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606章:一举两得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这事说到底也就是硕托惹出来的麻烦,理应由代善携两红旗的人马来摆平。
    如今不但动用了天佑军和天助军,还调动了两白旗的上万人马。
    等于是大家结伴过来给代善的儿子擦屁股,还是不受二哥待见的那个儿子……
    阿济格觉得敷衍一下也就算了,实在没必要折损两白旗的精锐兵士。
    肥肉都是入秋之后在关内攻城略地,尤其是攻占京城。
    当下两白旗的人马折损严重的话,往后就只能看着两黄旗、两蓝旗,甚至刚组建的两灰旗去瓜分蛮明狗太子手里的大把银子了。
    那可是足足有五六千万两银子,每旗都能至少拿到一两百万两之巨,谁不动心?
    相比之下,眼前这股蛮子战力强悍不说,还不值几个钱,打赢了又如何?
    阿济格对这些狗蛮子一点兴趣都没有,耿仲明想立功大可以率兵冲杀。
    自己已经是多罗武英郡王了,再往上便是和硕亲王了。
    原本阿济格是想借是役为自己加官进爵的,可是从硕托嘴里听说一些关于狗蛮子的事情之后,他就打起了小算盘。
    尤其是在尚可喜的天助军碰得头破血流,死伤惨重,连智顺王本人都因伤昏厥之后,这股狗蛮子的强悍战力也让阿济格有所忌惮。
    他手里只有三个甲喇的人马,拿出来一两个甲喇去换取一个亲王的头衔,明显是不划算的事情,也许只有莽古尔泰那个蠢货才会觉得占到便宜了。
    硕托虽然难堪大任,可能把两个甲剌的八旗兵都给聚歼在二龙山附近,这股狗蛮子可就非同一般了。
    虽说没有核实对方的真实身份,但也决计不低估其实力,更不能轻敌冒进,进而中了对方的圈套。
    论兵法韬略,阿济格远不如弟弟多尔衮,脑子里没那么多弯弯绕,但也绝不是只知道猛冲猛打的莽夫。
    前番在皮岛就给“大侄子”擦了一回屁股,此番又要在老铁山再给“大侄子”擦一回,阿济格就有些不乐意了。
    难怪自家二哥不待见这位“大侄子”,真是进攻不利,防守失当,连看家都能丢掉旅顺这样的军事重镇,还折损了两个甲喇的兵马,往后还能干点啥?
    “大侄子”唯一的作用就是告诉他的叔叔们,狗蛮子战力不弱,其余的事情是一问三不知,就这样回去还得向皇上替他说情。
    唉~!
    真是一言难尽啊……
    给硕托“擦屁股”,怎么说也是他亲爹的事情,轮不到叔叔这种外人来做。
    两红旗总供下辖八个甲喇的披甲兵,这还打不下来的话,说明二哥一家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废柴!
    倘若二哥可以弥补两白旗,尤其是镶白旗的损失,那自己多少还能出把力,否则的话,阿济格就打算看看热闹。
    痛击狗蛮子的事情干脆让耿仲明带着天佑军去干,镶白旗的数千披甲兵就是负责督战和压阵而已。
    进攻东侧山岭,没有使出全力的镶白旗折损了大约二百多披甲兵,其余一千六七百人都是耿仲明的手下。
    负责此地防御的敌军在扔完油桶与棒槌之后便机智地选择后撤了,从而保存了大量的兵力,无形中让怀顺王耿仲明吃了一个哑巴亏。
    天佑军仅仅夺取了头道山岭,然后开始与二道山岭的敌军展开炮击,并沿着山脊向南冲杀。
    然而脱离了战壕保护的清军又被对方的炮火死死地压制住了,特别是顺着山脊进攻,本身的攻击面积就很窄。
    只要对方控制了制高点与连通的位置,清军想要推进的难度极大,真是每一步都要用人命来填。
    耿仲明见到阿济格的兴致不高,甚至连他麾下的两个甲喇的八旗兵都是在刻意放缓进攻速度,便大致猜出这位郡王的心思了。
    攻占一道山岭,天佑军便损失了一个甲喇的人马,以此类推的话,收复东侧的老铁山,岂不是要把他手里的人马给耗光不成?
    想到这里,耿仲明也遣人通知前线进攻的手下,可以稳固已经攻占的地盘,在天亮之后再行进攻了。
    一个时辰之内就折损了一千多人马,这种损失规模与速度是怀顺王耿仲明决计承受不起的。
    用战力来衡量的话,对方是白杆军确定无疑了,怪不得硕托所部会被狗蛮子给聚歼掉。
    再这么打下去,所部就要被打残了,尚可喜的天助军就是活生生的范例。
    天佑军是排头兵,镶白旗是主心骨,没了主心骨的支持,还怎么打下去?
    更何况耿仲明也想保存实力,故而跟阿济格一拍即合。
    双方虽然没有言明,但都知道对方心里所想。
    这便算是心有灵犀的默契合作了……
    损失一个甲喇多的人马也算是对得起睿亲王了。
    而且明后天又不是不打了,既然还得打,那就要从长计议才行。
    若是一晚上就打光了手里的兵马,往后怎么办?向皇上求救驰援旅顺???
