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817章:大小玩意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缝纫机的结构看似很繁琐复杂,但只要不采用踏板式,不用收缩进盒子里,也不要求缝纫速度的话。
    单纯实现用针头缝合布料,容忍其乌龟一样慢吞吞的速度,找点弄得机械结构与运行原理的科学家和工匠耗上数月就能弄出来。
    譬如眼前这款手摇式缝纫机,其实本质上就是用人力来实现针头在布料上下穿梭而已,只要上线的长度足够长,便可以一气呵成了。
    线是单线,缝合的工艺也不如手工,速度也远逊于后世的款型,可毕竟是破天荒的缝合机器,原始版本简陋是必然的。
    后续不断完善,便可推出衍生版本了,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几年之后,将缝纫速度提高几倍估计也不会啥大问题。
    某太子仔细观察过缝纫情况,发现务必要确保鱼钩型的缝纫针不会彻底贯穿布料,否则还得穿不回来,再重新归位。
    这说明能够熟练使用这款缝纫机的人,最好是女人,毕竟女人比普通男人更为细心,不容易出错。
    当下大明的裁缝基本上都是男人,只有尚衣监为了照顾后邸的贵人们,才培训了不少女裁缝,要么就只能让内侍学会做衣裳。
    这款机器的面试,将会创造出不少就业岗位,尤其向单亲家庭里的妇女,提供工作的机会,至少不会忍饥挨饿。
    “在批量制造之前,还有甚子技术障碍没被攻克么?”
    “回殿下,倒是没了,只是此款缝纫机尚未命名,还望殿下……”
    “这好说,此物巧夺天工,就叫‘天工’缝纫机好了!”
    “妙!妙!妙!”
    “好名字!”
    “殿下大才!”
    屋内顿时多了三个拍马屁的科学家,这是某太子没料到的情况。
    “殿下,臣尚有担心!”
    “直言无妨!”
    “若是如此机器被批量制造出来,市井里的裁缝……”
    宋应星早就想过相关的问题,不过究竟是否量产,还得由太子爷定夺。
    “船只比马车的运输效率更高,但船只上不了岸,在没水的地方,仍然需要马车。更何况船只的出现,还创造出纤夫这个行当,缝纫机亦是如此。裁缝是手艺人不假,但这手艺体现在量体、体现在裁衣、体现在缝纫等多方面,缝纫机仅仅取代了其中一个步骤而已,其他步骤仍然需要裁缝来参与和主导。本宫想让缝纫机量产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由于京城的百姓往后会越来越多,对于那些单亲家庭里的妇女都要找活干,女人的体力远逊于男人,有了缝纫机,便可以让成百上千的妇女找到活计,不至于饿死家中的孩子和老人。”
    大明的户部上下就成天想着如何收税,百姓的死活根本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里。
    现在一半的大明江山是属于某太子的,他们这些饭桶不考虑,某太子必须考虑。
    给青壮找活干非常容易,修新城与修内城城墙就可以创造上万个就业岗位。
    给女人找活干,那就很难了,体力不行,学识就更别提了,还得让她们能赚到钱。
    如此之多的条件结合起来,那可不是什么工作都可以让大量妇女轻易胜任的。
    幸好本时代的绝大部分妇女都对针线活驾轻就熟,给别人缝衣服和给自己缝衣服没太大区别。
    鉴于羽绒服要上市,还得到了兵部的订单,某太子的嫡系部队很快也将实现大规模的换装,目不识丁的妇女们就有活可干了。
    “殿下忧国忧民,臣敬佩之至!”
    “臣待千万城内妇女,敬谢殿下圣恩!”
    太子的设想是宋应星与熊人霖都不曾想过的,哪怕只是让一千名没了自家男人的妇女得到缝纫的活计,也是件功德无量的善事了。
    “说一台缝纫机能造福一家人,未免有些夸张了,但本宫就是想要让那些单亲家庭的妇女得到一份可以果腹的活计。本宫会让工厂大量采购缝纫机,一期先采购五百台,优先招收适龄寡妇前来就业。哦,对了,本宫还不曾知晓这缝纫机的造价究竟如何?”
    总不至于给老子开出十两、二十两银子的天价吧?
    这小破玩意弄得比人力车还贵,那你们几个就先捐点月俸好了!
    “回殿下,臣估计若是批量制造,一台缝纫机的成本不会高于五两银子!”
    老宋头是这方面的行家里手,一般的机械物件,了解相关情况之后便可算出大致的价钱。
    “那便好,科学院一方面要确保质量,一方面要控制造价,往后不光是本宫的工厂,其他商贾也会大量采购此款机器。眼下只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科学院亦要着手完善缝纫机,努力做出性能更为优异的款式,推出第二代缝纫机,要比眼下的这款缝纫速度更快,针头更小,线路更为细腻等等。而且可以针对缝纫的面料不同,推出不同的款型,有的可以缝纫皮革,有的可以缝纫布匹,进行差异化研发。每个零部件都要事先标准化,不能同一型号的零件,每个都有一个尺寸,无法安装与维修。再就是要写一份较为详尽的说明书,图文结合,简明扼要地告诉购买者和使用者如何使用和修理缝纫机,不可能坏了都要送到科学院来修。还有,缝纫机务必要造得坚固耐用,绝对不能出现天天用、天天坏、天天修的情况发生。跟其他机械商品一样,写好说明书之后,便可让工匠进行刻板,送到印刷厂进行印制了,待实物批量出厂之后,便可搭配说明书打包装箱,送到商店里销售了。”
    对于这些要求,科学院早已在各个研发的项目里实施了,但某太子还得再次强调一遍,以免生出差池。
    “殿下所言极是,臣定严格执行!”
