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959章:喂饱使团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某太子对这位苏丹有所了解,这才能派人过去有的放矢。
    易卜拉欣没啥主见,帝国的事务几乎被大臣、将领、内侍甚至后邸的美女们把持着。
    若是自己身边的一圈人对一件事都说好,对易卜拉欣来说,那便是真的好!
    时至今日,帝国的边境东临波斯,南至印度洋,西到北非与大西洋的结合部,向北更是快要兵临维也纳。
    可以说版图已经大到消化不良的地步了,继续对外扩张,不论是易卜拉欣本人,还是文臣武将,对获胜都没太大把握。
    在没有先进武器的帮助下,对阵西欧的军队时,帝国想要取胜便只能依靠战斗力最强的禁卫军。
    连禁卫军都难以战胜的敌人,其他部队拉上去也是白费,这也不是主观臆断,而是通过实战检验过许多次了。
    固步自封,维持现状的话,帝国的税费来源便失去了新的增长点,久而久之便会因为战争的消耗而告罄,甚至威胁到帝国的存亡。
    易卜拉欣不是个明白人,但身边不乏明白人。
    想要确保帝国能够得到源源不断的钱财,要么在战争中获胜,通过新的占领地来大赚特赚。
    要么就要在帝国境内开源节流,对于前者,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于后者,没人擅长此道。
    开凿双海运河,恰恰满足了帝国上下的诉求。
    因为只要工程启动,所耗费的钱粮中的部队便会落到一些人的口袋里……
    运河本身对帝国的作用和意义更是毋庸置疑,有了这条运河,便可以实现两线调兵了。
    最重要的是,这笔钱并非是没有回报的,反而是能够得到丰厚且长期的回报。
    大明特使赵光抃献上了有对比航线标注的世界地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走运河与绕行南非好望角的区别,相差三天以上的航程。
    有了运河,哪怕西方商船不会走这条路,大明去罗马与法国的商船也会走近路,所以奥斯曼这边根本不愁没客源。
    每艘船收取一千两的过路费,每年一百艘便是十万两,一千艘便是一百万两。
    开凿运河的总投资不过一千万两,十年足以收回成本了,剩下的便都是净赚了。
    这条运河由于其独一无二的战略意义,还隶属于苏丹直接控制。
    易卜拉欣在看过明帝国太子提出的运河项目计划,又听了一圈人的强力推荐之后,便欣然应允了。
    这一圈人都指望运河带来丰厚的回报呢!
    与明帝国特使的交好也能顺便收点礼物,何乐而不为呢?
    易卜拉欣还盼着早点得到飞艇这种神兵利器,一旦实现再次为帝国开疆拓土的愿望,肯定可以名垂千古了!
    奥斯曼帝国的使团不远万里来到大明京师,在某太子的指示下,自然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级别不亚于接待倭国的阿部重次等人。
    大明与奥斯曼早有往来,而且对方还派过使节,大明反而在这方面是非常落后的,之后才勉强追上。
    对于饮食方面的特殊要求,某太子也请来了奥斯曼使节和商人的厨子们,为使团烹制家乡菜。
    有了擅说双语的中间人,某太子便很快弄清了对方前来的目的。
    买飞艇?
    没问题!
    只要钱够多,那就一定可以买到!
    某太子不知道使团带来多少钱,总之不能再让你们运回去……
    在讨价还价之前,某太子还是请使团上下观看了飞艇升空表演。
    这可是全世界仅有的,或许大清也有,但肯定不如大明的妥当。
    见证奇迹的时刻出现了,使团全员都张嘴仰望天空,瞅了半晌,而且赞叹不觉。
    然而忽然觉得此物价格会非常之高,自己带的这点银子或许不太够。
    待翌日回到谈判桌上,某太子念在当年噜密铳转让技术的份上,也开出了优惠价。
    含弹药、零部件及维修保障和人员培训在内,十万两银子一艘,十艘起售!
    这绝对非常良心了,仅仅比卖给郑芝龙的单价贵一倍而已。
    要是嫌贵的话,您可以去大清那边买。
    应该会便宜很多,但具体能不能飞,就两说了……
    一名正使与两名副使回去商量了三天,最终只能先咬牙买十艘。
    就带来二百万两银子,不能都买飞艇了,还要买些别的商品。
    在出发之前,大家都以为这笔钱应该够用了。
    没想到等抵达明帝国的都城,看到飞艇与其他新奇商品之后,顿时觉得似乎再翻一倍,貌似也不够花。
    为了照顾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某太子还挪用了部分给某父皇和柳如是的订单,先满足这只大客户。
    等把“烤肉客户”的钱包榨干,便可以打发他们走人了!
    然而使团上下似乎并不急于赶路,既然来了,就要看个够本才行。
    某太子让礼部尚书冯铨带着这些客人做了好几天的小火车,最后勾得对方连火车也想买……
    不是不能卖,只不过一套火车连同几十里长的铁路,至少需要上百万两银子。
    哪怕铁路可以让奥斯曼人自己制造,大明仅仅出口火车头和车厢,价格也会超过五十万两银子。
    某太子是不会轻易赊账的,尤其是赊给这么远的客户,还钱的时间恐怕要一年多以后,实在等不起。
    正使贾勒迈提出易货,就是用奥斯曼的土特产来交换大明的商品。
    对此,某太子完全没有异议,只不过对方能拿出手的针织、刺绣、灯具甚至武器,某太子完全看不上。
    与其换购这些玩意,还不如买一船开心果!