    多铎、孔有德、阿济格、耿仲明都还不知道,是役投入兵力最多的中路,收效最小,伤亡却最高。
    两红旗与正白旗合力攻打的C形山恰恰是倭军重点防御的地方。
    镶红旗投入三个甲喇,正红旗投入四个甲喇,正白旗投入两个甲喇。
    三旗供有九个甲喇参战,总兵力约一万两千八旗兵。
    从丑时战至寅时刚到。
    清军除了在山上留下三千多具尸体及重伤难移的伤兵之外,甚子都没得到!
    虽然此前有少量八旗兵攻上了山顶,但很快便被守军围杀殆尽了。
    从那以后,三旗人马就再也没上过山顶。
    这仗打得满达海一脸的惊愕,他爹代善已经茫然无措了,作为全军主帅的多尔衮则是愁眉不展地若有所思。
    无需统计损失兵力,光看山上的情况便可以预见,这几乎是清军自浑河战役以来,遭遇到的最为惨重的损失了。
    之前硕托所部以少敌多,面对十余倍的蛮子大军,被聚歼是情有可原的。
    然而是役清军光是中路便投入了上万八旗大兵,即使这样还未能攻克山顶。
    不得不说,的的确确是碰到一股极其精锐的蛮明军队,其强悍程度绝不逊于白杆军。
    尤其是那种会爆炸的棒槌,给八旗大兵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创伤。
    很多人都是先被这种棒槌炸伤,而后才被鸟铳或弓弩射杀的。
    没有这种棒槌,蛮子根本就收不住山顶,己方更不会蒙受如此严重的兵力损失。
    再打下去的话,多尔衮也没有必胜的把握,只能寄希望其他两路人马能够有所突破。
    于是便知会代善与满达海,暂时歇兵,待收到东西两路的战况之后再行定夺。
    好在负责西路进攻的多铎与孔有德不负众望,真的传来了一连突破两道蛮子防线的好消息。
    多尔衮立刻命令正白旗与正红旗各的一个甲喇的人马增援西线,既然正面打不开局面,不妨在侧面做文章。
    损失如此之大,还甚子战果没捞着,这是多尔衮无法接受的结果,必须要有所斩获,在局部地区痛击蛮子才行。
    没过多久,东线也传来了捷报,于是多尔衮立刻将全军的进攻战术从“三箭齐发”,改为“东西夹击”的钳形攻势。
    只留少量人马在中路牵制狗蛮子,不时发动佯攻,重点则是加强两翼的兵力,争取迂回包抄这股狗蛮子,照样可以取得一场大胜。
    正红旗甲喇章京纳喇·噶达浑被代善派往西线去增援豫亲王多铎指挥的镶白旗一部,但到了战场,这位甲喇章京却大为惊诧。
    面前的镶白旗以及天佑军也就剩下两个甲喇左右的编制兵力,上前一问才得知情况,其他人都已经死、伤、逃了。
    中路战事打得极为艰难,可以说是寸步难行,狗蛮子不断地往下扔棒槌,一颗接一颗,感觉比天上掉下来的冰雹还要多。
    可是西线这边的情况也没好多少,不然不会就剩下眼前这点人马。
    一连突破狗蛮子的两道防线,完全是用人命趟出来的胜利。
    有的将领黯然神伤,有的将领茫然无措,有的将领愤愤不平,还想尽快与狗蛮子决一死战。
    但他们的供识就是眼前的狗蛮子可不是宁锦那边的明军,更不是关内的乌合之众,决计是蛮明最后的精锐之师。
    若是能够在此次将其围歼,那么大清入主中原必定再无障碍了。
    可是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如何将此股蛮子大军给围歼掉。
    西线损失五千人,中路损失三千人,东线少一些,就算两千人,在一夜之间,己方便损失了上万人。
    就这么个打法,大军还能硬撑几天?
    对面的狗蛮子想必也伤亡惨重,但八旗人丁稀少,可是承受不起这种规模的损失。
    一旦战事发展到旷日持久的地步,届时己方真是会进退不得,骑虎难下了。
    加上驰援过来的人马,合计不过五千而已,想进攻也得好好计较一番才行。
    再说冲杀了一个时辰,西线的兵士都已经体力透支,累得疲倦不已。
    不管怎样,都得用过膳食,休息一阵子,之后再行冲杀。
    鉴于战果颇丰,豫亲王多铎已经同意了诸将的请求。
    多铎带过来两个甲喇,已经损失了一个甲喇的兵力,他也就不想把剩下的一半也给损失掉。
    恭顺王孔有德现在是一脸的颓废,四个甲喇五千余人被狗蛮子打得仅仅剩下了一千来人。
    若是睿亲王多尔衮命令他率部再战,孔有德都不知道用甚子玩意接着打下去,实在不行,就只能借用尚可喜留下来的人马。
    作为投靠大清的奴才,孔有德扪心自问,已经算是对皇上鞠躬尽瘁了,八千余人打得就剩下一半左右。
    哪怕是汉军四旗,顶天也就能给皇上卖命到这个地步而已,再进一步的话那就距离全军覆没为期不远了。
    硕托就是最好的例子……
    孔有德还不想当“硕托第二”,然而接着打下去的话,他实在是没多大的信心。
    不是不想打,而是连老本都快输光了。
    用博弈来形容的话,那就是孔有德兜里就十两银子,一次最低投注金额是五两。
    他已经输掉了五两,剩下的钱也就够玩一次而已。
    再输的话,那就真是会沦为一个彻彻底底穷光蛋王爷了……
    好在多尔衮已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