    见到太子爷对这小巧的缝纫机极为重视,宋应星自然就不敢轻视这个项目了,毕竟还要设计到百姓,特别是广大妇女的福祉。
    “不知何时可以量产?”
    这玩意绝对就不能拖到元旦甚至过年了,只要准备就绪,便可以量产了。
    产品早上市,工厂就能早开工,指望手工缝制海量的羽绒服,那得把女工都累死。
    “回殿下,最迟一周,臣便可让科学院着手制造,一百台或会耗时十天!”
    既然太子爷有要求,科学院这边就务必得满足。
    宋应星得将缝纫机调高优先级别,这样才能调集大量工匠打造零部件。
    由于东虏叩关,导致京师被围,科学院起初稳定生产的大项目只有人力车而已。
    后来变成锻造枪管、修筑炮台、制造手榴弹里的铁珠外加各型导弹,变相成了兵工厂。
    现在除了飞艇项目之外,再从军事转为珉用,全部转换完成还得需要时间。
    最起码批量制造缝纫机零部件的模具得先准备出来,工匠还得熟悉相关的生产环节。
    一周的准备时间看似挺长,其实按照准备步骤就是紧忙活。
    宋应星办公室里有一块巨大的黑板,上面准备表明了各个项目进度,并且每天都会根据下面报上来的情况进行更新。
    “本宫之前已命工部派人前去勘察京城至长城八达岭段之间的路况,为铺设铁路做前期准备,计划开春之后,京城至昌平段便可正式动工修建。本宫还会派冯铨出使漠南檬古,就是要与金山一带的檬古酋长达成一致,往后会大规模开采金山里的各种金属矿藏。所以京师至金矿之间的铁路便尤为重要了,事关每年价值数百万两银子的运输。科学院这边一来要做好火车头与车厢的研制工作,在开春之前,须拿出性能较为可靠,动力较为强劲的样机出来。二来则是要指导工部进行铁路铺设,尤其是路基这方面,务必要确保不被满载状态下的火车所压垮。三来,对于工部勘察设计的铁道线路,对于有大角度斜坡或者横跨河水的地方,需要二次核实,力争万无一失。一旦某处铁道因为山体滑坡或者洪水爆发而被冲毁,势必将会造成全线瘫痪的结果。工部并不负责研制火车,所以还不清楚这种交通工具的性能与特点。科学院这边要做到准备妥当,发现问题便能解决问题。本宫如是说便是因为铁路不仅仅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还具有巨大的军事价值。有了铁路,王师将士无需马匹,便可将重型装备送至千里之外,未来更可将漠南甚至西域地区控制起来。铁路的修建,必须要按照军用项目的标准来要求。成本居于次席,质量要高居首位。待铁路建成之后,本宫会派兵在沿线驻守,防止歹徒进行破坏。铁路这个大项目,是朝廷出钱,科学院牵头,工部负责土木工程部分。还会涉及到征地,但这无须科学院这边担心。院里的任务就是一心做好火车的研制,确保与铁路完美的结合起来便可。”
    某太子也不想这么快就上马铁路项目,可是无奈兜里快没钱了,不上马都不行了。
    铁路造价虽高,但只要全线贯通之后,哪怕一千万两银子的造价,三年时间便可回本了。
    能赚钱的金山线路是最为优先的,为此都取消了京城至山海关的战略铁路计划。
    要是没有铁路,那就得在金矿附近建造一座冶炼厂,用来提炼矿石里的金属成分。
    一旦让官吏接触到贵金属,这就还得出现中饱私囊的事情。
    事关数百万两银子,那得生出多少蛀虫?
    往后无须等到秋后,四季都能问斩!
    用马车代替火车运输矿石,成本简直跟建铁路相差无几了。
    马车又起不到铁路的战略作用,这个冤枉钱,某太子是绝不会花的。
    如果京城至昌平段在建成之后运行顺利的话,从后年开始便可同时修建多端铁路了。
    力争在五年之内实现全线贯通,这样最迟十年,铁路的投资成本便可全部收回。
    有了铁路作为便捷的运输渠道,京城若是有警,驻扎在宣大的明军在一昼夜之内便可抵达京城外围。
    骑兵倒是不比火车慢多少,关键是规模庞大的步兵,总不能让他们插翅膀飞过来吧?
    铁路的作用就是极大的提升步兵的移动速度,短时内增强某一点的防御能力。
    虽然是二维的线性移动,但也已经是划时代的巨大进步了。
    为了避免人多嘴杂,等回到老宋头的办公室,某太子才对三人讲出了这番话。
    “臣定督促科学院上下尽快拿出合格样品,以供铁路之需!”
    对于太子爷的这番介绍,宋应星尚在消化之中,不过对于院里所要完成的差事,他倒是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