    在某太子面前展示武器,不论是冷热兵器,那都是关公面前耍大刀!
    有鉴于此,某太子便为使团上下展示了大明的先进武器,譬如坦克、迫击炮、燧发枪、左轮枪、手榴弹、新式铜炮。
    除了导弹之外,各型武器几乎都登场亮相了,甚至展示了一次小规模的演习,算是扬我国威了。
    张一龙的近卫营相当于苏丹的禁卫军,然而后者连正步都不一定能走齐。
    对近卫营的官兵来说,这就是小菜一碟,连家常便饭都算不上。
    当整齐划一的队列走过观礼台的时候,使团上下再次惊叹起来。
    在他们看来,这支部队简直比苏丹陛下的禁卫军还要厉害。
    一百个人的动作就像一个人一样,哪怕是外行都能作出最基本的判断。
    除了飞艇之外,苏丹陛下要买的左轮枪一定要买到。
    某太子的开价是五千两银子一支,子弹十两银子一粒。
    贾勒迈惊诧到合不拢嘴,这价钱简直堪比古玩珍宝。
    但是某太子又说,最多出售五十支,由于精工细作,产量极低,多买也没有。
    最终贾勒迈以带来的土特产充抵了部分货款,支付了五万两的白银,买下了二十支左轮,以及两千粒子弹。
    等回去研究明白之后,便可以自行制造了,再也无需花高价从明帝国进口这种昂贵的武器了。
    对于飞艇,贾勒迈也是这么想的,帝国连攻城的重炮在一百多年前便能造出来,没理由仿制不出来飞艇。
    剩下的钱,都被用来购买各种新奇商品了,尤其是帝国上下非常喜欢的雪花糖,在明帝国这里是特别的便宜。
    一斤只需二钱银子,一万斤不过两千两银子,贾勒迈恨不得一次买下十万斤。
    可惜大明的雪花糖除了自销之外,主要用来供给倭国市场。
    奥斯曼帝国的采购份额完全是在计划之外的部分,两广地区的粗糖产量是足够高,但必须等三个月以上,否则甘蔗无法成熟。
    这么长的时间,贾勒迈是等不起的,主要是老家的苏丹很着急,想要尽快得到耗费巨资买到了一堆商品,包括自己的飞艇。
    最终只能饮恨买下两万斤,而且贾勒迈还下了十万斤的订单,之前已经写信派人乘船返航了,希望在舰队抵达本土之后,将白银尽快装船。
    对比昂贵的武器,明帝国这里的商品都很便宜,简直就是购物者梦寐以求的地方。
    哪怕运回本土一批商品,用来贩售,都能大赚特赚。
    在看过飞艇、火车、电话、电报、电灯、报纸、杂志之后,贾勒迈等人就越发感到本土的落后了。
    但为了不让自己白来一趟,每个人都在京城著名的景点与建筑前合影留念,铜板照片留了一大摞。
    贾勒迈连自己带来的钱都花个精光,尤其是明帝国出产的抽水马桶,堪称精美绝伦,集工艺与实用与一体,一口气买了二十个。
    下面的人更是如此,好不容易来一趟,不买东西就是亏了,带回老家的话,赚几倍都不成问题。
    使团前前后后,就待了半个月,逛了一圈,买完东西,便急忙装船返航,可是没耽搁多长时间,貌似还挺有效率的。
    某太子便用这笔钱,给将士们盖了一堆新房子……
    辫子不打过来,皇太鸡在处心积虑地憋大招。
    大明也不会坐以待毙,只要双方维持目前的态势,大明的“回血”速度势必会更快。
    某太子觉得最好五年之内一直不重新开战才好,五年之后,大明就不是以往的大明了。
    别的不说,蒸汽机的妥善率已经达到两成了,这是一个非常喜人的进步。
    看似妥善率并不高,但要是王师装备五千辆坦克,哪怕有两成可以开动的,总数也有一千辆之多。
    这些坦克一旦在战场上形成可以移动的钢铁巨龙,足便以对付二三十倍于此的辫子骑兵部队了。
    目前还是以轮式为主,履带式的结构过于复杂,比自行车的车链子复杂得多,短时间内是指望不上了。
    但只要坦克足够多,配合铜炮与导弹,明军的装甲部队就能压制住十万辫子骑兵,不给对方可乘之机。
    某太子的近期目标就是给狗腿子们装备至少五千辆坦克,到了战场上,就算机动性不够,也能摆个“钢铁乌龟阵”!
    主要目的还是给锦州的祖大寿所部解围,按照城内粮食的消耗速度,最慢在明年春季,祖大寿的下场又得跟大凌河时一样了。
    锦州并非是一座滨海城市,但距离海边并不算远,之前倭军也发动过试探性进攻,具备一定的相关经验。
    此次解围行动的作战距离不到一百里地,哪怕是爬也得爬过去,不然某太子养这些狗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