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正文卷第514章:太子摄政

明末黑太子最新章节目录
   崇祯都开始懊恼起来,适才说话没留神,怎么就被这逆子给断章取义了呢?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呀!
    “父皇,您不愿意见到儿臣,等移驾南都,不就见不到儿臣了么?您看这样不是两全其美了么?”
    你见我烦,我见你更烦,与其天天见面,父子互怼,莫不如天南地北,一人守一摊多好呀!
    “之前东虏逼朕!流寇逼朕!如今你这逆子逼朕!文臣武将逼朕!都要将朕从京城赶走!好!好!好!朕今天便随如尔等所愿,大伴,笔墨伺候!”
    在盛怒之下,崇祯也不让王承恩拟旨了,他亲自写了一份圣旨,签字之后盖上玉玺,等到内阁贴条之后,向群臣宣读,便是大功告成了。
    “你这逆子城府颇深,心计极多,今番朕算是领教了。朕也非薄情寡恩之人,朕封你这逆子为摄政王,今后总领江北之事,朕再也不管不问了,你往后好自为之!”
    前往南都之后,崇祯明白自己对北方战事算是鞭长莫及了,与其自行管理,莫不如直接交给这个逆子,他爱管就让他去管好了。
    名不正则言不顺,既然还要让逆子在京城号令文武百官,光有太子的头衔还不够,崇祯又给逆子加了摄政王头衔,算是以退为进,等他干不好,自己再卷土重来。
    崇祯心里还有一个小算盘,那就是暗中学习这个逆子的治国之道。北地用什么策略,南方便学什么,加之江南又没有被战火波及到,推行新政定会事半功倍。
    经过数年努力,南北的经济差距会愈发明显,届时自己手里有了充足的银子,再收拾这个不听话的逆子,便容易许多了。
    “父皇,这……儿臣年纪尚小,便成了摄政王,惭愧之至!”
    摄政王这头衔真是意外之喜,算得上是从天而降,要是自己比多尔衮抢先一步成为摄政王,那么说不定还可以扭转乾坤。
    此非辫子所创,王莽王大爷就当过这个差事,只不过老王头属于横插一杠子的外戚,某太子貌似可是甩锅爹的血脉,虽然智商相差万里……
    但二货皇帝突然来了这么一手,让某太子都感到措手不及,难道是之前的电击疗法现在才起作用?
    这货学会反套路了?
    真是不可思议啊~!
    “哼哼!惭愧?只怕口是心非吧?这下朕如你所愿了,可有三点,你必须答应。其一,我大明王师血战辽东二十年,至今耗费巨大,战殁者甚多。你切不可对东虏割地、赔款、和亲,更不能承认东虏建国。其二,江南各地每岁将送五百万石粮食与五百万两银子,余下部分你需自行筹措,朕不会多出片刻。其三,除这一千万两银子之外,余下藩王家财,朕与你均分,用以补充内帑。上述三点,你可有异议?”
    由于崇祯还是皇帝,故而哪怕这逆子与东虏私下议和,他都要被千夫所指,必须提前跟他叮嘱一番,免得届时自己再被江南东林搞得措手不及。
    崇祯也并非心里没数,大致估算过江南的钱粮缴纳数额,能够拿出说出来的这部分就算是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再高一些其实也行,但也要给这逆子一个教训才是。
    藩王还没有全部移往海外,还有不少藩王尚未抵京,将于经抄没出来的家当便是如此之大,那么崇祯也不打算放过余下的部分,起码可以再行充实内帑五六百万两银子。
    有了这笔钱,连说话的底气都足了很多,可见作为皇帝,一不可以无权,二不可以无钱,只有权钱都掌握,才能驯服文臣武将。
    即便暂时收上来的税费没有这么多,同时养活不了南北两个朝廷,也能用内帑的银子先把窟窿堵住。
    “儿臣谨遵父皇圣裁!”
    对于叮嘱的内容,某太子还是可以接受的,尤其是钱粮部分,只是具体的分管地盘就要商议一番了。
    “朕自行管理南直、浙茳、福健、江茜、广岽、广茜、贵州、芸南等八地,你代管辽东、北直、山茜、陕茜、山栋、河楠、湖广、泗川等八地,莫说朕以大欺小,占你便宜!”
    崇祯想过,湖广与泗川都变成了战场的话,自己管理起来也颇为吃力,尤其是率军作战的孙传庭和洪承畴还不听自己的命令,便当作添头丢给这个逆子了。
    “父皇英明,儿臣对此并无异议!”
    要是没有湖广与泗川,那每年仅仅得到五百万石粮食与五百万两银子就绝对不行了,不过得到了这两个较为富庶的产粮地,姑且还可以接受。
    山栋有金矿还能晒盐,陕茜有油、煤、金这三宝,山茜有取之不尽的煤,就是人口很多的河楠较惨,除了移走灾珉,基本上没有其他出路了。
    等山栋、陕茜、山茜能够安稳下来,无须朝廷赈济,这样负担便会大大减轻了,说不定每天还能净赚一些银子,为户部增收。
    安稳北方以湖广为先,以河楠为重,只要能够尽快剿灭,或者重创罗汝才与张献忠这两大团伙,即便快递李哥窜入河楠,他也蹦达不起来了。
    “那个……嗯……飞艇!朕从内帑拿出三十万两银子,为勇卫营添置二十艘!”
