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809章:北方银行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殿下,臣有个不情之请!”
    李侍问忽然想出一个不错的办法,略作思考,便觉得可以试上一试。
    “但说无妨!”
    某太子不知道这只爱卿又打算怎么省钱,姑且一听,说的不再理,那就全当他放屁了。
    “是役殿下力主编练之部曲,战绩彪炳,而当下四处耗费极大,致使太仓储备银两锐减。依臣看来,若是殿下所辖各部能够自负盈亏……”
    李侍问通过适才采购羽绒服与棉甲的事情,便举一反三,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
    那就是让太子自掏腰包,犒赏属于东宫的部曲。
    如此一来,朝廷便可省下数百万两银子了。
    李侍问认为之前太子自行招兵买马,每月饷银与米俸也由东宫解决。
    照此推断,兑现赏银岂不是亦可如此?
    “大司徒,你这要求未免有些过分吧?”
    薛国观立刻就明白李侍问的真实意图了,不等自己的准女婿回答,便先行发难。
    朝廷的钱是钱,准女婿的钱就不是钱了?
    如此要求,简直是非分之想。
    “是啊,大司徒,新军可是保家卫国,杀敌有功,朝廷若是不兑现赏银,岂不是令将士们寒心不已?”
    冯铨刚尝到甜头,自然站在太子这边说话。
    重要的是,李侍问这厮说话不占理。
    都是为朝廷效力,各部齐心协力,并肩作战。
    眼见人家立下大功,朝廷就反悔不给钱了?
    这横竖都说不通啊!
    “臣附议首辅与大宗伯所言!”
    张国维素来只认理,不认人,李侍问如是说,实在是有损朝廷颜面。
    “臣附议三位所言!”
    吏部尚书堵胤锡也持同一观点,刚取得一场空前大捷,朝廷就不给钱、
    再说又不是真没钱,从各项里挤出一些,加上太子爷借与的部分,也就能凑够了。
    次辅吴甡、兵部尚书王家彦、医部尚书路振飞、刑部尚书甄淑、都察院左都御史钟炌等人都没有立刻表态,不过没有一人明确支持李侍问。
    “李爱卿所虑,本宫表示理解,毕竟户部也不宽裕嘛。若想本宫答应下来也容易,只要爱卿将山东全境的财税权都入东宫账目即可,可抵五百万两,不知李爱卿意下如何呀?”
    山东之前有漕运,现在又加上的大量的金矿,海盐更是未来税收的支柱产业,还有不少水产可吃,用山东换五百万两银子,一点都不亏。
    “这……”
    李侍问本想将户部吃紧的麻烦丢给太子,没想到人家立刻就反弹回来了,让他一时之间拿不定主意,无法迅速抉择。
    五百万两银子的确不少,可要是把北廷管理范围之内,仅次于四川的山东划给太子,朝廷无疑算吃了大亏了。
    “臣不知年限如何?”
    李侍问的意思就是不可能永久划拨,必须定个年限,而且还得是朝廷可以接受的时间才行。
    “十年!”
    “欠妥!欠妥!山东海盐即将上市,各处金矿又在深入开采,加之漕运兴盛,每年收益即可达到数百万两银子!依臣看来,最多三年!”
    李侍问心里的预期是五年,但也得给自己留下讨价还价的空间才行。
    “既然如此,莫不如这样,本宫也不要山东一隅的财务权了。只要户部退出电话公司、铁路公司、广播公司、火电厂的入股即可,铁路公司入股没花钱,另外三家公司总计退费三百万两银子。如此一来,朝廷不但不用拿出大把的银子来犒军,户部还能进账三百万两,何乐而不为呢?”
    跟老子比套路?
    你还嫩着呢!
    “这……请殿下容臣三思!”
    太子又换个条件,让李侍问有些猝不及防。
    这四家公司可是之前自己死皮赖脸才让太子同意户部入股的,如今再推出,未免有点前功尽弃的意味了。
    能一次拿到三百万两银子,还无须犒军,固然可喜可贺,只是那四家公司未来不可限量,究竟该如何取舍,让李侍问很是犯难。
    “臣不知从今往后,殿下所辖之军若是再取战果……”
    李侍问得先问清楚,这是就此一次,还是一劳永逸。若是后者,还真是较为划算。
    “任何犒赏皆与朝廷无关,本宫均会自掏腰包予以解决,朝廷无须再花一两银子和一石大米!”
    对无比吝啬的李会计,某太子也很是爽快,一口答应下来。
    老子既然养得起兵,就打得起仗!
    不然养这么多人,还不如换成同等数量的猪呢!
    “……臣以为此策可行!”
    李侍问飞快地思索了一番,既然朝廷以后不用再管东宫人马的事情了,那无疑是卸掉了一个天大的包袱。
    虽然李侍问不懂边务,可脑子稍微好使的人便可看出,往后太子会用东宫人马逐渐替换掉朝廷的官军。
    现在东宫人马的规模便超过五六万之众了,再行膨胀下去,就是逼近十万大关了,怎还得了啊?
