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855章:病入膏肓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多谢陛下,末将定让所部将士尽快熟悉掌握此等仙界利器,保我大明江山万世万代!”
    黄得功眼馋飞艇许久,忍到了现在,总算是可以弄到手了。
    在北都时,他与万千百姓都是观看飞艇之威严而已,即便近距离观赏,也能过过眼瘾。
    太子爷是禁止武将乘坐飞艇的,原因便是飞艇载重有限,且襙作不便。
    若有一人搭乘观光,则仅剩另外一人驾驶,事故几率会陡然攀升。
    不过既然已经送上门了,黄得功也就不在乎危险了。
    听那些驾驶飞艇的兵士说,在上面可是跟鸟一样自在。
    可以眺望整个皇城,若是飞得更高一些,连北都全貌也一览无余。
    在天空俯瞰北都的模样,黄得功此前可是根本没想过。
    然而那些兵士们人人对此称赞有加,谓之今生最为壮丽之景,大丈夫观后死而无憾!
    具体如何壮丽,黄得功还要亲眼一观,想必南都的景色亦是不差。
    据说在天气良好的情况下,在飞艇上能够将方圆数十里的景色尽收眼底。
    “爱卿如是说,朕心甚慰,朕亦向乘坐飞艇,俯瞰我大明秀美河山!”
    不光黄得功如此想,崇祯也是有这个想法。
    买飞艇可是花了三十万两!
    自己还不能上去一观么?
    三十万两买账票总可以吧?
    “陛下乃万斤之躯,万万不可以身试险!”
    兵部尚书袁继咸急忙出列,希望打消掉皇帝这个荒唐至极的念头。
    一旦真出了事故,黄得功是第一责任人,然后便是他这个兵部尚书。
    “陛下,莫不如由臣担此任!”
    高宇顺忽然进言,作为东厂提督太监,某种意义上是可以为主人试险的。
    “非也!如此危险之事,理应由兵部出人查验。若是可以,还会出资再行购买!”
    让一个太监先上去看景色,他们这些文臣情何以堪?
    兵部右侍郎李日宣赶忙出言阻止,他要是能趁机上去就好了。
    在这之前,还要说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行,毕竟任何武器都得由兵部来查验。
    “太子说此番大败东虏,飞艇功不可没。东虏入城之后,二十余艘飞艇出动,使得王师各部士气大振,配合战车与马卒,将窜入城内的数万东虏打得连连败退,最终大半被王师所灭。朕以为倘若今后王师装备数百艘飞艇可以升空作战,配合地面数千战车及数万精骑,自当不惧东虏铁骑,亦可在野战时大获全胜。”
    这只是崇祯的设想,一艘飞艇连采购带养护就高达一万五千两银子,几百艘的费用就是一笔惊人的开销了。
    “陛下,臣不知此物除升空飞行之外,还有何独到之处,能够上阵杀敌?”
    作为南官之一的户部左侍郎万元吉只是听说过飞艇,并在报纸上看过其轮廓以及描述,但对于飞艇的作战方式还不甚了解。
    “太子说每艘飞艇可装载数十斤炸弹,弹体乃是特制,从高空投下,触地即可自行爆炸,一枚炸弹内含数百粒铁珠,在爆炸后飞向四面八方,即可毙伤数十名东虏!”
    崇祯也是从那逆子嘴里听过的,又在信中看过一遍,这才对飞艇的杀敌模式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不然连解释的言辞都说不利索。
    “原来如此,殿下真乃旷世奇才,此番大败虏酋,实乃我大明之福祉也!若如陛下所言,王师装备数百艘飞艇,必定能够收复辽东,中兴大明!”
    万元吉像其他文官一样,纸上谈兵头头是道,但真让其指挥作战,那就彻底不知所措了,皇室有人出面,可以领兵打胜仗便再好不过了。
    “飞艇造价高昂,一艘便高达一万五千两之多,朕仅为勇卫营置办了二十艘。若是再行添置,兵部与户部便要商量妥当方可行事。归根结底,便是朝廷财务窘迫,实乃添置新式兵器。若如赵宋一般,可岁入五千万两银子,何愁此事?”
    那逆子说过,大明所有问题浓缩成一个字,便是“穷”!
    只要有了钱,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不费吹灰之力!
    东虏可怕么?
    没钱的时候当然可怕!
    有钱的时候还可怕么?
    当然不可怕!
    大明真出兵百万,骑兵三十万,步兵六十万,水师十万,水陆并进,北伐辽东。
    皇太鸡纵使可以动员三十万兵马,也难敌大明王师的多路猛攻。
    只要有钱,兵力充足的大明真可以出动百万大军。
    然而皇太鸡集结起来的三十万兵马,有十万得是临时充数的。
    皇太鸡眼下唯一的优势就是大明没钱,别说百万,连五十万东出动不了。
    要想出兵,起码要按每人一百两银子加一百斤大米来计算辎重补给。
    百万大军便是一亿两银子和一亿斤大米,对户部的压力可想而知。
    一亿斤大米折合便是五十万石,各地节省一些便可以凑出来。
    可一亿两银子,不论如何,都不可能凑出来,除非商贾们将偷逃的税款给补上。
    没钱还如何出兵?
