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920章:不讲武德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去旧迎新的爆竹声并未冲淡笼罩在沈阳城内的浓密愁云,由于战殁及失踪,随处可见主要街路两侧的府邸有悬挂白绫的情况。
    此番出征,战损带后期因伤病不治而亡,及丧失战斗力与成为残疾的,大清王师光是作战兵力便折损了五万之巨,死去的包衣更是超过七万!
    根据详尽统计之后,出征时的二十六万五千大军,如今就剩下十四万出头。
    这是自太祖高皇帝起兵讨明以来,大清国蒙受的最大损失了。
    光是八旗兵便折损了一万九千人,让皇太鸡心里都在滴血!
    加上之前为收复辽东半岛而折损的兵马,此二役,大清便打光了超过三个旗的八旗兵!
    皇太鸡为此病了两个月有余,等正月十五之后,身体状况方才转好。
    但一想起那些损失的兵马,皇太鸡便感觉心如刀绞一般。
    万恶的蛮明太子,不敢让其军队与大清王师正面较量,私下却祭出天花病毒!
    真是委实可恨,若是能有机会将狗太子生擒活捉,定要将其凌迟处死!
    倘若双方拉开阵势,真刀真枪较量一番,大清王师必然大获全胜。
    如此苟且阴险,靠旁门左道之伎俩,侥幸窃得一场胜利,分明是不讲武德!
    出动近三十万大军非但没有攻下京城,反而是损兵折将甚多。
    即便主力人马已然撤至关外,又怎能让皇太鸡甘心?
    每天想起此事,便顿感无比上火,怒火攻心之下,病躯又难以尽快好转。
    然而想起京城城头悬挂自己将在四年后病逝的条幅,皇太鸡便更加恼火了。
    自己若真应了那信口雌黄出来的时间,甚至提前驾崩了,往后大清国可咋办?
    豪格的正蓝旗刚刚遭到重创,尚在重建阶段。
    而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根本就没参加攻城战,连根毛都没损失。
    比较起来,倘若自己撒手人寰,保不齐多尔衮兄弟会伺机向豪格发难。
    若多尔衮得逞,往后大清国的皇帝,可就不是自己的子嗣了……
    故而,决计不可让那方才黄口之年的恶童得逞!
    振作!
    自己必须振作才是!
    靠着顽强的毅力与坚定的信念,皇太鸡居然在年后痊愈了,这可是让后妃们欢心不已。
    为此,后妃们还特意请来会唱关内的意呆利歌剧《小拜年》的戏子来为皇上贺喜!
    意呆利歌剧自从传到沈阳,便成为了竞相追捧的对象。
    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勋贵与将领们都酷爱聆听这种通俗易懂且脍炙人口的歌剧。
    唱得好的戏子更是炙手可热,日程早已排满,一次能领到不下十两银子的赏钱。
    皇太鸡听过数段歌剧之后,自然也喜欢上了这种形式的表演。
    但又得知此为蛮明恶童所创,心里便感觉有些别扭。
    可是无奈后妃们都喜欢,皇太鸡也只能从善如流了。
    好在其说辞也是以寻常生活为主,每天听些也能陶冶身心。
    不像该死的《京师日报》,头版头条便是《大败清军》之类的标题,看着都闹眼睛!
    等刊载关于京城之役内容的那些天的报纸被送来,皇太鸡看过之后,便被放在了一旁。
    可又认为很不吉利,少了有些显得自己心思狭隘,摆着又觉得无比恶心。
    想过一番之后,便决定踩在脚底下,当作垫脚布了……
    好在之前向大清国各地宣传的都是王师取得了空前大胜,斩获颇丰,与上次入关一样,重创蛮明人马!
    由于实打实地从畿辅一带收上来好些粮食,加之卷走了不少人丁,以及王师固有的强大战力,百姓们也就不得不信了。
    参战的将领都被严令不得向任何人等透露分毫实情,若是口不择言,一旦核实情况,必将严惩不贷。
    损失的包衣阿哈就是攻城时为国捐躯的,这是死得其所!
    将士们则是在攻城与野战中损失的,只有一万,仅此而已!
    骁骑校及以上将领与校尉损失原因是带头冲锋所致,此乃大清王师作战之惯例,无可厚非,多给家眷些抚恤便是了。
    有范文程、宁完我、鲍承先等大学士所撰写的数篇赞颂大清王师是役之胜利的文章,均已在之前出版的《大清日报》上刊载。
    要让所有人都觉得,只需再打一次,大清便可以取得决定性胜利,进而顺利入主关内了!
    百姓们也不敢有所怀疑,更没那个工夫,眼下防御天花都来不及。
    除巴牙喇外,“凯旋而归”的所有兵马均不得入各城。
    须先在城外驻扎,以确定天花患者是否被彻底隔离开。
    即使防范甚严,由于某些将领的疏忽大意,天花也不胫而走,传入沈阳、辽阳、海州等城内。
    虽然随后城内守军便加强了管控,使用了诸多方法,包括将天花患者及其家眷进行隔离,甚至躯干至城外居住。
    但还是有上万人被感染,没被传染的人也不敢贸然上街,生怕不经意间被染上,殃及全家。
    弄得大清国各地均是人心惶惶,而且尽管知道这是蛮明狗太子弄出来的,可没一个人知晓到底如何化解此病。
    更可怕的是,若是再次向南发兵,蛮明再次使用如此毒计,该当如何是好啊???