    大致分完家之后,鉴于这个逆子拉拢了大多数将领,为了保全自己,崇祯也难得的自掏腰包,送给黄得功二十艘飞艇,算是笼络住勇卫营的一种手段。
    “父皇英明,只是飞艇尚在完善阶段,最早也得在明年才能批量投产,父皇可是同意预定?”
    某太子可不敢说免单,都孝敬甩锅爹一千万两银子了,再孝敬的话,那真就得赔死了,更何况父子连地盘都分好了,也不差这三十万两银子了。
    “预定?好吧!那便如此吧!”
    这下有了一大笔进项,崇祯也难得地阔绰了一把,三十万两银子购买飞艇,放在之前是令他不敢相信的事情。
    不过买不到现货,多多少少还是让崇祯感到有些失望,即便飞艇暂时还不具备作战能力,他也打算将其运到江南去炫耀一下武力。
    “儿臣定会让科学院抓紧研发,争取早日列装我大明王师,父皇的勇卫营自然是优先被列装!”
    别说勇卫营,就算东宫卫队都在排队等着呢,整个大明,乃至全世界,就这两艘造好的飞艇。
    有了黄得功的勇卫营为甩锅爹以及姨娘们保驾护航,一路上便能高枕无忧了,往后起码可以安稳地呆在南都。
    只要勇卫营不参加剿寇战斗,那么甩锅爹的手头就可以一直拥有一支战斗力很强的武装力量,加上原本的南都守军,任何敌军想要威胁南都都不大可能。
    在首辅薛国观与次辅吴甡相继签批贴条之后,便当众宣读了这份圣旨,与会的文臣武将听得一清二楚,也明白了皇帝去意已决,他们总算可以不用继续熬夜了。
    “退朝吧!”
    这朝会开的,直接把自己给开到了南都,敲定了一系列事情的崇祯在百感交集之余,还是显得不太高兴,一甩袖袍,头都不回就往后邸走去。
    “此为何物?”
    回到乾清宫,崇祯忽然瞧见王承恩拿过来一盏明灯,火光极其明亮,与寻常后邸所用的油灯和蜡烛大为不用。
    “陛下,此为殿下所制的新式油灯!”
    尽管这种油灯的产量不多,但后邸无疑是优先供应的对象,包括皇嫂张嫣在内,凡是贵妃级别都是每人两盏。
    “哦~!放下吧!将这些天出版的报纸拿来,朕要看!”
    崇祯本想就寝休息,不过看到这新式油灯如此明亮,又想起大伴提及的《京师日报》,便打算先睹为快,也要看看那逆子的手段如何。
    报纸都是现成的,乾清宫每天早上都能得到最近出版的《京师日报》,即便皇帝看不了,王承恩等人也可以看。
    拿过报纸,崇祯便大致浏览起来,不过是越看越有精神,逐渐睡意全无,变得沉浸其中,不能自拔了。
    直至子时已过,这才在王承恩的催促下悻悻地入睡,也是一个人睡觉,没有后妃们陪伴,因为见到皇后,崇祯便会想起那个惹自己生气的逆子,索性一个不见。
    翌日清晨,辰时刚到,某太子便来到乾清宫给父皇请安,周皇后也到了,亲自为夫君梳洗更衣。
    崇祯见到这个逆子,仍旧没有什么好脸色,仿佛这逆子不是来给自己请安的,而是催促自己尽快移驾南都的。
    一见到这个逆子,崇祯的脑海里便会浮现出那四个字,都快形成条件反射了!
    “父皇,儿臣前来,一是向父皇、母后请安,二则是欲与父皇合伙做生意,不知父皇可否应允?”
    某太子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否则来到这里问个好就可以转身告辞了,呆的时间长了,非得把甩锅爹再次气晕不可。
    “……说吧!朕听着呢!”
    崇祯本想一口拒绝,但又考虑到这逆子的本事,尤其是在气人这方面,真是“出类拔萃”,便让他接着说下去。
    “父皇擢升儿臣为摄政王,儿臣自然感激涕零,更须投桃报李,还礼与父皇,此为地图!”
    某太子昨晚得到了一个比较有光彩的新头衔,在高兴之余也在琢磨,这甩锅爹到了江南,仅凭抄没藩王家财得来的银子,久而久之,难免会坐吃山空。
    要知道光是养活勇卫营,一年的开销就高达上百万两银子,加上后邸的那部分,每年起码要拿出两百余万两之巨,带过去的一千万两银子,也就够三四年的支应而已。
    所以就要给甩锅爹找个能够日进斗金的项目,尤其是其位置要尽可能地靠近南都,便于管理和保护,还不能与已有的大型生意重叠了。
    “……此为何意?”
    崇祯一头雾水地看着地图,这貌似是南直隶的江南一带,就是靠近南都附近,这个逆子到底要做甚子事情?
    “父皇,南都以西有一处名为‘马鞍山’的地方,此地不同于他地,地下含有数座巨型铁矿,埋藏不深,容易开采,而且伴生铜矿,据儿臣在仙界得知,此地的铁矿储量高达十亿吨,也就是一百亿石。北方常年用兵,所耗钢铁甚多,若是父皇有意,可将此地圈做工业用地,在此地开办一座大型钢铁厂,用来提炼矿石,做成铁块之后便可装船。此地靠近长江,水运极其便捷,随后便可沿运河运抵京城。此地只要经营的当,每年可为父皇收获数十万两银子。”
    眼下京城各处工厂所用的铁料多半都是从福健甚至更南的广岽运来的,都是成品或者半成品,质量虽好,但由于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