    别说出兵,连养兵都养不起。
    南北二廷加起来养活四十万兵马就如此吃力了,兵力更多,不用东虏来打,朝廷便已经破产了。
    若想养活数十万大军,只能仿效唐末,实施各地藩镇化,但这便是王朝的催命符,不到万不得已是决计不能为之。
    福建的郑芝龙便已经算是实质上的地方军阀了,名义上听封不听调,实际上朝廷的兵马根本进不了福建的地界。
    真要是各地多几个郑芝龙,大明恐怕就已然名存实亡了。
    之前有王朴在大同发动叛乱,后被杨文岳带兵剿灭,可盘踞在甘肃的柴时华企图割据一方,还妄图勾结土默特部。
    中原有李逆,湖广有张逆、曹逆等一堆流寇。
    原本崇祯因此而天天寝食难安,现在将这些头痛之事都推给了那逆子来处理。
    “郑爱卿,可照之前朕吩咐的征税方式行事,商贾若敢抗拒,便按照偷逃税款来惩处,不得由地方自行处理,当须交给勇卫营或厂卫,悉数抓往南都!”
    本来就有一对亡国之臣,这下还冒出来一堆亡国之商。
    二者早就勾结到一起,若不将其惩处,大明还能有好?
    非常之时,可用非常之手段,行非常之事。
    崇祯倒是爱惜自己的声誉,可这都快火烧眉毛了,也顾不得些许了。
    只要能收上来税银,又不会加赋于寻常农户,被歹人骂成昏君乃至曝君又何妨?
    那逆子都知道当下必须舍弃名声,行高效务实之举,自己焉能落于其后?
    崇祯的心理预期是二百万两,也就是先把给那逆子的银子凑出来再说。
    户部业已筹措约三百五十万两银子,两项相加便是五百五十万两。
    大头送到北都,余下五十万两作为南廷的运作费用。
    宋纪从扬州运回来的价值一百万两银子的食盐正在售卖,所得银两皆可存于户部。
    至于那些抄没得来的宅院、田产、古玩、字画、珠宝,能售则售,卖不动便先行留存。
    “……臣遵命!”
    这下不光崇祯皇帝会被商贾们视为昏君了,连自己也会沦为一代奸佞了,跟赵宋的贾似道无二。
    可户部尚书郑三俊也知道眼下必须如此行事,不然朝廷根本应付不过去,南廷一年至少得收入六百万两,才能勉强度日。
    “朕知道如此行事有些强人所难,但爱卿须知,现朝廷不欠商贾的,而商贾却亏欠朝廷数十年,涉及数亿两税银!商贾若是遵纪守法,照章纳税,朝廷何苦向贫苦农户加征税费?焉能生出屡次珉变之事?大明落得如此境地,商贾难辞其咎。而如今众多商贾仍旧执迷不悟,妄图借助其在朝野内的官吏,为其开脱罪责,甚至公然威胁朕,要求朕对其作出妥协与让步!若让此等奸商恣意妄为下去,大明必亡,江山必倾,百姓必被东虏奴役。江南商贾若以通敌卖国的晋商为榜样,朕便送其早些去见那些晋商去!朕还是一天大明皇帝,朕便不会容忍官商勾结,颠复我大明之事发生!”
    那逆子都能打败虎狼似乎的东虏大军,自己岂能被区区商贾所败?
    商贾再能勾结官吏,加起来所造成的威胁也不及皇太鸡的一个指头!
    或许商贾能用银子说话,但朕也能让厂卫、让勇卫营用钢刀说话!
    只要厂卫与勇卫营还听朕的命令,商贾的银子就不好使!
    “吾皇英明!”
    郑三俊不支持皇帝这么做,但也反对商贾无法无天,公然偷逃税款。
    既然皇帝决心已下,此事断然无法更改,最起码嘴上还得奉承一下。
    户部只管收钱,至于用何种方式收,那就是厂卫与勇卫营的事情了。
    以往太仓的银子以带汗的居多,因为征收对象以农户为主。
    今后太仓的银子或许以带血的居多,因为征收的主要对象换成了商贾。
    商贾大多视财如命,不给其放点血,让其害怕,这些商贾便搂着银子不会撒手。
    有两种人能让商贾们出钱,一种是扬州瘦马,另一种则是皇帝的鹰犬!
    “陛下,外面有大量士子请愿!”
    内厂提督太监田有为接报之后,旋即便转述给了身前的主人。
    “意欲何为啊?”
    崇祯对此都习以为常了,这群不干人事的玩意,吃饱喝足就跑来闹事,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士子们请陛下裁撤厂卫,严惩黄得功,取缔勇卫营,向商贾致歉,归还两淮盐商之盐!还说……”
    “勿要吞吞吐吐,都给朕悉数道来!”
    “还说太子当须被废黜,否则难安珉心!”
    田有为说完这句话,原本已经惊愕不已的武臣武将顿时都傻眼了,太子是说废就能废的么?
    且不说太子是国本,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动瑶。
    当下太子还是摄政王,总领北方八隅之地,所辖三十万大军。
    废太子不等于逼着太子登基,进而让陛下退位么?
    到底是何人出此奸计?
    罪无可恕,委实当诛啊!
    “混帐!无耻至极!士子读圣贤之书,却行苟且之事!口口声声说是忠君报国,当下业已甘心为偷逃税款之奸商卖力奔走呼叫!天理何在?王法何在?品德何在?”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