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655章:危在旦夕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南阳城的各条街道早已混乱不堪,有的地方更是人满为患,因为火势太大,早已失去了控制,短时间内灭火更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百姓们都不想被活活烧死,便跑到了尚未着火的地方,即便一些地方有官兵与贼兵正在厮杀,他们也愿意凑过去多苟活一会儿。
    不过面对杀气腾腾的贼兵,他们也就帮不上官府与守军多大的忙了,最多用铁锅与棍棒自保而已。能当着贼兵的面,假惺惺地挥舞几下,都算是胆大之人了。
    这也怪不着他们,能够从地洞里蹿出的贼兵都是精兵,也就是上过战场,而且杀过活人的家伙,与寻常百姓有着天壤之别。
    在贼兵眼里,城内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全部都是待宰的羔羊而已。在以前,这便是随处可见的“两脚羊”,杀了之后还须充作军粮。
    不将这些“两脚羊”吃了,已经算是他们的福气了,只要乖乖交出手里的钱粮,说不定还能网开一面,饶他们不死。
    可若是帮助狗官兵前来阻击,那就莫怪手里的兵刃不认人了。
    这会儿为了尽快击败守军,接应城外正在攻城的同伴。
    贼兵则是从院子里冲至街上,见人就杀,异常的凶恶。
    犹如一头头饥饿了许久的噬人野兽,势头迅猛无比。
    还有一方面便是由于火势太大,院子里已经藏不住人了。
    要想不被浓烟给呛到,必须往火小的地方跑。
    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冲到外面去,然后沿街进攻。
    没几个贼兵想要翻墙穿梭,这样费力不说,还会被认为是太过怂包了。
    眼看大军就要破城了,谁还会傻到翻墙去进攻外面的狗官兵啊?
    然而冲到街上之后,他们才发现,情况与自己预想的大不相同。
    主要是狗官军非但没有溃逃,反而已经有所准备。
    居然派出了马卒和车兵前来阻击他们,这就陡然有些棘手了。
    尽管有不少贼兵携带了弓箭,但面对战车的推进,还是没有任何的办法可言。
    官兵躲在战车后面,多半情况下都难以被伤到。
    个别路段更是让马卒来回冲杀,等于在扫街一般。
    街上就只能直来直去,一旦被马卒盯上,用长枪一戳,那身子多半就彻底凉了。
    冲进街上的上千贼兵数量倒是不少,可以说战术得当,的确能够起到出敌不意的作用。
    只是他们太过轻敌了,以为守军见状便会大乱,甚至主动向他们投诚。
    这便犯下了极为严重的错误,在兵力占据相当大的优势的情况下,居然被官军干掉了一半左右的人手。
    最让义军感到无奈的是,因为火势的原因,大股的浓烟开始往地洞里倒灌,让暂时无法从地洞里冲出来的士卒根本无力坚持。
    大伙只能同时从两头逃出地洞,从城内的一头出来,便能看见熊熊大火,运气好还能逃出火海,运气不好,那就直接会被烧熟了。
    这并非是被点着,而是火场的浓烟根本就不容士卒们在此处滞留,仅仅需要片刻工夫,便能将一个身体强壮的士卒给活活呛死。
    留给火场里人员逃命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加上内心慌张,又不知道本地的情况,导致刚出洞的义军就被滚滚浓烟给成片的撂倒了。
    逃出一座院子很容易,但若是正片街区都在不停地燃烧,四处都是狰狞的火光,那想要保命就极为困难了。
    义军士卒都是陕茜人,在城内属于人生地不熟,两眼一抹黑,只能像没头苍蝇一样到处瞎撞。
    一部分被当成呛死,一部分在道路的途中被呛死,另外一部分遭遇了官军。
    刨去这倒霉的三部分,剩下的才能活下来,运气好的话,在路上会碰到自己人。
    天知道城里是这番模样,也不知道是哪个龟孙放的火。
    别说后来的义军士卒在谩骂,先前潜入城内的人也是牢骚满腹。
    他们可是打算在洗劫之后,再一把火将这可恨的南阳城给烧掉。
    如今可倒好,还没等打劫呢,城池自己就着火了,这还有天理么?
    老子一群人辛辛苦苦,拼杀到最后,就得到了一堆冒着青烟的废墟?
    打到这会儿,义军士卒们心里都多少感到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己方攻城,狗官兵守城。
    狗官兵用金汁,己方挖地洞。
    等从地洞进来却发现城内已经着火了,貌似哪个环节有些不对……
    大部分都是粗人,脑子也没那么活泛。
    眼下又没时间思考,也没人能立刻找出症结所在。
    只能跟狗官兵拼死一搏了,然后看看还能捡到点甚子好处了。
    官兵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拥有相当数量的马屁与战车。
    对面的贼军人数很多,不过都是步卒。
    之前发动的数次强攻,都被官军马队给冲垮了。
    这也幸亏了知县姚运熙,早就将城内的所有骡、马、牛、驴都集中起来了。
    如此方便集中喂养,然后收集牲畜的金汁。
    等义军进来,别说一头驴,就算是一头猪,这会儿都见不着了。
    百姓宅院里的鸡、鸭、鹅等家禽倒是不少,但这玩意又不能骑乘……
    有数次,义军士卒就眼睁睁地看着狗官军的马卒大队像犁地一样冲过来。
    马卒都是重甲兵,除非射杀其坐骑,否则你用弓箭都难以伤其分毫。
    十名手持长枪的马卒便可横扫一条街,几乎将人马合一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义军想用绊马索,找了半天,发现没带绳子,临时拼凑拒马桩又来不及。
    由于需要通过地洞,长枪不便于携带,如今只能用刀盾御敌。
    之前也没想到会出这种事,都以为直接杀出去,大事便成了。
    现在倒好,院子里往外冒浓烟。
    院子外要么是狗官军的战车,要么就是快速奔袭的马卒。
    总之来到城里,这仗打的是十分的憋屈,越打感觉越发的别扭。
    “……我等罪孽深重啊!”
