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953章:重甲骑兵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先是在后方开辟出了一大片产粮地,随后又发现了巨型铁矿,手里有了粮与铁,皇太鸡便有了扩军备战的资本了。
    尤其是铁,此前大清非常依赖晋商来提供,如今晋商已被那魔童杀尽,而铁却再也无须从关内购买了。
    有了铁矿,便可造出海量的甲衣,用来武装新扩编的士卒。
    在与蛮明的人马接战数次之后,王师将士们纷纷抱怨蛮明盔甲甚厚,连穿甲箭在近距离都无法射穿。
    而且棉甲保温性较好,但非常不利于夏季作战,每每捂得将士们汗流浃背,甚至在高温暴晒之下,出现眩晕中暑的情况。
    之前碍于大清缺少铁矿,皇太鸡才没有遣人仿制用铁较多的蛮明新式甲衣。
    这下有了足够的铁矿石,便可随便进行冶炼与仿制了,人手一件都可以。
    唯一的困难是这种新式甲衣需要铁匠长时间的大力锤炼,方可打造完成。
    可谓是费时、费力、费铁、费钱,若是装备三十万人马,总价可是相当之高。
    价钱是一方面,工艺难度是另外一方面。
    通过安插在京城的细作探知,蛮明已经发明了一种专门用来锻造铁板的机械。
    力大无穷不说,而且连牲畜都不需要,只需喂些水和煤即可,真是让人匪夷所思。
    细作在信中报告,一部此等机械所发之力等于十名甚至二十名铁匠之和。
    蛮明士卒所穿之甲衣,只需由此等机械锻造二十次即可成型。
    同样一件甲衣,换成大清的铁匠,只怕要锤打数百以至上千次之多了。
    因为有分开安装的正反面,一名铁匠一天打造一件甲衣,往多了说,也就两件而已。
    看似挺快,可一年下来,刨去休息的时日,三百件就顶天了。
    一百名铁匠不过才三万件,想要造出三十万件新式甲衣,便需要一千名熟练铁匠。
    将时限缩短到半年的话,所需铁匠数量便需要翻倍才行。
    除此之外,还要打造头盔、刀枪、箭头、战马用甲衣、马蹄铁。
    吴三桂率部远走上京,倒是让皇太鸡想起一件事。
    那便是利用发现巨型铁矿,可以冶炼大量铁矿石的机会,打造出一支钢铁之师,用来对抗那魔童的火器部曲。
    蛮明各部虽然擅用火器,可只要大清王师加强防护,蛮明火器之威力便要大打折扣了。
    当年金军大举南下,依靠拐子马与铁浮屠所向披靡,如今大清依然可以仿效之。
    皇太鸡有意将十旗子弟,约七万五千骑兵全部升级为重甲具装的铁浮屠!
    若是还有富余的重甲,便将檬古八旗与外藩三旗的五万四千人也武装起来。
    如此一来,手握近十三万刀枪不入的铁浮屠,便无须再惧蛮明士卒使用鸟铳施射了。
    皇太鸡还打算给汉军十旗以及三王一公所部,每部均武装一个甲喇的铁浮屠骑兵,届时便于协同作战。
    加上这部分的话,铁浮屠骑兵总数将达到十六万之巨!
    一旦在平地上冲锋起来,犹如排山倒海一般骇人!
    光提升骑兵部队的战力还不能让皇太鸡彻底放心,对于以步兵和炮队为主的汉军与三王一公所部,皇太鸡还有所考量。
    在辽西与关内摧城拔寨,主要靠这些人马,不能固步自封,当须与时俱进。
    既然那魔童都大肆武装蛮明步兵,皇太鸡认为大清这边也要有所应对才是。
    换装新式甲衣是一方面,而且要大量仿制蛮明的那种铁甲战车。
    不光四面覆盖铁甲,还要在每辆战车上安装一门可以连续开火的小型佛郎机。
    有了这种战车在前面推进,在开火的同时阻挡蛮子打过来的炮弹,后面的王师步兵方可顺利跟进,不至于在冲阵之前便损失连连。
    按照每五十个步兵装备一辆战车来计算,皇太鸡要求造出四千辆战车,用以武装二十万步兵。
    在工厂产能有限的情况下,前期先造出两千辆,佛郎机不够就用其他各型小炮以及铁桶炮来补足。
    大清比蛮明有个明显的优势,那便是工厂无所谓利润,大部分做工的都是出苦力的奴才,故而可以将成本压缩在一个极低的水准上。
    那些有本事的工匠给点赏赐就行了,同样一款战车,大清这边的成本完全可以比蛮明低一倍。
    尽管红衣大炮不如蛮明的重型火炮射速高,可还是王师所必需的武器,皇太鸡要求在明年入秋之前,至少要造出一千门。
    有了十六万铁浮屠、四千辆铁甲战车、二十万铁甲步兵、一千门红衣大炮,皇太鸡不信还打不过那魔童麾下的蛮明人马!
    这等战力可是比当年金军南下进攻赵宋时要厉害许多,金军都能夺取赵宋的半壁江山,大清自然更是可以!
    吴三桂不是要去上京么?
    那就让其看着好了,当年气吞山河之景象,今世还会重演!