    莫说养兵的巨大花销,就算这十万人打赢了东虏,用拿到的战果来兑现赏银,朝廷都承受不住。
    倘若可以不再管理此类事宜,由太子爷自行支应,户部的负担便会大为减轻了,起码用现有的银子便可撑到明年年底了。
    “那就说定了,进朝,拿来退股的合同!”
    “是!”
    不就是拿五六百万两银子犒军嘛,本宫虽然比以前穷了些,不过这点钱还是有的。
    大不了发挥咱的强项——勒紧裤腰带!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这四家企业往后都是自己控股的公司,占七成股份,可以为所欲为!
    而且帝国石油、仙级化工、光辉制药等公司都是百分之百控股,以后都会成长为巨无霸级别的企业。
    “殿下,那这税费……”
    李侍问还惦记着向这几家公司收银子的事情,忘了自己的亲妈都不能忘记这事。
    “还按两成利润纳税,本宫是不会做偷税漏税的事情的!”
    原先是为了抵税,后来是为了从李会计那里诓银子才让户部入股的,现在还原了,那就还按照之前的样子纳税就行了。
    “如此便好!”
    若是太子执意不缴税,李侍问也没有办法。
    不过事情还没闹到那一步,能照常缴税便再好不过了。
    “殿下,臣亦有不情之请!”
    “张爱卿直言便可!”
    张总工程师该不会像李侍问一样要求退股吧?
    那某太子的资金压力就有些大了,不过还得听完人家的话再说。
    “臣希望今后工部从诸多持股公司所得分红,直接送入工部衙门,不再经由户部,避免往来账目出现偏差,甚至被蛀虫所食!”
    经过今天这件事,张国维可是看到李侍问有点鼠目寸光的模样,缺乏远见卓识。
    为了蝇头小利便放弃了极富价值的股份,不屑与其为伍了。
    打算让工部自行管理本衙门的银子,再不劳户部同僚费心了。
    “大司空这是何意?户部历来兢兢业业……”
    这些原因的托词,分明是不相信户部,李侍问旋即表示不满。
    “工部管理项目极多,再行由户部支应耗费时间,自行裁断利于运行!”
    既然提出了这个请求,张国维轻易就不会收手的,又兼任右佥都御史,比李侍问高半级。
    “你……”
    “好了!两位爱卿无需如此,毕竟都是一心为公嘛!既然两位爱卿说的都有道理,莫不如听听本宫的建议!”
    “臣洗耳恭听!”
    “两位爱卿非私人恩怨,乃是两部之间的问题。本宫有意在东宫开办一家银行,就是外面的钱庄、票号之类的。这家银行名叫‘北方银行’,发行‘兑票’,这票据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兑现白银的票据。与先前的银票不同,北方银行储备多少银子,就印刷等额的兑票,一两都不会多印,且只发行大额兑票,不介入市井小额消费市场流通。工部的银子可存在银行,户部亦是如此,不论各衙门,只要在银行存钱,即可享受每年百分之二的利息,而且不设数额限制,无须定期存款,存随时可取出的活期即可。工部将银子存进银行,银行出具兑票,反之手持兑票,待核实相关身份后,即可兑出现银。户部亦可将太仓银子存进银行,一千万两的年息便是二十万两,五年便是一百万两。所得利息可由户部自行支配,无须请示朝廷,不中饱私囊即可。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好处,那便是各部在存银之后,有些蛀虫想要侵吞,没有兑票便无法摸到银子。譬如工部,出入皆用兑票的话,官员拿到手的是一张纸,而且是花不了的纸。谁敢接收一万两,甚至十万两银子的纸,那就是脑子有问题了!”
    你不是要退股么?
    你不是想让本宫自己犒军么?
    老子现在让你退股,还把你的银子都套进来!
    自古忠言当放屁,只有套路得人心!
    这下你没了股份,太仓的银子还都得存到本宫这里!
    这叫什么?
    这就叫本事!
    “妙!妙啊!臣愿将工部银两存入此银行!”
    张国维捋着胡子稍加思索,便一口答应了,只要不落到李侍问手里就行了。
    太子虽然人小鬼大,可素来说话算数,也正是如此,才得到群臣的尊敬。
    眼下整个大明,除了镇海伯郑芝龙之外,钱最多的便是这位太子爷了。
    一旦连太子爷都缺钱,那就说明户部早就破产了,不用再行惦记了。
    适才太子爷也说了,所得利息,可由各部自行支配。
    存一百万两银子,能得二万两银子的利息。
    用这笔钱,给工部上下改善伙食不好么?
    反正没有中饱私囊,怎么吃都是工部自己的事情,与他人无关!
    “臣愿将礼部银两存入殿下银行!”
    冯铨紧跟着表态,礼部虽然没有工部的钱多,但总归是一份心意嘛。
    “依臣看来,各部将银两存入银行,能避免蛀虫私吞,又能得到不菲之利息,乃是有利于朝廷之善举!”
    内阁是没钱的,薛国观那点家底也不好意思拿出来献丑,想了片刻,便打着朝廷的旗号来鼓励其他各部的尚书。
    “首辅所言有理,普天之下,太子开办之银行便是最为安全之所在!”
    一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