而蛮子士兵畏惧我大清勇士,朝廷亦昏暗无能,狗太子横征暴敛,早已不得人心。我大清得天下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大清击败蛮明人马,更是天意使然,无可辩驳。狗太子送上门来,便让其有来无回!消灭此股人马之后,北直隶便唾手可得矣!”
    豪格之前挨骂太挫,现在也学聪明了,凡是关于蛮子的事情,不懂不说,就顺着皇阿玛的意思说,可是好过多了。
    自己的正蓝旗在惨败之后,又重建起来了,尽管充斥了大量的檬古人,可终究是归自己统领,战力还是比汉军高得多的。
    “十四弟,依你之见,眼下王师该当如何应对啊?”
    打是必须的,而且要击退狗蛮子,不然这三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但皇太鸡还拿捏不定,到底在那里接敌迎战蛮明主力。
    根据之前的报告,来犯的蛮明人马恐不下三十万,已与大清王师此番的兵力相当了。
    “皇上,臣弟以为,决计不能坐视那魔童派兵填平壕沟,当须出兵不断袭扰之。王师此番须尽力阻敌于壕沟之外,若敌军填平三道壕沟,则双方当须决战。若王师战而胜之,则城内祖大寿见到来援败退,则无心守城,必定投诚。”
    现在也能在后方继续挖壕沟,但蛮明有了推土怪物,这招就肯定不好用了。
    己方费了好些天的力气,结果人家一天就给填平了,那就事倍功半了。
    多尔衮觉得还是得打,不能在对视观望了,要么半渡而击,要么列阵决战。
    “十四弟以为战场设在何处为佳?”
    “回皇上,臣弟以为最佳地点为紫荆山一带!蛮明人马无可绕行,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