    南阳知府王家祯望着已经被火势所吞噬的大半城区,不禁开始自责起来。
    虽说放火的主意是张国钦出的,但决定这么做还是经过王家祯同意的。
    “放火阻敌”终究是个彻头彻尾的馊主意,因为城内百姓子势必遭到牵连。
    从火势上推断,财产损失决计不会低了,在大火之后只怕大部分百姓都要沦为受害者了。
    连宅院都被烧光,若不是可以得到府衙的救济,便跟城外的流珉无异了。
    南阳城算是被自己亲手给毁了,如何向朝廷请罪已然不重要了。
    王家祯已经做好了被人押解至京,然后向太子殿下谢罪伏法的准备了。
    官员纵火御敌,这简直就是自打大明开朝以来,头一遭的奇葩事情。
    贼兵烧死多少尚且不知,但南阳城却是肯定要变成一堆废墟了。
    当年项羽烧咸阳,可是为了报国仇家恨。
    大明自己的官员烧自己的城池,若是往后重建,这笔钱谁来支付?
    王家祯是决计掏不起的,总兵官张国钦也掏不起,更不愿意掏。
    这是坚壁清野之策,只不过范围扩大了一些,清到了城里……
    “清野”由天灾负责!
    “清城”由官吏纵火!
    此事若是传到了御史们的耳朵里,决计会将当事人作为文官武将的反面典型来上奏。
    第一项罪名便是怯战,没等南阳城被贼军从外面攻入,自己便纵火焚城了。
    第二项罪名是害珉,大火让城内百姓流离失所,无处可居。
    第三项罪名是浪费,重建南阳还得花一大笔钱。
    河南全境本来就要靠朝廷镇抚才能勉强度日,这下好了,又得让朝廷多掏一笔钱。
    王家祯这么想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张国钦觉得南阳城已然是朝不保夕了。
    这绝对不是冠冕堂皇的说辞,跟不是夸张。
    在贼军的猛攻以及城内四处交战的情况之下,最迟到日落,南阳城便会落入敌手。
    今日与之前的情况完全不同,贼军已然知晓了城内发生之事,也便轻易不会从城根地下撤退了。
    哪怕损失再多的兵力,也会一鼓作气,攻上城头,尽快与城内的同伙汇合。
    城头的守军见到城内失火,乱成一团,已经有些丧失信心了。
    若不是将领与校尉都在城头督战,这会儿已经有人向对面投诚了。
    对于自己的手下,张国钦也不敢保证都能与自己奋战到最后时刻。
    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只要有一面城墙的守军公然投敌,南阳城便会宣告失守了。
    城门虽然都已经用石头堵死了,即便是硬撞也撞不开。
    不过贼军还是可以从城头攀爬上来,最终占据整座城池。
    “轰……”
    就在张国钦浮想联翩之时,距离其不远处陡然发生一阵巨响。
    脚下的城头地面都鼓了起来,弯曲成了“几”字形,然后陡然落下。
    仿佛地动山摇一般骇人,大片的浓烟随之从附近的侧下发滚滚冒出。
    砖头碎屑也不断从天而降,砸得到处都是,令人躲闪不及。
    城门位置的地面很快便在爆炸之后,发生了大面积的垮塌。
    约两丈的宽度的城墙都因剧烈的爆炸,而被生生的炸塌了。
    看似缺口倒是不大,可垮塌位置两侧的城墙也顺势倾斜下来。
    碎裂的城砖几乎为城外的贼军铺设了一条通往城头的便捷途径。
    无需再用云梯,只要快跑两步,便可一跃而上,比之前要方便太多了。
    守军此时都已经被突如其来的状况给吓傻了,他们万万没料到会出现这等事情。
    他们唯一所能倚仗的便是这厚实的城墙,即便不能出战,躲在城里也可固守。
    如今城墙都被贼军给炸塌了,他们的指望也就烟消云散了,再也没有能够借用的屏障了。
    真要是双方短兵相接,谁又能敌得过数倍于己方的贼军呢?
    但在这一刻,大部分士卒仍然没有擅离职守,率先跑路。
    面对冲杀上来的数十名贼兵,立刻予以了强有力的反击。
    只要还能坚持住,便不能轻易撤退,也无路可退。
    城内火光冲天,城外被贼军团团包围。
    要么直接投降,要么抵抗到底。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