    最让皇太鸡高兴的是,遣人仿制飞艇也有了喜人的进展。
    在入夏时,大清制造的第一艘飞艇已经完工了,一切部件与外形,均和蛮明的那款别无二致。
    除了充气尚需数十人手摇鼓风机,所需的升空时间较长。
    原本燃料很成问题,在蛮明都城生擒活捉的两名飞艇兵说猛火油不能用来当作燃料。
    不能保证足够的温度不说,由于都是外行,还引发了一场大火,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没人知晓蛮明是如何冶炼这种黑乎乎的火油的,尽管细作知道那就是炼化塔,可根本无法靠近。
    细作还请过负责炼化的蛮明工人喝酒,在席间打探消息,结果对方也不清楚详情。
    就知道到了一定的高度,都有标记,他们按部就班将里面的油料弄出来就行了。
    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偌大工厂只有寥寥数人知晓,几乎都是那魔童信任的太监。
    细作只能将画有炼化塔外观的图纸遣人送出来,然后将探得的内容写明,算是交差了。
    皇太鸡能如何?
    只能遣人照着做了一个,然后让手下慢慢摸索!
    “摸索”的意思就是一边炼,一边研究,说不定炼着炼着就研究明白了。
    貌似跟太上老君炼丹是一个道理,蛮明能做到的,大清也一定可以做到。
    至于炼出来的到底是些啥玩意,大清上下没一个人能弄明白……
    如何证明对飞艇有用呢?
    直接把成品装进喷射器里点着,看看单位时间内的发热量,差不多就应该行了。
    炼了半年,飞艇燃料的事情也没弄出头绪,可得到了一样副产品。
    那就是蛮明用来铺路之物,黑漆漆的很恶心,但配上碎石铺路很管用,这算是意外之喜。
    负责炼化的工匠们见到皇上颇为高兴,也就长舒了一口气,至少短时间内不会因为炼不出飞艇燃料而惩罚他们了。
    火油是可以从蛮明那边有售,价钱也不算太贵,五十两银子一桶,而且买多还有优惠。
    但由于吴三桂献出宁远城,杜度便得到了城内囤积的三千桶火油,等于获得了一笔巨款。
    至于飞艇所用的燃料,可是一千两银子一桶,价钱足足是前者的二十倍之多。
    已经弄到手的一百桶燃料,还是托人找关系,送了对方五万两银子,方才成功。
    对方狮子大开口,大清这边也得认,因为自己这边炼不出来。
    人家还概不零售,一次一百桶,下次就指不定是甚子时候了。
    有了燃料,飞艇本身也已经完工了,便可以加注燃料进行试飞了。
    对于那两名被俘,现为大清效力的飞行员,自然不能轻易上天,最好永远上不了天才算稳妥。
    有幸成为首次升空的天兵天将的俩人,都是从皇太鸡自己的正黄旗选出来的勇士。
    不但会说明语,会写明字,身高体重都符合标准,而且头脑聪明,学习能力非常强。
    皇太鸡也是对飞行员分外关怀,提供了每人每月十两银子,外加两石精米、一匹布、五十斤肉、十斤盐、一斤茶的优厚待遇。
    若是出现意外,家人可以得到二百两银子的抚恤金,且家中子弟可以入选正黄旗的巴牙喇。
    在这种厚待之下,“天兵天将们”自然是奋勇争先,能力提升的非常之快。
    在入秋之际进行了首次试飞,尽管飞艇只飞行了一里之遥,可仍被视为大获成功。
    大清这边的作息也仿效蛮明,开始按周计算,每周末休息一天。
    飞艇部队便计划每周试飞两次,周一一次,周四一次。
    余下时间都在总结经验教训,改进飞行的部件,以便提升性能。
    皇太鸡今年根本就不准备打仗,故而一直呆在沈阳,没有御驾亲征的意思。
    如此便可随时得到关于飞艇的报告了,有了如此神兵利器,配合地面上的铁浮屠与战车和步兵,方可在对阵蛮明人马时事半功倍。
    此前在围攻蛮明都城时,大清王师便吃了飞艇的大亏。
    如今大清也拥有了飞艇,便可一句打破蛮明独霸天空的局面了。
    或许在性能上,大清造的飞艇还不如蛮明那边,但完全可以在数量找补回来。
    工厂提供的造价为每艘三千两,若是大规模制造,可降至两千五百两。
    连宝贵的燃料都购入了,怎么可能因为造价高昂而放弃飞艇?
    皇太鸡直接下令建造一百艘飞艇,待与明军交战时,来个百艇齐飞战术!
    天兵天将驾驶飞艇配合十余万铁浮屠,定可一举击溃,甚至聚歼蛮明主力!
    “铁浮屠”是金国对重甲骑兵的称呼,大清就不能再用这个旧名字了。
    再说“铁浮屠”被汉人岳飞给击败,这个名字听上去好听,但实在有些不吉利。
    于是参照金军的铁浮屠,皇太鸡让麾下的大学士们起了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铁超渡”!
    寓意用十余万重骑兵,将阻挡大清王师南下的蛮明人马通通超渡掉!
    这名字起的真实太合皇太鸡心意了,单单念起来便感觉很是舒服……
    不过武器倒是其次,现在有了铁矿与良田,很快便会实现初期目标。
    关键在于八旗子弟实在是太少了,若是再损失一些的话,恐怕连四个旗都凑不出来了。
    对此,皇太鸡每每愁眉不展,想了许久都没有甚子对策,最终还是要集思广益方可解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