    大学士们对此一筹莫展,将领们更是担心不已。
    有心来个以毒攻毒,你用天花,我便用蛇毒,可是……
    这么玩下去,人数处于劣势的大清王师扛得住这等无比惨烈的对战模式么?
    大清天兵死一个,狗蛮子死五六个,蛮明仍然是占了大便宜的!
    若是王师再次折损上万人,多半还得跟此番一样,灰溜溜地收兵撤退。
    皇太鸡对此也是深思熟虑了多日,可绞尽脑汁都未能想出上佳的对策。
    为此只能召集众人来议一议,寄希望能够商量出一个较为稳妥且可行的法子出来。
    “皇上,臣以为我大清王师擅长野战歼敌,而蛮明人马则多好凭城据守。若将大力攻城改为围城打援,或可有所斩获!”
    范文程是不赞成再次发动攻城战的,莫说京城,就算连松山都没打下来,再打的结果也只能是继续损兵折将,仅此而已。
    “皇上,臣以为王师待开春之后,可围攻锦州,困死城内守军,迫使祖大寿向蛮明朝廷告急,待其派出援军,王师便可以逸待劳,半路截杀了!”
    宁完我也赞成打野战,毕竟弃马攻城是不智之举,还是要扬长避短,发挥大清王师的优势方面。
    “皇上,臣以为王师可先行阻击敌军,而后断其粮道,再派出一支骑兵烧毁抑或是占领蛮明军队屯粮之处,援军缺粮,则必败无疑。锦州城内守军见援军无望来援,便再无抵抗之心,如此锦州可下矣!”
    鲍承先又进一步完善了前两位的打算,这样便草拟出来了一个比较的作战梗概了。
    “皇上,如此一来,王师不但可以一举重创,甚至歼灭蛮明关外主力,更可顺势补充粮饷,尤其是王师较为缺乏的各型火炮,待是役之后,再行叩关,攻入畿辅一带亦不迟!”
    都察院承政张存仁也献计献策,前三位都直抒己见,他也不能落于人后。
    “嗯~!诸位爱卿言之有理!”
    皇太鸡想了想,觉得如此行事,倒是能够避实击虚,毕竟蛮明军队的特殊武器再厉害,野战时也抵不过骁勇善战的大清铁骑。
    是役王师一次便损失了近九十门红夷大炮,其他火炮数量更是高达数百门之多,亟待补充。
    铸炮厂倒是又造出了三十门,只能补上一部分差额,剩下的部分,若是想要尽快补齐,便只能通过缴获来补上了。
    能消灭数万甚至十数万蛮明兵马,又能缴获大量的火炮与粮食,说不定还有运往锦州的银子,这还是很划算的。
    更重要的是,能把关外的蛮明军队一网打尽,即便是有个别漏网之鱼,也不足为惧了。
    待王师大获全胜之后,便可直捣山海关,一举攻克这座碍事的关隘了。
    没了山海关这座屏障,蛮明便无险可守了,其都城已然成为大清王师的囊中之物了!
    “皇上,若是围城打援,则可发挥我大清铁骑骁勇善战之优势,不但八旗兵可奋勇争先,檬古健儿更是能够恣意施射、砍杀蛮明杂兵!”
    刚林的意思很明确,那就是檬古兵在攻城时没出多大力,大清可以不计较,但打野战,那就不能再推三阻四了。
    “臣附议刚林所言,皇上,此番檬古诸旗可作牵制之用,而我大清八旗兵则能给予蛮明援军致命一击,如此配合,便可胜券在握!”
    希福立刻领会了刚林的意思,便出了个还算聪明的主意。
    “皇阿玛,儿臣愿率檬古诸旗出战!”
    豪格的正蓝旗到手还没捂热呼,就被折腾没了,新补充的人马根本就没多大战斗力,还不如檬古兵。
    于是豪格便把心思放在了檬古诸旗身上,十一个旗,每旗抽出一个甲喇,那也等于两旗多的人马。
    “嗯!容朕三思!”
    对于自己儿子那点小心思,皇太鸡当然很清楚,不过念其在攻城时也是竭尽所能,不想像某些人故意保存实力,倒是可以考虑这个建议。
    “不知十四弟意下如何啊?”
    诸多宗室里最聪明,除了自己,便是多尔衮了,皇太鸡还想听听这位十四弟的意思。
    若是多尔衮亦同意围城打援,那就派两白旗冲锋陷阵,否则必须说出服众的理由才行。
    “皇上,臣弟愿率两白旗为先锋!”
    多尔衮早就想过如此扳回一城,唯一可能的法子就围攻锦州,迫使王在晋出战。
    锦州倘若有失,必定震动蛮明朝野,王在晋不可能不为锦州失手的后果负责。
    既然文臣都建议皇太鸡发兵锦州,自己再推辞便是犯众怒了。
    围攻京城时,两白旗都在防备蛮明勤王之师以及征粮,故而毫发无损。
    这会儿自己再不愿出战,可就成了众矢之的了,故而莫不如主动请缨。
    “好!有十四弟率两白旗出战,王师必可大获全胜!”
    多尔衮无比痛快地答应下来,让皇太鸡很是高兴,至少免去了一番规劝的口舌。
    “……”
    看着多尔衮的侧脸,多铎很是不解,二哥是不是睡傻了,这事还有争先的?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